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放下架子的關東軍

但鷲津鉛平在兵力上的部署,看起來是集中了所有的精銳,但也不是沒有弱點。其下屬的兩個師團,均爲去年戰役之中被重創之後重新組建的。老兵和基層軍官在去年會戰之中,幾乎都被拼光了。

重新補充進來的大批新兵,又因爲戰局緊張未完成全部訓練,只完成了第一期兩個月的訓練,第二期的訓練,只進行了三分之一,便因爲戰局緊張被拉到了遼西戰場。也就是說這兩個師團新補充的新兵,只完成了原本已經就被壓縮一半新兵訓練的三分之二。

眼下這兩個師團上下表面上看,雖說編制完整、齊裝滿員,但整體軍事素質已經遠遠無法與當初相比。不僅因爲新兵訓練時間縮短,而導致的補充兵員質量下降。更因爲基層軍官戰死太多,補充進來的大多都是預備役軍官,以及數量衆多短期培訓班出來的小隊長。

尤其是兩個師團小隊長一級的軍官,基本上清一色都是從特務曹長、曹長和軍曹,經過短期培訓之後選拔出來的。中隊長一級,百分之七十都是二次動員的預備役軍官,或是已經復原之後又重新轉爲現役的軍官。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只佔據了百分之三十不到。

爲了應對戰局的發展大量的擴編,再加上之前的巨大傷亡。眼下的日本陸軍單單依靠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已經難以滿足對基層軍官的需要。戰局的快速發展以及巨大傷亡,已經讓日軍不可能耐心的等待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

除了在本土動員了原來大批因爲服役年限已到,已經無法繼續晉升而轉入預備役的軍官重新服役。以及原來國民動員體系內的預備軍官,並縮短陸軍士官學校學業年限,擴大招生數量之外。

還從各個部隊之中完成全部訓練的新兵中,挑選讀完中學的,在新兵訓練階段表現出色的新兵。挑選出一部分人轉入教導隊培訓成爲軍官和士官,也就是所謂的甲種候補生和乙種候補生。

乙種候補生在完成訓練之後,轉入士官教育學校進行五個月的伍長培訓,然後在分發到原來的部隊擔任伍長或是軍曹。甲種候補生在完成五個月的基礎訓練之後,進入各地的陸軍預備士官學校,在進行八個月的下級軍官培訓之後,轉爲兵種小隊長。

當然這些人在日本陸軍之中,是沒有資格報考陸軍大學的,也極少有機會被提升到大尉以上級別軍官的。至少在眼下日本陸軍極其死板的人士制度之下,他們被提拔的空間極爲有限。

因爲他們即沒有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文憑,也沒有號稱日本陸軍將官搖籃的陸大文憑。正規的士官學校畢業生,沒有陸大文憑都很少能夠晉升到將軍,更何況他們私下被稱之爲野雞的這些特務軍官?

也就是說原來日軍將原來培養預備軍官的體系,完全轉爲培養現役軍官,當然主要是下級軍官。但日本軍官晉升制度,卻並未進行任何的改變。這種培養軍官的辦法,只是日軍爲了補充下級軍官大量戰死,以及部隊編制不斷擴大而採取的一種臨時手段。

在日本陸軍之中這種通過新兵訓練選拔上來,並經過培養的非陸士畢業生,被稱之爲特務軍官。是陸軍整個軍官體系之中,檔次最低的一級。即便晉升到了中尉,在排名和晉升次序上,你也始終排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出身的少尉後邊。一旦中隊長戰死,接替指揮權的永遠是那些士官學校畢業生。

也就是說你的同僚是士官學校畢業生,無論資歷再長,但是隻要有中隊長的空缺,人家還是排在你的前面。你作爲特務軍官即便是中尉,也要向人家士官學校畢業的少尉敬禮。人家給你鞠個躬是給你面子,不給也得受着。

原本這樣的軍官,只是在華北一些治安師團、獨立混成旅團,以及獨立守備隊一類的部隊之中存在。首先搞出這種選拔和培養軍官制度的,併成立了支那派遣軍步兵學校,用來培養這些人的也是中國派遣軍。

這樣的軍官極少分配到關東軍下屬師團,這樣的陸軍野戰師團之內的。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纔是關東軍的唯一選擇。至少在去年之前,關東軍上下還是清一色的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

但是在去年關東軍下級大量軍官戰死,本土因爲陸軍大量擴充,軍官培養體系跟不上的情況之下。爲了補充巨大的下級軍官缺口,一向挑食的關東軍,也就顧不得所謂的日本陸軍尊嚴了。甚至在下級軍官的培養上,走的更加極端。

沒辦法就是按照現行日本陸軍的甲種候補生和乙種候補生體制,從新兵到士官,再到軍官,經過層層選拔,在加上各種培訓總共需要一年半的時間,關東軍也實在等不及了。乾脆直接從現役士官之中,進行選拔後在進行三到六個月的培養。

按照關東軍的規定,特務曹長和曹長轉爲軍官培訓三個月,軍曹轉爲軍官的培訓期爲六個月。軍曹以下的軍士,則還是按照本土培養的標準來。當然這些轉爲軍官的特務曹長、曹長和軍曹,也要經過嚴格的考試之後才能畢業。

關東軍手中的現在已經遷到安東的原僞滿陸軍學校,在下級軍官巨大缺口面前,迅速的從嚴格按照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標準,培養軍官的教育體系和制度,徹底的轉變爲一個下級軍官培訓班。

將大部分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來開動馬力培養這些從曹長一類的士官之中選拔出來的速成軍官,以彌補關東軍一線下級作戰軍官的巨大缺口。別說軍官了就是軍士的培養體系和時間,也縮短了三分之一。

除了本土給補充了一批數量並不多的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之外,眼下關東軍剩下的下級補充軍官,基本上都是這些人外加一批到了年限沒有升上去,而轉爲預備役的軍官,以及部分本土久留米陸軍候補士官學校培養出來的甲種幹部候補生。

這也就造成了今年的關東軍下級軍官的素質普遍下降。而且在很多方面,下降不止一籌。飢不擇食的關東軍,就連之前一向拒絕的二次動員的預備役軍官都要了,更何況這些士官出身的軍官。

日軍在遼西的這兩個師團,雖說從番號上都是老牌師團。但是在去年一戰之中,損失過於慘重。陸軍士官學校的畢業生,已經遠遠無法滿足需要。補充進來的下級軍官,都是這麼來的。至少小隊長一級,都是清一色的。再加上同時補充進來的那些大量的預備役軍官,其戰鬥素質與之前相比,有很大的下滑。

其實以日本陸軍那些特務曹長和曹長的軍事素養,以及本身普遍高中畢業的文化程度。如果經過短期培訓,可以在短時間之內,爲日軍培養出大批合格的下級軍官。至少要比那些脫離軍隊已經多少年,整天就忙着怎麼樣賺錢養家的預備役軍官要強得多。

而那些經歷過實戰考驗的士官,也遠比從新兵經過長期培養出來的甲種候補生出身的小隊長也強。自七七事變以來,日軍全面侵華已經五年了。這五年來日軍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但日軍自身也培養出一大批優秀的士官。

很多日軍中的特務曹長和曹長、軍曹一類的其他國家士官,實際上有相當一部分,至少已經具備作爲下級軍官的能力。但死腦筋的日本陸軍,尤其是一向自負的關東軍,眼睛至少在去年之前,卻只盯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身上。

一旦軍隊大量擴編,以及戰損嚴重,也是主要以徵召從現役轉爲預備役的軍官,以及戰前培養的所謂甲種候補生入伍。有些戰前培養的那些後備軍官,已經不止一次被動員。那些無因爲沒有陸大文憑而在軍隊之中沒有混下去,轉入預備役的軍官,也不止一次被動員起來。

甚至在逼不得已的情況之下,將原來主要培養預備役軍官的甲種候補生制度,轉爲培養現役軍官之後。寧願從新兵之中,慢慢的選拔和培養。也沒有將選拔點擴大,放在那些經過各種專業學校嚴格訓練,並經過實戰考驗的士官身上。

等到士官學校畢業生,以及所謂的甲種候補生培養速度,實在無法滿足需要的時候,主要是關東軍,纔想起來對這些特務曹長、曹長和軍曹一類的士官,進行短期培訓之後晉升爲軍官。

但這些速成培訓出來,包括原來的甲種候補生培養出來的軍官,卻只面向警備隊、治安師團,守備性質的獨立混成旅團分配。正規的野戰師團,除了極少數的特例之外是絕對不要的。

寧願等着慢吞吞的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生,也不要這些其實素養並不比士官學校培養出來的差太多的軍官。可到了眼下合格的下級軍官實在不敷使用,都已經到了窩窩頭不當金子的口了,纔將這些人陸續補充進野戰師團。

向來好走極端的日本陸軍,又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規定小隊長一級的軍官,一律從甲種候補生之中選拔。而陸軍士官學校畢業的學生,一般現在小隊長職務上過渡兩個月之後,直接任命爲中隊副或是擔任各級參謀。

當然在好走極端,又認死理的日本陸軍之中,在小隊長已經沒有多少位置的情況之下,甚至直接被任命爲中隊長的也不在少數。未經歷小隊長的職務,便直接坐上中隊長一級的情況,在日軍歷史上可謂是開天闢地。

可即便是這樣,也趕不上戰損。眼下的作爲日軍戰略集團之中,損失最爲慘重的關東軍無奈之下,放下皇軍之花的架子。相對原來因爲啓用了太多特務軍官,而被他們恥笑的中國派遣軍走的更極端。從特務曹長一類的資歷比較老,實戰經驗比較豐富的士官之中,進行選拔之後將其轉爲下級軍官使用。

這些人不管怎麼說,都是服役有一個時期的老兵。再怎麼說,也比從新兵之中選拔速度要快一些。要是按照眼下關東軍傷亡的速度,尤其是下級軍官損失的速度,等到新兵完成一年半的選拔、培訓之後,估計前線就已經沒有小隊長了。

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萬變應萬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六章 防微杜漸第九十六章 特訓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三十三章 瞞天過海的日軍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響之算計第二百五十章 首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許是一個辦法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時、彼一時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三百五十八章 馬春生的想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262章 也曾和你一樣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一十八章 楊震的算計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二百七十九章 陳翰章的考慮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六十五章 楊震感興趣的東西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們是希望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私自利的英國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開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
第二百四十章 離別贈言第五百零三章 使用德國戰俘帶來的麻煩第三百三十章 談話之不擇手段第九十八章 徹底的摧毀第八十二章 自食惡果第二百九十五章 陳翰章的判斷第四百一十五章 拜訪第四十五章 來自關東軍的命令第三百三十九章 不能確定第八十六章 吃不了那就兜着走第一十二章 臨陣磨槍第一百三十四章 日軍之認識第三百一十九章 佯動計劃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二十六章 懊悔的町尻量基第一百七十七章 無法放手去打第三百四十二章 以萬變應萬變第四百三十八章 這是關東軍的命令第五十六章 醋性子喬第四百三十章 憑着的是直覺第三百五十九章一聲輕嘆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要獨吞第六章 防微杜漸第九十六章 特訓第一百九十五章 都保留下來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一百零四章 敵情第六十五章 判斷失誤帶來的被動第三十八章 我相信我沒有看錯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更加慎重第三百一十一章 舊事重演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五百七十二章 要是個男的多好第一百九十四章 放在一起打第二百零九章 你不能再帶兵了第三百二十一章勸降第三百二十八章 你這是自欺欺人第三十三章 瞞天過海的日軍第四百四十六章 難以磨滅的印象第二百五十七章 思路和建議第一百四十六章 輝煌的開端(14)第三十三章 賭一把的金岡大佐第三十九章 龍入大海 (6)第三百六十四章 影響之算計第二百五十章 首戰第一百九十四章 有心算無心第四百三十五章 膽寒與恐懼第二百三十六章 大張旗鼓第三百八十五章 谷壽夫的野望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三百七十六章 卡脖子第一百四十五章 也許是一個辦法第一十三章 大戰前的諜影第二百八十九章 砸鍋賣鐵第三百二十五章 全線撤退的第三軍第二十四章 郭炳勳的思路第四百零一章 被嚇住的一木清直第三百三十七章 威懾手段第三百一十五章 倒打一耙的大西少將第四百六十一章此一時、彼一時第七章 兩頭冒尖的刺頭部隊第三百五十八章 馬春生的想法第一百五十二章 賭徒性格第262章 也曾和你一樣第一百九十九章 一百師團的防禦戰術第六章 楊震的障眼法第三百四十六章 楊震的堅持第二百七十五章 蘇聯人的交換條件第一十八章 楊震的算計第二十四章 不妨賭的大一些第一百五十章 楊震的思路第五十五章 馬春生的三個要求第二百七十九章 陳翰章的考慮第一百章 超出預想的結局第六十五章 首戰(1)第二百五十九章 東施效顰的日軍第三百五十八章 意外發現第二百六十五章 楊震感興趣的東西第一百五十一章 楊震最強勁的對手第二百五十二章 收尾與落幕第三百九十八章 要學會用人第三百七十八章 你們是希望第六十三章 秘營(2)第四百五十六章 進退兩難的國崎登第四十五章爲什麼你們沒有那些毛病第三百二十四章 捱罵和喜訊第二百零九章 虧了大本的日本海軍第二百三十六章 交心第二百八十章 將計就計第一百一十三章 自私自利的英國人第四百一十一章 威脅和警告第二百三十二章 判斷錯誤第一百二十章 忐忑的杜開山第三百三十三章 先做小人、後做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名譽之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歸綏之戰(五)第二十八章 只能口頭傳達的密令第九十三章 對策第三百五十六章 砸鍋賣鐵的關東軍第三百七十五章 我們的手太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