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太宰府

太宰府建立於7世紀的奈良、平安時代,直到12世紀一直是管理九州地區的重要政治、經濟的政府所在。當時中國、朝鮮和日本接觸時,太宰府亦是重要的涉外商業、談判窗口。也是接待渡來人的地方。

同時,它亦是日本治理九州地方的部門,擔當國防、外交等九州一切政務。權帥是名義上的統治者,而大貳是實質性的太宰府長官。

九州島在日本皇室心目中,是一個偏僻荒廢之地,因爲此島雖然靠近高麗和中原,卻是火山爆發不斷,又常有颱風襲來。所以從公元9世紀右大臣菅原道真以來,太宰府權帥一直作爲大臣的流罪、左遷之職。

在五十餘年前,原本統治九州島西南部的薩摩藩強大起來,連續吞併了大隅國和日向國,到了島津中久執政時,則自稱三國守護大名。並買通了一些京都的大臣,讓鳥羽天皇封他作了太宰府大貳,使之成爲九州的實際統治者。

島津中久的地盤也是僅次於關西平氏和關東源氏之後,在日本第三大的。他一直躊躇滿志,準備採取“遠交近攻”的方法,先和關東源氏聯盟,滅掉關西平氏,再繼續向東發展,打敗關東源氏,成爲日本新的徵夷大將軍。

不過最近幾年來,他卻諸事不順,先是和平氏爭奪四國島失敗,然後收受了蔡景方的賄賂,派出自己弟弟島津中年領水師主力進攻大宋,原本只是想引明州水師出戰。再和一干大宋海盜一起,消滅這小小的水師而已。卻沒想到自己弟弟鬧了個全軍覆沒。

這樣一來,他就再無實力對外擴張,只能自保。而就在此時,卻又得蔡景方傳信,稱害得他水師主力覆沒的罪魁禍首岳雲眼下成了宋國的使臣,要來出使日本。且已經暗中和關西平氏結盟,隨行的還有已經投向平氏的藤源忠通,企圖對他不利。

島津中久深知在自己的水師全軍覆沒後。無力阻截宋國的使節艦隊,於是便在自己三弟島津中義的建議下,通知了關東源家的家主源爲義。

源爲義得知此事後。亦大驚失色,便派自己的弟弟源爲朝率領關東水師主力艦隊,與島津家還剩下的戰艦一起,在九州鹿兒島水域攔截宋國使節艦隊。他並不打算殺死宋國使節,而是打算將其俘走,再說服其爲己所用。

島津中久對岳雲恨之入骨,原本不想同意,但無論此時他實力大減,已經無法和源家象原來那樣平等對話,最後也只得屈從於源爲義的意見。

可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兩家合起來兩百多艘戰艦的龐大艦隊,竟然被岳雲的三十多艘戰艦打了個落花流水。

據後來逃回來的人稱,宋國戰艦上那種會噴火的鐵管,可在一百八十丈外就發射看不見的炸彈,威力比上次的瓦片炸彈還大。日本的安宅船幾乎是中一發就失去戰鬥力。中兩發就要沉了。而且宋國的戰艦掛的全是奇形怪狀的軟帆,速度極快,他們想追也追不上。最後源氏敗退回關東,而島津家水師的最後一點家當全部葬身海底。

“眼下看來只得嚴防死守了!我們沒了水師,敵人要在九州島登陸進攻,再容易不過了!”島津中久不禁有些後悔。他眼下最怕的就是宋國使節通知了平氏。讓平氏來進攻。雖然他自信太宰府城牆高大,易守難攻,敵人無法攻破,可自己轄下的其他城池可就會被敵人攻破不少了。

就在這時,他屬下一名武士卻氣喘吁吁地跑來報告道:“島津大人,不好了!海上出現了大批戰艦,看旗號似乎是大宋和關東平氏的艦隊。”

島津中久嚇了一大跳:“他們來得這麼快?”

他隨即便氣急敗壞地叫道:“通知所有人上城牆防守!然後將吊橋拉起,把城門關了!”

大約半個時辰後,島津中久方帶着手下一羣武士走上了城牆。他頭頂戴上了鐵盔,身上穿着重重的鎧甲,腰間跨着一把鋒利的日本刀,右手一直按着刀柄。在城牆上來回巡視着。

看到手下的武士們都逐漸到位,他方驚魂未定道:“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攻得破我的城池!”

島津中久有此自信也是有原因的。這九州島的太宰府三面靠海,一面靠陸,城內有數口清泉,水源不缺。敵人從海上是無法架雲梯登城的,頂多在戰艦上射些弓箭進行騷擾。而唯一的陸路又是一個長下坡,大型攻城車和投石機等幾乎拉不上來,只能架雲梯攻城,可這太宰府城牆卻又特別高,約有近二十丈,別說一般的雲梯達不到這樣的高度,就算達到了,要攻上城牆也很難。是以平氏在十餘年間兩次進攻太宰府均告失敗。

而這時,大宋和日本關西平氏的聯合艦隊已經駛進了太宰府所在的海岸,兩百餘艘戰艦開始拋錨,並放下小艇,兩千名平氏的士兵,以及一千岳家軍士兵均到了岸上。而讓那些平氏的士兵有些奇怪的是,岳家軍的士兵每人都揹着一個很大的黑色皮囊。不知道里面裝的是什麼。

之前,岳雲已經從平清盛那裡瞭解了薩摩藩的實力,在他們的水師全軍覆沒後,島津中久大約還有五千餘名士兵,其中駐守太宰府的有兩千人,其他三千人則分散在九州的各處城池內。

駐守太宰府的士兵大都有武士身份,武功較強,島津中久給他們的待遇也不錯,因此對其忠心耿耿,想誘降什麼的基本上就不用想了,只有硬攻一條路。

岳雲聽完之後不禁感概,一個五千人的領主就號稱日本第三大地方勢力,而所謂的頭兩強平氏和源氏,兵力也不過一萬多人,這日本的戰爭拿到中國來,完全不值一提啊!

“大家加油吧!咱們爭取早點把這太宰府攻下來!嶽將軍已經許諾,如能順利攻克城池,人人都有重賞!”牛通和關鈴一邊對屬下的士兵鼓勁道。他們正從船上將一些攻城器械搬下來……(未完待續。

第385章 臨行前的道別第81章 兇手是誰?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265章 金人的逆襲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592章 風暴的前奏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186章 潛入府衙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812章 以戰求和第334章 終於捅破了那張紙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653章 抓捕吳東林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353章 明升暗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827章 成吉思汗的父母親?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577章 吳璘的真實身份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18章 瘟疫的防治措施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9章 撤軍危機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565章 “性賄賂”第560章 耶律普速完的逆襲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3章 巡視軍營第349章 大央嶼海戰(下)第14章 論商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51章 九嶺鎮之戰(二)第822章 中華帝國的體制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406章 到手了!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708章 奇襲汴京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425章 敵人追來了第68章 真假金使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155章 赴遼廷議(下)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4章 文人與商人第44章 新式柺杖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357章 薩摩藩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73章 定址琉球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392章 宋室女子的悲慘遭遇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442章 朝廷水師的動向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703章 拯救大帥岳飛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40章 突襲(下)
第385章 臨行前的道別第81章 兇手是誰?第819章 愛恨情仇第337章 攻取淡水第581章 少年朱熹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265章 金人的逆襲第333章 楊月的心思第365章 劍指安南第592章 風暴的前奏第595章 趙構發動了!第368章 席間比武第186章 潛入府衙第202章 回到鄂州第481章 黃金兩年的發展第802章 中京事變第652章 吳東林的對策第812章 以戰求和第334章 終於捅破了那張紙第578章 趙構的陰謀第653章 抓捕吳東林第599章 兄弟反目第679章 北伐的主攻方向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252章 不是冤家不碰頭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353章 明升暗降第108章 同歸於盡第249章 新的聖旨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439章 計將安出?第827章 成吉思汗的父母親?第321章 精彩的花魁大賽第344章 火槍雛形第577章 吳璘的真實身份第495章 初戰橫山(下)第352章 再起波瀾第18章 瘟疫的防治措施第110章 掃尾事宜第361章 鹿兒島海戰第9章 撤軍危機第436章 離別前的纏綿第322章 詩詞較量(上)第692章 決堤淹城第420章 田獵舞會第565章 “性賄賂”第560章 耶律普速完的逆襲第546章 耶律松山的應對第492章 誓師北伐第217章 驚人的消息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616章 對簿公堂(下)第3章 巡視軍營第349章 大央嶼海戰(下)第14章 論商第532章 吳璘的對策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51章 九嶺鎮之戰(二)第822章 中華帝國的體制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406章 到手了!第237章 葫蘆谷之戰(六)第708章 奇襲汴京第608章 與黃秀麗的曖昧晚餐第766章 德州之戰(中)第365章 薩摩藩的覆滅(下)第533章 遼國的反應第700章 穎昌淪陷第329章 請君入甕第425章 敵人追來了第68章 真假金使第585章 岳雲的應對之策第745章 動盪的蒲甘第155章 赴遼廷議(下)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597章 叛軍圍攻第14章 文人與商人第44章 新式柺杖第189章 爾虞我詐第518章 襲營之戰(下)第6章 拜會曹公公第357章 薩摩藩第749章 兩面夾擊第523章 奇襲隨州第102章 進抵襄陽第231章 劉琦的決定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279章 明州赴任第73章 定址琉球第150章 曖昧的“棍子”第665章 水落石出第392章 宋室女子的悲慘遭遇第391章 上京十三釵第442章 朝廷水師的動向第778章 真相大白第703章 拯救大帥岳飛第550章 九嶺鎮之戰(一)第40章 突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