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爺和四王爺是司徒明清的皇弟,分別是當年德妃與淑妃的兒子。靖王爺是大王爺的兒子,大王爺英年早逝,留下唯一的兒子,當今的靖王爺。
當年先帝司徒齊有八位妃子,四個兒子。皇后生的太子,就是司徒明清,貴妃生的大王爺,德妃生的三王爺,淑妃生的四王爺。當年的宮鬥非常厲害,皇后、德妃和淑妃的後臺都是很強大的,尤其的德妃。只有貴妃是一般官員的女兒。皇后生性激烈,忍受不了別人得寵,尤其是,她的兒子是老二。她耍盡了一切手段,終於將太子職位給自己的兒子得到了。其實,一直以來都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就算她不爭不搶,最後的皇位還是會留給她的兒子的,她是正宮娘娘,皇上的正妻,僅僅因爲皇上最愛的是貴妃,她就耍盡一切手段。德妃與淑妃也想讓自己的兒子得到皇位,但是,最終,還是鬥不過皇后,最後,兒子被封了王,先帝去了以後,便到了封地,還是比較偏遠的地方,尤其是大王爺。先帝仙逝後,貴妃殉情了,只剩下大王爺,隻身一人。本來司徒明清想着把最近京都的封底給大王爺的,但是,她的母親說大王爺最聰明,人氣最高,不能把他留在身邊,必須要把他派到最遠的地方去。只有司徒明清知道,大王爺不喜歡皇位的,他也不喜歡宮廷的生活,在這幾兄弟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哥哥了,他不想讓他到這麼偏遠的地方去,但是幕後的強勢,他不能違背。最終,大王爺到了最南方的臨城,三王爺到青城,四王爺到明城。大王爺的身體不好,在南夏三十六年的時候變去世了,他的兒子,比司徒軒小一歲的司徒靖繼承他的爵位,便城了當今的靖王爺。
“臣等見過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三王爺、四王爺和司徒靖進門後便向司徒軒行了君臣之禮。
司徒軒面無表情,讓人看不出他此刻的心情。“三皇叔、四皇叔、靖皇弟,免禮,自己人不用那麼客氣。”
“皇上,這君臣是有區別的,禮是不可廢的啊。”三王爺說道。
“是啊,皇上,雖然,我們是長輩,但是,你是君,我等是臣。”四王爺補說。
司徒軒心底冷笑着,唱的什麼戲?你們就這態度?
“不知道三皇叔、四皇叔還有靖皇弟此番進京所爲何事?”
“臣聽聞太皇太后身體有所不適,便啓程兩夜趕車回來探望。”三王爺緩緩說道。
“皇兄把這個擔子撂下來,讓皇上你費心,太皇太后不舒服,作爲臣子的,我們應當儘自己心意的。”四王爺臉神凝重地說道。
“那靖王爺呢?”司徒軒看了看一直不言不語的司徒靖,問道。
“回皇上,我是受了三皇叔和四皇叔的邀請。”司徒靖輕聲說道,緩緩的稚嫩的聲音中,只有平靜。
司徒軒眼睛睨了一下三王爺和四王爺,心中的冷笑更加悵然,真是可笑。明知道太皇太后是最不想見到他們進京的,而且,封地的王爺不經傳召是不得踏入京城的。而且,太皇太后不適?這是很久之前的事了吧?他們現在纔來探望?是不是遲了點?再說,他們安插在京城的人應該不少吧?難道他們會不知道太皇太后早就已經不在京城,轉去白馬寺靜養了?那麼蹩腳的藉口,虧他們還說的這麼冠冕堂皇的。
“皇叔有心了,可是,前一段時間,太皇太后就已經啓程前去白馬寺靜養了,看來這次有負皇叔們的好意了。既然來了,那就留在京都多逗留幾天,讓朕可以好好招待招待皇叔,這麼多年來,我們叔侄都還有沒有好好地聊聊天。”司徒軒一位不明地說道。
“臣等謝過皇上。”三人齊謝恩。
“來人,帶三王爺、四王爺還有靖王爺去休息,明天朕要爲三位王爺接風。”司徒軒吩咐道。
“是,三位王爺請。”小李子忙上前令人帶路。
是夜。
幽靜的夜裡,傳來陣陣笛聲,那聲音帶着濃濃散不去的憂傷。司徒軒皺了皺眉頭,批了件外衣便踏出夕軒殿去。
小李子見司徒軒出來,連忙迎上去,“皇上,您這事要去哪啊?”
司徒軒沒有說話,循着笛聲走去。
小李子見到司徒軒這幅模樣,不敢多問,只能默默地跟在他的後面。
曾經的大王爺住的宮殿裡,一身穿白衣的小男子站在那棵老槐樹下吹着笛子,悠長的笛聲,無比地憂傷。
“靖皇弟何事如此傷感?”
“臣見過皇上。”司徒靖聽到司徒軒的聲音,忙轉過身去。
“你我兄弟不必這般拘泥於禮節。”司徒軒看着他手上的笛子,扯了扯嘴皮說道。
“是,皇兄。”
“懷人吹笛,靖皇弟想大皇叔了吧?”司徒軒依舊是這般冰冷的聲音。
“父皇曾經說,他最喜歡這棵槐樹,但是他最遺憾的是,把這棵槐樹種在這個庭院裡面。”司徒靖緩緩地說道,聽不出任何的感情,或許,此時的他,心中的那般想念也是說不出口的吧。
司徒軒看着他,其實司徒靖長得很不錯,淡淡的眉毛,像他一樣狹長的丹鳳眼,薄薄的脣,高挺的鼻樑,給人的感覺是清新的,小小年紀這般氣質,長大了也必定是迷倒萬般少女的。直覺來說,司徒靖對他不會構成什麼威脅的,他喜歡他身上那股清新味,像林雨夕那般乾淨。他又有點想他的夕兒了……
“晚了,靖皇弟早點休息吧,此次進京就多呆些日子吧,我們兄弟是時候聊聊了,僅有我們兩兄弟了……”司徒軒說完這句話便走開了。
留下這句一位不明的話,讓司徒靖呆呆地在哪裡悟解着,俊俏的眉頭皺着,思考着。
半響,也許他是想明白了,也許還沒有想明白,笛聲再次想起,然而,這次的笛聲沒有先前的那般憂傷。
或許,他想明白了司徒軒的那句話,又或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