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傳國玉璽

鞏千尋微微一笑,將盒子打開,只見裡面露出一方鑲金的白玉印璽。看上去晶瑩剔透,莊重華貴,上面刻着“受命於天”四個大字。

“啊!看這印璽外觀,似乎是傳國玉璽!”張擇端大叫了一聲,他久在宮中,見多識廣,自然認了出來。

“傳國玉璽?不是說在後周朝時就失蹤了嗎?”

“是啊!聽說本朝太祖和太宗找了幾十年都沒找到啊!”

“怎麼會在鞏老手中出現了呢?難道大夫人家是後周朝的皇族?”

衆人不禁議論紛紛起來。

這時,鞏千尋望着滿廳衆人驚異的目光,方鄭重地說道:“張大人沒猜錯,這真的是在後周朝時失落的傳國玉璽。它原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和氏壁,秦統一天下後便用它雕刻成了一方玉璽。由皇帝代代相傳,但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漢時,此玉璽被摔在地上,缺了一塊。王莽便用黃金將缺的一塊補上,故號稱鑲金玉璽,中原王朝皇帝便代代相傳,凡有持有此玉璽者,均被視爲正統,有野心稱帝者,無不欲得到他,三國時期曾先後落入孫堅、袁術之手,這兩名梟雄也因此而喪命……”

他頓了一下後,又接着道:“它之所以會在我手中,乃是因爲我的先祖是柴世宗的貼身侍衛。這傳國玉璽在趙匡胤黃袍加身,陳橋兵變,篡周之時,掌握在周太后手中。她知趙匡胤如果得到玉璽,將再無後顧之憂,定會殺柴氏孤兒寡母滿門滅口。便命我先祖攜此玉璽逃走。這樣,趙匡胤爲了尋找玉璽下落,說不定反而會保全柴氏血脈!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趙匡胤死後,其弟趙匡義雖然沒有玉璽,卻仍然將柴氏後人暗中殺絕。至此。我鞏家也絕了扶持柴家再興大周之念。此傳國玉璽便在我鞏家一代代流傳下來。以期交給有天命之人……”

說到這裡,鞏千尋方凝視着岳雲道:“應祥,你就是那個有天命之人,帶領大家成就霸業,驅逐金賊,興復漢家天下,就靠你了!”

說罷。他便跪了下去,雙手將玉璽舉過頭頂道:“臣鞏千尋恭請陛下就位!”

他這一帶頭。滿廳之人都意識到,這是擁立岳雲爲帝的大好機會,於是全部都跪拜了下來。唯恐慢了一點。

岳雲自己也嚇了一跳,他連忙將衆人一一扶起來。語重心長地說道:“大家的好意我心領了。如果我說自己沒有一點野心,那是欺騙大家的。只是現在稱帝還完全不是時候……”

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拿出點希望給衆人也是不行的。畢竟別人也想撈個開國功臣當呢。

“不過眼下六十萬金軍正盤據江南,遼國雖然正在舉喪,實力依舊強勁。而四川的吳璘、荊襄的劉琦只怕也是不安份的人。他們任何一方的軍力皆強於我們。在此中原混戰之時。我們如果先稱帝。則必將成衆矢之的!因此,我覺得,現在還根本不是稱帝的時候。”岳雲苦口婆心地說道。他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道理講述了一遍。

衆人一想,也是這個道理,現在遼國和金國都號稱擁兵百萬,雖然其中吹牛的成份居多,但有個七八十萬軍隊是肯定的了。而四川的吳璘和荊襄的劉琦手下均有軍隊十萬以上。而海外都護府因爲走的精兵路線,正規軍才六萬。比這幾方皆有不如。如果在這時還大張旗鼓地稱帝,豈不是引來衆人圍攻?

鞏千尋聽罷點了點頭,卻是眉頭一蹙問道:“咱們的國號定爲什麼呢?”

這個問題一拋出來。衆人全都議論紛紛起來,有人說宋朝是篡的後周的政權,不如國號叫周。

有人說唐朝是漢人史上疆域最廣,最強大的朝代,且不過才滅兩百多年,不如改叫唐。

還有人說咱們以前都叫岳家軍,不如叫“嶽”也不錯。當年南朝的陳也是以國君的姓爲國號的。

岳雲待衆人討論得差不多了,方纔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其實我覺得現在不管打什麼旗號。關鍵是看如何才能更好地號召百姓。爲了更快地將福建、嶺南一帶還未淪陷之地納入我們的管理,還是暫時打大宋旗號吧。”

“大都督英明!”衆人聽岳雲如此一說,也覺得這樣較爲妥當。等北伐成功,收復臨安之後。再立國,無論是威望還是民心都是衆望所歸,阻力最小。於是,便都同意了岳雲的提議。

岳雲隨即和衆人一起,商量了一下進軍的路線。初步決定兵分四路,舉行北伐。

第一路軍由張憲率領,從紅河州進攻廣西,全是陸軍,共三萬人,其中兩萬是預備隊,目標是佔領廣西,再北上進攻貴州。

第二路軍由嶽雷和曹寧、高寵率領,從廣州登陸,兵力約爲三萬人,以原預備隊爲主。爭取控制整個廣東地區,不讓其落入金國手中。如果有機會的話,再向湖南發起進攻。

第三路軍則分爲兩支,分由岳雲和陸文龍率領、以虞允文爲軍師,李寶、關鈴、牛通等爲副將,進攻泉州和福州,兵力約有五萬人,其中半數爲預備隊。力圖佔領福建,再向江西進攻。

而最後一路軍則由楊月和呂浩率領,進攻浙江。不過這一路軍隊兵力卻是最少的,僅一萬多人,且全是海軍,而岳雲交給楊月的任務也僅僅只是攻佔舟山就行了。

不少人對於岳雲的安排均有所疑惑。進攻浙江可是面臨與金軍直接交鋒的,怎麼才安排這麼點人?這樣不要說打敗金軍,就連攻佔浙江的州縣都有些困難。

只不過他們卻沒想到,岳雲根本沒打算這時就和完顏亮硬拼。開玩笑,完顏亮可是有六十萬大軍的,僅在江南的就有近三十萬部隊,自己的正規軍才六萬人,怎麼和完顏亮打?

岳雲的想法其實很簡單,那就是姿態要高調!行爲要低調!

自己要成爲舉旗反金的第一人。吸引前宋的官吏和軍民來投,壯大實力。待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北伐中原,收復河山。如果現在就把主要兵力用在浙江,豈不是自取滅亡?他還沒有那麼不自量力,用六萬人去和完顏亮的六十萬人火拼。

安排好了四路軍隊後,岳雲便親自前往瓊州吉陽軍,在起兵前,他要拜會一個人,取得他的支持。才能使自己的號召力和影響力達到最高。。。)

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24章 定計(下)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630章 黎元雄中伏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41章 要人也要錢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71章 留下金使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274章 殿試(中)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635章 討援兵第500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一)第75章 返回之路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49章 秦家公子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123章 上中下策第476章 老丈人的心思第381章 翻雲覆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27章 聯合艦隊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118章 兀朮的毒計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40章 突襲(下)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499章 焦頭爛額的完顏亮第94章 全能太守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56章 楊幺之妹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663章 掉包計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57章 另類的救人方法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57章 船上驚變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300章 落難公主第682章 陷入僵局第628章 岳雲的剿蠻計劃第357章 薩摩藩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12章 糧食危機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12章 糧食危機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
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101章 當機立斷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24章 定計(下)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403章 二探浣衣院第630章 黎元雄中伏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341章 要人也要錢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95章 美女與玉佩第209章 使節團被劫持第257章 清風樓四兄弟第71章 留下金使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274章 殿試(中)第555章 九嶺鎮之戰(六)第531章 相互試探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685章 宋金大海戰(三)第171章 決戰小商河(十二)第229章 行營左護軍的覆沒第522章 彭澤大戰的序幕第635章 討援兵第500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一)第75章 返回之路第587章 兩拔宋使第261章 皇儲之爭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717章 金國的對策第59章 楊月的困境第775章 紅貓的奸計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49章 秦家公子第706章 西姜口之戰的序幕(上)第153章 谷中遇險第529章 彭澤之戰(六)第601章 趙構之死第720章 趙琢的篡權大計(下)第414章 潼關之戰(五)第139章 汴京之戰(六)第123章 上中下策第476章 老丈人的心思第381章 翻雲覆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27章 聯合艦隊第404章 新的計劃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609章 辛政的故事第118章 兀朮的毒計第674章 北伐會議(上)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40章 突襲(下)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499章 焦頭爛額的完顏亮第94章 全能太守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167章 決戰小商河(八)第56章 楊幺之妹第474章 陸游的治州方針第561章 雙方的無奈第663章 掉包計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57章 另類的救人方法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89章 遞交萬民書第15章 巧遇虞允文第57章 船上驚變第294章 又起波瀾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461章 與朝廷攤牌第300章 落難公主第682章 陷入僵局第628章 岳雲的剿蠻計劃第357章 薩摩藩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780章 高麗出兵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446章 出兵決議第689章 艱難的決擇第613章 橫插一槓子第572章 最是難消美人恩第372章 鬧劇的開國大典第176章 寡婦上門是非多第12章 糧食危機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411章 潼關之戰(二)第12章 糧食危機第828章 殺了成吉思汗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