第97章 聞報震怒

崇禎皇帝正在文華殿和內閣及六部尚書商議春節之事,他的意思是休沐取消,但有的閣臣不樂意,說取消賞賜就算了,現在又要取消休沐,朝廷就太絕人情了。通情達理的是知道皇上心憂其民,不講理的以爲皇上刻薄寡恩呢。

這些閣臣其實未嘗自己沒有這個心思,但嘴上說出來的,卻是一副爲崇禎皇帝考慮的樣子。崇禎皇帝被幾個人忽悠的有點猶豫,考慮起自己的決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溫體仁卻以爲京畿百姓尚在建虜鐵蹄之下,你好意思自己過春節。

戶部尚書畢自嚴也以爲城外大軍雲集,還不斷有勤王軍開來,那還顧得上休沐。

首輔成基命又說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祖宗也要祭奠,不會連祖宗都不要了吧。

正當殿中吵得熱鬧的時候,東廠掌印太監王承恩匆匆而入,急事求見。

崇禎皇帝一聽,讓底下大臣先閉嘴,急事優先處理。

王承恩知道崇禎皇帝的意思是讓這些大臣知道事情輕重,分清當前形勢。當下,尖着嗓音大聲稟告道:“陛下,中興伯在通州回京師的路上遇到馬賊襲擊。”

崇禎皇帝一聽,大吃一驚,從御座上一下站了起來,急問道:“鍾師傅如何了?”

“中興伯胸口中了一箭,不過託陛下洪福,沒有受傷。”

溫體仁也很是關心鍾進衛的安危,一聽王承恩說胸口中了一箭還沒事,有點不信,他是知道鍾進衛不可能穿個盔甲出去亂逛的。於是,他問王承恩道:“胸口中了一箭,還沒事,沒有弄錯吧?”

王承恩看看他,沒說話,然後又看回崇禎皇帝,見皇上也露出疑惑之色,就說道:“陛下,中興伯遇刺細節,奴婢也不是很清楚,報信之人爲奴婢之前派去保護中興伯的人員之一,現正在殿外,可傳他進來,問個明白。”

崇禎皇帝點點頭,道:“速傳。”

文華殿內的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道什麼人膽大包天,在天子腳下刺殺皇上面前的紅人。

沒一會,一個急促的腳步聲傳來,剛進入殿內,就跪倒奏道:“東廠番役王鵬叩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崇禎皇帝待他話音剛落,就道:“你且上前,把鍾師傅遇刺經過細細道來。”

“是。”王鵬遵命起身,站到最靠近殿內大臣的距離就不敢再往前,用洪亮的聲音給皇上彙報:“陛下,屬下與役長顧百川護衛中興伯回京師路上,約莫一半路程有一廢墟,百姓新搭小棚給旅人歇腳,豈料馬賊殺百姓喬裝大巴附近中興伯。中興伯胸口被射中一箭,幸虧被書所擋,又役長警醒,和閻應元護送中興伯逃出棚子,馬賊在路兩端還有伏兵,京師側最多,無奈逃往通州。馬賊不顧屬下下馬攔截,除留四人之外全部去追中興伯,共有二十三、四人之多。被閻應元殺傷十餘人,後役長和閻應元相繼受傷,千鈞一髮之際,遇關寧軍夜不收回營,因此得救。馬賊被逃五、六人。”

雖然王鵬不敢在殿上學說書的,抑揚頓挫的描述驚險過細節,但殿內的人都聽的出來,遇到大隊馬賊事先精心準備的伏擊,人數相差如此懸殊,還能逃出來,兇險是不必說都能猜到。

崇禎皇帝聽到鍾進衛沒事,就放下了心。

輔臣成基命卻在一邊有疑問,他問王鵬道:“那個閻應元是什麼人,有如此勇力,何以和你們一道?”

“閻應元乃是通州武舉,民壯首領之一,中興伯未來之大舅子。中興伯準備推薦其來京師勤王軍中效力,故一起同行。”鍾進衛跟他們提過大舅子想參加京師武進士考試,因此現在的身份應該是武舉,爲了說明閻應元的武勇,他就把閻應元是武舉的推測給說了出來。

剛入閣的周延儒也在旁邊問王鵬道:“何以知之,這些馬賊是爲刺殺中興伯而不是普通打劫?”

“這些馬賊專殺中興伯而來的,屬下攔截他們,卻不先殺我,而是去全力追殺中興伯,甚至放過負傷無力反擊的役長而去追中興伯,途中還加銀一定要中興伯的人頭。”

底下的大臣還想詢問,崇禎皇帝在上面發怒了:“京師近郊,天子腳下,竟然馬賊成羣,還膽敢刺殺朝廷伯爵。簡直無法無天!”

他接着對王承恩道:“此次護送鍾師傅有功之人,皆要賞之,你且派人接應鐘師傅前來見駕。”

“是。”王承恩心裡暗暗高興,自己的人算是露了把臉了。又見皇上沒有其他吩咐,就讓王鵬持命前去東廠調人,接應中興伯去。

崇禎皇帝見王承恩安排妥當了,就開始清算此次責任人,他含着怒氣道:“掌管京畿治安的順天府是幹什麼吃的?是對朕不滿,放縱馬賊來打朕這個天子的臉麼?來人。”

殿外的幾個當值錦衣衛馬上入內,向崇禎皇帝拱手:“在。”

“速去順天府衙門,把順天府知府撤職拿辦,並捉拿相關刑捕不力之人。”崇禎皇帝下命令道。

當值錦衣衛正要答應之際,輔臣李標出聲道:“且慢。”

然後轉向崇禎皇帝,一躬身道:“陛下,當務之急是查清逃跑馬賊下落,儘速緝拿。可令順天府知府戴罪立功。”

溫體仁也在一邊補充道:“陛下,還須查明是何人出銀買中興伯的人頭。”

京師近郊,馬賊都如此肆虐,這治安還能讓人放心麼。崇禎皇帝真不想放過順天府,但幾個輔臣說的也是有道理。想了下,就說道:“前去通知順天府,給其三日期限,查明此事,否則定要革職問罪!”

幾個當值錦衣衛見輔臣們沒有再出聲反對,就領命退出去了。

天子腳下發生這麼大的事情,不管是從治安角度考慮,還是出於臉面,都不是崇禎皇帝能忍受的。他想起鍾進衛之前說過,縛住廠衛之手腳,猶如堵住了自己的耳目。

於是,他說道:“諸位臣工,京師近郊,勤王大軍雲集,馬賊卻敢橫行不法,刺殺朝廷伯爵,發生如此不法之事,可見平日京師治安之惡劣。”

這些馬賊是有點過了,這麼肆無忌憚,對大臣們也是一種威脅,誰知道以後會不會落到自己身上呢。

基於這種想法,底下大臣紛紛附和崇禎皇帝的說法,但稍微有點不同意見是京師城內的治安沒有那麼壞。

崇禎皇帝不管他們的反對意見,接着說道:“朕登基之後,把廠衛全部撤回,就是因爲信任各地方的能力,能幫朕治理好地方。結果,讓朕大爲失望。”

底下大臣一聽崇禎皇帝的口氣,覺得有點不妙,正準備有所解釋,崇禎皇帝搶先開口了:“朕決意還駐各地錦衣,京師各部門分駐東廠,偵緝盜賊,體察民情。”

之前的時候,崇禎皇帝只是把東廠放了出去,調查一些具體的事情。現在他決定按照以前的慣例,恢復舊制。當然,他知道這些文臣肯定是不甘願的,所以他也有所準備。

果然,底下的文臣紛紛反對,成基命改口道:“陛下,京師治安一直良好,此次馬賊所爲,只是偶爾事件,無須如此大動干戈。”

周延儒也道:“陛下,廠衛之禍,甚於猛虎也,比之馬賊尤爲惡劣。”

輔臣李標說:“陛下,您登基之後的聖明之舉,萬勿廢之啊!”

基本上沒有不反對的,真要說不反對的,也算有,就是不說話的幾個,比如溫體仁,畢自嚴等人,他們問心無愧,你放不放廠衛跟他們關係都不大。

“好,今天朕就跟你們細細說說廠衛之禍。”崇禎皇帝看他們滿口廠衛如何如何,就開口說道。

一旁的王承恩,對那羣文臣恨的咬牙,我又沒惹你們,至於這麼招你們厭麼?

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300章 宣傳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17章 漢奸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618章 憂心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645章 這一年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121章 徐光啓第147章 數理化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60章 冰棍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72章 比對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567章 煩惱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704章 宣言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4章 閻應芳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77章 胡正言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645章 這一年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701章 獻寶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3章 相信(1)第94章 一線生機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223章 贖罪銀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5章 白話第631章 授勳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90章 危機四伏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189章 又動勸降之念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308章 要自救第7章 變故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51章 難民營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121章 徐光啓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606章 懦夫
第141章 皇帝分贓第658章 一切順利第347章 戰場逃生第300章 宣傳第194章 爲國除奸第219章 貪腐的形成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98章 建虜的無奈第17章 漢奸第119章 輕視復社第502章 真相到底如何第618章 憂心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645章 這一年第204章 昌黎第四戰(4)第222章 廉潔退休金第121章 徐光啓第147章 數理化第211章 圍剿發泄第233章 韃子想撤了第519章 一路向西第146章 農業研究院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224章 妄想坐山觀虎鬥第460章 冰棍第737章 以大明爲首的聯合國第578章 演戲所帶來的好處第471章 全面教育第421章 文臣的態度第487章 何以知道賤號第72章 比對第650章 軍備情況第296章 阿敏伏法第828章 第二重運糧保險第567章 煩惱第673章 退回海州城第818章 虎頭蛇尾第632章 天朝上國第230章 分道揚鑣第548章 南京民變的結果第704章 宣言第552章 美好的前景第34章 閻應芳第465章 大明聚寶盆第77章 胡正言第783章 隆重出迎第578章 暗流涌動第437章 練兵提上議程第383章 登萊巡撫第645章 這一年第678章 東西方戰船的差距第701章 獻寶第349章 黃雀在後第3章 相信(1)第94章 一線生機第299章 新五軍營第136章 京師風暴第626章 莽古爾泰的下場第188章 昌黎第二戰結束第417章 推行大明央行的手段第223章 贖罪銀第167章 紙幣定樣第55章 白話第631章 授勳第310章 絕境逢生第441章 票號之議第416章 大明央行的緊迫性第90章 危機四伏第773章 皇太極的遺願第373章 應對寧錦第189章 又動勸降之念第393章 最後一戰第851章 朝貢之策第559章 大搞基建第191章 都是以權謀財第822章 南洋華夏人的心聲第787章 新的三軍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199章 推波助瀾第584章 海灘演講第639章 嚴管報紙第666章 發現明軍弱點第267章 功敗垂成第164章 定期體檢第439章 大明居里夫人第798章 收名人上癮第772章 高瞻遠矚第459章 錦衣衛政委第627章 剃髮易服第290章 勝了敗了第442章 票號之爭第308章 要自救第7章 變故第775章 文明的進步第51章 難民營第268章 原來是你第528章 穩妥第一第121章 徐光啓第108章 挑選護衛第606章 懦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