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蜀藩

成都,蜀王府。

“對,六萬兩黃金,都給天子送去,現在有銀行這制度是不錯,這麼多錢他們從戶部一提就出去了。”

蜀王朱宣圻襲封蜀王已有二十餘年,生着一副標準的老朱家大臉盤,是個胖胖的中年人,擺手道:“記得把這封信也一起交給天子,我們蜀藩的這些大王將軍們,不論陛下要做什麼,都堅決支持!”

蜀王府不是府,是一座宮城。

宮城前門爲端禮門,門內三重宮殿以正南北向的中軸線上佈局,大殿之後爲層層疊疊的宮室,紫禁城的宮牆高三丈六尺,蜀王府的宮牆高三丈五尺,遠高於規制規定的二丈九尺五寸。

不過這座王府是在朱元璋的命令下修建的,那是洪武十五年,成都始依詔令修建蜀王府,叮囑要以後蜀的舊城爲外垣,在其中築王城,因此這座營造九年方修完的蜀王府佔地尤其大、宮牆尤其高。

那時候這是大明的西陲,藩王還能領兵打仗出鎮要塞。

蜀王朱宣圻也不不會想到蜀藩給皇帝進獻六萬兩黃金會背上一口大鍋,但事實就是這麼個事實,蜀藩確實是全天下藩國中最富有的,在整個四川只有這一個藩國,在整個成都府,七成田地都是蜀藩王莊。

六萬兩黃金並非朱宣圻一個人出的,是整個蜀藩,成都府蜀王府宮門外的體仁門、廣智門外,一字排開諸多郡王府邸,那六萬兩黃金便是整個蜀藩的功勞。

相對而言,蜀藩地處相對封閉,跟中原的聯繫雖比先代好上一些,卻也好的有限,唯獨對皇帝的命令執行的非常徹底。

前些年河南撫按孟重等人上疏建議朝廷,對宗學進行調整和充實,得到批准,而後消息傳入川中,蜀王朱宣圻這個大家長便着手興建宗學,宗學還未來得及建立,皇帝又傳令各地施行新建萬曆小學。

緊跟着,就是一件足以影響整個四川的事發生了——播州宣慰司外封。

正是那時候,朱宣圻等蜀藩宗室才終於知道,原來大明朝在海外還有一塊名叫新明的地方。

也是同年,四川開始修電報網,北邊從陝西修進來、東邊朝湖廣修過去、南邊從鬆坪關修進雲南府。

比起興建宮室這樣開銷巨大的工程,只是沿着原有驛站道路沿線鋪設電報網絡難以稱得上浩大,卻極考驗基層動員能力。

但就這樣的事,對廢弛已久的四川布政司來說很難,正是由於蜀藩的存在,親王朱宣圻率蜀藩旁支藩王發動佃農,使成都府成爲諸府最先完成的那個,而後又幫助龍安府、重慶府進行徭役,才讓使命完成的又快又好。

對朱宣圻來說,他的訣竅只在於頒佈一條讓參與電報徭役的王莊佃農兩年裡每畝少交一分銀,一次勞作將賦稅免去三分之一。

電報對他們來說太重要了,蜀藩的富貴一在茶馬古道上的‘蜀府正字’商隊,這是朝廷分派到四川地方的專項交易,蜀藩出了很大的力氣;二來就是那些田地,田地不是強取豪奪來的,而是因立功、忠心、賢良世代受皇帝賞賜來的。

立功賞賜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交通不通暢,消息傳達不及時。

朝廷對藩國信息通報有時間限制,山西山東收到消息並回復至京師的期限爲六個月;河南周藩六個半月;陝西秦藩七個月;江西益藩、湖廣楚藩八個月;廣西靖江王府十個月,四川蜀藩——十一個月。

消息傳達不及時,早年蜀藩又是朝廷西陲藩屏,遇事就要相機而行、斷然決策。

比方說早年還有兵權時遇到戰事,朝廷讓蜀藩委派四千軍兵出征,並向朝廷彙報;但纔剛過去一個月,前線的戰報就已遇到兵力不濟的問題,當時的蜀王便在不經朝廷命令的情況下再向前線增兵三千,事成之後自然得到嘉獎封賞。

而當朝廷政策改變,蜀藩又帶頭向朝廷上表,將護衛中大部分兵權自願交給朝廷,以實際行動向朝廷表忠,自然又受到嘉獎。

軍事上他們爲帝國鎮守西陲多次用兵提供兵員、後勤保障,經濟上利用職權,用進貢蜀錦與川扇爲百姓爭取免稅機會,每年向朝廷進馬也成爲常例;在地方上資助寺廟、脩名人祠堂、給博士生撥款、給名士賜田。

成都的杜甫草堂、宋濂祠、王宮外百年老梨園、城外新都德陽王橋、府城死郊供窮人使用的義冢地,都爲蜀藩歷代王爺所修繕的重點。

以至於在蜀中形成傳統,但凡涉及修公祠、修廟、修橋這些公共事業,或百姓飢餓需要施粥、被土民捉去需要贖金,地方官員、鄉里老者就會向蜀藩求助,蜀藩有求必應。

自然還有蜀藩鎮守所在的都江堰,他們的封地皆在都江堰一線,因此這重大的水利工程也被蜀藩長期關注,都江堰造鐵牛,蜀藩發鐵萬斤、銀百兩;都江堰每一次修繕結束後,蜀藩都會讓長史發錢幣、帶羊酒,犒勞完成徭役的百姓;此外每年都輜重青竹上萬杆,委派王府長吏監督織造竹簍,裝石頭來資助修繕工作。

蜀藩好,是真好,一代代皇帝、一代代文士、一代代百姓,沒有不誇他們賢良的。

但天府之國,沒有自耕農。

他們做的越好,皇室越會賞賜,賞賜的多了再沒別的花樣可賞,就只剩下增加莊田。

這裡的田地七成屬王莊、兩成屬軍田,剩下一成,恐怕也很難說享有田地的人是自耕農,因爲他們的田多半是蜀藩賜下來的。

你是名醫,活人無數,蜀藩賜你老母田八十畝,把你推薦給朝廷讓你進京去。

第三十章 修心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十二章 臨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四十章 大亂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章 光頭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九十九章 遭遇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熱鬧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五十章 屏障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倒第一百一十二章 猜測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二百零八章 天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十六章 爆破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七章 戰船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九十二章 馳援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二十九章 餓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風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十六章 眼鏡第十五章 思維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四百九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三十二章 督軍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十七章 思考第四百四十章 朝貢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刀第九十三章 太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烏斯藏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六十五章 庫存第二十六章 解急
第三十章 修心第九十七章 君瓚第三百三十七章 報復第二百九十五章 餵魚第六十五章 選擇第四百三十九章 劣勢第三十六章 分析第七十五章 松浦第七十五章 不才第十二章 臨戰第四百四十六章 枯法第三十四章 硝石第七十一章 等人第一百零五章 傭兵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四十章 大亂第四章 褻瀆第一百章 光頭第四十六章 手本第九十九章 遭遇第四百一十一章 六邪第四百二十五章 看熱鬧第三十七章 旱澇第五十章 屏障第四十九章 滿弓第二百五十五章 山倒第一百一十二章 猜測第八十九章 造訪第三百零二章 快跑第七十三章 惶恐第一百零六章 浪費糧食第二百零八章 天軍第四百六十五章 端午第一百五十八章 暴躁易怒第四十八章 西征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二百九十章 銅甲第五十五章 兩市第二十六章 節制第十六章 爆破第五十六章 百發百中第二百九十一章 使命第三十二章 偉大第七章 戰船第二十三章 獨大第七十六章 五島第九十二章 馳援第九十六章 發誓第三十二章 宿務第二百零六章 鵝絨第四十四章 黑死病第二十九章 餓死第三百五十六章 兄弟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二百八十九章 延續第三十九章 衝關第八十一章 風將第三十一章 都掌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第一百七十八章 商路第九十八章 日上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裝討飯第二百七十二章 不同第三百三十九章 壯勇第四百三十二章 暴風第一百六十三章 販子第二十八章 壯士第三百二十五章 開葷第十六章 眼鏡第十五章 思維第六十三章 破城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百六十七章 偉大第一百四十二章 求援第一百二十三章 關竅第四百二十二章 方丈第四百九十四章 復仇第一百一十三章 財權第二百零八章 快跑第二百四十七章 化妝第一百二十二章 報效第三十二章 督軍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一百零五章 逐北第四百七十九章 不可避免第十七章 思考第四百四十章 朝貢第二百八十四章 羊肉第三百二十八章 小刀第九十三章 太一第三百五十八章 拜年第二百一十八章 明械第四百三十一章 試用第四十四章 徵兵第一百八十三章 亦力八里第一百零六章 敵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烏斯藏第三十六章 北山第六十五章 庫存第二十六章 解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