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殿試(上)

臨安皇宮的太和殿外,太陽當頭,晴空萬里無雲,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宋”字大旗在風中飄揚,持旗兵士巋然不動,太和殿前,趙構則坐在高臺之上,頭上巨大的黃羅蓋傘由兩名太監持着,爲他遮蔽住了陽光的照射。

太和殿前是一塊又大又平整的場地,各色旗幟飄揚,。在這殿前廣場上,禁軍護衛分列整齊的方陣守住四角,個個身披重甲,寒光照人,威武異常。

不過,此處人雖然多,但人羣中卻是鴉雀無聲,岳雲在一名司禮太監的帶引下走進了這殿前廣場。

雖然他是第一次來這皇宮面聖,但卻依然臉色如常,已隱有大將之風。現在的他可比才穿越過來時自信多了。

除了見了太多的歷史名人,經歷了太多的戰爭和爭鬥之外,最主要的還是修練了形意拳經。這形意拳經的內功不但增強了他的武功和體質,還在無形中改變了他的氣質和心理,讓他舉手投足間皆有一股自信和沉穩。

在廣場上萬衆矚目之下,岳雲緩步上前拜見趙構,高呼道:“下官岳雲參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趙構臉色卻是看不出任何喜怒哀樂,只是淡淡道:“嶽愛卿免禮平身。”

岳雲站起身後,向前望去,只見在趙構身邊分列了數十名大臣,其中有些人他還認識。象張浚、秦檜、薜弼、史浩、陳伯康等都赫然在列。而在趙構身側,竟然還安了一張椅子,上面坐着的竟然是那大食使臣侯賽因。他依然是萬年不變的一身白袍加白色頭巾打扮。此刻他見岳雲向他望來,還咧着大嘴衝着岳雲做了微微一笑。

“秦愛卿,殿試的題目,不知道你等商議得如何了?”趙構問道。

這時,秦檜出列。向趙構躬身行禮道:“官家,按您的吩咐,老臣已經設計好了題目。整個殿試分爲文試和武試兩輪。按我朝傳統,應先進行文試……”

說到這裡,他望了一下岳雲。見他依然神情自若,不禁心中暗忖。等會讓你這小子哭都哭不出來。

秦檜接着說道:“文試分爲兩項。第一項是考兵法……”

岳雲一聽,心中頓時一緊,他哪看過什麼兵法書啊?就連三十六計是哪三十六計都不清楚,。

不過還好,秦檜卻又接着說道:“……不過嶽少將軍經歷多場大戰,並立下不少戰功,想必對於兵法運用已經十分熟悉,老臣認爲,兵法倒可免試!”

岳雲這才鬆了一口氣。暗忖真是幸運,這秦檜想必認爲自己精通兵法。考兵法應該難不倒自己,不過他卻沒想到自己其實對兵法根本一竅不通。

這時,秦檜又接着說道:“這第二項考試,曾有人提議考詩詞文采,老臣卻以爲。一名統兵大將,詩詞作得再好,都與作戰無關……而帶兵打仗。經常需要應付各種突發情況,特別考驗人的急智。因此,老臣倒認爲,不如由嶽少將軍來解答先前大食使者侯賽因提出的那個問題吧!如果嶽少將軍能回答出來,就算文試過關了!”

秦檜話音一落,趙構身邊的一羣大臣均竊竊私語起來,其中不少人望向岳雲的目光都顯得有些憐憫了。

張浚於是率先出列奏請道:“官家,侯賽因使者提出的問題,連翰林院的大學士們都答不上來,岳雲只是一員武將,如何知道啊?”

秦檜卻是冷冷一笑道:“侯賽因使者提的問題,跟詩詞文采毫無關係,考驗的乃是人的急智,用來做文試的試題又有何不可?張大人在官家面前提到岳雲時常常誇獎,稱其是將門虎子,智勇雙全。難道在這關係我大宋聲譽和麪子的事情上,就不能讓嶽少將軍獻策出力嗎?”

張浚自是毫不退讓,當即就反脣相譏和他爭辯了起來,兩人一時之間脣槍舌劍,好不熱鬧。

岳雲這時總算從兩人的爭辯中聽出了一個大概:原來趙構好面子,雖然在金國面前俯首稱臣,但總覺得那是自己武功不如人。而對自己的文治卻是非常有自信的。這大食使者侯賽因從西域好不容易到達臨安,又帶來了大宋急缺的上等戰馬和利器,自然對他十分客氣,。而侯賽因對自己大食的文化也是十分自傲,認爲是世界最優秀的文明。而大宋的這些大臣們自然不服,就和他爭辯了起來。

這侯賽因倒也十分聰明,他立刻就提出了一個問題,要求大宋解答,並稱他的祖國大食是早就有此問題的答案了。如果大宋的智者解答不出來,在他說出答案後,大宋官家就得承認大食纔是世界上文化最先進的國度。

這樣一來,解答這個問題就剎那間上升到關係大宋聲譽和威信的程度了。

這些天來,朝中大臣和翰林學士們都絞盡腦汁,查閱書籍資料,想辦法解答這個問題,但卻一直沒有進展。所以,秦檜就把主意打到了岳雲頭上,想以此難題考倒岳雲,斷其入朝爲官的途徑。

秦檜和張浚爭論了半天,讓趙構也不禁有些心煩,他於是便對岳雲說道:“嶽愛卿,不知你意下如何呢?是否願意接受秦相提出的要求?如果接受,並能解答這個難題,朕就算你殿試過關好了!武試也就不用再試了,能殺了那麼多金將之人,我相信你的武藝是絕對是不差的!”

岳雲心中一凜,他可深知趙構對岳飛和自己是十分忌憚的,連他都這樣說了,可見這大食使臣侯賽因提出的問題一定十分難以應答,不然趙構不會這樣大方,而李雨柔也不會一早急急趕來給自己傳紙條了。

只不過,如果自己能答出這個問題,替趙構解決一個大麻煩,說不定他對自己的看法會有所改變,進而改變岳飛和自己的命運。

想到這裡,他便躬身說道:“官家,不知我可否先聽聽是什麼難題。纔好作出決定。”

趙構聽聞之後,也覺這個要求合情合理,於是便道:“這問題其實很多人都知道了。侯賽因,你就把問題再重複一遍吧!”

“唉,好吧!”那侯賽因大搖其頭。滿是不屑的神色道:“這些天我也不知重複過多少遍了,看來你們大宋人的智慧就是不行啊……”

這時,。他方轉身對岳雲說道:“嶽少將軍你聽好了!我提的問題就是。在我們大食,有一位牧馬老人,他總共養了十九匹馬。有一天,他生了重病要去世了,在臨終前,將三個兒子叫到了自己牀前,立下了遺囑。要求將馬總數的二分之一分給大兒子,四分之一給二兒子,五分之一給小兒子。因爲我們大食的馬都是質量上乘的阿拉伯良種馬。十分寶貴神駿,所以不能將它們斬殺,請問這些馬應該如何分?”

岳雲一聽,也是眉頭一蹙,心想這馬的總數是單數。大兒子要分一半,豈不是要殺掉一匹馬,砍成兩半?但題目又要求不能殺馬。這怎麼分呢?

難怪會難倒這麼多大臣和翰林學士,讓趙構也頭痛不已……等等,這題目咋感覺這麼熟悉呢?岳雲腦中卻靈光閃現,想起了前世中學時看過的一本數學課外輔導書籍,其中就有一道古印度分牛問題,似乎內容和這差不多……

岳雲隨即開始狡盡腦汗回憶起來,片刻之後,他已然胸有成竹……這丫挺的不就是古印度分牛問題嗎?只不過這侯賽因是把印度說成了大食,把牛說成了馬而已。

看來阿拉伯人和韓國人一樣,都有盜版天賦,後世所使用的1、2、3、4等數字其實都不是阿拉伯人發明的,而是印度人發明的,但阿拉伯人處於東西方的交匯點。他們將印度人的數字拿來使用之後,又傳播到了歐洲,並稱是自己發明的。於是,現在全世界都叫這是阿拉伯數字了。

“嶽愛卿,可敢解答這問題?”趙構見岳雲面上表情先是一陣緊張,隨後卻又變得輕鬆起來。心中不禁暗忖:莫非他有辦法了?

岳雲還是先謙虛了一陣,然後才說道:“下官對於侯賽因特使的問題思索了半天,也覺難度極高,這十九匹馬着實難分,不如干脆由下官出錢買一匹馬,給這位牧馬人,合成二十匹馬一起分算了。”

“什麼?你買匹馬加進去一起分掉?”趙構面露詫色道,。

之前和岳雲就有仇的万俟卨更是鼻中冷哼了一聲道:“黃口小兒,豈有如此分的道理?”

不過他們都沒注意到,那侯賽因卻是神色大變,他暗忖,這岳雲咋會知道加馬分配的方法呢?

岳雲這時微微一笑,上前行了一步道:“我加一匹馬進去,不就好分了嗎?牧馬人的大兒子分得一半,即二十匹馬的二分之一,即爲十匹,二兒子分得四分之一,即爲五匹,而小兒子分得五分之一,即爲四匹……”

“等等!你這樣分法可不大對啊!”万俟卨突然發現了岳雲分配的漏洞。

他大聲質問道:“這十匹加五匹再加四匹,不是才十九匹嗎?還多出了一匹!”

岳雲聽罷,哈哈大笑道:“難道萬大人忘了?這其中有一匹馬可是我買的啊!那多出來的一匹,自然就該我牽回去了!”

這時,他方向侯賽因笑眯眯地問道:“侯賽因大人,不知道我剛纔的分法你是否覺得可行?正好分完了十九匹馬,同時也沒有將馬斬殺。”

侯賽因表情有些錯愕,他實在沒想到這相貌俊秀的小將真的把這問題給解決了。他望着眼前的這個俊秀青年,一時間也是神色微變。

在殿前的羣臣都是老謀深算之人,見侯賽因這個表情,哪還有猜不出來的道理。

就連那趙構也是心中大喜,對侯賽因哈哈笑道:“侯賽因使者,這下你可是心服口服了吧?還有什麼疑問嗎?”

侯賽因這時目光閃動,顯然在猶豫要不要認輸,不過片刻之後,他的神色又變得重新堅定起來。然後起身說道:“大宋官家果然英明,竟然有如此聰明之臣,能解決這個問題。只不過,這個問題在我大食,乃是連七八歲的小孩都能解答的,所以,你們光是解答了這個問題,還不足以讓我認爲大宋是世界上文化最先進的國家……”

侯賽因的這一番話,讓秦檜、張浚和一干大臣、翰林學士們都不禁感覺臉上無光,這大食七八歲小兒都能解答的問題,他們居然還不知道答案,豈不是連別人國家的小孩都不如了嗎?

其中有幾名翰林學士的思想也由此開始了細微的轉變,不再認爲大宋在所有方面比其他國家都先進了,。

侯賽因不顧宋朝大臣們的臉色,自顧說道:“我王哈里發一向對神秘的東方古國十分嚮往,原本聽說東方的最大國家是契丹,但我過了蔥嶺之後,才得知這契丹已經改名遼國,而且還在一個叫金的國家手中吃了大敗仗,險些亡國,這樣的國家自然不值得我去……”

頓了一下後,他又接着說道:“我原本打算去金國都城上京的,但在途經西夏時,又聽別人說金國剛剛被宋國打敗了,所以才折返來宋……到了臨安,覺得這裡城市繁華,人們衣着鮮美,的確一片繁榮景象……”

侯賽因這番話倒是說得趙構面帶微笑,殿前羣臣看他的眼神也明顯緩和了許多。

這時,侯賽因方道:“聽說東方的皇帝都喜歡龍,因此我王命工匠用純金製作了一條金龍,託我帶給東方最偉大的國家君主。我現在就打算將此金龍獻給大宋皇帝!”

趙構一聽,龍顏大悅道:“那就承蒙貴國陛下的好意了!”

侯賽因拍了拍手,只見從他旁邊走過來一個高鼻深目,滿臉絡腮鬍子的阿拉伯侍從,手中捧着一個匣子。

侯賽因揭開匣子蓋,頓時金光閃耀,露出一隻雕刻得精緻絕倫,看上去頗象一隻長翅膀的四腳蜥蜴的黃金“龍”。

“這是龍?”在場的所有人都不禁哭笑不得。(未完待續)

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800章 大爆炸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159章 危機乍現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598章 皇宮劇變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455章 酒樓混戰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201章 走上正軌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642章 万俟卨的大麻煩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663章 掉包計第78章 莫耶谷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400章 一槍立威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報紙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544章 勢如破竹的遼軍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179章 抵達信陽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137章 汴京之戰(四)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645章 賢內助第199章 憂傷的誤會第577章 吳璘的真實身份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第782章 沙河之戰(上)第29章 突襲泗州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205章 赴遼使節團出發了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573章 帝王心術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39章 突襲(中)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192章 掌控信陽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576章 錯綜複雜的局勢第75章 返回之路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408章 臨安廷議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612章 絕世尤物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254章 生死狀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219章 又是一個上中下策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
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824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上)第504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五)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800章 大爆炸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159章 危機乍現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598章 皇宮劇變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233章 葫蘆谷之戰(二)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770章 處心積慮的秦檜第600章 乾坤初定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626章 闍耶跋摩的決斷第455章 酒樓混戰第200章 万俟卨的毒計第210章 無理的要求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371章 遼國東征了第201章 走上正軌第204章 神秘的鞏家第642章 万俟卨的大麻煩第815章 大決戰(中)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663章 掉包計第78章 莫耶谷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400章 一槍立威第619章 世上第一份報紙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490章 傳國玉璽第544章 勢如破竹的遼軍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179章 抵達信陽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694章 秦熺見駕第398章 再見銀鈴第741章 日本問題第133章 雲雍初會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137章 汴京之戰(四)第621章 真臘和占城的反應第142章 汴京之戰(九)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645章 賢內助第199章 憂傷的誤會第577章 吳璘的真實身份第296章 攻島計劃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第782章 沙河之戰(上)第29章 突襲泗州第569章 趙構現身第821章 國號中華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205章 赴遼使節團出發了第35章 楚州的逆流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573章 帝王心術第147章 掉入溶洞第39章 突襲(中)第203章 鞏家莊之行第192章 掌控信陽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576章 錯綜複雜的局勢第75章 返回之路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408章 臨安廷議第359章 山越人來攻第612章 絕世尤物第161章 決戰小商河(二)第144章 說服義軍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416章 風雨欲來第603章 万俟卨惹的禍第163章 決戰小商河(四)第326章 瓦罐炸彈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254章 生死狀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219章 又是一個上中下策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195章 成立情報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