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

離開遼都地界後,王鈺下令整個使團全部騎馬行進,力爭在過年以前趕回汴京。中國人嘛,春節總是最重要的節日。中途,王鈺到朱嚴昭遇難之處憑弔了一番,只可恨老師一腔抱負,卻落了個慘死異鄉,屍骨無存,只留下洋洋灑灑數萬言的《上皇帝萬言書》。

歷時兩月,王鈺等人終於來到了汴京地界。此次出使,前後總計十月有餘,踏進汴梁地界後,王鈺倒有些近鄉情怯了。這次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能活着回來,已經算是命大了。當天夜裡,使團稍作休整,第二日一早,王韓兩人各自身着朝服,準備進京述職。

汴京城北門已經在望,王鈺坐在轎中,心如狂潮。去了這麼久,不知道素顏怎麼樣了,還有那個出雲郡主,怕還是整天東遊西晃。還有師師姐,還有鄭僮……

“王大人,城門口好像有人。”外面,韓毅突然叫道。這不是廢話嗎,城門口當然有人了。王鈺掀開轎簾,向前望去。只見城門口除了守城軍士之外,似乎還有別的人在。等距離近了些,王鈺才發現,那裡好像站着幾位宮中的公公,身後的衛士也是身着內衛禁軍的服色。

“來了!來了!李公公,王大人他們回來了。”一名小太監眼尖,老遠就望見王鈺的儀仗。李公公手搭涼棚一望,可不是來了嗎?當即讓隨從們都精神着點,又讓一名太監進城去報信。

王鈺的儀仗行至城門口,轎伕落轎,王鈺鑽出轎來,老遠就拱着手笑問道:“李公公,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恭喜王大人,賀喜王大人,此番出使,立下大功啊!”李公公也是滿臉笑容迎了上去。

兩人客氣了幾句,李公公突然肅容道:“王大人,聖上有口諭給你們。”王鈺聞言,趕緊率使團全部成員接旨。

“聖上口諭,王鈺等人進京後,換乘馬匹,接受百姓祝賀。”

有內侍牽來御馬,當中一匹,通身黑毛,只有四蹄如雪,正是趙佶最喜愛的“烏雲蓋雪”。李公公親自將馬交到王鈺手上:“王大人,這可是聖上最心愛的寶馬。如今賜於王大人,可見皇恩浩蕩啊。”

王鈺謝過了他,翻身騎了上去,率使團成員進城。剛一踏進城門,他們才知道,京城百姓早已傾城而出,萬人空巷迎接使團回國。

“來了!那不是王大人嗎?”大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百姓,從北城門口一直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頭。只城門口一行人騎着高頭大馬走了進來,人羣之中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大宋開國百年來,屢次受辱。此次能夠得回幽雲十六州,對國人來講,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喜事。而這位王大人,早前率領國隊大敗遼人,揚我國威。現在又出使遼國,立下如此奇功,實在是國家棟梁之臣啊。

王鈺騎在御馬之上,接受着百姓的歡呼,一時心潮起伏,本是大喜之事,但一想起老師朱夫子,心裡不禁有些傷感。走過通化街,人潮越集越多,沿途都有禁軍士兵維持秩序。

“王大人,國之英雄!”

“誰說不是,此次得回幽雲各州,實乃我朝開國以爲百年未有之奇功。”

“以前傳言,這位王大人是靠着裙帶關係才當了官兒,人家是有真本事啊。”

王韓兩人,齊頭並進,意氣風發。行至御街之前,李會公又趕了上來:“聖上口諭,御街下馬,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員皆列隊迎候。”這可是無上的光榮,古時,只有大勝回朝的大將軍纔有資格接受百官朝賀。趙佶如此安排,看來也是因爲得回幽雲十六州而龍顏大悅,纔會給王鈺一個從五品的太常少卿以如此殊榮。

御街兩側,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分面兩列,身着朝服,迎候王鈺。李公公親自託着王鈺下得馬來,躬身請道:“王大人,請。”

王鈺倒真有些不習慣了,這裡的每一位大人,品階都比他高。聖上實在是,實在是太客氣了。

百官列中,排頭第一的,正是公相蔡京。待王鈺走到面前,他拱手一揖,不冷不熱的說道:“恭喜王大人。”

王鈺雖對他沒有什麼好感,可如此正式的場合,還有要講講客套的。於是連忙回禮道:“公相過獎了,多謝。”

“恭喜王大人。”這是殿前都指揮使,三衙長官之一的高俅。王鈺這次立了大功,他心裡可能最不是滋味。那次在飄香閣,王鈺當着聖上的面告了自己兒子的刁狀。在殿帥府衙門,又以下犯上衝撞了自己。聖上不但不降罪,反而在王鈺出使遼國以後,特意召自己去談了話。說是如果真有其事,你二人同殿爲臣,就不要計較。言下之意,就是讓自己不要跟王鈺心存芥蒂。可見聖上,對他寄予厚望啊。

王鈺一見高俅,心裡就開始不爽了,但無奈百官都在,還是客氣的回了一禮,只是什麼也沒有說。一路與文武百官打着招呼,獨獨不見童貫童大人的蹤影。

“王大人凱旋歸來,可喜可賀。”一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王鈺擡頭一看。這不是自己那位太學同學,被皇上賜爵開國侯的柴進堂嗎?他怎麼了在這裡,難道也被皇上授了官銜?

“進堂兄!謝謝,謝謝,抽空咱們喝酒。”王鈺頗覺意外。柴進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接受完百官祝賀,王鈺與韓毅整理衣冠,在李公公的指引下,進宮面聖。資政殿上,趙佶身具龍袍,高坐上方。王韓二人快步上前,三拜九叩,高呼萬歲。

趙佶龍顏大悅,連聲說道:“平身!平身!兩位愛卿此次出使遼國,爲朝廷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封賞你們。來人,宣旨!”

李公公手捧聖旨,站於階前,大聲說道:“聖旨!”王韓二人再度拜下,恭迎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政和八年,太常少卿王鈺,殿前都虞侯韓毅,奉詔出使遼國。克盡職守,立下奇功。朕心甚慰,特旨擢升王鈺爲,殿前副都指揮使,加龍圖閣直學士,賜爵順平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擢升韓毅爲廣勇軍承宣使,加忠武將軍,賜爵義勇開國伯。欽此!”

“臣謝主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王韓二人同聲說道。趙佶這回出手可真是大方,一道聖旨下來,王鈺成了從三品大員,而且殿前副都指揮使,地位在三衙之中,僅次於太尉高俅。更不用說還封了一個“順平開國侯”的爵位。古語有云,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爲漢代名將,一生忠勇,都不曾封侯。王鈺踏上仕餘不過一年多,從八品承事郎,升到從三品的直學士,這位殊榮,不說絕後,也算是空前了。

可就憑他這次立下的奇功,誰敢不服?幽雲十六州離開中原王朝百年之久,歷代帝王將相都束手無策,而他王鈺僅僅一次出使,就能夠順順利利的拿回來,是問滿朝文武,誰能辦到?

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兩百二十五碗 “忠心耿耿”的大宋屬國——蒙古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本書內容簡介第七十六碗 你勾我姐我搭你妹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兩百五十一碗 狂風呼嘯 黃沙漫天 宋金兩軍 決戰大漠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陳詞 攻吐蕃誓保國土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一百九十四碗 趙出雲身懷六甲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一百九十八碗 禁宮秘謀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一百七十二碗 我的野蠻老婆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一百六十三碗 血戰居庸關第兩百二十三碗 寧願戰死第一六十五碗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兩百三十八碗 直搗黃龍第兩百六十七碗 讓蒙古人見識什麼叫南府軍第四十四碗 最野蠻的比賽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第一百七十一碗 金國“王鈺”完顏亮第三百一十二碗 皇帝大婚受囑託 林府赴宴生情愫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一百七十六碗 陸游鬥富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碗 變法圖強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藥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九碗 百步穿楊 射殺王鈺第二十一碗 難道是人品好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一百五十八碗 杭州城破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党項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兩百二十六碗 王鈺回京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一百七十五碗 歲月場驚現李清照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第兩百八十九碗 林沖親作誘餌 引蛇出洞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兩百五十碗 艱苦卓絕的追擊戰第十五碗 神秘的猥瑣男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
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兩百二十五碗 “忠心耿耿”的大宋屬國——蒙古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本書內容簡介第七十六碗 你勾我姐我搭你妹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兩百五十一碗 狂風呼嘯 黃沙漫天 宋金兩軍 決戰大漠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六十二碗 射鵰英雄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陳詞 攻吐蕃誓保國土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一百九十四碗 趙出雲身懷六甲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一百九十八碗 禁宮秘謀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一百七十二碗 我的野蠻老婆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一百六十三碗 血戰居庸關第兩百二十三碗 寧願戰死第一六十五碗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兩百三十八碗 直搗黃龍第兩百六十七碗 讓蒙古人見識什麼叫南府軍第四十四碗 最野蠻的比賽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第一百七十一碗 金國“王鈺”完顏亮第三百一十二碗 皇帝大婚受囑託 林府赴宴生情愫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兩百六十五碗 北方激戰正酣 南方軍隊抗災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一百七十六碗 陸游鬥富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一百一十一碗 變法圖強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藥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九碗 百步穿楊 射殺王鈺第二十一碗 難道是人品好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一百五十八碗 杭州城破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党項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兩百二十六碗 王鈺回京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一百零七碗 造反?回京?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一百七十五碗 歲月場驚現李清照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第兩百八十九碗 林沖親作誘餌 引蛇出洞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兩百五十碗 艱苦卓絕的追擊戰第十五碗 神秘的猥瑣男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