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遼軍攻四川

而在巴東城吳璘和岳雲大戰之時,四川的北部防線卻已經全線告急。約十五萬遼軍從關中南下,分兩路進攻大散關、斜谷、駱谷、子午谷、劍門關、陽平關等四川北部關隘。

雖然防守這六道關隘的吳軍對於遼軍的突然進攻有些驚愕,但他們畢竟都是久經戰陣的老兵,在此地抵擋了金軍十多年,對當地地形及如何進行山地戰皆十分熟悉。加之這六關均地勢險要,遼軍又不善山地戰。是以耶律松山、耶律鐵哥兩人皆無法寸進。

而剛剛回到成都的吳亮得知遼軍大舉進攻之後,心急如焚,一邊親率大軍北上支援,一邊急忙派人通知自己的父親吳璘,請求他看在大局份上,歸順朝廷,與岳家軍一起,攜手與遼軍作戰。

此刻,大散關下,黑壓壓的遼軍已經壓了上來,正在大舉進攻。城上城下均殺聲震天。

遼軍再次發動了進攻,這已是他們第四次發動進攻了。前三次雖然失敗了,但也給守關的吳軍帶來了重大傷亡。

守衛大散關的吳軍守將是孫立,因吳璘將駐守大散關的人馬調走了大半,他手下僅有一萬餘人,而城下的遼軍卻多達六萬。雖然他三次擊敗遼軍的進攻。但關內一萬士兵,已經犧牲兩千多人,受傷近三千人,傷亡人數已經接近全軍半數了!

他也未曾料到,在宋遼兩國有盟約的情況下,遼軍竟然會突然大舉進攻。眼下吳璘又不在大散關。主力還在巴東和岳家軍對抗。四川現在可說是兩面受敵了。

孫立心中不禁暗歎,蜀王何必非要擁立那位只當了一年皇帝的欽宗趙恆,就順大流擁護趙琢不行嗎?

他亦沒有想到,過了二十年,遼軍的戰鬥力竟然變得如此強大,要不是他們的騎兵上不了山,而且遼軍缺乏山地戰的作戰經驗。只怕大散關已經失守了。

不過,由於這支進攻的遼軍原本就是一隻精銳部隊,又有人數優勢。如果後方再不來援軍,只怕大散關亦是難保。

咚!咚!咚!咚!

遼軍陣中一下一下沉重的鼓聲響起。每一次鼓聲都彷彿狠狠地敲打在吳軍士兵的心頭,那鼓聲漸漸變得急促。變得猶如催命符一般。

這次進攻是由耶律松山親自率領,打頭陣的是由遼國各軍的精壯士兵組成的玄甲軍,他們個個身強力壯,虎背熊腰。且全是由契丹人組成,是遼軍中最精銳的部隊了。

“玄甲軍的兄弟們!衝啊!第一個破城者賞銀千兩,封羽林衛指揮使!”

站在攻城部隊的最前沿。耶律松山大聲吼叫着。

他抓起了自己的武器,那是一把五尺長的鐵矛。

在數十名親兵的護衛下,他萬開大步,向大散關的城牆處奔了過去。在他身後,則有二十餘架剛剛趕製出來的投石機、井欄、攻城車等大型攻城器械。正由幾百名遼軍推着。緩緩向大散關靠近……

“不好!投石機來了!”孫立望着那十幾架漸漸逼近的投石機,暗叫不好。

“大家注意隱蔽!我們的投石機也準備反擊!弓箭手注意堅守崗位!步兵到掩體後躲避!”他站在城樓上連忙指揮着。

耶律松山這時已看清楚了不遠處大散關城樓之上那個身穿紫盔紫甲,不停發話指揮的短鬚大漢。前三次的進攻都是敗在他的手下。

“哼!這孫立雖然的確勇猛過人,守城宋軍也不畏生死。不過,他們的兵力與我相差太過懸殊了。而且我們是幾路並進。就算他能守住大散關。我不信劍門關、陽平關、子午谷等地的宋軍將領也象他一樣頑強!”耶律松山冷哼道。

不過他心中還是不太高興,因爲這樣一來,首功就不是他的了。

耶律松山在遼國也是名聲赫赫,身爲北院大王,在遼國的身份也是非常之高的。而且他也算是智勇雙全的將領了。在當年耶律大石率軍初到西域時,就是他和耶律鐵哥兩人作爲耶律大石的左膀右臂打下了西遼的天下。

他望了一眼城頭上的宋軍。然後走到了投石機旁,目測了一下距離後,高高舉起右手,大聲呼叫道:“投石機準備!調整角度!向下傾斜……”

在距離大散關城牆外約四十多步處,投石機旁的遼軍士兵開始忙碌起來,將一塊塊不規則的巨石搬上了投石機的大勺上。然後緊張地調整着發射角度。

經過角度調整,投石機被再次往前推進了一小段距離,在巨石的重壓之下。投石機的木頭輪子被壓得咯吱咯吱作響。

只不過,由於時間倉促,遼軍制作投石機也是有些趕工,耶律松山一共製作了二十多架投石機,只不過有十餘架投石機推到一半路程就散了架,加上這裡地勢險要,道路狹隘,投石機並不能同時發射,真正能夠將石頭砸上城牆的投石機也不過只有七八架而已。

耶律松山張開大嘴獰笑了一聲。然後高高擡起手臂,狠狠地往下揮落!

“開始拋射!”

隨着耶律松山的吼叫聲,密集地轟鳴聲頓時從他身後不停地響起!七八部投石機將一塊塊沉重的巨石向着大散關的城頭上彈射過去!

下着細雨的天空中頓時劃過了數十道銀白色的弧線。隨着一塊接一塊的巨石轟擊在城牆之上,山崩地裂一般的轟鳴聲響徹了整個戰場。

大散關作爲這時代的第一雄關,大宋在四川的第一道防線,自然是下了一番功夫修築的。它的城牆修建得十分堅固。那些正面砸在城牆外的巨石,只不過勉強能將城牆外的青石牆磚砸破,撞得石屑崩落,四處散射。不過城牆的基石卻是依然巍峨不動,絲毫沒有被砸破缺口,裂開縫隙或者倒塌的危險。

不過,有的巨石落在了城牆之上,立刻就將很多還在堅守的吳璘軍士兵砸得粉身碎骨。畢竟那一塊塊巨石。每一塊都重達數百斤,一落在城牆上後,由於慣性,還會向前滑動一段距離纔會停下,許多躲避不及的士兵就會被這巨石壓在身下,成爲一團肉醬。

遼軍的這一波巨石投射之後,城牆上傷痕累累,有的地方還騰起一股股煙塵。到處石屑紛飛。

不過還好,由於孫立已經及時下令讓士兵們撤到後面去,只傷亡了百把人,主力精銳都完好無損。死傷的大都是一些弓箭手。

當煙塵漸漸散去之後,大散關依然昂首屹立在遼軍面前。

片刻之後,遼軍又再次發動進攻了,他們排成密密麻麻的衝鋒隊形,抗着雲梯又衝了上來。

此時,站在城頭上的孫立,望着已經涌向城牆的一片黑壓壓的敵人。冷哼着發出了命令:“讓這些遼狗嚐嚐我們的厲害,讓他們知道,老子們也不是任由他們捏的軟腳蟹……神臂弓準備——放!”

隨着他的命令飛快地傳達了下去。吳軍士兵很快將一架架神臂弓推了出來。

不過,就在這時,從後方卻急匆匆來了一名信使,衝上城牆跟孫立的副將說了幾句話。

那副將立刻神色大變,他急忙跑到孫立旁邊,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道:“孫將軍,我們快撤吧!擋不住了!”

孫立臉色頓變,要不是看在這副將已經跟隨自己多年,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他簡直想把這傢伙拖下去斬了。

“你要擾亂軍心嗎?現在遼軍攻勢雖盛,但想要破我大散關卻也不是易事!”

孫立厲聲喝道。

那副將嘆了口氣道:“孫將軍,我們大散關或許能守得住,但陽平關,斜谷、子午谷等另外五關就未必也象咱們這樣勇猛了。剛剛接到世子的命令,稱陽平關已然失守,遼軍南院大王耶律德哥已經率軍向我大散關背後運動。如果咱們再不撤的話,就要被遼軍斷了後路了!”

“什麼陽平關已失?”孫立大驚失色,陽平關可是四川西北部的屏障,丟失之後,遼軍既可向南進攻劍門關,亦可向東抄襲駐守斜谷、子午谷、大散關的吳璘軍後路。整個四川北部的防線就全面崩潰了。

“張士廉怎麼連陽平關也守不住啊?他不是有一萬人嗎?”孫立捶胸頓足道。

副將方提醒他道:“孫將軍,張將軍早就領着守陽平關的主力跟蜀王去了巫山啊!現在陽平關只有兩千老弱殘兵,守將是張士廉的弟弟張士金。此人有勇無謀,行事粗心大意,被遼國南院大王耶律德哥誘出關外,中伏身亡。陽平關無大將指揮,自然便失陷了!”

孫立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如若不是吳璘非要將駐守北部諸關的主力和將領調走,陽平關怎會如此容易失陷?眼下陽平關已失,其他諸關皆危險了……

想到這裡,他方擡起頭來道:“我們速度撤退,撤往劍門關!如果劍門關能守住,還有得救!如果劍門關再失,則四川必定淪陷!”

那副將也心中明白,劍門關後面就是劍閣縣,從劍閣縣到成都皆是一馬平川,無險可守,川軍主力皆在巫山一帶和岳家軍對抗。連成都的人馬皆不足萬人。如何能擋得住遼軍的十多萬精銳之師啊?

就在副將準備下去安排撤退之時,孫立卻又突然說道:“且慢……”RV

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402章 見到韋太后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50章 懲治秦熺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571章 黃秀麗的逆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5章 爲民出頭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360章 掌控局勢第539章 再戰巴東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285章 張恆的反撲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13章 四處借糧第331章 大獲全勝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第262章 靠上了一棵大樹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9章 撤軍危機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72章 二女相爭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534章 難攻的巴東城第335章 蔡景方的陰謀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562章 絕美的遼國公主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83章 三返楚州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502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三)第666章 完顏雍的敗亡第50章 懲治秦熺第782章 沙河之戰(上)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716章 陰謀與角逐第298章 秘密換比武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575章 遇刺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534章 難攻的巴東城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271章 公堂激辨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430章 各施計謀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9章 撤軍危機第50章 懲治秦熺第114章 銀鈴公主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100章 襄陽驚變第301章 侯賽因的要求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
第735章 衆臣的心聲第497章 以水制勝(下)第402章 見到韋太后第713章 岳雲遇刺第624章 逃之夭夭第429章 皇宮立威第50章 懲治秦熺第222章 養“匪”自重第571章 黃秀麗的逆推第448章 營救岳飛的計劃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787章 紅貓和嶽小釵伏誅第590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下)第705章 金軍來襲第109章 聯絡遼國第129章 突合速之死第471章 盧容條約第5章 爲民出頭第614章 對簿公堂(上)第750章 曼德勒攻防戰(一)第765章 德州之戰(上)第792章 完顏亮的垂死掙扎第360章 掌控局勢第539章 再戰巴東第760章 二妃爭後?第285章 張恆的反撲第366章 抵達京都第13章 四處借糧第331章 大獲全勝第793章 銀鈴出戰第593章 曾暢的落網第727章 收了李師師第825章 剿滅蒙古的方法(下)第262章 靠上了一棵大樹第88章 中原民衆請願團第9章 撤軍危機第162章 決戰小商河(三)第224章 “後周後人”第188章 連續民變第291章 報仇雪恨第687章 宋金大海戰(五)第457章 潛進風波亭第503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四)第182章 局面難打開第72章 二女相爭第762章 三路北伐第534章 難攻的巴東城第335章 蔡景方的陰謀第482章 完顏亮南侵第562章 絕美的遼國公主第470章 盧容之戰(下)第83章 三返楚州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395章 暗有隱情第508章 大宋新體制的確立第502章 宋金之間的首場海戰(三)第666章 完顏雍的敗亡第50章 懲治秦熺第782章 沙河之戰(上)第602章 “德昭未遂叛亂”的善後第437章 南宋劇變(上)第105章 宴會驚變(上)第661章 與遼國的北伐同盟第610章 春韻樓的難處第543章 吳璘的投降第716章 陰謀與角逐第298章 秘密換比武第318章 秦檜來探第742章 蒲甘王國的異動第575章 遇刺第260章 不可小覷的趙眘第620章 抵達河內第466章 向占城進發!第122章 百姓衝營第496章 以水制勝(上)第284章 雨柔的妙計第534章 難攻的巴東城第104章 犒賞大軍第649章 前往四川第132章 熱血已冷第370章 呂宋的消息第732章 臨安政變的結局第166章 決戰小商河(七)第528章 彭澤之戰(五)第758章 大理降伏第141章 汴京之戰(八)第271章 公堂激辨第684章 宋金大海戰(二)第430章 各施計謀第289章 雨柔失蹤第784章 沙河之戰(下)第9章 撤軍危機第50章 懲治秦熺第114章 銀鈴公主第54章 金使表演鐵背功第554章 九嶺鎮之戰(五)第100章 襄陽驚變第301章 侯賽因的要求第589章 岳飛和李清照的婚禮(上)第731章 不平凡的一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