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

江州太守府的府衙大廳內,劉琦向衆將介紹了一下目前的形勢,以及官家最新的旨意,然後一臉憂色地說道:“眼下所謂的後周叛軍和岳家軍均成了敵軍,他們兵力強於我軍,且已經分兵前去截斷我軍後路,如若任由不管,彭澤一陷,我軍就成甕中之鱉也,。所以,我準備率兵出擊,擊破東行的那一路行營後護軍。不知大家可有意見?”

那些統領對此皆無什麼主見,自然是劉琦怎麼說,他們就怎麼做。不過劉琦的搭檔陳規卻是眉頭一蹙道:“劉將軍,這樣做有些不妥!”

這陳規原本是順昌的知府,去歲和劉琦一起,以二萬五千兵在順昌城下大敗兀朮率領的十萬金軍。兩人聯手之下,不但擊潰了金軍“鐵浮圖”和“柺子馬”精銳,並趁勢收復了淮北一帶的大片失地。但隨後卻接到朝廷的一紙軍令,強令各路宋軍全部退兵,放棄淮河以北所有城池。

劉琦和陳規也被下令從淮北撤往壽春。而順昌正好在淮河以北,也是屬於撤兵範圍,陳規無奈,便只好隨劉琦一起南撤壽春。等待朝廷新的任命。

不料陳規等來等去沒等到自己的任命書,劉琦卻等來了要他進攻“後周叛逆”的命令。劉琦在順昌一役中,對陳規的謀略十分佩服,便邀他一同前往,任軍中參議官。

陳規想到自己反正現在也閒着沒事做,爲朝廷消滅反賊也是份內之事,於是便同意了,。當然,他到了江州之後,自然發現這所謂的“後周義軍”和岳家軍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爲他一直對岳飛十分敬佩,發現此事後,讓他心中很是苦惱了一陣。一直到最近才心結稍解。

“陳大人有何異議?”劉琦忙問道。雖然陳規是文官。但對帶兵打仗卻是十分精通,而且對軍械製造也心得,可算是南宋難得的知軍文臣了。

陳規皺眉道:“岳雲才大勝劉光世,就馬不停蹄直撲江州城下,然後又分兵攻打彭澤。氣勢洶洶。我等絕不能退讓,當迎頭給予痛擊。挫其銳氣。不然被他再打幾個勝仗,氣勢養成之後,恐怕周邊郡縣皆會不戰而降,會成爲朝廷心腹大患。”

徐旭聽後卻是不解道:“劉將軍正是考慮到這點,才率兵主動出擊,力圖擊破岳雲往彭澤的那路軍隊,以保我軍東路暢通啊!陳大人爲何卻說有不妥呢?”

陳規面無表情道:“眼下岳雲雖分兵往彭澤而去,但城外依然是敵軍數量居多。如我軍主力出城往東,敵軍再分兵從我軍背後銜尾追來。在前後夾擊之下。諸位將軍自問對上行營後護軍,有幾分勝算?”

衆將一聽,全都默然了。他們亦知岳家軍的戰鬥力驚人,且對附近地勢熟悉,倉猝出戰。則勝之可能性極小。

劉琦亦是皺着眉頭問道:“依陳大人之意,我軍該當如何呢?”

陳規微微一笑道:“劉將軍,吾料岳雲進攻彭澤。乃是圍魏救趙之計。他知我軍堅守江州,如強行硬攻,死傷必重。而彭澤關係我軍命脈,如果引兵進攻,則我們不能不救。如他在途中設下埋伏,讓我軍因急於救援,一頭撞進陷阱,則可輕鬆殲滅我軍主力。如此一來,大局則定。而我們卻偏偏不如他所意。也來殺他個出其不意!”

“哦?陳大人計將安出?”劉琦也急切地問道。

陳規捻了捻頜下長鬚道:“眼下行營後護軍主力皆集中於江州城下,後方空虛,。正如彭澤系我軍命脈所在一樣,陽薪也系岳家軍的命脈所在。如果被我軍佔領,岳雲也將面臨斷糧的危險。我軍現可兵分兩路,除劉將軍率正兵東進救援彭澤外,另出一路奇兵沿長江南岸出擊陽薪,陽薪告急,岳雲自然會迴轉救援,不然他們恐怕比我們還先缺糧。到時趁他們迴轉之機,城中出兵迎頭痛擊。劉將軍再銜尾追擊。不敢說絕對大勝,至少可保彭澤無恙。”

劉琦露出讚許之色,心道陳規果然名不虛傳,這種反圍魏救趙的計策,他軍中的幕僚們沒有一個能夠想得出來。

他長舒一口氣,眼中露出喜意道:“陳軍師此計甚妙,岳雲想攻我必救之地,引我軍援救,再中途伏擊,卻沒想過自己也會反被我攻他必救之地。他這分兵之舉其實極爲冒險,他的原本兵力略多於我軍,但分兵之後,我反倒可以集中優勢兵力與他決戰……”

頓了一下後,劉琦方冷哼了一聲道:“岳雲這毛頭小子以爲我劉琦可是如此容易中埋伏的嗎?我倒要看看他,我揮師去彭澤,他能安個什麼陷阱讓我劉琦鑽進去!”

說罷,他厲聲喝道:“劉勇、徐旭聽令!”

“屬下在!”兩人連忙出列躬身答道。

“今命劉勇爲行軍統帥,率五千人趁夜出發,襲往陽薪!誘岳雲回兵,不得有誤!”

“屬下聽令!”劉勇忙答道。

“徐旭,你領一萬精兵東出江州,沿長江向彭澤進發,如彭澤已丟,則可嘗試奪回,如敵人勢大,無法奪回,就在附近挑地勢險要處紮下營寨,等我大軍前來!”

“屬下遵命!”徐旭也躬身領命。

劉琦這時又轉身對陳規道:“陳大人,江州城就交給你來守了,。我會留下五千人馬守城,堅持數日想必應該沒有問題吧?”

陳規微微一笑道:“劉將軍放心,下官雖然衝鋒陷陣不行,但指揮守城還是沒多少問題的!一定等到將軍回返!”

“好!”劉琦大喜道:我將親率主力三萬人從官道前往彭澤,看看和岳雲鹿死誰手吧!”

衆人皆轟然道:“我軍必勝!”隨即便下去開始調兵遣將,準備出發了。

待衆人走後,劉琦這時卻望向窗外,一臉輕蔑的神色道:“其實從這裡到彭澤,沿途只有一處地方可以設伏,那就是葫蘆谷,我倒想看看,岳雲究竟佈下了什麼天羅地網來迎接我?”

駐守在江州城外北面的王貴軍大營中,來了一位青衫貴客。他戴着一頂將臉大部分遮蔽的斗笠,似乎生怕別人知道自己是誰。

王貴對此人卻是十分敬重,恭恭敬敬地將其迎入了自己的營帳中。

營帳內只有王貴和王俊兩人。而這位青衫人也摘下了自己頭上的斗笠。露出了他的一張臉,卻是虞允文。

王貴這時拱手行了一禮,滿臉堆笑道:“虞大人來我中軍大營,不知有何事宜呢?”

虞允文也急忙還禮道:“王將軍客氣了,下官前來,乃是大公子對此次擊破劉琦軍有了一系列安排……”

說罷,他便將岳雲先前在自家大營裡商量的計策簡要說明了一下。在說完之後,他有些歉然道:“大公子原本想親自來拜會王將軍的,但因時間緊迫,需儘快趕往葫蘆谷準備,故只有先行一步了。允文不才,毛遂自薦來王將軍營中,協助將軍拿下江州城,。”

王貴面不改色,一臉熱情地說道:“早聞虞軍師智計過人,大公子又早在江州城內作好佈置,想來我軍攻克江州乃探囊取物一般!本將即刻便安排下去,一定不負大公子厚望!”

隨即,他又喚來親兵,領虞允文下去好好休息。

不過,虞允文剛一離開,站在他身旁,早就欲言又止的王俊終於脫口而出,憤然道:“王將軍,公子爺也太不把你放在眼裡了吧?雖然他是元帥長子,並全權負責江西一帶戰事。可他年紀輕輕,在軍中職位還比你低。擊潰劉琦軍這樣重大的戰事決策,竟然自己就作主了,也不與您商量。真把你當成下屬了!”

王貴臉上也露出不悅之色,但卻依然淡淡道:“咱們都是元帥的部下,看眼前的情形,元帥是極爲器重大公子的,今後說不定宣撫使一職,就會由大公子繼承。咱們還是不要過於計較了!”

“那可不一定!”王俊冷笑道:“岳雲雖是元帥五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但他母親劉氏卻已改嫁韓世忠帳下小校。他只能算是庶長子,而非嫡子。元帥的嫡長子可是嶽霆公子,眼下霆公子雖然年幼,但卻聰明伶俐,將來未必不能繼續元帥大業。”

王貴這時臉色頓變道:“住口!元帥家中之事,豈容我等在此議論。此事休要再提!你即刻便按剛纔虞允文所說,佈置下去!”

王俊一聽,面有不甘道:“王將軍,你就這樣逆來順受嗎?”。

“王俊,你不要再說了!元帥對我恩重如山,大公子也是仁義之人,雖然考慮事情還不成熟,但卻絕非妄自尊大之人。至於元帥將來立嫡還是立長之事,非我等部將所能考慮的。眼下,我們還是先配合大公子,把江州取下吧!”王貴頗有些感概地說道。

王俊無奈,只得雙手抱拳作了一輯道:“謹遵將軍命令!”(未完待續)

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275章 殿試(下)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61章 逆轉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299章 大獲全勝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43章 行軍日誌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60章 反擊第336章 反擊蔡家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34章 錦囊妙計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69章 翻手覆雲第633章 第一道關隘第33章 誤導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722章 李師師的擔憂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309章 陳伯康的暗訪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627章 占城的垂死掙扎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220章 改變歷史的決策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363章 太宰府第213章 解救行動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369章 收穫頗豐第247章 危險時刻第339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663章 掉包計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84章 臨安來人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28章 完顏亮的陰謀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81章 兇手是誰?
第184章 月漓來了第275章 殿試(下)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246章 藩鎮協議第238章 葫蘆谷之戰(七)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638章 德蘭之戰(下)第61章 逆轉第410章 潼關之戰(一)第299章 大獲全勝第377章 遼夏大戰的序幕第255章 比武開始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413章 潼關之戰(四)第514章 六親不認的万俟卨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43章 行軍日誌第558章 九嶺鎮之戰(九)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60章 反擊第336章 反擊蔡家第106章 宴會驚變(中)第660章 江南時報第743章 解決南洋問題的機會第34章 錦囊妙計第588章 吃定了你!第230章 應對之策第151章 秦熺回京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807章 高麗滅亡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69章 翻手覆雲第633章 第一道關隘第33章 誤導第140章 汴京之戰(七)第138章 汴京之戰(五)第672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722章 李師師的擔憂第699章 嶽霖之死第744章 出兵南洋的決定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148章 如何出洞第309章 陳伯康的暗訪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306章 花魁大賽第627章 占城的垂死掙扎第510章 趙琢登基第521章 吳璘的決斷第220章 改變歷史的決策第641章 南洋都督府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761章 日本大混戰第580章 趙構的還價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214章 後果嚴重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651章 万俟卨的發現第363章 太宰府第213章 解救行動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797章 金國投降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31章 完顏雍的決策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244章 金國內亂第356章 石見銀山第507章 臨安光復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711章 西姜口之戰第563章 宋遼談判第407章 兀朮的計劃第369章 收穫頗豐第247章 危險時刻第339章 欲擒故縱第190章 將計就計第631章 威脅利誘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663章 掉包計第347章 大央嶼海戰(上)第84章 臨安來人第422章 完顏稟之死第263章 李清照的邀請第715章 開刀取子彈第433章 元府赴宴第811章 遼國的局勢第676章 戰爭動員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28章 完顏亮的陰謀第342章 四處挖人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823章 洞房花燭夜第350章 臺灣軍節度使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81章 兇手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