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運籌帷幄

這下衆人皆是大吃一驚,不禁齊聲問道:“文青,有何辦法能進入到汴京城裡?”

王童這時輕嘆了一口氣,方說出了一段以前的隱密:“十五年前,金軍第一次南侵到汴京城下時,先帝在給予了金軍一批錢財後,金軍便退去。爲了避免金軍再次圍城時無法逃脫,先帝便下令從皇宮中開鑿了一條地道,通往城南外十里的一處樹林,以作逃生之路。不料在次年金軍第二次南侵時,汴京卻被金軍從四面合圍,且金軍大營正好紮在城南的那處樹林周圍,先帝無法逃脫,以致被俘。如我軍從此處地道攻入城內,則汴京指日可下!”

衆人聽後均是大喜過望,不過岳雲卻是有些好奇地問道:“文青,你是如何知道這等隱密的呢?爲何不早說呢?”

王童方苦笑着說道:“在下的恩師原本是宮裡先帝最親信的一位太監。此事由於先帝怕動搖城中軍心民心,故連朝中大臣皆不知,只有幾名最親信的太監和韋太后知道,可惜最後還是沒能派上用場。先師之所以一直不肯南行,長駐朱仙鎮,就是希望有朝一日能看到大宋利用此地道重新收復汴京。他逝世前亦要我發下毒誓,必須是宋軍要攻汴京時才能告知其主將,以免事先泄了口風,讓金人有了防備,提前將地道堵塞……”

“文青,你這次可是立下了大功啊!”岳雲不禁兩眼放光道。

衆人均不禁欣喜地說道:“大公子,如果能兵不血刃地拿下汴京,則此事大有可爲!”

“等等!我說大家別高興得太早了,第三個問題如何解決呢?”虞允文這時卻給衆人潑了一盆冷水:“如若百姓能順利撤回,我等將他們撤往何處呢?他們的糧食和過冬衣物、房舍等如何解決呢?如果這些事不想辦法處理好,撤回去後只怕引起更大的混亂和麻煩啊!”

王童這時卻是信心大增,拍了拍胸膛說道:“虞軍師不用擔心,一月前在下去臨安請願時,張老曾說他會竭盡全力爲我們再爭取一批錢糧,我不日就再去臨安一趟吧。反正咱們那個‘中原上訪請願代表團’的人多數還在臨安,大不了再去向朝廷上書請願,我想朝廷多少總得給咱們點吧……”

“嗯!”岳雲點了點頭,腦中卻突然浮起了李雨柔的音容笑貌,他想了片刻後說道:“文青,一會我寫一封信給你,你去臨安後,找一位李雨柔姑娘,她是我在楚州認識的,也算與我有些交情吧……她的父親是東南一帶最大的海商李元山,應該也能爲我們提供一些幫助的。”

岳雲此話一出口,衆人均以異樣的眼神盯着他。

這時代的人說話都比較隱晦。象岳雲居然說和人家姑娘有些交情,十個人中倒有九個人認爲這交情是指的私情。衆人臉上表情均有些怪異,不少人都在暗自猜測,大公子和這李雨柔姑娘倒底私情關係到了何種地步。

牛通、關鈴、虞允文等人知道一些內情的還好一點,象嶽雷、王童就想得歪了。不過岳雲現在是一軍之將,他們也不好在這個時候去問這些八卦之事。

岳雲也感覺氣氛有點不對,只好乾咳了兩聲以掩飾尷尬,然後連忙將話題轉移開:“好了!我們說最後一個問題吧:這些百姓轉移到哪裡呢?”

衆人對視了一眼後,都默不作聲,他們大多都沒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而且除了虞允文和王童對政務還有些研究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是純粹的武將,對這種民生問題完全是兩眼一抹黑。

片刻之後,還是虞允文站出來說道:“大公子,眼下只有三處地方可去得。”

他輕搖羽扇說道:“第一處,便是向西南撤退,到襄陽附近的漢水六郡,此處在五年前被大帥從僞齊手中奪回,土地肥沃,氣候適宜,且因連年戰火,百姓大多逃亡。原本倒是個安置的好去處。但大帥之前護送的二十五萬百姓亦是安置在此處。要再加上咱們這四萬多人,想安置好恐怕就有些不易了。而且金軍主力的追擊方向也是此處,我們極有可能在路上與其遭遇,屆時,我們拖着百姓,以寡敵衆,恐怕凶多吉少。”

這處地方岳雲之前也想到過,但是目前看來卻並非一個好去處。而且該地是由岳飛直接管轄,這位便宜老爹對自己的部下影響力太大,會讓他許多行動縮手縮腳,不敢放手而爲。

虞允文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後,又接着說道:“至於第二處,則是向東南撤退,沿淮河南岸進入淮南,此處的情況與漢水六郡相似,亦是沃野千里,水源充足,適宜耕種之地。因戰火因素,當地百姓流離失所,地廣人稀,適合安置。但該處卻是張俊防區,要取得他的同意和支持並非易事。況且該處位於抗金前線,金軍隨時可能進攻,百姓未必肯安心留下。”

說到這裡,他停頓了一下,向四周一張望,卻見衆人都聽得入神。

岳雲見他突然不說了,也是微微一愣,連忙說道:“允文,繼續說啊!我在注意聽呢。”

虞允文這時方精神一振,正色道:“這第三個去處,乃是允文以爲最適合之處,大家請看下地圖!”

說罷,兩名士兵便按虞允文的吩咐,在桌上鋪好了地圖。

岳雲走到桌旁望去,只見這地圖繪製得十分精緻,將從黃河以南到長江以北的大部分山川、河流及城池均繪製了出來,另外還用紅藍兩種顏色的圓圈註明了金軍和宋軍的位置。

虞允文指着地圖上的一個黑色圓圈說道:“我的建議是安置在此處!”

衆人一眼望去,只見那黑色圓圈旁邊寫着兩個小篆字體——信陽。

“信陽?”王童禁不住脫口而出。

虞允文點了點頭道:“是的!”

岳雲“允文,能說說爲什麼要安置在這裡嗎?我想,你應該經過了深思熟慮吧!”

“嗯!屬下也是研究了很久,最後才認爲這裡比較適合的。”虞允文輕捻頜下長鬚說道:“信陽位於淮河上游南岸,北有淮河天險阻隔,西有桐柏山區,東有大別山區以爲屏障,易守難攻。且向南兩百餘里就是我岳家軍的大本營鄂州,如若金軍來攻,可速從鄂州救援。百姓在此處居住,亦會安心。”

頓了一下後,他又接着說道:“屬下從四川過來時,亦經過信陽,發現此地受戰亂影響較小,百姓家中多有餘糧,如能想法從中借取或者購買,足以讓這些南返百姓維持一月以上。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收集糧食。且此處緊鄰山區,樹木極多,可令兵士砍伐樹木爲百姓搭建簡易棚屋,以避風雨。”

衆人聽後均大爲心服,如此艱難之事,在虞允文的分析下,竟然出現了這麼大的轉機,實在是運籌帷幄之中,卻決勝千里之外啊。

岳雲這時目光掃視了一下帳中衆將,然後微笑着問道:“大家對虞軍師的安排可有意見?”

Wωω. TтkΛ n. ¢ 〇

“沒有!”這次衆人倒是齊聲答道。虞允文已經用他的智慧折服了衆人,初步樹立了背嵬軍第一智囊的形象。

岳雲這時卻微微一笑,對虞允文和王童道:“兩位軍師的計劃的確是上佳之策。不過,我卻還有一個想法,在你們的計劃基礎上作一下改進,說不定就可以讓韓常的部隊遭受重大損失,以至無力再對我軍構成威脅。”

“啊?能將韓常的部隊重創?”這下連虞允文也有些驚奇了。要知道韓常可是有一萬人的,而且還龜縮在嚴密防守在大營裡。

岳雲微微一笑道:“嗯,這個計劃其實和你們兩位軍師的想法差不多,只是二弟的行動卻要作一些變動了!不能馬上去和父帥匯合……”

說罷,他將自己的計劃詳細說了出來。

衆人聽了岳雲的計劃之後,都是欣喜若狂,牛通甚至脫口而出:“太好了!這一下,韓常那老小子不死也要脫成皮了!”

就連虞允文也是輕搖羽扇,面帶微笑道:“大公子的計劃的確可行,如若實施順利,我們就完全無後顧之憂,更不必擔心有金兵追擊了!甚至可能逼得兀朮不得不撤軍,緩解元帥的壓力。”

岳雲也信心倍增,起身厲聲道:“好!既然大家都清楚計劃了。那我們就從現在開始準備行動吧!這次一定要金軍付出慘重代價,讓兀朮那廝爲他驅趕我漢人百姓作肉盾的決定後悔終身!”

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4章 百姓請願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53章 舌戰金使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696章 進攻穎昌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288章 生離死別第287章 帳薄的問題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30章 破城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654章 万俟卨的計策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483章 勢如破竹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645章 賢內助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625章 吞併安南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636章 德蘭之戰(上)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77章 牆倒衆人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123章 上中下策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19章 搜索運河第484章 江淮防線的崩潰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53章 舌戰金使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607章 引發圍觀第41章 楚州之戰的尾聲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340章 得償所願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542章 風雨飄搖的巴東城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832章 岳飛病逝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69章 翻手覆雲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178章 快刀斬亂麻第639章 魏勝獻計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206章 順風樓的宴會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
第427章 漢城危機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4章 百姓請願第794章 銀鈴的要求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53章 舌戰金使第440章 巨型帆船第696章 進攻穎昌第683章 宋金大海戰(一)第288章 生離死別第287章 帳薄的問題第130章 讓人頭疼的公主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712章 收復穎昌第30章 破城第519章 抵達彭澤第134章 汴京之戰(一)第806章 吞併日本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654章 万俟卨的計策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483章 勢如破竹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671章 南洋的治理方案(下)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645章 賢內助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435章 奠定勝局第183章 安置百姓第160章 決戰小商河(一)第625章 吞併安南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636章 德蘭之戰(上)第640章 占城降伏第591章 火槍賣還是不賣?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177章 牆倒衆人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405章 契丹人造反了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445章 臺海大戰(下)第382章 驚魂未定第123章 上中下策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127章 刁蠻的銀鈴公主第19章 搜索運河第484章 江淮防線的崩潰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124章 新的決擇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478章 監察部的籌備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234章 葫蘆谷之戰(三)第53章 舌戰金使第656章 棘手的耶律普速完第607章 引發圍觀第41章 楚州之戰的尾聲第615章 對簿公堂(中)第340章 得償所願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92章 王氏的陰謀第256章 青龍逞威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542章 風雨飄搖的巴東城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832章 岳飛病逝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69章 翻手覆雲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738章 登基大典(上)第736章 大宋的最後一次朝會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178章 快刀斬亂麻第639章 魏勝獻計第473章 去金國當人販子第206章 順風樓的宴會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458章 危險時刻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