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

正心急如焚時,背後突然有人問道:“太尉大人沒事吧?”

回頭一看,卻是王鈺,於是回答道:“沒事,王大人,賊軍攻城,如之奈何?”

王鈺上前幾步,往下一看,只見梁山人馬列在護城河外,各執火把,軍容整齊。幾員戰將在陣前往回衝撞,大聲叫罵,其他人不認識,可豹子頭林沖王鈺卻是一眼認了出來。

那林沖在外面,早就盯着高俅,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真想領軍殺進城去,將高俅老賊碎屍萬段。突然瞥見,高俅身邊多了一員文官,身材高大,不正是自己那結義兄弟王鈺嗎?早前楊效祖來投奔自己,帶來了王鈺書信,才知道他如今作了大官。自己這個小兄弟,果然不是凡人啊。

王鈺見林沖在裡面,眉頭一動,計上心頭。當即向高俅說道:“太尉,賊人如此囂張,先前還驚了聖駕,你我食朝廷俸祿,理當爲君分憂。現在打開城門,領軍殺出去,捉拿賊首獻於聖上如何?”

高俅心裡暗道,你個黃口小兒,只知道貪功冒進。這軍旅之事,豈是你曉得的?賊人兵馬多少還不清楚,如果貿然出城,有什麼差池,如何跟聖上交待?

嘴裡卻說道:“王大人忠心可嘉,只是賊兵勢大,不可輕動。”

“既然太尉不肯發兵,我只帶拱聖軍八百騎出城破賊。若是戰死,也是忠臣。如果僥倖得勝,功勞你我一人一半!”王鈺大聲說道。

高俅聽得心頭直窩火,正要訓斥他,腦中靈光一閃,他自己尋死,我何不成全他?

“好!王大人好氣魄!本官在城上爲你助威!王大人,請!”

王鈺哼了一聲,將頭上烏紗摘下,遞給高俅。又從旁邊軍士手中奪過一杆長槍,大步奔下城樓,跨上戰馬,舉槍大呼:“將士們!賊兵囂張,跟我一起出城迎敵,回來之後,我在聖上面前進言,加官進爵,指日可待!”說罷,命令守城士卒大開城門,領着八百騎衝將出去。

那宋江等人在城外,見城門突然大開,一彪軍馬衝了出來。正進退不得,秦明武松等人想要廝殺,已經勒緊戰馬,只等號令一下便殺個痛快。

林沖眼快,望見當先一人正是王鈺,心裡想,這是我兄弟,怎能傷害他?怕他是他知道我在軍中,故意作出樣子給高俅老賊看的,如今我只需向宋哥哥進言,退軍便是。

一念至此,便拱手向宋江說道:“哥哥,官軍殺出,我等兵微將寡,不如退兵。”

這些梁山頭領裡,林沖說話頗有分量,只因他曾經做過八十萬禁軍教頭。宋江一聽,怎會不從,當即下令退兵。卻不料王鈺兵馬已然衝至陣前,兩軍交戰,亂作一團。宋江無心戀戰,打馬便走。

王鈺身邊護着數十個勇武的軍士,如鐵桶一般,往來衝突。王鈺領着他們四處衝殺,可四周一望,全是保護自己的士兵,想使勁也使不上。梁山軍馬如潮水般向後退去,王鈺發現了林沖,兩腿一夾,衝出重圍,來到身邊。

“賊將休走!”王鈺瞅準一個空隙,挺槍便往林沖胳肢窩下捅去。林沖早就望見王鈺撲來,見面前長槍捅到,順勢一夾,再往身邊一拉,王鈺立刻撲倒在他身上。

“大哥領軍速退,朝中自有小弟來打點。”王鈺趁這個機會,小聲說道。

“好,賢弟保重。”林沖說罷,一掌推開王鈺,調轉馬頭,大呼撤退。梁山軍馬退去後,王鈺只追出兩裡地遠,便收兵回京。清點戰果,居然斬梁山賊寇首級百餘,總算是替朝廷挽回點面子。

禁宮,寶華殿。

驚魂未定的趙佶暴跳如雷,殿下蔡京,童貫,高俅,樑師成,楊晉等一班大臣噤若寒蟬,不敢作聲。

“豈有此理,簡直是豈有此理!梁山賊人,竟然打到京城來了?平日裡,你們總在朕面前說,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就是這麼個太平法?只怕朕在睡夢之中,讓賊兵摘了項上人頭,你們還在說天下太平!”

衆臣一驚,齊齊跪下:“臣等有罪!”

“有罪有罪!就知道說有罪!還有沒有一點新鮮的?”趙佶抓起案上香爐,使勁扔了下來,一個上好的玉香爐,給摔得粉碎。衆臣見天子發了雷霆之怒,誰敢多言,一個個跪在地上,頭也不敢擡。

“高俅!”趙佶突然叫道。

高俅一個戰慄,慌忙答道:“臣在。”

“你是殿前司都指揮使,掌管着京城的禁軍內衛,你是怎麼辦的差?賊人進京,你事先沒有一點察覺?朕將十數萬兵馬交到你手上,你就是這麼帶的?”趙佶先前在飄香閣受了驚嚇,正一肚子火沒處發。這下找上高俅,也合該他倒黴。

高俅磕頭如搗蒜,連聲說道:“臣有罪!臣有罪!”趙佶一聽,更是氣得七竅生煙,說不出話來。往下一望,惟獨不見王鈺蹤影。

“王鈺何在?王鈺人呢?”

“回陛下,王大人領軍出城,追趕梁山賊寇去了。”高俅回答道。

趙佶一聽這話,倒是有些吃驚:“哦?出城追趕?帶了多少兵馬?”

“王鈺率領八百拱聖軍騎,出城追趕梁山賊寇。”高俅怕宮中有變,王鈺一出城,他就下了令,說是怕賊兵打回,不得擅自開門。而自己則火速進宮,面聖請罪來了。

“八百?區區八百兵馬,你就讓他出城破敵?要是有個閃失,損我一員棟樑,你……”趙佶急怒攻心,身子一顫,跌坐在龍椅之上。後面那句狠話,顧念着高俅的臉面,總算是沒有說出來。

此時,內侍省都知李公公快上得殿來,在天子面前奏道:“陛下,殿前司副都指揮使王鈺,已將梁山賊寇趕出京城,斬敵人首級五百有餘。現在殿外候旨。”王鈺明明只斬首一百多級,到了李都知這兒,就給多上報了四百,看來以前的錢沒有白送。

趙佶喜出望外,急宣王鈺上殿。只見王鈺朝服不整,烏紗斜帶,好好一領三品大員紫色官服,染滿了鮮血塵土,實在是有失體統。

“臣王鈺,特來向聖上請罪。”王鈺急步上前,拜倒在地。

看到王鈺,趙佶總算是消了點氣,揮了揮手,疲倦的說道:“愛卿護駕有功,何罪之有?來人,賜座。”李公公搬過一把椅子,送到王鈺面前。王鈺見蔡京,高俅等人都一個個孫子似的趴在地上,他哪裡肯坐?

“臣有罪,一未得聖上詔命,二不經上司批准,擅自調動拱聖軍八百騎,請聖上降罪。”王鈺並未就坐,仍舊跪在地上。

“哎,愛卿身爲殿帥府長官,危急時刻,可以權宜變通嘛。怎麼?朕聽說你將梁山賊寇趕跑了?還追殺出十幾裡地,斬敵首五百餘級?”趙佶問道。

王鈺一聽,靠,我說的是一百啊?李公公真夠哥們,多報了四百。於是硬着頭皮,摸棱兩可的說道:“仰仗陛下神威,將士們奮勇向前,總算是把梁山賊人打跑了。”

趙佶聞言,龍顏大悅,王鈺是他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出使遼國還朝時,自己命文武百官在御街迎接。朝中大臣還有怨言,現在看王鈺這麼爭氣,連立幾件大功,朝中那些說三道四的人,應該閉嘴了。

“高俅,你看看,王小寶是你副手,年不過二十,兵不過八百。尚且追殺十幾裡,大勝而回。你堂堂殿帥府太尉,手握重兵,爲何不肯出城迎敵?”

高俅一時不知如何應對,只得無奈的說道:“臣有罪。”

“回聖上,高大人並非不肯出兵迎敵。是怕城中還有賊兵同黨,所以留着大軍保護皇宮。太尉料事如神,知道梁山人馬不多,這纔派臣領兵迎敵。臣不過是執行太尉軍令而已。”王鈺日前聆聽童貫教誨,讓他不要在根基未穩之前,在朝中樹敵過多。此時,見高俅有難,雖然心裡暗爽,但還是出言相救。

趙佶將信將疑,又問高俅,那廝竟也厚着臉皮,說確有其事。趙佶這纔不追究他失職之過。當時已經是深夜,趙佶受了一遭驚嚇,身心疲倦,便下旨讓衆臣退去,日後再行封賞。

出了寶華殿,蔡京童貫等都向王鈺祝賀,王鈺貌似謙虛,以後輩自居。說是在前輩面前,不敢居功。蔡京等人頻頻點頭,出宮而去。童貫走到王鈺跟前,兩人眼神交織,一切盡在不言中。

背後高俅低頭慢步,默然不語。童貫回頭一望,有心替他跟王鈺合解,於是便打趣的問道:“高太尉,這是怎麼了?躲過一劫還不高興麼?”

高俅聽着這話,卻又是另一番味道。本來,他與童貫兩人一直以來,雖不說是朋黨,但也一直處得不錯。可自打有了這個王鈺,他是處處維護那小子。聽說最近還送了他宅子,丫頭。若是從前,自己也不說什麼,作官嘛,講的就是這一套。可王鈺這廝,將自己兒子害成那般模樣,人不人,鬼不鬼的,偏偏他又是聖上新近寵臣,奈何他不得。自己是一肚子怨氣沒處撒去。

“本來是下官失職,若是聖上責罰,我也沒什麼好說的。偏偏某位大人要來攪這趟渾水,自作多情。這個人情,下官可欠不起。”說罷,冷哼一聲,拂袖而去。竟是連童貫的面子也不給了。

即便童貫這等人物,熱臉貼了人家冷屁股,也是好生尷尬。看了王鈺一眼,嘴裡念道:“高大人近來情緒不對呀,好像全天下人都虧欠他似的。”

王鈺什麼也沒有說,望着高俅的背影,心裡暗道,再讓你蹦噠幾天,到時候有你好受的。

第117碗 金兵南下第一百九十二碗 趙頡發現驚天秘密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六十七碗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九十三碗 孤軍奮戰第兩百三十碗 從今以後 普天之下只有一人可稱皇帝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一百四十四碗 排兵佈陣 瞞天過海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二十二碗 前有阻敵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七碗 林沖回師救援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兩百六十七碗 讓蒙古人見識什麼叫南府軍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117碗 金兵南下本書內容簡介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120碗 亮劍行動開始了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七十六碗 你勾我姐我搭你妹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137碗 十萬火急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九十一碗 殺敵報國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四十八碗 千鈞一髮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四十三碗 宋遼國戰開始第兩百二十七碗 汴京城皇陵崩塌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兩百四十七碗 以退爲進 集權一身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四十四碗 最野蠻的比賽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兩百九十七碗 恭王初登場 一手絕藝驚四座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陳詞 攻吐蕃誓保國土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
第117碗 金兵南下第一百九十二碗 趙頡發現驚天秘密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六十七碗 柳暗花明又一村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九十三碗 孤軍奮戰第兩百三十碗 從今以後 普天之下只有一人可稱皇帝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一百四十四碗 排兵佈陣 瞞天過海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二百八十四碗 提前到來的蒙古大決戰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二十二碗 前有阻敵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128碗 八賢王領軍來歸第兩百零七碗 林沖回師救援第二十五碗 有佳人名素顏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兩百六十七碗 讓蒙古人見識什麼叫南府軍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117碗 金兵南下本書內容簡介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120碗 亮劍行動開始了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七十六碗 你勾我姐我搭你妹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140碗 大開殺戒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137碗 十萬火急第兩百七十六碗 王鈺表態 善待趙家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九十一碗 殺敵報國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三百一十九碗 大燕不能再出一個武則天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三百碗 王鈺向這個時代所有人告別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一百四十八碗 千鈞一髮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一百九十五碗 趙頡繼任攝政王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兩百零二碗 劍拔弩張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四十三碗 宋遼國戰開始第兩百二十七碗 汴京城皇陵崩塌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兩百四十七碗 以退爲進 集權一身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名請願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四十四碗 最野蠻的比賽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兩百九十七碗 恭王初登場 一手絕藝驚四座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三百一十碗 政事堂慷慨陳詞 攻吐蕃誓保國土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