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戰略合作

搭乘海軍的定期渡輪回到舟山的時候,已經是半夜了。

讓白佑彬沒有想到的是,陳錦寬元帥的副官小李正在碼頭上等着他,而且看樣子已經等了一段時間了。

“元帥的身體還好吧?”上車後,白佑彬首先詢問了陳錦寬的健康情況。

“比前段時間好多了。”小李很是禮貌的笑了笑,“特別是最近這段時間,連續打了好幾個勝仗,元帥的心情非常好,還讓醫生擔心元帥會不會因爲興奮過度而病倒呢。”

白佑彬笑着搖了搖頭。

打了敗仗,陳錦寬是寢食難安,打了勝仗則是興奮過度。

“另外,扇島海戰之後,元帥還跟參謀長提到過你。”

“我?”

小李點了點頭,說道:“我也只是偶爾聽到的。元帥說第12艦隊的表現很出人意料,雖然損失也不小,但是獲得了關鍵勝利。”

“參謀長的意思呢?”

遲疑了一下,小李聳了聳肩膀,說道:“參謀長是什麼意思我不清楚,只是元帥覺得你的表現很出色。上個月,還讓我把你的嘉獎令寄給了首輔,好像是爲你申請的帝國議政院榮譽勳章。如果一切順利,這幾天就會有結果了。”

“帝國議政院榮譽勳章”是由帝國議政院戰爭委員會向海陸兩軍軍人頒發地榮譽勳章。也是帝國軍人能夠獲得地第二好地榮譽勳章,其價值僅次於“帝國皇室榮譽勳章”。因爲審批權不在海軍。而且現在處於戰爭時期。所以要先由內閣首輔批准。然後再交給議政院戰爭委員會審批。

這個消息讓白佑彬有點喜出望外。

作爲軍人。能夠拿到“帝國議政院榮譽勳章”。那不僅僅是光宗耀祖地事情,還是其身份與地位地象徵。可以說。幾乎每一個海軍世家的創始人都得到過“帝國議政院榮譽勳章”。當然不僅僅只得到過這一種勳章。

不說別地,陳錦寬地家族就有二十多人獲得過這種勳章。陳錦寬也是其中之一。

不多時。轎車就來到了元帥官邸外。

“好像參謀長也來了。”小李一邊說着。一邊朝停在大門另外一邊地那輛轎車指了一下。

白佑彬也認了出來,那正是衛延年的座架。

書房內的氣氛有點緊張。陳錦寬與衛延年正在低聲聊着什麼。見到白佑彬進來,兩人都朝他點了點頭,隨即陳錦寬就示意白佑彬自己照顧自己。

等小李出去後,白佑彬去倒上了一杯咖啡,然後在衛延年對面的沙發上坐了下來。

“元帥……”

陳錦寬壓了壓手。“你的事等下再說。我們正在等消息。”

“現在那邊差不多天黑了。”衛延年看了眼手錶,“如果不出所料,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有消息。”

白佑彬立即看了眼掛在牆上的時鐘。已經快凌晨三點了,難道衛延年說的“那邊”指地是北大西洋,或者西歐戰場?

“看來,我們還得耐心的等一會。”陳錦寬長出了口氣,對白佑彬說道,“我們在等德國海軍的消息。”

“德國海軍?”白佑彬端起了咖啡杯,掩飾住了驚訝的神色。

陳錦寬點了點頭,又長出了口氣。

“情況是這樣的……”

接下來。衛延年代替陳錦寬大致介紹了一下情況。

蕭鼎昆首輔宣佈加強對日戰略封鎖。並且對輸入日本地糧食與藥品加以了更加嚴格的“限額”之後,美國與英國的態度出現了重大轉變。當時,英國就提出,要派遣艦隊進入太平洋,爲前往日本的英國商船護航。

顯然,護航只是個幌子。英國的目的是要牽制帝國海軍。

當時,陳錦寬就讓帝國駐德大使館海軍武官與德國海軍司令雷德爾元帥進行了接觸,傳達了希望獲得德國支持的意思。

說白了,就是讓德國海軍設法牽制住英國海軍,爲帝國海軍爭取到擊敗日本的時間。

隨後,蕭鼎昆又以帝國戰時首腦的身份向德國元首提出,德國必須要儘量纏住英國海軍,阻止英國艦隊進入太平洋。交換條件是,在打通了蘇伊士運河之後。帝國將全力爲德國提供重要的戰略資源。

經過磋商之後。德國最終答應了帝國地“請求”。

其實,當時德國海軍並不願意這麼急着挑戰英國本土艦隊。因爲“俾斯麥”號戰列艦將在八月份完工,二號艦“提爾皮茨”號也將在明年三月份完工。算上訓練時間,“俾斯麥”號在明年上半年就能參戰,“提爾皮茨”號也最遲在明年下半年能夠具備戰鬥力。因此,德國海軍計劃在明年下半年殺出波羅地海,挑戰英國本土艦隊。

此時,德國海軍只有幾艘算不上主力艦的戰艦對英國海軍有一定威脅。

這其中,最強大的莫過於“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這一對姊妹艦。雖然兩艘戰艦都是按照戰列艦的標準設計的,排水量也超過了三萬噸,但是隻配備了二百八十毫米(應該是二百八十三毫米),即十一英寸口徑的主炮,因此兩艦最多隻能算是戰列巡洋艦,而不是戰列艦。

實際上,這兩艘戰艦與帝國地“長江”級戰列艦很有淵源。

戰後,作爲《華盛頓海軍軍備條約》的簽署國,德國與法國一樣,獲得了用新式戰艦替換老式戰艦的權力。也就是說,德國可以在條約規定的期限內,建造數艘在條約規定範圍內的主力艦替換老舊的無畏艦。

問題是,戰後爆發的全球性經濟危機不但摧毀了德國海軍的夢想,還讓德國海軍的經費捉襟見肘,難以爲繼。當時,德國是歐洲遭受經濟危機影響最嚴重地國家,而德國又是傳統地大陸型強國。從現實來看,德國首先要考慮的肯定是法國與俄羅斯地威脅,而不是來自英國海軍的威脅。如此一來,德國有限的軍費只能投入陸軍建設,海軍被放到了次要的位置上,甚至是可有可無的位置上。

隨着越來越多的前無畏艦與無畏艦退役,德國海軍出現了力量真空。

當時,德國首先建造了三艘“德意志”級袖珍戰列艦,說白了,就是打着戰列艦旗號,連戰列巡洋艦都比不上,只是比裝甲巡洋艦強大一些的裝甲艦。當然,其性能也是乏善可陳,沒有多大的實際價值。

後來,隨着法國開工建造“敦刻爾克”級戰列艦,德國海軍不能再等待了。

說來也怪,德國海軍的首要敵人是英國海軍,而不是法國海可是,德國海軍一直將法國海軍當作了假想敵,幾乎所有戰艦的性能都針對法國海軍,而不是英國海軍。大概是德國知道無法打造出一支能夠與英國海軍抗衡的艦隊,才挑選了一個較弱的對手,從而降低了戰艦的技術性能要求。

因爲十多年沒有建造過主力艦,而且德國一直嚴重缺乏建造大型戰艦的經驗與技術,所以從一開始,德國就向帝國提出了援助要求,希望帝國幫助德國完成新式主力艦的設計工作。正好,當時帝國正在準備建造“長江”級戰列艦。

本着兩國間“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帝國向德國無私的提供了“長江”級的大部分設計圖紙,甚至答應向德國轉讓一些關鍵技術。當然,絕不是所有的關鍵技術。不說別的,戰列艦主炮,高壓鍋爐,先進的蒸汽輪機,這些技術根本不能向任何國家,即便是感情再深厚的同盟國轉讓。

拿到設計圖之後,德國海軍並不甘心建造德國版的“長江”級戰列艦,因此委託德國的船舶工程師對設計加以改進,希望能夠超越“長江”級戰列艦。結果,畫虎不成反類貓。以德國當時的主力艦設計能力,根本不可能超越,改動設計圖紙的直接後果是,讓德國版的“長江”級戰列艦性能大減!

比如,當時德國的鍋爐與蒸汽輪機的性能遠不如帝國,結果戰艦的動力設備佔用了更多的空間,以及更大的排水量。另外,“長江”級是標準的四軸四漿推進,而德國的工程師則將其改成了擁有德國傳統的三軸三漿設計。

最大問題是,當時德國自主研製的十五英寸艦炮根本無法更上建造進度。

搞到最後,德國海軍不得不在這種排水量超過三萬噸的主力艦上配備十一英寸的艦炮,典型的“大艦小炮”。

大概正是如此,德國海軍纔在這兩艘戰艦還未開工建造的時候就着手研製更大的戰列艦,即“俾斯麥”級戰列艦。而“俾斯麥”級的排水量超過了五萬噸,卻只裝備了八門十五英寸艦炮。同一時期,帝國“皇帝”級戰列艦的排水量只有四萬多噸,卻裝備了九門四百毫米主炮。另外,“皇帝”級在速度,防護,乃至艦體設計方面都遠遠超過了“俾斯麥”級,其戰鬥力比“俾斯麥”級高出了至少百分之三十。

顯然,德國的戰艦建造能力與帝國的差距不是一般的小。

只是,“沙恩霍斯特”號與“格奈森瑙”號仍然被英國海軍當作眼中釘,肉中刺。這兩艘戰艦的一舉一動都牽扯着英國海軍那根緊張的神經。

第42章 炮轟東京第42章 順理成章第43章 論資排輩第6章 遙感戰鬥第33章 突擊部隊第61章 完美戰果第28章 義無返顧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章 四重密碼第49章 狐狸轉身第21章 仁者無敵第3章 血與烈火第56章 如實總結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9章 不爲所動第68章 海軍之夢第40章 大敵當前第7章 風雲驟起第13章 艦隊家底第52章 突然遭遇第3章 替人出頭第12章 勝利之門第21章 最新敵情第26章 各就各位第22章 海陸對轟第28章 最高懲罰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0章 痛失親人第60章 無力招架第56章 如實總結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借題發揮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8章 炫耀實力第9章 戰局突變第27章 最高要求第45章 鉅艦末路第29章 繡花枕頭第21章 大膽決策第34章 以命相搏第5章 責無旁貸第7章 慘重損失第39章 巨蟒吞象第59章 謝幕演出第10章 簡單決定第28章 血債血嘗第6章 先海後陸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0章 重新編排第62章 承前啓後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章 責無旁貸第33章 主力決戰第15章 再上征途第8章 海軍癌症第18章 初爲人父第39章 得意忘形第55章 主角上場第15章 悔之晚矣第2章 陸戰雙雄第42章 炮轟東京第22章 除惡務盡第62章 承前啓後第27章 主動迎戰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3章 偷樑換柱第49章 廢物利用第13章 奇思妙想第32章 海軍形象第17章 禍福相依第44章 支柱崩潰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2章 對外新政第19章 趁勝追擊第31章 意外驚喜第24章 戰略佈局第50章 當頭棒喝第3章 替人出頭第5章 複合炮彈第2章 悼念戰友第5章 動態發展第41章 寶貴教訓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2章 等君入甕第5章 陰差陽錯第5章 責無旁貸第1章 最高榮譽第6章 棄車保帥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3章 猜疑連連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繼續努力第31章 海陸並進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5章 家族叛徒第4章 後生待遇第25章 最後起航第1章 喜憂並存
第42章 炮轟東京第42章 順理成章第43章 論資排輩第6章 遙感戰鬥第33章 突擊部隊第61章 完美戰果第28章 義無返顧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章 四重密碼第49章 狐狸轉身第21章 仁者無敵第3章 血與烈火第56章 如實總結第28章 最後機會第19章 不爲所動第68章 海軍之夢第40章 大敵當前第7章 風雲驟起第13章 艦隊家底第52章 突然遭遇第3章 替人出頭第12章 勝利之門第21章 最新敵情第26章 各就各位第22章 海陸對轟第28章 最高懲罰第17章 狼入羊羣第10章 痛失親人第60章 無力招架第56章 如實總結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借題發揮第44章 後悔晚矣第44章 調兵遣將第18章 炫耀實力第9章 戰局突變第27章 最高要求第45章 鉅艦末路第29章 繡花枕頭第21章 大膽決策第34章 以命相搏第5章 責無旁貸第7章 慘重損失第39章 巨蟒吞象第59章 謝幕演出第10章 簡單決定第28章 血債血嘗第6章 先海後陸第22章 最大擔憂第10章 重新編排第62章 承前啓後第40章 和平條約第5章 責無旁貸第33章 主力決戰第15章 再上征途第8章 海軍癌症第18章 初爲人父第39章 得意忘形第55章 主角上場第15章 悔之晚矣第2章 陸戰雙雄第42章 炮轟東京第22章 除惡務盡第62章 承前啓後第27章 主動迎戰第29章 開胃小菜第13章 偷樑換柱第49章 廢物利用第13章 奇思妙想第32章 海軍形象第17章 禍福相依第44章 支柱崩潰第18章 一炮斬首第42章 對外新政第19章 趁勝追擊第31章 意外驚喜第24章 戰略佈局第50章 當頭棒喝第3章 替人出頭第5章 複合炮彈第2章 悼念戰友第5章 動態發展第41章 寶貴教訓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2章 等君入甕第5章 陰差陽錯第5章 責無旁貸第1章 最高榮譽第6章 棄車保帥第29章 勢均力敵第43章 猜疑連連第20章 關鍵技術第24章 戰略佈局第1章 繼續努力第31章 海陸並進第37章 疏忽大意第25章 家族叛徒第4章 後生待遇第25章 最後起航第1章 喜憂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