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選擇

對郭炳勳的建議,楊震猶豫了一下。原本按照他的計劃是在自己駐地二十里範圍內對有可能滲透的特務進行清理。這樣,各個小分隊在通訊手段落後的情況之下,可以儘量不離開主力過遠,能做到收放自如。不僅隨時可以通報敵情,還可以隨時撤回休整、補充物資。

不過這樣一來,反倒是顯得有些欲蓋彌彰,甚至很容易幫助日僞軍確定部隊的具體位置。在清理範圍距離主力駐地過近的情況之下,很容易泄露部隊的駐地。

正像是郭炳勳說的那樣,日本人不是傻子。派出去的大批特務猶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消失,要是再感覺不出這其中的異常,那就真的奇怪了。

對於郭炳勳的想法,楊震實際在內心還是很贊同的。用小分隊將日僞特務的視線吸引到南線,不僅可以大大的減輕主力駐地暴露的危險,如果進行順利的話,甚至還能緩解日僞軍對自己所處山區的封鎖。

不過,贊同歸贊同,但對於這些小分隊能不能做到這一點,楊震卻是有些很不放心。沒有經過系統的訓練,將十幾支六人小分隊撒到這莽莽羣山之中,根本就無法做到收發自如不說,甚至在遠離駐地,在寒冬將至的情況之下,在叢林中便是連最基本的生存都成了問題。

在楊震看來,郭炳勳的想法的確不錯。但他得這個計劃成功的關鍵是建立在派出去的各個分隊都訓練有素,可以做到收放自如這個前提之下。

可在眼下部隊的實際情況,郭炳勳的這個計劃成功的希望並不是很大。弄不好,反倒是適得其反。沒有能將日僞軍的視線引走,自己反倒是損失幾十名戰鬥骨幹。

對於自己計劃中的漏洞,楊震心中很清楚。郭炳勳計劃中的優點,楊震心中也很明白。但要是在眼下這個時候讓楊震一下子拿出去幾十名戰鬥骨幹,尤其是實戰經驗豐富老兵去冒險,楊震還真的有些捨不得。只有經歷過戰爭的真正軍人,才知道老兵的珍貴。

看到楊震臉上略帶猶豫的神色,郭炳勳那裡不知道在之前戰鬥中一向殺伐果斷的他猶豫在什麼地方。說實在的,在眼下部隊戰鬥骨幹並不充足的情況之下,讓郭炳勳一下子拿出幾十名去冒險,他也捨不得。

而且作爲法國聖西爾軍校的高材生,郭炳勳也知道,讓這些甚至沒有受過叢林戰最基本的訓練,甚至那一帶詳細地圖都沒有的戰士在這荒蕪人跡的大山去完成這種相當於大海撈針的任務,實在有些勉強,甚至可以說是危險之極。這些人出去,很多人,甚至全部的人都有可能再也回不來。

但郭炳勳認爲,只要能保證主力的安全,尤其是保證主力在這即將要面對的滴水成冰,氣溫經常降到零下三四十度的北滿山區的冬季中唯一生存下來基礎的秘營的安全,做出一些犧牲還是必要的,也是必須的。只要主力在即將面對的酷寒之中能存活下來,再大的犧牲也是值得的。

郭炳勳想到的這些,楊震也很清楚。儘管楊震捨不得,但楊震卻知道,郭炳勳的建議雖然有些殘忍,但是卻對眼下的情況最好的一個解決辦法。

自己困守在這裡,早晚會被日僞軍發覺。小鬼子不會老老實實的給足自己幾個月休整的時間的。與其被動的去迎戰,還不如主動出擊。搶在秘營還未暴露之前,利用小股部隊,趁着日僞軍派遣大批特務進山尋找自己的機會,不動聲色的將日僞軍的視線引向其他方向。

思慮良久,在嚴峻的現實面前,楊震終於還是點了點頭道:“老郭,就按照你的想法辦。用小分隊多路出擊的辦法將日僞軍派出的特務吸引到敦化北部。”

“至於你所擔心的鬼子南邊的封鎖線,我認爲不會設置的距離太近。張廣嶺寬度雖然並不算太大,無法與關內那些名山大川相比。但是長度卻是足夠。”

“尤其是南邊不像東、西、北三個方向,有河流與鐵路線可以作爲天然的封鎖線。南邊與這裡一樣,都是廣袤的原始森林。與這裡是山連山,林並林。鬼子在不確定我們肯定在他們合圍圈中的情況之下,他們南邊封鎖線不會放的太近。”

“而且正像你說的那樣,敦化北部的山地迴旋餘地要比我們現在處於兩條海浪河之間的位置大的多。那裡與我們現在所處寧安西南山區一樣,都是山高林密,而且河流阻斷較少。”

“張廣才嶺對於我們以及一切抗日隊伍來說,最大的方便不是在於它有多寬。張廣才嶺與南方關內的那些大山相比,長度足夠,但它的寬度卻是遠不及。但它最大的優點在於它的地理位置。”

“張廣才嶺北接興安嶺,南抵長白山,與長白山北脈的老爺嶺相鄰。若不是有濱綏、新圖兩道鐵路線以及牡丹江等較大河流的分割,我們在這裡北可進入興安嶺。南可沿着山勢進入吉林。如果在補給充足的情況之下,我們甚至可以進入遼東。”

“這裡山連山、林並林,到處都是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可謂算得上山高林密。就算日僞軍調集再多的兵力,若是想要構築一條封鎖線,也只能與他們在東、西、北三個方向一樣,依靠河流與鐵路線這種天然或是半天然的地形來設置。”

“而從地圖上看,最適合作爲封鎖線的除了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之外,便是牡丹江上游至威虎河這一線。海浪河雖然發源於敦化以北的山地,但其上游的地形複雜。即便是我們手中這張一向以精確著稱的日軍地圖上,很多地方標示也不是很清晰。甚至很多山峰連標高都沒有。”

“這裡不僅地形複雜,難以構成一條完成的封鎖線。而且因爲地處交通極爲不便的深山老林之中,在這裡補給難度極大。這些情況我們知道,小鬼子與我們使用一樣的地圖不會不知道。”

“而牡丹江上游這一帶就不同了,得益於新京至圖們的鐵路線,小鬼子對這裡的地形很清楚。你看這裡所有的山峰標示清清楚楚。而且依靠牡丹江的河道作爲封鎖線,很有利於補給。”

“最關鍵的是牡丹江的流量遠大於上游的海浪河。其深度與寬度是上游的海浪河無法相比的。在那裡,在牡丹江完全冰封之前,我們根本就沒有辦法涉渡。”

“日僞軍若是把封鎖線設置在牡丹江沿岸,我想其可以藉助地利之便,節省下大量的兵力。所以我認爲日僞軍南部的封鎖線應該設置在牡丹江至威虎河一線。”

“如果我得猜測是正確的話,那麼按照你的計劃,小分隊的最終目標,並不需要越過日僞軍在南部的封鎖線。所以,老郭,你的計劃成功的希望還是有的。”

“只是這些小分隊遠離主力單獨作戰,一定要選擇一個能力強,有帶隊單獨活動經驗,性格堅韌、果斷,而又不能呆板的執行任務,腦子比較靈活,知道應變的指揮員和一名政治過硬,可以讓戰士們信賴的政工幹部統一指揮行動。只是這個指揮員讓誰去比較合適?”

楊震雖然已經下了決心按照郭炳勳的建議執行,但他內心還是希望這些小分隊不要損失太大。所以他在下定決心的時候,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爲這些遠離主力作戰的小分隊選定一個統一的指揮員。

“司令員,我想還是我去吧。這個計劃是我提出來的,我去比較合適。”楊震的話音落下,郭炳勳沒有絲毫猶豫的提出由自己親自指揮這次行動。

聽到郭炳勳的毛遂自薦,楊震想都沒有想到的便搖頭拒絕道:“老郭,你不能去。現在部隊的訓練正處在關鍵時刻,根本就離不開你。而我更離不開你這個參謀長。”

拒絕了郭炳勳,楊震卻爲了這個指揮員的人選不由顯得有些頭疼。手中的幾個連長扒拉來、扒拉去,琢磨了半天,楊震也還沒有一個人能夠達到自己的標準。

本來楊震在下決心接受郭炳勳的建議之後,第一個想到的人選便是王光宇。作爲抗聯的副軍長,無論是服從命令的堅決性,還是游擊戰的經驗,有過多年指揮分散部隊活動經驗的王光宇都是第一人選。只是現在王光宇還遠在他處,正在尋找隱蔽中的二路軍總部,根本就無法趕回。

而其他人,卻又不是沒有游擊戰的經驗,便是能力上存在一些問題。幾乎所有的幹部,都缺乏獨立作戰的經驗。在這種深山老林中,根本就無法指揮這些很有可能分散的很開的部隊。

琢磨良久,也沒有琢磨出一個合適的人選。想起犧牲在阿什河西岸的馬明,楊震不由的微微嘆了一口氣道:“若是馬明還活着,咱們也就不會這麼頭疼了。他若是活着,這次任務讓他去正好。”

聽到楊震提起馬明,郭炳勳心中突然一動,不由得想起一個人,。猶豫了一下,郭炳勳道:“司令員,你看李明瑞怎麼樣?李明瑞一直跟在我們身邊,這些日子中提高的很快。”

“而且他的身手、槍法都不錯,腦袋也很靈活。早年在行走江湖的時候,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尤其這雙眼睛更是毒的很。”

“至於單獨帶隊作戰經驗。五常那一戰,他帶着一個連兜日僞軍屁股的任務完成的不是很好嗎。而且當初在五道嶺子鐵礦與您斷後的時候,在您昏迷時,他指揮的也是不錯的。讓他和黃大力配合,應該比較合適。”

對於郭炳勳提出由李明瑞擔任這次行動的指揮員,楊震卻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在仔細考慮了一下之後,楊震還真是覺得郭炳勳說的沒有錯。李明瑞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欠缺,但相對於其他人還算有一定優勢的。最關鍵的是這個傢伙的腦子夠活,就算佔不到大便宜,也不至於吃太大的虧。讓他與黃大力搭檔,到是眼下一個可以接受的選擇。

猶豫了一下,楊震最終還是點了頭道:“好,就讓他去。這小子雖然在某些方面還有些不足,但勝在腦子夠活。”

與軍事指揮員難產相比較,政工人員的選拔卻是省事的多了。對於楊震的要求,李延平想都沒有想的便提出了一個人選:“我看三連指導員董平就可以。”

“董平十六歲便參軍,可以說是一個老抗聯了。董平自參軍以來一直都在擔任政工幹部,在政治工作中上很是有一套。在任三連指導員之前,曾經擔任過團政委。人雖然年輕,但有文化,性格上也很穩重,甚至可以說有些老成持重。是各連指導員中,與連長配合最默契的一個。”

“而且,董平打過多年的遊擊。在五軍撤離寧安之前,他曾隨部隊在敦化北部山區與二軍聯合作戰過,對那裡的情況並不陌生。他多年的遊擊經驗,正好可以彌補李明瑞對游擊戰不熟悉的缺點。”

“這個董平可以稱得上是能文能武的人才。當初我從五軍將他要來的時候,總指揮還不捨得。我看這個政工人員的人選,就讓董平去吧。”

說到這裡,李延平卻是有些吞吐道:“司令員、參謀長,對於你們派出部分小分隊出擊,利用日僞特務將日僞軍的視線轉移的辦法我恨支持。但是,將日僞軍的視線轉移到敦化北部山區,這?”

見到一向爽快的李延平說話居然有些猶豫,楊震有些疑惑的道:“政委,你有什麼話你就直說。我們都是生死與共的戰友,有什麼不能直說的?”

李延平走到地圖前,指着地圖道:“司令員,敦化、蛟河、安圖北部的山區,像威虎嶺一帶山區,以及與我們隔海浪河、牡丹江相望的寧安東南山區都是抗聯二軍的游擊區。也曾經是我們五軍部分部隊的游擊區。”

“二軍活動在這一範圍內是承擔保障二路軍與南滿的一路軍之間聯繫的重要任務。敦化、汪清、安圖以及蛟河是其主要的游擊區。我們將鬼子的視線轉移到哪裡,會不會給二軍帶來危險?”

“你知道,抗聯各軍缺乏電臺,相互之間的聯絡並不是很通暢。我雖然知道二軍的大致活動範圍,但現在敦化北部究竟有沒有二軍活動,我也不清楚。但若是二軍此時正在敦化北部山區的話,我們這樣一來,倒是很可能將二軍推向滅頂之災。”

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戰友兩個字的含義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二百三十一章 頭疼的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四十九章 那一場絢爛的煙花(1)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敲掉小鬼子的門牙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三百四十四章 仗打好了纔是硬道理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無底線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輝煌的開端(7)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隊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強的評價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二百三十一章 頭疼的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贏、不變色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七章 軍婚保護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原子彈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手冢仲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一百九十二章 楊震的意圖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懼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十八章 增援部隊我一個沒有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
第三百七十八章 要面對現實第二百一十五章 冷血的決定第一百七十九章 這個險值得冒第六十五章振奮人心第七十四章 血色殘陽 (2)第三百四十四章 意料之外第五百零四章 後續發展的影響第六十七章 首戰(3)第三百七十八章 但是這是有前提的第三百五十八章 要明白戰友兩個字的含義第二百三十二章 暴躁的上月良夫第一百七十三章 烽火羣策山(5)第三百六十九章 值得第二百二十五章 要求第九十三章 不了了之第三百五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三百三十七章 遼西之戰之肥肉第二百三十一章 頭疼的事第一百五十三章 大範圍迂迴穿插第四十九章 那一場絢爛的煙花(1)第三百二十章 過於保守的日本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起筆難、破題更難第二百四十六章 伏擊戰(二)第二百五十四章 敲掉小鬼子的門牙第一十九章 與初衷不相符第三百四十四章 仗打好了纔是硬道理第二百三十七章 形勢突變第三百四十九章 時機還不到第一百九十六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五百三十六章 解救與難題第三十三章 毀滅(4 )第三百九十章 要做到信任無底線第一百五十六章 豫中之戰(二)第二百一十九章 我們已經盡力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輝煌的開端(7)第三百五十五章 李慧蘭與袁芷若第一百六十八章 釜底抽薪的毒計第三十一章 用好第二梯隊第258章 批評與自我批評第二百四十五章 強勁的對手第七十三章 這不正常第三百零六章 聞所未聞第一百六十二章 林志強的評價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三百六十五章 江淮戰役(二)第一百章 餘波之妥協第二百三十一章 頭疼的事第三百三十八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三十九章 日租界的秘密第一百零六章 佐佐木到一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下(8)第一百章 打破慣例第一百五十四章 但使龍城飛將在第256章 天大的任務第一百八十一章 血肉雙城(二)第三百七十一章 來龍去脈第四十九章 坪島支隊的覆滅第三百七十九章 永遠不要忘記第三百六十二章 零戰的登場第三百九十九章 走極端的轉變第244章 趕鴨子上架第五十六章 敵蹤初現第九十三章 攻堅戰術第四百五十七章 國崎登的猶豫第四百一十九章 玉石俱焚第二百七十二章 打得贏、不變色第一百七十二章 沒有必要去揭舊賬第二百七十三章 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第三百五十五章 梅津大將的保證第九十七章 楊震的警覺第一百五十八章 主子出面第五十章 突然襲擊第一百一十章 餘波之最後餘波第三百六十章 狗急跳牆的日軍第三百八十九章 什麼叫蹬鼻子上臉第二百五十一章 水到渠成第八十六章 心中最大一塊石頭第五百七十六章 激勵士氣的獎與罰第三百九十三章 各懷心思的三個聯隊長第一百三十三章 輝煌的開端(1)第七章 軍婚保護法第三百七十七章 原子彈第三十七章 鬱悶的手冢仲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惜一切待機第五百三十一章 自己不會動腦子了第一百六十四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第一百四十七章 前兆第一百九十二章 楊震的意圖第九十七章 事件的後續第一百四十八章 我是感覺不正常第十四章 男人二字不是嘴上說說的第二百一十五章 恐懼第二百五十一章 八十九聯隊的噩夢第二百一十四章 求援第三百五十九章 你這是本末倒置第三百七十八章 政委做的很好第十八章 增援部隊我一個沒有第二百五十八章 巖部正雄的心機第二百一十六章 最頭疼的事情第十四章 武居中佐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