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富翁的誕生
說到這裡,汪主任稍微停了一下。
看向年紀輕輕的安鬆雨,真誠的建議着:
“你們這邊拆遷後是要建物流中心。”
“不存在原地回遷的可能。”
“加上你們這一次與隔壁村一起拆遷,那安置房的位置,很可能與林村前面的拆遷房位置臨近。”
安鬆雨瞬間就明白了這位主任的言下之意。
她想起當初曾看過的林村安置房。
那可是在林村原址回遷的。
有那麼大片新區廠房在,這安置房完全就不愁租啊!
安置房也不是開盲盒。
即使沒有汪主任這話,拆遷協議上也有安置房的位置。
就是這個位置,一般是看情況的。
如果在拆遷前,已經確定了地方,那就會有一個十分具體的位置。
而像他們這一次,拆遷的比較急。
安置房的地方還沒有完全確定,就只有一個劃分的範圍。
按照安鬆雨未來的眼光來看。
現如今的安置房不管什麼位置,都十分不錯。
也就是短時間內,安置房不允許交易。
再加上相比起後來越來越專業的小區管理。
安置房小區的管理方式很多還是村委自治。
所以在管理上以及各種配套設施上,難免有些差距。
可這些,都不過是準備買房的人會仔細考慮的。
對於會越來越多來本地工作的外地人。
安置房卻是整個對住宿有些要求,卻又達不到精心管理小區的程度的打工人們的最佳選擇。
有了汪主任的這個提醒。
對於接下來他說明的拆遷補償,安鬆雨幾乎沒有任何意見。
也確實很難以有意見。
畢竟她那新建不到一年的房子,不只按照實際面積計算了。
連飄窗的面積都計算進去了。
儘管頂樓的頂棚不能算房間,可也同樣有賠償。
除此之外,門前的臺階,院子的硬化土地。
雞棚、鴨棚,甚至連它們餵食的幾個石槽、木槽,都分門別類的有不同的補償計劃。
更不要說院子裡、果園裡養的雞鴨。
院子裡的樹,果園裡的樹,桑林,蠶房魚塘等。
一番確認下來,安鬆雨看着最後的金額,都有些不敢相信。
她忍不住再次確認了一番。
才顫抖着手想要拿起筆。
可她拿了幾次,都沒能把筆給拿起來。
汪主任頗爲理解她這樣的反應。
畢竟,不說她一個纔不過大學畢業不到一年的女孩。
就是他這個上班都二十來年了。
看到堪稱一瞬間暴富的這個金額,也都忍不住心底發顫。
“這裡有更詳細的補償列表,要不你再仔細確認確認?”汪主任體貼的建議着。
至少這樣,相比起最終的金額,會更有真實感。
安鬆雨迷茫的點了點頭。
直到拆遷辦的人把文件塞到她手上,她才更加仔細的看了起來。
在安鬆雨的名下,果園一共前後兩次承包。
一共有三百畝。
分別種植的水果種類有好幾種。
其中列在第一行,就是楊桃10畝。
樹齡都是十來二十年了,按照盛果期一株300元來賠償。 每畝約60棵左右。
當時安鬆雨特意看的那一眼,後來也找到了答案。
原來每種果樹每畝地也有一個合理的種植密度。
種植的過多,最好的賠償是合理範圍內照價賠償,剩下的折價賠償。
最不好的情況,自然是會影響賠償的價格。
畢竟按照剛纔拆遷辦的人解釋。
同樣是盛果期的楊桃,最高的賠付是300一株。
最低的賠付卻只有150一株。
這其中的差價,可是足足一倍啊!
而但凡是果園種植的,就不會是一株兩株,甚至是十株百株的。
這其中的金額相差,又有多大呢?
當然,安鬆雨這果園能夠拿到這個賠償價,還是託了果樹樹齡的福。
不然,以江村果園近些年來的缺少管理,基本都有的過密問題。
儘管也同樣因爲近些年缺少管理,缺苗的情況也常見。
整片算下來,才能勉強達到合理範圍內。
想要拿到這個賠償價格,還真不是太容易。
除此之外,安鬆雨也覺得,這個賠償可能也是考慮了她是第一個順應了號召,支持拆遷辦工作的人。
也不知道,這樣的福利,會持續到什麼時候?
僅只是最先的十名?
還是前面登記過的都有?
安鬆雨這些天再忙,也隱約知道。
別說江村,就是林村的絕大部分人,也都在持續觀察着。
暗自搖了搖頭,安鬆雨才把分散的注意力給拉回來。
倒不是她對這些賠償免疫。
而是剛纔的那個總金額,實在是太過於超出她心中的預料。
所以安鬆雨纔會下意識的分散開注意力。
仔細看去,就見這十畝楊桃的賠償,是剛好十八萬。
而其它的水果,根據單價不同,及種植密度不同,也各有不同。
總之,總共三百畝果園總體算下來。
安鬆雨就已經達到了千萬富翁的一半還多了。
再加上桑基魚塘以及桑房。
安鬆雨再次拿起簽字筆時倒還算順利。
可這簽字的手,卻怎麼着還是止不住的顫抖。
安字才寫了一半,就實在是不堪入目的讓安鬆雨也沒有辦法繼續了。
她趕緊先放下筆,甩着手腕把雙手活動了一番。
纔再次拿起筆,然後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
這一次寫出來的字,總算是勉強能看了。
連續幾份簽名都完成了。
安鬆雨才與拆遷辦的領導們握手告別。
村委外面,正在緊張等待着的安建國幾人,看到安鬆雨出來,就趕緊迎了上去。
袁瓊華最嘴快,下意識的問了一句:
“小雨,賠了多少?”
安建國趕緊拉了拉妻子,道:“你這是問的什麼話?”
“小雨,不用管你大伯母,走吧,我們先回去!”說着,他就趕緊向其他幾人示意了一下。
結果卻看到從回到村裡後,又不怕苦,又不怕累。
還格外機靈成熟的侄女,好一會兒都沒有反應。
幾人有些瞭然。
趕緊由袁瓊華江珊珊一起,一左一右的攙扶着安鬆雨離開。
在安建民家裡,兩位老人家也在等着呢!
要不是怕他們也陪着安鬆雨一起過來,實在有些興師動衆。
兩人也不會樂意等在家裡。
即使如此,他們也選擇了在距離村委更近的小兒子家等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