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章 追獵開始

追獵正要開始。

獵人可以變爲獵物,獵物也可以反轉過來成爲獵人。

「故五行無常勝,四時無常位,日有短長月有死生。」

勝敗本來就是一線之隔。

數十騎在官道上急馳前進,襄老盡領麾下高手,緊攝卻桓度的路線銜尾窮追。

襄老對自己佈下的偵查網極感滿意,一路不斷收到卻桓度的資料,卻桓度顯然想由上蔡北行,橫渡汝水,直趨召陵,那處乃十八國會師之所,諒楚人不敢追去。

襄老暗笑卻桓度打錯這個如意算盤,同時估計他徒步而行,無論如何快捷,己方的快馬一定可以在汝水前把他追及。

這時接近黃昏,襄老在一個小鎮換馬,連夜趕路。

馬不停蹄,襄老一行直追上「重岡」,這處山巒起伏,一過這橫亙的山脈,汝水便在十里之處迂迴而流。

明月高掛天上,月色下林間,上山的道路清晰可見,道路險陡難走。襄老使人牽着馬匹跟來,自己和萬悉解、鄭樨幾個武功最高強的手下,展開身法,掠上山頭。

數人身法極快,不需半個時辰掠上山頭,正要走往下山的道路。驀地路中心一人提劍卓立,正是他們苦苦追趕的卻桓度。

卻桓度從容不迫道:「貴客還來,我豈能不專誠恭候。」

衆人大驚失色,紛紛抽出兵器。

襄老臉容不改,淡然道:「卻兄手上可是越人鑄制的鐵劍?」卻桓度心下佩服襄老的眼光和見識,答道:「襄兄果然目光如炬,這是越國大師歐冶子的精心傑作,襄兄一說便中。」

襄老說道:「這鐵劍形制特別,故而我一看便知,我曾費過一番工夫找尋它的下落,知道它最後的主人是吳王闔閭,只不知我應該稱你爲孫兄還是卻兄?」卻桓度幾乎失聲驚呼,襄老煞是厲害,居然憑一把鐵劍推測出自己目下虛虛實實的身分。當然他一定在吳國布不眼線,才能如此迅速作出推論。

襄老一陣長笑,道:「所以我方若有任何一人成功逃離此地,我看比殺了你更使你難過。」說罷一揮手,身後數人立即分左右躍入林中,跟着一陣打鬥兵器碰擊之聲傅來,襄老方面躍入林中的人物均被截住。

襄老立在路中心,臉上露出不屑的表情,緩緩抽出腰配的銅劍,一邊道:「儘管你鐵劍再鋒利十倍,難助你今天脫離此劫。」

卻桓度長劍直指襄老,他勝在手持鐵劍,但他最大的弱點,就是假若襄老決意逃走,他一定要奮不顧身死命阻止。狡猾如襄老,一定會利用這個形勢,來得到最大的利益。

襄老長劍以雙手平舉胸前,兩眼兇光直射兩丈外的卻桓度。

卻桓度長劍橫在胸前,很快進入「守心」的境界,一時間所有的事物都給拋諸腦後,眼中清楚看見襄老每一個部位,甚至連他的指尖睫毛,亦如在目前。

至靜至極中,襄老全身輕動標前,手中長劍驀地彈上半空,劍尖指向卻桓度,在身前兩丈處的空間,如一點寒芒,向他面門迅如電閃般奔來。

卻桓度一聲長嘯,橫在胸前的鐵劍上下迅速直上直落的移動,一連串金鐵交鳴的密集聲音,像珠子落在玉盤一樣,每一下聲音的間隔都是不差毫。

兩人倏又分開。

襄老銅劍高舉過頭,形相猙獰道:「你手中若非鐵劍,我這四十八擊足可令你的長劍變爲碎屑。」

卻桓度知他所言不虛,通:「你自知不敵,爲何不夾着尾巴滾回上蔡。」

九鐵龍揚威襄老臉上肌肉抖動,他不是不知道逃走其實是最佳打擊桓度的方法,可是要他命令手下逃走尚可;而他就算破壞了桓度在吳國的事業,但一來他不能殺掉桓度,二來成了兩度敗在桓度手下的懦夫,教他何能甘心。桓度正是看準他這弱點。

兩人無論在心理和戰術上,都在不斷較量。

襄老回覆冷靜,冷冷道:「桓度,希望你的劍和你的口一樣硬。」

高舉頭上的長劍從頭頂直劈而下,配合着身形前衝,變成直往兩丈外的桓度當頭劈下去。這一下身形和手勢的配合,無懈可擊,表面看來簡單,其實是千錘百煉下妙手偶得的成果。

襄老的長劍挾着雷霆萬鈞之威,彷似破開十重青天,從雲外一劍擊下。

桓度長劍向上側挑,恰好擊中襄老長劍的劍身,「當」一聲大震,襄老倒飛向後,桓度亦踉踉蹌蹌向後退開去,兩人嘴角溢出鮮血,這一下硬碰毫無便借之處,兩人互擊下,同時受傷。

桓度退勢剛止,他知道這一下硬接,大家都試出與對力功力匹敵,可是桓度佔了鐵劍的便宜,他恐怕襄老改變主意,真個逃走,所以身形甫定,未及調氣立即冒險出擊。

桓度疾如電火般拉近與襄老的距離,手中長劍幻化出千重劍氣,一波一波向襄老捲去。

襄老嘿然冷笑,長劍反巧爲拙,大刀闊斧劈出幾劍,有如衝殺於萬馬千軍之中,生起一猛烈的感覺。

這幾下平平無奇的側劈,在桓度的劍網上產生幾下震耳欲聾的金鐵交鳴聲,桓度劍網一滯,襄老手中寒芒大盛,苜往桓度迫去。

桓度邊擋邊退,剛纔襄老數劍以拙勝巧,他雖不致立即敗陣,卻一時間落在下風,襄老得勢不饒人,每一刺劈都貫滿真力,務求速速斃敵。

桓度展開渾身解數,仍然處在下風,他知道假若敗勢一成,絕難平反。

當退到第二十八步時,一聲長嘯,長劍全力反刺,肩上血光寨現。襄老亦爲了退避自己這同歸於盡的反擊,抽身退後,只能刺傷他的肩頭。

二人再次成對峙的局面。

桓度身形微向前俯,像一隻待勢而撲的猛豹。長劍捧在胸前,斜指向天。

襄老前膝跪地,左手持劍,斜斜指向桓度。

兩人再不敢輕視對方。襄老驚懍桓度驚人的判斷和意志力,居然在劣勢下,仍能以同歸於盡的手法扳回平手。

桓度肩上鮮血直淌,幸好未傷及筋骨,不成大礙。

殺氣彌。

驀地兩人齊聲大喝。

乍合倏分。

這時才傳來金鐵交鳴的悶響。

桓度面色蒼白,七孔溢出鮮血,長劍柱地支持身體。

襄老手中銅劍寸寸斷,胸前一灘血跡,迅速擴大。

襄老緩緩倒下。

桓度喑叫僥悻,兩人功力相若,非是手中「鐵劍」遠勝襄老的銅劍,必是同歸於盡的結局。

卓本長的語聲來道:「主公!敵人全部解決。」按着語聲轉急:「主公:你怎麼了?」桓度本想微笑,但只能嘴角一牽,以弱不可聞的聲音道:「大功告成,立即撤走。」

叄個月後桓度返抵吳國,精神尤勝往昔,與襄老一戰,使他劍術更上一層樓,休息了叄個多月後,完全康復過來,乘勢留在楚國,一方面訓練手下各人,,另一方面精研劍術,好應忖將來與囊瓦一戰。

桓度返抵府中,立即準備沐浴更衣,入宮進謁吳王。豈知舒雅已在府上和夷蝶一起,成了知交。

舒雅和夷蝶都清減了少許,清麗可人。

舒雅一見,他便別轉了臉,神情委屈,對桓度不帶她同行,難釋於懷。

桓度仲出強壯的臂膀,輕分左右抄着兩女蠻腰,溫柔地道:「舒雅,難道不高興我回來嗎?」夷蝶急忙她分辯道:「怎麼會,雅妹每天都來等你……」還未說完,巳給舒雅捏了一把。

桓度心叫完了,舒雅天天來此,他們的戀情當是街知巷聞,不知他父親夫概王如何對待自己?口中卻不閒着,道:「也好!一齊陪我沐浴吧!」

兩人粉臉通紅,齊齊脫身逃去。

桓度一抵吳宮,便知有大事發生。

吳王闔閭和一衆大臣均聚集在殿上。見到桓度歸來,無不下喜。

伍子胥扼要地向桓度說了最近的局勢發展。

楚國令尹囊瓦向蔡國索取名裘及佩玉,又向唐國索馬,兩國的國君斷然拒絕,囊瓦勃然大怒,欲把兩國國君軟禁,令中原各國大爲惱火。

蔡昭侯朝晉,請晉國以中原盟主的身分,征伐楚國。當時晉國範獻子主政,以周室名義,號召天下,遂有召陵之會,晉、魯、宋、衛、陳、蔡、鄭、許、曹、莒、邾、頓、胡、杞、小邾、滕、薛各國君王、及齊、周等,均有到來參與,聲勢之大,一時無匹。

豈知晉國權卿荀寅,向蔡侯求賄被拒,竟大力勸範獻子拒絕出兵,其詞曰:「國家力危,諸侯力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水潦方降,疾瘧方起,中山不服,棄盟取怨,無損於楚,而失中山,不如辭蔡侯。吾自方城以來楚未可以得志,只取勤焉。」範獻子因此拒絕出兵,致攻楚之議半途而廢。晉國此舉失信天下,盟主的地位大損,也失去諸侯的支持,變成名存實亡盟主。

蔡、唐兩國哭訴無門,轉向吳王闔閭求援,吳王闔閭既喜且驚,正在商議間,度恰好抵達。

各人商議了兩個多時辰,仍無定策,兼之桓度剛從楚國回來,衆人都很想聽取他的意見。

桓度緩縷道:「白叄年前開始,我們先後奪得楚國在淮河流域的叄個重鎮--巢、州來及鍾離,全面控制了淮河中下游。我國的戰船,可以暢通無阻地抵達荊楚。可以說在與楚的長期鬥爭中,第一次取得這樣有利的形勢。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使我們大舉攻楚時,出師有名。現在這是不能再好的機會了。」

衆人一齊點頭,北上爭霸,原就是吳國的國策。其實擴展上地,正是春秋戰國大大小小國家的同一目標和方向,也是富強之道,否則弱肉強食,難逃滅亡的命運。

闔閭道:「不知孫將軍此行,有何收穫?」衆人露出傾聽的神態,目下進攻楚國在即,戰略成爲最首要考慮的因素。

桓度微微一笑,在這裡賣個關子道:「如若大王批准,小將在稍後再詳細報告。現在我想先聽大家高見?」闔閭知他一舉一動,莫不暗含深意,微笑道:「當然可以,就讓衆位各抒高見。」

白喜道:「一直以來,我們都知道敗楚的訣要在於速戰速決。所以針對此點,我曾根據楚國的地形,設計能最快抵達楚都『郢』的路線。」說到這裡,白喜賣個關子,察看衆人的反應,看見各人露出傾聽的神色,大是滿意道:「我的構想是這樣,沿着淮河南岸向西推進,穿越大別山,攻方城,南下豫章,由豫章西行渡漢水,一抵此地,郢便在叄日馬程之內,大王以爲如何?」伍子胥道:「白將軍所設計的行軍路線,無疑是最快速入郢的路線,微臣毫無異議,可慮者,敵人在這條路上,關隘重重,例如:方城乃楚國軍事重鎮,在北方諸國的進攻下,依然屹立不倒,兼之在那一帶主事的武城黑精擅兵法,以逸代勞,我方勝算不敢樂觀。」

白喜道:「將軍所慮甚是,但若拖長行軍的時間,不是更予敵人打擊我們的機會。」

夫概王道:「我對大家的憂慮,頗有同感。往昔我軍節節勝利,連奪州來、鍾離和巢叄邑,圍『弦』、侵『潛』,攻『六』,緊逼楚國本土,造成今日的優勢,在於「敵遠我近」四個字,楚師鞭長莫及,故而每戰必敗。可是這次我大吳勞師遠征,形勢扭轉,變成敵近我遠,相差不可以裡計。我軍盡起,縱或較楚軍精銳,也只不過區區叄萬之數,即使我們能克勝於初,敵人的後援源源不絕,我方勝望不大。」

衆人心下無不凜然,夫概王一向主戰,但審度形勢,仍然不支持一場大規模深入楚境的遠征。

跟着其他大臣鬥辛等一齊附和,表示了不支持出征的態度。

闔閭心下躊躇,若不利用這良機,如何能完成爭霸的大業。忽然想起桓度這個孫武,這人在吳國威望日隆,連夫概王、自喜等也得賣他賬,這時他微笑不語,臉上神情高深莫測,使人難以揣測他的心意。

闔閭腦中靈光一動,知道桓度先讓各人指出難處,再一一化解,這樣才足以使上下一心,再無疑慮。連忙道:「孫將軍!應是你說出高見的時刻了。」

殿內頓時鴉雀無聲,靜待這個天下知名的兵法大家,如何化腐朽爲神奇,解開這個死結。

桓度從容一笑,暗忖自己集兵法劍法的大成,連夫概王、白喜都以他馬首是瞻,這對於擊敗強楚,最爲有利。此刻若不能使衆人心悅誠服,將來入楚,必因缺少合作默契和信心,成爲致敗的因素。

度沈聲道:「我方和楚國的形勢比較,不須我再多作廢言,不過我卻要指出制勝之道,全在於戰術的運用,此次我到楚國探路,便是針對敵我實力,定下行軍之計。我曾在「勢篇」提出『故形人而我無形,則我專而敵分:我專爲一,敵分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則我衆而敵寡;能以衆擊寡者,則吾之所與戰者,約矣』。」

這是說楚人目標明顯,兵力分佈清楚可知,反而吳軍若能令楚人難知其進兵路線,便能由「有形」變作「無形」,如此敵人必然因防守之處多以致兵力分散,在這個情形下,變爲「我專而敵分」,「我衆而敵寡」。

這個道理清楚明顯,不過如何能達到這個目標,纔是難題。

闔閭說出了衆人的想法道:「願聞其詳。」

度道:「淮水以西,長期駐有楚國大將申息之軍隊,若我冒然西進,大戰勢所難免,以寡擊衆,勝負殊難預料。儘管得過此關,其後西攻方城,南搗郢都,尚需頻繁的接戰,此等重兵交接,攻其有備,於我等遠征之師,至爲不利,萬不可行。」衆人露出同意的神情,這等於否定了白喜最短行軍路線的提議。

桓度待無人提出意見時,續道:「首要之務,一定要避開方城一關,免得以硬碰硬,舍西就南,實行遠程奔襲,攻其必守之地,這下必然大出楚人意料之外。」說到這裹,停了一停,微笑道:「使他們疲於奔命。」殿內衆人無不莞爾,整殿氣氛頓然輕鬆起來。原來這「疲於奔命」四字出於巫臣,當日巫臣藉出使齊國之利,帶走夏姬,襄老和公子反懷恨在心,聯合殺盡巫臣的家族,瓜分他的財產,巫臣大怒下,由晉致書二人,誓必使他們「疲於奔命以死」,向晉獻聯吳制楚之策,故而有來使吳國之事。

大臣鬥辛道:「若沿淮水南行,不經方城入郢之路,反改向南,推進的路線如何?」桓度道:「這一問正是我楚國之行的目的。」語氣中露出強大信心,他既曾實地偵查,自然能以專家身分提出意見。

桓度續道:「若從淮水攻楚,有兩條路徑,一是西經方城,另一則是通過冥、直轅、大隧約叄個關隘,向西南推進,直趨漢水,溯漢水而上,郢都指日可達。」

夫概王擊節嘆道:「孫將軍高見。楚人爲防衛郢都,對附近關隘,一向嚴謹。但這冥等叄關既偏且遠,因有高山所阻,不能西進,只可南下,故而防守粗疏。唯一可慮者,這條路線盡多低窪沼澤,叄關又位於大別山脈,不利行車,對於我們新近習得的車戰之術,大大不利。」

闔閭和伍子胥會心微笑,暗贊桓度高瞻遠矚,一早定下應付之策。

桓度果然道:「以車戰對車戰,正是以己之短,攻敵之長,況且若經叄關南下,雖有通道可循,卻須經過大片山地,兼且該處河湖衆多,不利笨重戰車馳騁。故而這次成敗的關鍵,在於以靈活的步兵,配合精銳的騎兵,再以優良的武器,對抗楚國自以無敵天下的車戰。」

桓度這個果略,正是孫武「計篇」上所說的「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敵制勝,計險厄遠近,上將之道也。知此而用戰者必勝;不知此而用戰者,必敗。」桓度深悉楚國的地形,刪除了用車戰的可能性。

闔閭道:「步兵行軍緩慢,當以何法解決?」白喜插言道:「這個反爲容易,現今淮河中下游,盡在我方控制下,可溯淮水西進,至淮陽棄舟經叄關南下,直抵漢水,沿江而上,直達郢都。」衆人稱善。

桓度補充道:「善攻者,敵不知其所守。楚國軍容鼎盛,若全軍對壘,我方戰必不利。故須多方誤敵,調動楚師,分散其防守力量,使楚人不知何處該守,何處該棄。」

闔閭略一沈吟,把各人的意見總結起來道:「所以誤敵之計,先是從淮水逆流而上,於淮陽棄舟登陸,避開敵軍嚴密防守的方城,跟着南下漢水,楚軍應防之處太多,兵力分散,致使我方勝算大增。」言罷仰天長笑起來,這一笑,定下了中國歷史上最早一次步兵大會戰。

吳師在桓度的設計下,定了選擇楚國東北境的叄個關口爲突破點,正好打中了楚人防守上的薄弱環節,「出其所不趨,趨其所不意。」深遠迂迴,以奇兵取勝。達到孫武所說的「吾所與戰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則敵所備者多。敵所備者多,則吾所與戰者寡矣。」孫武若是泉下有如,必然心感大慰。

閭道:「衆卿再無異議,立即準備,擇日出兵。」

衆人轟然應諾。

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7章 識破身分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8章 造勢之策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4章 前朝遺美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3章 王府夜筵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2章 名劍越女第10章 美人恩重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8章 造勢之策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4章 前朝遺美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3章 王府夜筵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5章 書齋春色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8章 大江戰雲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5章 書齋春色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7章 暗度陳倉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6章 情場戰場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7章 暗度陳倉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3章 王府夜筵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5章 與美偕行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2章 名劍越女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7章 識破身分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1章 決勝漢水
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7章 識破身分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8章 造勢之策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4章 前朝遺美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3章 王府夜筵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2章 名劍越女第10章 美人恩重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8章 造勢之策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4章 前朝遺美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3章 王府夜筵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5章 書齋春色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8章 大江戰雲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5章 書齋春色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7章 暗度陳倉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6章 情場戰場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5章 與美偕行第07章 暗度陳倉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9章 追獵開始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5章 書齋春色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3章 王府夜筵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5章 與美偕行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0章 詭辯之道第02章 名劍越女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0章 美人恩重第01章 重會故人第09章 追獵開始第04章 紅顏命薄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6章 逃出險境第09章 巧得兵書第11章 明主拜將第06章 情場戰場第09章 巧得兵書第02章 名劍越女第07章 識破身分第11章 決勝漢水第08章 造勢之策第10章 詭辯之道第11章 決勝漢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