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造船平倭

第76章 造船平倭

“上諭:沿海爲中夏之邊,欲守中夏則清沿海,今倭寇無知……”

魏國公府會廳內,當朱高煦將聖旨內容念出,徐輝祖和徐增壽的第一反應就是這聖旨是代筆,而且不是什麼大事。

果然,當他們聽完之後紛紛鬆了一口氣。

原本以爲北邊有了什麼大事,結果只是清理沿海倭寇,這倒也算不得什麼大事。

徐輝祖雙手接過朱高煦手中聖旨,模樣雖然莊肅,但朱高煦卻能感覺到他心中的不重視,因此不免開口提醒道:

“爺爺派我來,便是想讓我與舅舅說清楚這剿滅倭寇的重點和地點。”

“你?”徐輝祖不信任的看向朱高煦,朱高煦見狀也如是將自己對海上倭寇的見解與徐輝祖交代。

徐輝祖的表情多變,從一開始的懷疑,到中間的不可置信,再到最後的信服,他不得不承認朱高煦說的很有道理。

以往沿海水師發現倭寇的地點,基本就在朱高煦所說的地方附近。

想到這裡,他皺眉說出自己的疑惑:

“以往諸都司水師都在你所說的地方巡邏,但並未發現倭寇。”

“沒發現是正常的。”朱高煦不假思索的迴應:

“這些倭寇在岸上有自己的探報,因此最好的辦法是跨省調動水師,以長江水師圍剿浙江倭寇,以浙江水師圍剿福建倭寇,以福建水師圍剿兩廣倭寇。”

“懂了。”徐輝祖頷首,他聽懂了朱高煦話裡的意思。

朱高煦雖然說的隱晦,但徐輝祖卻能猜到,那些沿海倭寇應該都在盤踞海島的本省水師中有自己人,不然不會每次都能提前藏起來。

“只要跨都司調動水師圍剿,想來這羣倭寇是逃不了的。”

朱高煦信心滿滿,因爲明初的倭寇還比較容易對付,他們之中真倭比假倭多,只要找到就能確定是不是倭寇。

相反嘉靖年間的倭寇大多是十假一真,一旦想要藏匿,頃刻之間就能僞裝成海上漁民和商船,想要抓捕圍剿的難度更大。

“陛下讓我便宜行事,你以爲我當出兵船幾何?”

徐輝祖拿着手中聖旨,心中生出一絲荒誕感,他從沒想過自己還需要自己這外甥指點打仗。

面對徐輝祖的問題,朱高煦心中早已有了腹稿,因此不假思索的回答:

“小子看過龍江船廠的造船圖志,恕小子說句實話……”

朱高煦深吸了一口氣,將明初水師的問題給說了出來:“國朝戰船種類雖多,並有沿海、長江、兩河等五千餘艘船隻,但真正能稱爲戰船的並不多,甚至不足三百艘。”

朱高煦說出了自己的看法,而他的看法讓徐輝祖皺眉。

明代戰船種類繁多,除了歷朝歷代已有的樓船、蒙衝、鬥艦、海鶻、走舸、遊艇等外,還有元末明初崛起的四百料戰座船、四百料巡座船、九江式哨船、划船等。

可是這些船隻在朱高煦眼中,居然連戰船都算不上。

“伱以爲該如何?”徐輝祖雖然覺得朱高煦張狂,但還是耐着性子詢問,畢竟這小子在對倭寇的看法上,確實要比自己看的更完全。

“舅舅能調多少錢糧造船?”朱高煦沒有直接回答,反而詢問了一個問題。

“不經陛下的情況下,大約五千貫。”徐輝祖思索着說出一個數額,朱高煦聞言點點頭:“足夠了。”

“要出海圍剿倭寇,以眼下的船隻是萬萬不行的,四百料戰船所能承載的火炮數量並不多,如果沒辦法將倭寇圍殲,那下次想要圍剿他們就困難了。”

“五千貫錢,能造一千料戰船三十餘艘。”朱高煦先說出價格,再繼續說裝備問題:

“若是每艘戰船配備三十門五百斤銅炮,水兵一百五十人,那隻需這三十餘艘船,便能肅清沿海倭寇。”

說罷,朱高煦看着徐輝祖,想要知道他的想法。

對此,徐輝祖還在沉思,但旁邊的徐增壽卻已經一副見了鬼的表情。

“夭壽……”徐增壽瞧着眼前的這一幕,他都懷疑自己是不是還沒睡醒。 他居然看到自己那個頑劣的外甥在教自己大哥怎麼打仗,即便是水仗,這也足夠讓他不敢置信。

只是這會兒沒人注意徐增壽,就連感到不適的徐輝祖也沒有說什麼,而是在略微計算後與朱高煦對視,同時搖了搖頭:

“按照你的話,哪怕三十艘戰船,也需要九百門銅炮,最少得三萬貫。”

“戰船加銅炮,費用就得三萬五千餘貫了,必須得請示陛下。”

徐輝祖搖頭開口,而朱高煦聞言則是改變口風道:“換做鐵炮如何?”

“換做鐵炮也不行……”徐輝祖搖搖頭:“熟鐵炮的造價也需要十八兩一門。”

“這就難辦了……”朱高煦皺眉,他倒是沒想到明初火器造價居然那麼貴,幾門炮就能抵得上一艘一千料戰船了。

這麼想來,明代戰船並不是不能承載太多火炮,而是火炮造價太貴,根本沒辦法大批量裝載。

細細思索後,朱高煦只能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對徐輝祖建議道:

“可以造一千料戰船十艘,配鐵炮一百六十門,另從各省水師調二十艘四百料戰船和四十艘鷹船,加上八十艘哨船和二十艘貨船。”

“如此一來,應該能拉出一支驍勇的水師,將浙江、福建、兩廣的倭寇剿滅。”

“不過不能打草驚蛇,最好多配貨船,在南京補貨出海後,一路沿海南下,中途不得靠岸,直撲雙嶼、漳州、瓊州、澎湖等島。”

“好!”聽到朱高煦的話,徐輝祖點了點頭,緊接着不知道又想到了什麼,對着朱高煦反問:“你可有看得上的水師將領?”

“督運海運的楊文,還有崇明所的楊俅不錯。”朱高煦提了一嘴楊文,以及楊展的父親楊俅。

前者是洪武末期出現的一位出色將領,不僅能打山地戰,還能打平原戰和海戰。

在靖難之役中,楊文、平安、吳高三人所率領的遼東集團,可以說極大拖延了朱棣靖難成功的腳步。

眼下楊文還沒有去北方,朱高煦很希望能和楊文拉近關係,讓他一直以水師將領呆在南方。

如果不行,他也能讓楊展的父親楊俅在之後接管水師,繼續平倭,以待天時。

雖然楊俅在歷史上只是一個小小的百戶官,但就朱高煦從楊展那邊聽來的消息來說,對方還算是一個合格的水師將領。

“好,我稍後便去安排,你領命回宮吧。”

徐輝祖清楚楊文,儘管眼下他還沒去北方,但他在西南平月魯帖木兒一戰中早已嶄露頭角,不是什麼籍籍無名之輩。

倒是楊俅,徐輝祖雖然不知道是誰,但能被自家外甥所記下,想來本領也不會太差。

“我哪還需要回宮……”聽到徐輝祖的話,朱高煦無奈搖頭:

“我與爺爺對平倭一事產生分歧,他早早將我趕了出來,我稍許應該要去穎國公府讀書。”

說罷,朱高煦也對徐輝祖、徐增壽作揖:“兩位舅舅,小子先走了。”

“不留下吃飯?”徐增壽終於插了一句嘴,但朱高煦卻搖頭示意自己還有事,隨後在徐輝祖的點頭下轉身離去。

瞧着他離去的背影,徐增壽突然覺得朱高煦變化很大,不由得看向自己身旁的徐輝祖。

“大哥,這小子不過學了半年多的兵法,怎麼進步那麼大?我都不敢認他了。”

“老子打仗不差,兒子又能差到哪裡去。”徐輝祖心裡也疑惑,但他還是覺得朱高煦就是朱高煦,眼下的變化不過是浪子回頭後的進步神速罷了。

他轉身向偏廳走去,而留下的徐增壽卻沒有挪動腳步,而是看着朱高煦的背影,直到徹底消失,他才咋舌道:

“你要這麼說,那我就懷疑爹是不是對我們偷藏了……”

徐增壽一邊說,一邊跟上了徐輝祖的腳步,而朱高煦也走出了魏國公府,向着穎國公府趕去,漸漸消失在了長街盡頭。

(本章完)

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12章 天下糜爛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46章 愚蠢至極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546章 愚蠢至極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43章 堯趨舜步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60章 嶽婿矛盾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524章 以一持萬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35章 位高權重第51章 孜孜不倦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32章 採生折割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79章 中元祭日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399章 審時度勢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50章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99章 後記永曆(2)第562章 彌天大謊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91章 仁官不仁民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71章 西南震怖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5章 洪武暮色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9章 傲雪欺霜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80章 攜老扶幼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122章 臨出行前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103章 亂我家者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4章 爲天子筆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49章 傲雪欺霜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08章 新老更替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2章 天下糜爛第581章 日落西斜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468章 漠北事變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69章 爺孫和睦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586章 後記宣德(5)
226.第226章 攻守易形172.第172章 育嬰聖手第12章 天下糜爛238.第238章 破陣胡兒第546章 愚蠢至極301.第301章 父慈子孝148.第148章 悶聲做事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425章 人君姿態第495章 孝子慈孫第546章 愚蠢至極第449章 東洲金銀礦242.第242章 勢必不還第543章 堯趨舜步207.第207章 子債父償309.第309章 家庭和睦第589章 後記弘治第60章 嶽婿矛盾第388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332.第332章 窮途末路167.第167章 啃老趁早第129章 百廢待興第524章 以一持萬138.第138章 欲要北征第35章 位高權重第51章 孜孜不倦254.第254章 登州海戰第32章 採生折割282.第282章 人人自危255.第255章 渡海登陸218.第218章 歲末亂象第615章 地府兄友弟恭朱高熾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409章 資本道路第79章 中元祭日287.第287章 大興教育第337章 離經叛道第553章 故人凋零第399章 審時度勢259.第259章 兩線作戰第76章 造船平倭第574章 可汗舞樂第41章 兄仁侄狠第487章 草臺內閣第550章第475章 父債子還第395章 厚德嘉貞第544章 各有心思第599章 後記永曆(2)第562章 彌天大謊150.第150章 戰火再起第435章 四方雲動第91章 仁官不仁民272.第272章 各懷鬼胎209.第209章 建文新政160.第160章 哈達嶺之戰第542章 以博直名第500章 朱門父子第371章 西南震怖216.第216章 龍遊潛水第5章 洪武暮色第39章 敲山震虎第423章 殺雞儆猴第29章 二王相猜第49章 傲雪欺霜第471章 西南事終第442章 環球航行第480章 攜老扶幼335.第335章 波流涌動178.第178章 得寸進尺第592章 正德後記(3)第122章 臨出行前240.第240章 尷尬境地第103章 亂我家者304.第304章 苛捐雜稅第68章 武英理政第44章 爲天子筆第464章 丁酉新政第76章 造船平倭第356章 永樂二徵第49章 傲雪欺霜283.第283章 兄友弟恭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325.第325章 永樂三年159.第159章 血戰不退第118章 未雨綢繆第497章 洪熙八年第383章 河中風雲第408章 新老更替295.第295章 籌謀安南第12章 天下糜爛第581章 日落西斜258.第258章 楊清水驛之戰第468章 漠北事變152.第152章 姻緣自天降第377章 明滅錫蘭第69章 爺孫和睦第580章 洪熙始終第483章 恩賞難爲第586章 後記宣德(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