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約束

陳沐同趙士楨合計讓他將李贄帶回墨縣,卻沒想好以如何一種開場白相見,因爲他的打算是先讓李贄住下,細細考慮一番,再想讓他做什麼工作。

因此趙士楨接上李贄,去常勝縣吃了頓飯、換了比港口舒服多的縣衙知縣宅子裡借住一晚,第二日清晨便啓程朝着墨縣來了。

一路上趙士楨挺高興。

雖然李贄看上去瘋瘋癲癲,但並沒有徐渭那麼不易相處,恰恰相反,趙士楨覺得非常舒服。

他知道,聽幕主陳沐那意思,就是想把李贄也弄進東洋軍府,趙士楨一開始也有這想法,誰嫌人才多呀。

雖然他不認識,但李贄當過教諭、國子監博士、姚安知府,明顯是有很高才學的人。

他一見到這個人,就知道這會是自己今後的同僚,無他,軍府書記工作太忙太累,徐渭又是個誰都使喚不動的主兒。

趙士楨可太希望能再來個幫閒了。

想不到一經交談,這個人很真性情,腦子裡想得開、眼睛裡看不開,什麼都能理解,但能理解的事不能接受的也很多,喜歡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

喜與怒,都在臉上。

這對趙士楨來說……可太容易相處了呀!

路程不遠,走了兩天,剛渡過白馬河,他跟李贄就已經有點忘年之交的勁頭了。

因爲他們聊到了四洋軍府的職能,聊到了陳沐。

談到南洋軍府、東洋軍府,趙士楨顯然會感到不好意思,但這事在他看來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便大大方方說了:“大帥於閣臣、先帝當面請設南洋軍府,爲的就是兩點。”

“先生是泉州人,知曉沿海那些年的倭亂,那西夷葡夷屠城滅國霸佔商路,時常侵入沿海,奪貨燒屋、掠賣女子無惡不作。”

“夷商開軍船炮艦,船員負盔甲持火器,尋常商賈不得其爭利;而海上有力之人,亦是倭寇俱在陸地叫官府殺了,這份航船一趟,十倍百倍的利潤,便叫其佔去。”

“大帥是沿海旗官出身,靠着平倭任了指揮使,深知海運之利,更知朝廷纔是百姓出海經商的靠山。”

“設立海外軍府,是爲競爭,也爲謀利,其實讓大帥自己說,他會說就是爲了個餅子。”

“噢?”

李贄前面聽着緩緩點頭,這些關於陳沐的事,他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但總的來說其實到東洋來,就是衝着陳沐來的。

不過他確實不知道關於餅子的故事,問道:“陳帥出海,是爲了餅子?”

金餅子?

面對李贄的滿面不解,馬車裡的趙士楨閉上眼睛陷入追憶,不知不覺,那已經是很遙遠的故事了。

“那時先帝在位,趙某還是太學生,說是遊學京中,其實也不過是爲謀個出路,靠給人題字、編寫報紙賺些銀錢,生計艱難,年輕,什麼都有,就是沒錢。”

趙士楨這話,讓李贄深以爲然,他也慘得很,而且不像趙士楨,他是整個前半生都慘得很。

李贄出身家裡窮,父親是教書先生,二十六歲那年整個家族湊了些錢,才讓他有了考舉人的盤纏,考上舉人卻再沒錢進京趕考,家裡也急需他的收入養家餬口,只能去參加工作。

他這個官,是靠親族資助,纔有財力考上的。

受了別人的好處,自然要履行義務,否則就是忘本……要以微末之職的俸祿與手上那點微小權力,擔負起整個家族的生活與光耀。

幹了幾年教諭、升任國子監博士,沒幾年趕上父親過世回鄉丁憂,回家沒來得及守孝,就趕上了倭寇圍城,率領宗族投入守衛泉州的戰鬥。

守孝三年再去北京,沒過多久祖父又去世,他的俸祿微薄,奔喪又斷了收入來源,只好把家搬到曾經當老師的河南,給妻子買了幾畝田,讓她帶着女兒過日子,自己請假回原籍泉州奔喪。

他離開輝縣那三年,正趕上輝縣旱災,幾畝地只能收上來幾斛糧食,兩個女兒因爲病餓相繼死去。

如果不是李贄的朋友鄧石陽接濟二兩銀子,並跟好友們寫信募到點錢,李贄的妻子都熬不過去。

這樣窮困的歲月一直到他當了姚安知府,有了各種常例與灰色收入,這才終於讓生活的環境好了一點。

可也僅僅是一點,當年家族傾囊相助,爲的就是今日,族人紛沓而來,討錢討物,令他糾葛兩難,最終只能鬧個不歡而散。

爲躲避親朋,他寄身蒸汽局主事周思敬家,又被周思敬推薦到東洋軍府——其實爲的就是給他謀個能安心做學問的地方。

還有比陳沐所在的東洋亞州,更適合做學問的地方麼?

這片土地對人們毫無約束,任何人來了都能有所得,正好李贄還有個學生袁自章在東洋軍府當參將,老頭就自己過來了。

船是周思敬給找的,一應錢財都留給自己家人,李贄就帶了兩箱子書,隻身登船漂洋渡海。

但李贄的經歷痛徹骨髓,讓他無法像趙士楨提起過去露出憶苦思甜的滿足神情,那太痛了,痛到他想不起絲毫快樂。

更無法輕鬆地把這些事說出來,這些東西永遠都會是他心裡的疙瘩。

“陳帥在先帝大閱露臉,受封鎮朔將軍,是先帝眼前的紅人,報紙上也多有他的事,我便是寫了編排陳帥的文章,反教他瞧上入了眼,招入幕府。”

“陳帥說他力主開海,是因爲先帝太過克己,內廷貪瀆的事他沒能力管,只想在朝廷大局上在海外多賺些收入,讓先帝吃個餅子、吃個驢腸。”

趙士楨說着在馬車裡一拍手:“現在好了,四洋軍府,全天下都調動起來,沒人能置身事外,就連老先生您不也來了這東洋?”

李贄聽了連忙擺手,老爺子臉上甚至露出害怕的情緒,頗有難以啓齒的意思道:“書記有所不知,老夫尤其不受約束,難免與上官結怨。”

“當教諭得罪了知縣與提學;在太學,五個祭酒、司業得罪了五個;在禮部,又得罪了高尚書、殷尚書、王侍郎、萬侍郎。”

“到了姚安,又與雲南王巡撫做對,因而有不情之請。”

李贄的臉上萬分難過,後面的話似乎因太難以啓齒而無法說出口。

卻不料趙士楨全然沒當回事,擺手道:“沒事,老先生不要多慮,等去了幕賓別館您自然就知道東洋軍府是什麼環境,幕府恐怕唯一能跟您吵架的就我了。”

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十二章 消息第五十章 如期第四十四章 挺美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二十五章 賭注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五章 番夷第十六章 欽天第一章 播州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十二章 挖坑第一百六十九章 騰驤第二章 亂象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十四章 大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堅韌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二章 城隍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十一章 書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八十章 月港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十章 讓路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涉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另一個世界第十六章 欽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四章 商隊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三百零五章 與世長存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截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十五章 軍宅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四百二十四章 沙門釋子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二十二章 撲克第二百零四章 報復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哨兵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八章 上路【求推薦!!!】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四十二章 籌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十三章 廣城第六章 毒打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
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二十六章 棱堡第十二章 消息第五十章 如期第四十四章 挺美第二百章 石堡子第二十五章 賭注第六十八章 阮潢第二十七章 三處第七十二章 三廟第一百零一章 爭鋒第五章 番夷第十六章 欽天第一章 播州第四十六章 屯兵第二十三章 初戰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十二章 挖坑第一百六十九章 騰驤第二章 亂象第一百二十章 牧野營第四十八章 嚇唬第十四章 大事第二百一十六章 堅韌第三百二十一章 禮器第一百三十一章 登記第二章 城隍第十四章 重炮第一百七十二章 名目第十一章 書信第一百一十五章 旨意第八十五章 掙扎第三百一十章 遷徙第四十七章 動靜第二百二十五章 後悔第二十二章 海瑞第四百八十六章 忌憚第八十章 月港第九十七章 翻倍第一百二十九章 五千第一百零四章 六部第二十章 讓路第九十九章 四艘第九十五章 船來第三百五十五章 交涉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三百二十一章 衝突第八十七章 障礙第五十一章 文化第二百三十九章 另一個世界第十六章 欽天第一百一十九章 食鐵第二百八十六章 汗國第三百六十九章 塞北第九十八章 偏見第四十五章 戚軍第三百二十章 地不能荒第四十五章 重銃第三十八章 大魚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四章 商隊第一百一十章 驚喜第六十四章 練兵第三百零五章 與世長存第四百一十三章 知府第四百九十五章 截擊第一百一十一章 西傳第十五章 軍宅第五十五章 龍擡頭第四百二十四章 沙門釋子第一百七十章 癢癢第三十五章 要人第四十一章 賑災第二百七十七章 聯盟第二十二章 撲克第二百零四章 報復第八十八章 火海第三百五十二章 喪鐘第二十二章 租借第一百零一章 機會第一百零八章 腔圓第八十三章 秋雨第二百七十九章 炮兵第四百八十九章 哨兵第五十四章 時間第四百七十四章 申明第八章 上路【求推薦!!!】第八十五章 書信第七十三章 顫動第四十二章 籌劃第三百一十一章 萬壽第二十七章 說項第五十三章 蠻獠第八十七章 孤獨第十三章 廣城第六章 毒打第三百三十四章 金子第六十九章 火炮第二百九十三章 幕賓第三百五十二章 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