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老將交鋒

在前半個小時的炮戰中,雙方的表現都不是很好。

因爲“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與“復仇”級戰列艦的外觀非常相似,最大的區別就是“復仇”級減少了鍋爐的數量,只有一根菸囪,而“伊麗莎白女王”級有二根菸囪。可是,這點差別在雷達上很難辨別出來。所以,炮戰打響之後,鍾長生還無法立即確認交戰情況。只有一點可以肯定,那艘“復仇”級戰列艦不在最前面,就在最後面。

表現最突出的還是“長江”號與“黃河”號。

在一點十分左右,“黃河”號就打中了二號目標艦,只是沒有能夠對其造成嚴重損傷。據後來從英國海軍獲得的資料來看,那枚穿甲彈準確無誤的打中了排在第二位的“厭戰”號的艦尾,並且差點打中了舵艙,只是其穿甲威力過於強大,穿甲彈上的引信還沒有來得及啓動,炮彈就貫穿了艦體,掉入了海中。

“長江”號也在一點二十分之前收到了第一個戰果。

從瞭望員的觀察結果來看,這枚穿甲彈應該打中了其B炮塔左側的炮墩副炮,並且引起了大火。只是火勢很快就得到了控制,並且被撲滅了。從戰後獲得的資料來看,這枚穿甲彈沒有爆炸,只是在落下時剛好砸中了“伊麗莎白女王”號副炮炮墩裡的幾枚炮彈,並且引發了小規模的爆炸,從而引起了大火。

跟在後面的四艘戰列艦都沒有超常表現,在前半個小時內,可觀察到的戰果加起來也不到四個!

相應的,英國大西洋艦隊的表現也好不到哪裡去。

打了半個小時,第41-1主力編隊裡的六艘戰列艦隻捱了七枚炮彈,且造成損傷的只有三枚,另外四枚穿甲彈中,有三枚在爆炸前落入了海里,另外一枚則沒有爆炸!

可以說。這半個小時的戰鬥暴露出了老式戰列艦的最大缺陷。

除了“長江”號與“黃河”號之外,其他十艘戰列艦地遠戰能力都不強,甚至可以用完全沒有來形容。主要的問題不是雙方的主炮沒有足夠的射程,也不是沒有配備雷達,而是雙方的主炮都沒有合適的炮彈。

不管是帝國海軍地三百五十毫米艦炮。還是英國海軍地十五英寸艦炮。都沒有配備重型穿甲彈。其遠程穿甲能力非常弱。拿英國海軍地十五英寸艦炮來說。在八千米地距離內。能夠對包括“皇帝”級乙型戰列艦在內地。幾乎所有地快速戰列艦構成致命地威脅。其使用地高初速。輕質量地穿甲彈在平射情況下。穿甲威力甚至在帝國海軍地四百毫米艦炮之上。可是。只要距離拉開。英國海軍慣用地高初速輕質穿甲彈就沒有多少威脅了。

在雷達廣泛應用。且各國越來越重視遠程作戰地情況下。近戰地機會又有多少呢?

當然。此時出現地情況。也是鍾長生非常樂意看到地。

按照白佑彬制訂地作戰計劃。在第43艦隊完成任務之前。第41艦隊只需要纏住英國大西洋艦隊。不用急着與其決戰。另外。要儘量把交戰海域控制在加地斯灣南部。爲第43艦隊爭取到活動空間。

現在地情況。對第41艦隊非常有利。

只要不縮短交戰距離。“伊麗莎白女王”級與“復仇”級上地十五英寸艦炮對“長江”號與“黃河”號地威脅並不大。相反。只要運氣好一點。不再出現穿甲彈在命中之後不發生爆炸。或者引信啓動時間過晚地情況。“長江”號與“黃河”號就能用六十七年型四百毫米艦炮狠狠地教訓英國戰列艦。

戰鬥這麼拖下去,就算四艘老式戰列艦全部戰損,第41艦隊也能完成任務。

因此,需要着急的不是鍾長生,而是英國大西洋艦隊的指揮官薩摩維爾海軍上將。

情況正如鍾長生所預料的那樣,二點前。英國大西洋艦隊首先轉向到了二百五十度,以二十度的切角逼近第41艦隊。

爲了避免過早與大西洋艦隊決戰,鍾長生也立即命令轉向到二百五十度。

此時,雙方的交戰距離縮短到了一萬三千五百米。雖然在這個距離上,十五英寸穿甲彈仍然很難打穿“長江”號與“黃河”號的主裝甲帶,但是其他四艘戰列艦受到的威脅增大了不少。

二點三十五分,位於編隊最後面的“祁連山”號中彈。

這枚穿甲彈打在了艦體右側距離艦尾大概三分之一艦長處,且穿透了主裝甲帶,在二號鍋爐艙外面爆炸。導致二號鍋爐艙進水。

損失了動力之後。速度本來就最慢地“祁連山”號戰列艦再也跟不上艦隊的步伐了。

十五分鐘之後,英國大西洋艦隊再次轉向。以二十度的切角逼近第41艦隊,並且將航速提高到了二十四節。

毫無疑問,在獲得了兵力上的優勢之後,薩摩維爾準備與第41艦隊拼刺刀了。

鍾長生可不會這麼快就放棄努力,僅僅五分鐘後,他也下達了同樣的轉向命令,並且讓艦隊加速到了二十一節。這是第4-1主力編隊在去掉了“祁連山”號戰列艦之後能夠達到的最快速度。

隨着速度提高,這些原本高速穩定性就不太好的老式戰列艦的炮擊精度立即降低。

很快,鍾長生也做出了判斷,位於大西洋艦隊主力編隊最後面的是一艘“復仇”級戰列艦,其五艘“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前面。因爲留在大西洋上地那艘“復仇”級戰列艦,即“拉米利斯”號並沒有像四艘姊妹艦那樣,進行現代化改進,所以其最高航行速度僅有二十三節,戰鬥中則只能達到二十二節。如此一來,當英國大西洋艦隊加速轉向之後,最後面地“拉米利斯”號自然跟不上艦隊的速度。

顯然,薩摩維爾並沒有犯錯誤。

丟下速度不快地“拉米利斯”號,利用“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的速度優勢,薩摩維爾讓鍾長生必須做出兩難決策。

如果第41艦隊選擇轉向逃跑,“長江”號與“黃河”號的最快速度超過了二十七節,而且這次的輕載出航,“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根本追不上。如此一來,另外三艘戰列艦就將成爲犧牲品。如果鍾長生不選擇撤退,就必須於大西洋艦隊決戰,即便“長江”號與“黃河”號能夠戰勝各自的對手,另外三艘戰列艦也打不過“伊麗莎白女王”級,最終導致“長江”號與“黃河”號遭到圍攻。

只是,薩摩維爾要想把鍾長生逼得走投無路,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

那就是,第41艦隊沒有後援,且執行的是掩護第43艦隊殺入大西洋的作戰任務。

顯然,這個條件並不具備。

在大西洋艦隊再次轉向之後,鍾長生也不甘示弱的讓第4艦隊轉向到了二百三十度航向上,並且首先將航速降低到了十四節。這是老式戰列艦能夠確保炮擊精度的最快航速,再快,炮擊命中率就將大幅度降低。

隨着大西洋艦隊追上來,雙方的交戰距離迅速縮短到了一萬一千米左右。

在這個距離上,不管是十五英寸艦炮,還是三百五十毫米艦炮,都能對對手構成嚴重威脅。

也就是說,第41艦隊擺出了與大西洋艦隊決戰的架勢。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不減速,艦隊就將離開加的斯灣。此時,鍾長生並不知道第43艦隊在哪。按照作戰計劃,第43艦隊在幹掉了二艘“前衛”級戰列艦之前,不會主動與第4艦隊聯繫。即便第43艦隊沒有發來壞消息,應該按照計劃到達了加的斯灣的西南部海域,已經不在第41艦隊南面了,可是鍾長生仍然不敢冒險。畢竟,確保大西洋艦隊在第43艦隊的攔截範圍之內,是完成整個作戰計劃的關鍵。

就在鍾長生猶豫着要不要繼續南下的時候,薩摩維爾也起了疑心。

從英國海軍掌握的情報,第41艦隊的任務是掩護第43艦隊與幾支破交艦隊殺入大西洋。在第四艦隊的實力得到加強,至少另外四艘剛剛接受了現代化改進的戰列艦到達之前,帝國海軍不會在大西洋上採取大規模的戰略進攻行動。

按照這個任務,第41艦隊完全沒有必要與大西洋艦隊決戰。

隨着大西洋艦隊追上來,第41艦隊的最佳戰術就是保持較高的航行速度,降低雙方的命中率。另外,在到達靠近北非海岸線的海域之後,第41艦隊向左轉向,擺脫大西洋艦隊,返回直布羅陀要塞。

可以說,第41艦隊什麼時候向東轉向,就意味着第43艦隊什麼時候突破了防線。

無論如何,第41艦隊都不應該擺出與大西洋艦隊決戰的架勢,而是應該儘量的拖延時間。在情況不利的時候,第41艦隊甚至應該主動退出戰鬥,讓第43艦隊憑藉速度上的優勢突破英國艦隊的封鎖線。

現在,情況就對第41艦隊不太有利。

第41艦隊不但沒有轉向,也沒有加速,而是降低了航行速度,這與之前的所有推測完全矛盾。

難道,第43艦隊並不打算殺入大西洋,而是埋伏在附近?

薩摩維爾的擔心不是沒有道理,只是沒有任何依據可以證明他的疑慮是正確的。

第7章 決戰在即第13章 最後機會第4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腹背受敵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8章 軍歌嘹亮第5章 戰爭預言第37章 提前謝幕第5章 責無旁貸第55章 暴力衝突第10章 痛失親人第9章 遭遇之戰第35章 戰術較量第27章 信心決心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3章 慘烈代價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8章 冒進政策第26章 以戰促和第34章 貓與老鼠第67章 別有用心第19章 窮途末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7章 戰艦動員第17章 爲國盡忠第12章 腹背受敵第44章 內心矛盾第11章 推波助瀾第22章 載譽而歸第14章 決死膽量第17章 超級禮物第29章 勝利到來第18章 燙手美差第4章 將官培訓第46章 利益衝突第48章 無果之戰第17章 以攻代守第21章 交錯編隊第7章 慘重損失第39章 美國投降第39章 實驗田地第15章 各爲其主第33章 糧食危機第38章 突然遭遇第50章 當頭棒喝第9章 爭取主動第28章 杞人憂天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8章 短兵相接第3章 替人出頭第29章 開胃小菜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2章 拼死堅持第31章 戰術規劃第62章 完勝死敵第23章 有始有終第1章 全面進攻第25章 家族叛徒第43章 最後死戰第8章 上帝之手第2章 戰略調整第3章 致命絕殺第51章 鬥勇鬥狠第34章 創新戰術第11章 推波助瀾第13章 戰爭決策第53章 謝幕演出第4章 躲避風頭第15章 各爲其主第14章 野心膨脹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0章 代參謀長第3章 血與烈火第17章 重拳出擊第6章 重重險阻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3章 全身而退第20章 聯名推薦第3章 替人出頭第17章 爲國盡忠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2章 勝利之門第39章 實驗田地第39章 美國投降第8章 分秒必爭第15章 謹慎爲先第14章 專業狼羣第42章 緊急馳援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5章 蛇形航線第3章 重大項目第29章 半途而廢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6章 情勢反轉第69章 角色轉變第4章 積極戰術第23章 熟人見面第28章 驅逐殺手第20章 冤家路窄第70章 名將獻禮
第7章 決戰在即第13章 最後機會第4章 針鋒相對第12章 腹背受敵第12章 終有收穫第18章 軍歌嘹亮第5章 戰爭預言第37章 提前謝幕第5章 責無旁貸第55章 暴力衝突第10章 痛失親人第9章 遭遇之戰第35章 戰術較量第27章 信心決心第46章 窒息炮擊第23章 慘烈代價第28章 短兵相接第28章 冒進政策第26章 以戰促和第34章 貓與老鼠第67章 別有用心第19章 窮途末路第50章 當頭棒喝第7章 戰艦動員第17章 爲國盡忠第12章 腹背受敵第44章 內心矛盾第11章 推波助瀾第22章 載譽而歸第14章 決死膽量第17章 超級禮物第29章 勝利到來第18章 燙手美差第4章 將官培訓第46章 利益衝突第48章 無果之戰第17章 以攻代守第21章 交錯編隊第7章 慘重損失第39章 美國投降第39章 實驗田地第15章 各爲其主第33章 糧食危機第38章 突然遭遇第50章 當頭棒喝第9章 爭取主動第28章 杞人憂天第41章 鑄造榮譽第28章 短兵相接第3章 替人出頭第29章 開胃小菜第37章 疏忽大意第32章 拼死堅持第31章 戰術規劃第62章 完勝死敵第23章 有始有終第1章 全面進攻第25章 家族叛徒第43章 最後死戰第8章 上帝之手第2章 戰略調整第3章 致命絕殺第51章 鬥勇鬥狠第34章 創新戰術第11章 推波助瀾第13章 戰爭決策第53章 謝幕演出第4章 躲避風頭第15章 各爲其主第14章 野心膨脹第17章 重拳出擊第10章 代參謀長第3章 血與烈火第17章 重拳出擊第6章 重重險阻第57章 全速追擊第23章 全身而退第20章 聯名推薦第3章 替人出頭第17章 爲國盡忠第54章 最後衝刺第12章 勝利之門第39章 實驗田地第39章 美國投降第8章 分秒必爭第15章 謹慎爲先第14章 專業狼羣第42章 緊急馳援第58章 拼光拼盡第45章 蛇形航線第3章 重大項目第29章 半途而廢第64章 繼續前進第36章 情勢反轉第69章 角色轉變第4章 積極戰術第23章 熟人見面第28章 驅逐殺手第20章 冤家路窄第70章 名將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