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公公帶着她,便很輕易地避開了所有人。
畢竟皇宮規制嚴謹,所以即便是很遠的路程,現在又正是下早朝的時間。
一路上遇見許多人,但大家看見皇帝近前的公公領着秦覆昔匆匆而去,都知道此事定然與皇帝有關。
大家雖然好奇,但不至於罔顧性命。
所以都靜靜地避在一旁,倒也免去了許多解釋。
秦覆昔一路上目不斜視。
也在心裡暗自揣測,皇帝突然召見自己,並且看這樣子並不是在平時處理政務的地方。
可知皇帝也是爲了掩人耳目。難道有什麼事情,不足爲外人道矣?
秦覆昔走了一路想了一路。就見公公領着她穿過後花園的假山池沼,往皇宮深處走去。
秦覆昔心裡一動,此次莫不又是去德妃娘娘那裡?
畢竟上次的時候,皇帝召見自己到德妃娘娘的桃林。雖然事隔多日,但秦覆昔記憶猶新。
那一路的風景,秦覆昔去過一次也算是熟識了。
果不其然。
公公把秦覆昔領到德妃娘娘宮前,就止步了。
“皇帝在桃林候着呢,請你自行進去。老奴在此等候。”公公說完這句話,直直站在宮牆外。
秦覆昔道一聲“有勞公公”,便從寬大的袍袖裡取出幾兩銀子:“今日覆昔走得匆忙,公公別嫌少。這大熱的天兒,去喝碗茶吧。”
公公嘴上說着“不敢勞你破費”,卻攤開手把銀子納進了懷中。
“那我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有用得着老奴的地方,讓人招呼一聲兒就成。我就在這兒,哪兒都不去。”
秦覆昔稍稍點頭致意。
她一向處事嚴謹。心裡清楚的很,這個公公是皇帝身邊的紅人,開罪不起。
這才理了下衣裳邁步朝德妃宮中去了。
想必皇帝早早讓人通傳了下去,閒雜人等迴避。所以秦覆昔一路走過,不過遇見幾個掃灑的小丫頭向她打招呼。
秦覆昔一一微笑還禮,輕車熟路直往桃林去了。
卻見桃林中間一處六角飛檐的建築,琉璃青瓦格外顯眼。便是留芳苑了。
留芳苑是皇宮裡的一處勝景,豈能等閒視之。傳聞德妃娘娘最是傷春悲秋之人,見不得花謝花飛。
皇帝賜留芳苑,遍植奇花異草。花開不敗,草木常新。
果然還未到桃林深處,一股花香沁人心脾。
秦覆昔忍不住輕輕吸着鼻子。
再往前走幾步,秦覆昔就見皇帝穿着家常的衣服坐在石凳上。
面前的石桌上擺好了棋局。
“別來無恙啊,先陪朕玩一局吧。”皇帝的臉色淡淡的,並不看秦覆昔。卻指了指自己對面的石凳。
秦覆昔哪敢大意,先行了跪拜大禮。然後叩謝皇帝賜座,方敢斜着身子坐在皇帝對面。
“兒臣愚鈍,並不懂父皇的意思。”秦覆昔禮貌地回答。
殘局,秦覆昔一眼便掃見了。心裡疑惑更甚。
皇帝似乎是知道了她的心思:“朕閒來無事,不過左手與右手玩罷了。”
秦覆昔自然是不相信的。這是在德妃宮中,此時卻不見其他人的影子。想必皇帝一早把其他人都遣走了吧!
單單把自己召到這裡來,又怎麼會閒來無事?
皇帝卻不再說話,執了一粒黑子落下。
秦覆昔心裡有事,思索良久落下一粒白子。
這落下一子不打緊,卻把自己的棋子封死了大半,顯然已是落敗了。
“兒臣棋藝不精,請父皇諒解。”秦覆昔起身告罪。
“諒解?朕是不是也要求你諒解?”皇帝扔下棋子,若有所思地看着秦覆昔。
皇帝說這句話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的心裡很清楚,之前他已經下令,不許秦覆昔與外人接觸。
言下之意就是,秦覆昔引以爲傲的煙月樓,從此再不能歸她打理。
皇帝知道秦覆昔心裡有氣,此時便把這話說出來。
“父皇做什麼事情,自有父皇的道理。如何輪得上兒臣諒解?父皇言重了,兒臣惶恐難安。”秦覆昔回答。
皇帝的臉色稍稍舒展了一些。
秦覆昔的聲音卻再次傳來。
“兒臣可還記得,上次父皇傳召,也是在德妃娘娘的桃林呢。”秦覆昔的話故意說了一半。
“嗯。”皇帝閉着眼睛應了一聲。
“兒臣還記得,上次王爺試圖謀反。父皇傳召兒臣到這裡,是爲了君臣一心,共同抵制王爺。”
秦覆昔的話娓娓道來,皇帝沒有理由反駁。
“兒臣還記得,父皇在這裡曾經與兒臣說過一句話:‘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秦覆昔步步爲營,在皇帝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把話頭轉到了離洛寒身上。
皇帝當然記得。當時正是自己說了這句話,並且說的是三皇子——離洛寒。
“父皇曾經說過,爲了保護洛寒,必須要有一個擋箭牌。而二皇子無疑是最好的人選。”
秦覆昔話語犀利。
“朕是說過這句話,沒有錯。”皇帝睜開眼睛,用凌厲的眼神掃視着秦覆昔。秦覆昔面對皇帝的鋒芒毫不示弱。
“既然如此,那父皇爲何要收了兒臣的權利。這不等於掣肘了洛寒嗎?”
秦覆昔話音未落,就見皇帝用衣袖把棋子全部掃在地上。
“聰明如你,難道不明白一句話:‘此一時,彼一時’嗎?就如同這棋局,即使你不陪朕玩,朕同樣能夠翻過重來!”
皇帝的話已經不再是犀利那麼簡單了。顯然已經動怒。
言下之意也甚是明瞭:沒有了她秦覆昔,棋局同樣可以重新來過。皇帝同樣可以翻雲覆雨。
秦覆昔一向張馳有度,很少見到皇帝大發雷霆。
此時見落了滿地的棋子,大煞風景。但她堅信自己做的沒有錯處。
因此秦覆昔也不說話,不過是稍稍收拾裙裾俯下身子,將棋子一粒粒拾起來,再分成黑子和白子裝好罷了。
皇帝見秦覆昔一幅雲淡風輕的樣子,愈發生氣。鼻子裡“哼”了一聲。
秦覆昔裝作未聞。
這下徹底激怒了皇帝。
“你一介女流之輩,卻頻頻用權力觸及到了朕的底線。朕一忍再忍,直到今日……”皇帝疲憊地揮了揮手,話卻沒有說完。
秦覆昔彎了彎腰:“父皇今日情志不好,覆昔告退,改日再來拜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