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以鈔抵稅

第58章 以鈔抵稅

“你這小子,若是出生早些,恐怕你爹就不會總是朝他老子要錢了。”

武英殿內,朱元璋給出了朱高煦很高的評價。

原本他以爲朱高煦只是簡單學習了行軍打仗,卻不想朱高煦連怎麼減輕軍隊負擔都想的那麼透徹。

這一刻,朱元璋看着朱高煦的目光都慈祥了不少,但他還是沒有結束自己的考校,而是繼續問道:

“你的《削藩論》我和太孫看了,寫的很不錯,就是不知道除了削藩外,伱對其它的事情看法是什麼樣的。”

“爺爺您的意思……”朱高煦見朱元璋口語漸漸白話,當即也跟上叫起了爺爺。

果然,他這稱呼一變,朱元璋撫須的動作都不由快了些,只是坐在一旁的朱允炆略微不喜,但他卻沒表現的明顯,而朱元璋和朱高煦的注意力也不在他身上。

“近來江南閩浙一帶的百姓抵制寶鈔,你覺得是爲什麼?我又應該怎麼做?”

朱元璋的這個問題讓朱高煦瞳孔緊縮,旁邊的朱允炆也驚訝的轉頭看向朱元璋,那表情似乎在說“這種事情不應當告訴他”。

面對二人的反應,朱元璋什麼都沒說,只是帶着笑意等待朱高煦答案。

此刻的朱高煦很糾結,頂着朱元璋的目光,他不知道自己要怎麼回答。

他當然知道江南閩浙的百姓爲什麼抵制寶鈔,自洪武七年至眼下,寶鈔司印發寶鈔的數量平均在每年五百萬錠左右,也就是說過去二十年裡一共發行了八千五百萬錠寶鈔,摺合爲八千五百萬貫。

這些寶鈔,被朱元璋以嘉獎大臣、勳貴、軍士、宗室來發行,同時又以國營的鹽鐵茶酒等手段流入市場,先後支出大約五千萬左右。

當然,這其中也有一小部分則是通過賞賜外國使臣而流向國外,但不管怎麼說,流入市場的寶鈔基本不低於五千萬。

與之相比,寶鈔的回收情況則是相當應付,僅有一千二百餘萬。

也就是說,眼下大明市場內流通的寶鈔起碼有接近四千萬未能回收。

如此數量的寶鈔,相比較大明的經濟市場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小的數目。

市場上流通貨幣氾濫,貶值就成爲了必然的結果。

如今一貫寶鈔只能換到二百五十文,這還是大明去年已經回收四百萬寶鈔的局面,不然恐怕寶鈔會貶值的更快。

wωw▪тт kán▪C〇

理清了思緒,朱高煦也就知道怎麼簡短的告訴朱元璋原因了。

他朝着朱元璋作揖,然後整理了一下語言,隨後纔開口道:

“孫兒算過寶鈔司及六部對寶鈔的製造、支出、回收數目,朝廷大致製造寶鈔八千萬錠左右,支出五千萬左右,回收一千二百餘萬左右。”

“爺爺,容孫兒直說……”朱高煦深吸一口氣,繼續解釋:

“眼下在市面上流通的寶鈔數量應該還有四千萬左右,而國朝人口如今不過六千餘五十四萬,折一千二百萬戶。”

“也就是說,朝廷發下去的寶鈔,基本每戶百姓都持有最少三錠。”

“若是以國朝稅收推斷,去歲國朝從民間收上來的糧食金銀及布匹草束應當折色爲兩千萬貫,若是反推三十稅一,三十倍後也不過六萬萬貫。

“如果把這四千萬貫寶鈔算上,那市面上就是突然增加了接近八分的錢。”

“近年來,國朝的人口雖有增長,但增長的速度並沒有寶鈔發行的速度快。”

“加上朝廷對於回收寶鈔並不重視,地方官員在徵稅也以實物爲主,寶鈔不能得到朝廷的承認,那自然也就得不到百姓的承認,百姓既然不承認,又如何接受它呢?” 說到此處,朱高煦深吸一口氣:“但講造之之法,不講行之之法,官無本錢,民何以信?”

朱高煦的一番話,讓朱允炆和朱元璋都沉思了起來。

只是不等朱允炆想通,朱元璋便反問朱高煦:“依你的話說,只要朝廷回收寶鈔,就可以讓江南之民接受寶鈔?”

“不僅如此……”朱高煦搖搖頭:

“若是僅僅如此簡單那倒好了,眼下需要回收,但不能直接回收,而是應該將寶鈔在交稅中的比例提升。”

“如去年,戶部的夏稅錢鈔回收不足四萬錠,秋稅錢鈔回收不過六千錠,地方回收僅四百零七萬錠。”

“這個比例較之去年發行的一千五百萬錠相比過少了。”

“想要讓寶鈔穩定下來,就必須開放地方上的寶鈔交稅。”

“北方、西南受北虜之害銀錢不足,尚可以使用寶鈔,但江南之地銀錢甚足,甚至充足到以貿易將銀錢流向海外,因此必須開鈔稅法,對當地收以寶鈔作稅。”

“不僅如此,鈔當與錢綁定,而非又與錢綁、又與糧食綁。”

說到這裡,朱高煦都不免對朱元璋露出一點抱怨:“朝廷的想法是好的,規定寶鈔可以兌米來保證地方百姓最少能有糧食吃。”

“但這樣的規矩,只會讓寶鈔的價值不明。”

“如眼下南京城內一貫鈔僅值二三百文,而米一石也三百文,但朝廷規定的卻是鈔值一千文。”

“如今最好的就是堅持將鈔定爲一貫錢,並准許江南之地的百姓可以用寶鈔來交稅。”

“……”聽着朱高煦的話,朱元璋只是略微皺眉,但朱允炆卻坐不住了,轉頭對朱元璋作揖:

“皇爺爺,若是放開江南之地的寶鈔來交稅,那以去歲南直隸、江西、浙江、福建等一京三省的田賦來看,國朝明歲田賦不會超過一千六百萬石。”

“況且,眼下地方錢荒,本就應該印刷寶鈔。”

“如高煦之前所說,只要百姓口數能跟上,那就能讓寶鈔價值漸漸回升,既然如此,那不如不管,等十幾年後百姓數量變多,寶鈔自然會被百姓所接受。”

朱允炆的話說出了朱元璋擔心的一點,儘管明初財政寬裕,但開放江南一京三省寶鈔抵稅這件事情,他還是有些下不定決心。

如今大明近二分之一人口在這一京三省,近四分之一的田地也在這一京三省。

若是徹底放開,雖然以朱高煦的話來分析,頂多兩年就能讓寶鈔恢復正常,但如果出了什麼差錯,那對於大明朝可是災難性的問題。

況且,不繼續印刷寶鈔,那朝廷的歲入也會降低數百萬,這樣的決定朱元璋必須得問過戶部才行。

不過……朱元璋忽的擡頭看向了朱高煦,四目相對間,彷彿要把朱高煦看穿。

面對這似乎能穿透人心的目光,朱高煦本能的挺起了胸膛,但朱元璋的下一句話卻讓他所有的想法都卡殼了。

“你此前給宜良千戶之子王瑄畫了一份雲南金銀銅礦圖,你是怎麼知道的?又爲何不告訴你大哥和太孫?”

今日爲九一八事變九十二週年,勿忘國恥

(本章完)

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58章 以鈔抵稅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542章 以博直名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5章 位高權重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78章 何安瑤苗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75章 魏國公府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88章 欣欣向榮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56章 衣錦還鄉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527章 東風入律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68章 武英理政第387章 中亞老四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32章 諸君慢行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50章 浙江新政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568章 四面胡歌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59章 闔家團圓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13章 大樹營內316.第316章 朱教習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75章 魏國公府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591章 後記正德(2)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461章 解決民生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524章 以一持萬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3章 春和不和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9章 傲雪欺霜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550章第432章 生擒元裔
264.第264章 長江天險第531章 洪熙十二年第428章 其勢可謂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577章 夏原吉愛我232.第232章 得遼望寧第438章 舊人將去第101章 錢鈔事起第336章 未竟之業第58章 以鈔抵稅第614章 地府傷風敗俗朱厚照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36章 春風吹又生第542章 以博直名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262.第262章 京師震動第572章 河中震動第35章 位高權重第571章 君臨河中第20章 靖難戰神曹國公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311.第311章 西洋市舶司第389章 日本國變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78章 何安瑤苗第400章 炮擊木骨都束第75章 魏國公府第15章 武英殿中第488章 欣欣向榮318.第318章 小國強人第444章 天家無情第456章 衣錦還鄉181.第181章 關外尚安第585章 後記宣德(4)第13章 大樹營內第355章 忘恩負義第527章 東風入律170.第170章 野人來投第68章 武英理政第387章 中亞老四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277.第277章 王上加白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548章 夜郎自大第532章 諸君慢行第120章 各有難處第382章 炮擊忽魯謨斯第424章 燕臺虎峪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76章 貪心不足第432章 生擒元裔第450章 浙江新政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503章 洪熙之隆第396章 先甜後苦第511章 不甘人下第135章 兀狄哈狠人第568章 四面胡歌154.第154章 烽火將至第123章 北返建功第556章 人老心不老186.第186章 攻守易形第406章 東洲第一人251.第251章 望兵止渴第459章 闔家團圓326.第326章 籌備北征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13章 大樹營內316.第316章 朱教習288.第288章 永樂元年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609章 地府你的大蒙古亡了253.第253章 渤海爭戰第75章 魏國公府333.第333章 兀良哈末路第591章 後記正德(2)243.第243章 月漾橋之戰第563章 聖人親至第411章 喜上加喜第506章 父強子壯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492章 衣冠禽獸第461章 解決民生179.第179章 磨刀霍霍第452章 永樂十五年146.第146章 水陸並進第524章 以一持萬327.第327章 太子監國第43章 春和不和293.第293章 對日市舶第121章 除夕守歲第455章 人在囧途第127章 終抵吉林第49章 傲雪欺霜第429章 三徵蒙古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392章 新年氣象第550章第432章 生擒元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