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民主日本

十八日,白佑彬收到了“帝國議政院榮譽勳章”。

這是他在海軍中獲得的第三枚個人榮譽勳章,也是迄今爲止最有價值的一枚勳章。按理說,應該由衛延年爲他授勳,最後卻是陳錦寬親自將勳章佩帶在了他的胸前。對海軍軍人來說,能夠由元帥親自授勳,這也是一項莫大的榮譽。

與白佑彬同時獲得勳章的還有第12艦隊的一大批官兵。

當然,比起個人勳章,第1艦隊獲得的集體榮譽勳章的意義更爲重大。作爲強調集體紀律,以及集體價值的軍隊,集體勳章的分量遠遠超過了個人勳章。集體勳章不僅僅是在表彰集體做出的重大貢獻,也是在表彰集體內每個個人做出的貢獻,更是對集體價值,以及集體內個人價值的高度肯定。

這一天,白佑彬還以分艦隊指揮官的身份簽發了陣亡軍人的通知書。

按照慣例,每一名陣亡軍人都會被追授一枚“優秀服役勳章”,其家屬在收到陣亡通知書的同時,還將收到追授的勳章,以及相應的陣亡撫卹金。另外,海軍還將爲陣亡軍官的未成年子女提供獎學金,並且在其成年之前按月提供生活費。

海軍的這種福利待遇讓陸軍很是不滿,也曾經引起了很多非議。

畢竟,軍人服役,爲國家戰鬥,犧牲是在所難免的事情,而且軍人犧牲之後,其家屬已經領到了相應的撫卹金。這就好比。如果工人因工死亡,政府就有義務撫養工人地未成年子女嗎?另外,這項福利只針對軍官,而不針對士官與普通士兵。

只是,海軍頂住了壓力,並且在後來逐漸將這項福利擴大到了士官與士兵羣體。

可以說,正是這項福利待遇讓海軍軍人在戰場上沒有後顧之憂。他們知道,在他們陣亡之後,戰友會搶會他們的遺體。還會撫養他們的子女。他們參軍的目的是什麼?就是爲了保護自己的家人,爲了讓自己的子女有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另外,這項福利政策也爲海軍培養了大量後備人才。

不說別地。海軍軍官子嗣中。有六成以上地首選人生理想是成爲海軍軍人。其中至少有一般會報考海軍軍校。成爲下一代海軍軍官。

數百年來。很多年輕人都是追隨着父輩地足跡參加了海軍。並且成爲了海軍地驕子。

當然。這項福利政策也爲海軍增添了不少地負擔。拿上次世界大戰來說。戰後。帝國海軍需要撫養地陣亡軍官子女超過了三十萬人。每年支出地撫卹金與獎學金高達一億八千萬金元。當時。帝國海軍地軍費預算還不到十五億金元。

可是。即便在最困難地時候。海軍都沒有虧待這些英烈地後人。

後來。在“退役軍人事件”中。幾乎沒有一個海軍退役軍官參加。這就足以說明海軍地福利政策有多大地意義。以及海軍地向心力有多麼地強大。

接下來地日子裡。白佑彬還是沒有多少事可做。

藍凌波請了半個月的婚假,按照規定,他有一個月的婚假,考慮到特殊時期,他主動將假期減半。只是不知道章夢琪會不會高興。當然,能夠在戰爭時期享受到半個月地婚假,這已經是非常不錯的了。

“果敢”號與“東海”號的維修工作還在進行。

雖然大部分官兵都已前往造船廠報道,等待接受完成維修地戰艦,但是白佑彬沒有急着趕過去。于右任與謝昶倫有足夠的能力完成相關的工作,白佑彬只需要在舟山等着就行了。當然,作爲“果敢”號的艦長,他這麼做多多少少有點不負責任。

日本兩個戰場上的戰鬥還在激烈進行着。

相對而言,陸少豐那邊的進展還要快一些。

攻佔了長崎港之後。陸戰隊獲得了立足點。而且戰鬥物資有了保障。最重要地是,通過港口。大量重裝備,重型火炮都能及時送達。也許,真正讓陸少豐頭痛的不是日軍,而是九州島複雜的地形。

到八月二十日的時候,陸戰隊已經將戰線推進到了伊萬里與大川附近。沿途每佔領一座城鎮之後,陸戰隊就會設立臨時軍管政府,並且從當地親明人士中挑選出一批出來,負責協助軍隊管理城鎮。

因爲九州一直是日本與帝國交往的主要地區,所以陸戰隊遇到的民間反抗並不強烈。

相反,餘輝宏那邊的問題就比較嚴重。

遭到“大和”號的“絕地反擊”之後,陸戰隊攻打千葉的行動遇到了很大地麻煩。更要命地是,到這個時候,第五軍還沒有佔領一座大型港口,物資補給相對比較困難,而且地面後勤補給線比較漫長。

最要命的是,關東地區是日本地核心地區,而且大部分日本人都不“歡迎”帝國陸戰隊。

很多時候,餘輝宏不但要面對日本軍隊,還要面對日本平民。

到二十日的時候,第五軍還在攻打千葉港。爲了給陸戰隊提供更強大的支援,第14艦隊甚至開進了東京灣,用戰列艦猛轟日軍防禦陣地。顯然,餘輝宏根本就沒有考慮要保存這座港口,他只是想盡快佔領港口,好讓貨船靠上碼頭卸貨。

當日,一支陸戰隊在艦隊的支持下,直接在東京港登陸。

這只是一次規模很小,難度也不大的登陸作戰行動。同時,這也是一次以政治爲目的的登陸作戰行動。顯然,蕭鼎昆對第五軍在千葉港外浪費時間感到很不滿。按照當時的情況,攻佔東京是重中之重。

其實,日本政府早就將首都,或者說中央行政機構遷到了舊都,也就是京都。

東京現在只是日本名義上的首都,而不是實際首都。

爲了這個名義上的首都,日軍肯定會與帝國陸戰隊拼命。當時,集中在東京附近的日軍地面部隊超過了二十五萬,臨時拼湊起來的預備隊超過了三十萬。另外,駐紮在名古屋的日軍也正在向東京移動。

相對而言,餘輝宏手裡只有不到二十五個陸戰師的兵力,這其中還要投入五個陸戰師保證後勤補給線,另外六個陸戰師被牽制在了千葉港,預備隊至少需要四個陸戰師。也就是說,餘輝宏最多投入十個陸戰師攻打東京。

當然,在狹窄的關東平原上,根本不可能展開這麼多兵力。

這時候,火力成爲了戰爭勝負的關鍵。

這也是餘輝宏敢於在打下千葉港之前,派遣陸戰隊在東京港登陸的原因。或者說,受到陸少豐直接攻打長崎港的“啓發”,這個不喜歡冒險的陸戰隊將領也決定“瀟灑”一回,直接向東京進軍。

與陸少豐的第七軍不同的是,此時第五軍已經在陸地上站穩了腳跟,而且第14艦隊的炮火支援更加直接,也更加猛烈。相對而言,在東京港登陸的難度遠遠不如直接攻打長崎港。另外,日軍的準備也很不充分,根本沒有料到,帝國陸戰隊會躍過海峽,直接攻打東京港,而且一次就投入了兩個陸戰師的兵力。

二十二日,東京港的戰鬥基本上結束。

陸戰隊僅僅用不到一千人的傷亡,殲滅了兩萬餘日軍,並且俘虜了一萬多名日軍(幾乎都是臨時徵召的平民),打垮了日軍的鬥志與士氣。

也就在這一天,第二個日本政府在長崎宣告成立。

到此,蕭鼎昆的“以日製日”策略正式登臺。新成立的“日本民主共和國”仍然以東京爲首都,長崎只是其臨時辦公地點。

就在成立的當日,“日本民主共和國”政府宣佈,向大明帝國投降,退出戰爭。

當然,這份聲明沒有得到日本舊政府的承認,也沒有得到美英等國的承認,甚至連很多中立國都沒有承認“日本民主共和國”政府是日本的合法政府。

只是從政治意義上看,這算得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後來的新日本也將八月二十二日設爲國慶節。當然,日本本土的戰爭並沒有因此而結束,在日本舊政府滅亡之前,戰爭不會輕易結束。

當天,蕭鼎昆也宣佈與“日本民主共和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

德國、土耳其等國也相繼宣佈與“日本民主共和國”建立外交關係。出任意料的,二十四日的時候,意大利以中立國的身份,承認了“日本民主共和國”的合法地位,並且與之建立代辦級外交關係。

顯然,在日本必然戰敗,帝國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新的挑戰,英國大西洋艦隊遲遲沒有殺入地中海的情況下,意大利做出了最終的選擇。只是,意大利並沒有急着加入同盟國集團,也沒有立即向英法等國宣戰。

局勢的陡然變化多少都讓英美有點措手不及。

直到二十五日,英國才宣佈將派遣以“納爾遜”號、“羅德尼”號戰列艦,以及“反擊”號戰列巡洋艦爲核心的遠征艦隊征戰太平洋。

美國卻一直保持沉默,似乎日本的劇變與其沒有多大的關係一樣。

第39章 絕密計劃第5章 十年規劃第37章 關鍵砝碼第25章 整軍再戰第4章 引蛇出洞第19章 風火元帥第54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根本差別第8章 分秒必爭第10章 走馬上任第20章 聯名推薦第8章 哥們情誼第28章 實力暴增第37章 提前謝幕第43章 猜疑連連第6章 棄車保帥第2章 正面缺失第27章 民主政治第55章 暴力衝突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章 四兩千斤第24章 東洋南洋第1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蹲點守候第40章 舊貌新顏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6章 前進誘敵第42章 順理成章第4章 開赴那霸第1章 四兩千斤第8章 上帝之手第11章 創造思維第5章 技術轉讓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6章 時機成熟第45章 變化因素第15章 刺刀見血第46章 獨木難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68章 海軍之夢第57章 凱旋而歸第16章 談判之門第39章 苟延殘喘第21章 果斷出拳第1章 四兩千斤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0章 二十分鐘第10章 死亡威脅第45章 風雲變幻第29章 節外生枝第32章 絕地反擊第36章 前臺演員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章 人事調整第8章 重點戰場第6章 反覆推敲第39章 美國投降第12章 勝利之門第3章 快人快語第18章 一炮斬首第28章 最高懲罰第7章 秘密任務第2章 瘋狂擴充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1章 意外來客第36章 走穴作秀第8章 破冰之旅第41章 如意算盤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5章 信心崩潰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5章 野心膨脹第18章 突然襲擊第10章 戰場迷霧第5章 大型軍演第17章 過度冒險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3章 絕望之旅第55章 暴力衝突第41章 如意算盤第40章 無路可退第42章 減速交戰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3章 焦急等待第38章 反客爲主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4章 明確表態第6章 事故調查第5章 陰差陽錯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5章 噩運戰艦第5章 爲何自信第43章 最後死戰第21章 大膽決策第41章 鑄造榮譽第7章 慘重損失第29章 勝利到來
第39章 絕密計劃第5章 十年規劃第37章 關鍵砝碼第25章 整軍再戰第4章 引蛇出洞第19章 風火元帥第54章 歪打正着第16章 根本差別第8章 分秒必爭第10章 走馬上任第20章 聯名推薦第8章 哥們情誼第28章 實力暴增第37章 提前謝幕第43章 猜疑連連第6章 棄車保帥第2章 正面缺失第27章 民主政治第55章 暴力衝突第39章 得意忘形第1章 四兩千斤第24章 東洋南洋第1章 未雨綢繆第26章 蹲點守候第40章 舊貌新顏第26章 江南之行第16章 前進誘敵第42章 順理成章第4章 開赴那霸第1章 四兩千斤第8章 上帝之手第11章 創造思維第5章 技術轉讓第23章 無理要挾第16章 時機成熟第45章 變化因素第15章 刺刀見血第46章 獨木難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68章 海軍之夢第57章 凱旋而歸第16章 談判之門第39章 苟延殘喘第21章 果斷出拳第1章 四兩千斤第10章 痛失親人第40章 二十分鐘第10章 死亡威脅第45章 風雲變幻第29章 節外生枝第32章 絕地反擊第36章 前臺演員第30章 落荒而逃第3章 人事調整第8章 重點戰場第6章 反覆推敲第39章 美國投降第12章 勝利之門第3章 快人快語第18章 一炮斬首第28章 最高懲罰第7章 秘密任務第2章 瘋狂擴充第14章 改頭換面第21章 意外來客第36章 走穴作秀第8章 破冰之旅第41章 如意算盤第17章 爲國盡忠第35章 信心崩潰第27章 最高要求第15章 野心膨脹第18章 突然襲擊第10章 戰場迷霧第5章 大型軍演第17章 過度冒險第47章 危機並存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2章 漏洞百出第33章 絕望之旅第55章 暴力衝突第41章 如意算盤第40章 無路可退第42章 減速交戰第42章 海上賽跑第13章 焦急等待第38章 反客爲主第60章 趁機揀漏第23章 悄然返航第24章 明確表態第6章 事故調查第5章 陰差陽錯第10章 守株待兔第25章 噩運戰艦第5章 爲何自信第43章 最後死戰第21章 大膽決策第41章 鑄造榮譽第7章 慘重損失第29章 勝利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