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東西方科研體系的交流碰撞

大明的科研力量,是需要時間來培植的,漫漫封建時代造成的落後思想,使得上下正統思想皆排斥技藝。

唯有讀書纔是出路,這樣的話恐在市井小民身上都非常實用,士農工商的傳統排序,使得工匠,無論高低皆被掛在了賤籍上面。

縱使是徐光啓、孫元化等一應科研官員,那也是因爲他們擁有正統的讀書人身份,才能在科研一道上有所展望,如若不然他們根本就沒有今時的地位。

在大明不存在尊重科研的土壤,但在東海鎮卻是極度的推崇科研至上!

趙宗武能夠複製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可能,沒有人能夠像他擁有那般堅決、強硬的態度,單單是爲了把徐光啓、孫元化他們請過來,他便付出了較爲大的利益,當然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以徐駕爲首的原有班底爲基礎,以徐光啓、孫元化等一應徒子徒孫爲高層補充,這對東海鎮的科研力量來講,那絕對是突飛猛進的改變!

在和徐光啓、孫元化他們探討了有關燧發槍量產的相關事宜後,趙宗武又想到了一件至關重要的事情。

不可否認華夏本土的科研體系,的確具有一定的先進性,但是對比西洋更貼合實際的科研體系,想要在短時間內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出現,東西方科學文化的碰撞交融,將會是必須經歷的階段。

“徐老,您對即將到東海鎮的利瑪竇、湯若望等三十餘位西洋傳教士,加入到我東海鎮科研班底有何看法嗎?”想到了這一點後,趙宗武便向徐光啓進行詢問。

在大明擁有一定科研水準的人才,他們無一例外都擁有一定的社會地位,或許在科舉上沒有那麼光鮮亮麗的表現,但較爲殷實的家境,至少確保了他們在溫飽的基礎上,能夠更進一步解放思想,這也就使得他們擁有學習、探討科研一道的根底。

作爲大明較早接納西洋思想,並且爲了學習到西洋科研的先進技術,他們便成爲了首批加入到西洋教的大明人士。

徐光啓就是這最早一批加入進來的,還起了一個比較洋氣的教名:保祿。

當然這樣的經歷,並沒有讓徐光啓得到大明士人的認可,相反對以徐光啓爲首的大明人士信奉西洋教的羣體,表示非常的鄙夷與排斥!

但好在徐光啓這個人的確爭氣,自身才能也是非常有根底的,這才使得他能夠在種種質疑之下,通過自身的不懈努力,不斷去獲取更高的社會地位,並且通過更高的社會地位,攥取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徐光啓是一位純粹的人,他癡迷於科研一道,這也使得他與人情世故的相處,擁有着鴻溝一般的差距。

也正是因爲這樣,使得他的官位雖說越走越高,但這也使得徐光啓的私下風評卻不怎麼樣,再加上純粹之人必有恪守的準則,伴隨着以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勢力,開始在大明政壇冉冉上升,這也使得他最終丟掉了官位……

徐光啓的眼神中帶有睿智,提及到西洋教派,這也讓他擁有了幾分不同的感官,言語中帶着幾分肯定:“回伯爺的話,湯若望、利瑪竇他們在教義上有着獨特的見解,並且對天文、地理、幾何等一系列整體科研體系上,皆擁有較爲老道的領悟。

雖然說現在東海鎮的科研所,已經擁有了較爲成熟的體系,但是在某些體系上還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而這樣的差距對於我們來說是必須要走過去的,如果不對這樣的體系進行填充,那麼伯爺想要的大規模擴張科研一道,從根上來說就是一件無法實現的事情!”

徐光啓的回答很是客官,他並沒有因爲自己是天主教的一員,就會可以去偏袒以湯若望、利瑪竇爲首的西洋教,對於這一點趙宗武表示十分認可。

之所以趙宗武會知曉湯若望、利瑪竇這些西洋教,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他們是活躍在明末清初的火炮專家,之所以要將他們徹底的蒐羅到東海鎮,甚至於准許他們在金州建造教堂,傳播西洋教,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趙宗武想要從他們身上套取可用的科研體系。

雖然說趙宗武是來自於後世,咱這並不代表着他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在短時間內構建出一整套的科研體系出來。

至於讓他們傳播教義,呵呵,對於那些老百姓來說,連溫飽都成問題,怎麼可能有閒工夫去信奉異端教派?

“徐公回答的很是精闢,這也讓本伯知曉了東海鎮科研所未來應該走的道路。”趙宗武臉上帶着堅定道:“你們與湯若望、利瑪竇他們或多或少都相熟,此次既然他們即將到來東海鎮,那麼相關的禮儀接待,本伯就全權交付給你們了。

“還有本伯要給徐公你們交待一句,雖然說你們中的大多數都信奉西洋教,但靈魂上的事情,並不代表着你們要忽略自身的根本所在,作爲大明子民,違背大明意志的事情一定不能做!現如今的大明經歷重重艱辛,大明需要你們來振興!”

雖然說趙宗武的心中擁有稱孤道寡的心思,但現階段依靠大明的名義,去做不斷壯大自己的事情,這也是一件非常穩妥的事情。

趙宗武的話也讓徐光啓他們在心中畫下了底線,只要他們做的事情,不違背這樣的底線,那麼誰都不會去在意他們靈魂的事情,畢竟對東海鎮發展最爲關鍵的根本是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畢竟東海鎮的根底需要超高的科研水平,希望東西方的碰撞能夠帶來質的飛躍!

第107章:崇禎九年的新春第013章:榮耀第033章:逢場作戲第054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下)第056章:救贖營第033章:狀元郎請做工第043章:倭島遠洋艦隊(上)第086章:西安府的浩劫第105章:利益的博弈第102章:春耕保衛戰第007章:聚人才第008章:甄選將才第013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二)第041章:前奏曲第018章:猛虎咆哮第075章:大航海的展望第015章:東海鎮下·三分司第062章:逐鹿南關島第038章:錦衣衛之控局第078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036章:俠士之心第023章:遼東皇家海軍(上)第114章:倭島見聞第034章:八旗的麻煩第065章:戰!戰!戰!第070章:探索科研之流水線生產第063章:脫胎換骨第102章:趙宗武話戰情第007章:魏忠賢表示慌了第037章:錦衣衛之扶桑亂第043章:倭島遠洋艦隊(上)第061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上)第015章:暗查第006章:魏忠賢的拉攏(下)第048章:地方權力的明確第076章:十六軍團歸遼東(一)第080章:大明沒有戀愛(上)第025章:投名狀「爲紅月54大大加更」第052章:蓬萊兵備道的改變(下)第009章:經略第128章:封賞第046章:問心第008章:篩選第014章:爾虞我詐是英雄第107章:崇禎九年的新春第082章:劉興祚的底氣第065章:梳理第039章:諜影重重第010章:風起第008章:篩選第113章:特種作戰之盡沒第110章:東海鎮的特種作戰第042章:打蛇七寸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50章:不瘋魔,不成活第061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上)第052章:帝王本性第130章:精兵簡政之定局第079章:十六軍團歸遼東(四)第086章:東海鎮軍勳勢力第096章:遼東大開發第009章:承宣布政使司的增添第029章:京城動第082章:軍院的權柄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18章:搏殺;明瞭第108章:維穩第017章:扛旗者,趙宗武是也!第044章:關鍵點第036章:錦衣衛的未來第095章:華夏銀行的創舉第001章:君子之諾!第022章:決戰紫禁之巔第055章:聚攏第015章:無名之輩第047章:解決之道(上)第110章:東海鎮的特種作戰第078章:王二之死第053章:一世兄弟第114章:定國公的奏疏第111章:定國黨的強盛第123章:徐徐圖之第002章:機遇第020章:國公聯手第038章:尋跡第053章:聚攏的人心第076章:猛虎出,戰叛軍!第070章:路(下)第022章:制衡有道第089章:陝南告急!第057章:擴大會議的召開第007章:升官第064章:范文程的計謀第015章:東海鎮下·三分司第007章:魏忠賢表示慌了第101章:王嘉胤的新戰略第049章:流寇的新生(下)第103章:叢林法則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021章:糜爛的明廷
第107章:崇禎九年的新春第013章:榮耀第033章:逢場作戲第054章:大明英傑洞時局(下)第056章:救贖營第033章:狀元郎請做工第043章:倭島遠洋艦隊(上)第086章:西安府的浩劫第105章:利益的博弈第102章:春耕保衛戰第007章:聚人才第008章:甄選將才第013章:大時代下的平凡人(二)第041章:前奏曲第018章:猛虎咆哮第075章:大航海的展望第015章:東海鎮下·三分司第062章:逐鹿南關島第038章:錦衣衛之控局第078章: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下)第036章:俠士之心第023章:遼東皇家海軍(上)第114章:倭島見聞第034章:八旗的麻煩第065章:戰!戰!戰!第070章:探索科研之流水線生產第063章:脫胎換骨第102章:趙宗武話戰情第007章:魏忠賢表示慌了第037章:錦衣衛之扶桑亂第043章:倭島遠洋艦隊(上)第061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上)第015章:暗查第006章:魏忠賢的拉攏(下)第048章:地方權力的明確第076章:十六軍團歸遼東(一)第080章:大明沒有戀愛(上)第025章:投名狀「爲紅月54大大加更」第052章:蓬萊兵備道的改變(下)第009章:經略第128章:封賞第046章:問心第008章:篩選第014章:爾虞我詐是英雄第107章:崇禎九年的新春第082章:劉興祚的底氣第065章:梳理第039章:諜影重重第010章:風起第008章:篩選第113章:特種作戰之盡沒第110章:東海鎮的特種作戰第042章:打蛇七寸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50章:不瘋魔,不成活第061章:大清的崛起之路(上)第052章:帝王本性第130章:精兵簡政之定局第079章:十六軍團歸遼東(四)第086章:東海鎮軍勳勢力第096章:遼東大開發第009章:承宣布政使司的增添第029章:京城動第082章:軍院的權柄第048章:遼東,當何去何從?第018章:搏殺;明瞭第108章:維穩第017章:扛旗者,趙宗武是也!第044章:關鍵點第036章:錦衣衛的未來第095章:華夏銀行的創舉第001章:君子之諾!第022章:決戰紫禁之巔第055章:聚攏第015章:無名之輩第047章:解決之道(上)第110章:東海鎮的特種作戰第078章:王二之死第053章:一世兄弟第114章:定國公的奏疏第111章:定國黨的強盛第123章:徐徐圖之第002章:機遇第020章:國公聯手第038章:尋跡第053章:聚攏的人心第076章:猛虎出,戰叛軍!第070章:路(下)第022章:制衡有道第089章:陝南告急!第057章:擴大會議的召開第007章:升官第064章:范文程的計謀第015章:東海鎮下·三分司第007章:魏忠賢表示慌了第101章:王嘉胤的新戰略第049章:流寇的新生(下)第103章:叢林法則第067章:研討所的爭論第021章:糜爛的明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