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章 最慘烈一戰(一)

最慘烈一戰(一)

在高飛看來,曼施坦因、隆美爾和古德里安被後人並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的三大名將。從政治角度和和平來說,他們絕對是助紂爲虐的法西斯幫兇,對別國犯下了不可饒恕的戰爭罪行,是希特勒發動戰爭的幫兇,不過他們並不支持希特勒的屠殺,他們只是在盡軍人的本分而已。而從軍事角度來看,這些將帥出色的軍事素質,近乎完美的軍事指揮造詣,可以說對世界軍事歷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盟軍總司令的艾森豪威爾在接見了宋希濂之後,將中國遠征軍歐洲軍第一集團軍羣編入了霸王作戰計劃之中,很快,布萊德雷被艾森豪威爾正式任命爲第一集團軍羣司令。高飛認爲僅僅經過四個月的準備是遠遠不夠的,但是艾森豪威爾卻認爲在戰略上盟國已經成功的欺騙了德國人,所以霸王計劃勢在必行,越早行動就越降低戰略意圖暴露的可能。

早在1941年9月,斯大林就向丘吉爾提出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對德國實施戰略夾擊的要求,但當時美國尚未參戰,英國根本無力組織這樣大規模的戰略登陸作戰。對於蘇聯的建議,英國的迴應只是派出小部隊對歐洲大陸實施偷襲騷擾。

1942年7月,英美倫敦會議,決定1942年秋在北非登陸,而把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推遲到1943年上半年。但此時蘇德戰場形勢非常嚴峻,德軍已進至斯大林格勒,蘇聯強烈要求英美在歐洲發動登陸作戰,以牽制德軍減輕蘇軍壓力。英國只好倉促派出由六千人組成的突擊部隊在法國第厄普登陸,結果遭到慘敗,傷亡5810人,傷亡率到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英美卡薩布蘭卡會議,通過上半年在西西里島登陸的決定,把在歐洲大陸的登陸推遲到1943年的年底,在這次會議上,英國借第厄普的失敗,以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複雜與危險必須謹慎從事爲理由,堅持要求推遲對歐洲大陸的登陸。

實際上英國一則想乘蘇德相爭坐收魚翁之利,二則想借美國的力量恢復大英帝國戰前在北非和南歐的傳統勢力。當然遭到美國的反對,作爲妥協英國同意成立英美特別計劃參謀部,負責制訂在歐洲的登陸計劃,由英國陸軍中將摩根擔任參謀長。

摩根上任後立即組建考薩克,考薩克就是同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參謀部的英文縮寫,主要成員有副參謀長美國陸軍准將雷?巴克,陸、海、空軍及所有與登陸有關的各軍兵種代表,負責指揮對歐洲大陸偷襲騷擾作戰的英國聯合作戰司令部司令蒙巴頓海軍中將等人。

而根據英美華盛頓會議,決定於1944年5月在歐洲大陸實施登陸,開闢第二戰場。考薩克立即開始制定登陸計劃,首先確定登陸地點,根據歷次登陸作戰的經驗教訓,登陸地點要具備以下三個條件,一要在從英國機場起飛的戰鬥機半徑內,二航渡距離要儘可能短,三附近要有大港口。那麼從荷蘭符利辛根到法國瑟堡長達四百八十公里的海岸線上,以此條件衡量,有三處地區較爲合適,康坦丁半島、加萊和諾曼底。

再進一步比較,康坦丁半島地形狹窄,不便於展開大部隊,最先被否決。加萊和諾曼底各有利弊,加萊的優點是距英國最近,僅三十三公里,而且靠近德國本土,缺點是德軍在此防禦力量最強,守軍是精銳部隊,工事完備堅固,並且附近無大港口,也缺乏內陸交通線,不利於登陸後向縱深發展。

諾曼底雖然距離英國較遠,但優點一是德軍防禦較弱,二是地形開闊,可同時展開三十個師的兵力,三是距法國北部最大港口瑟堡僅八十公路,幾經權衡比較,考薩克選擇了諾曼底,於1943年6月26日起制定具體計劃,以霸王爲作戰方案的代號,以海王爲相關海軍行動的代號。

初步計劃以六個師在卡朗坦至卡昂之間三十二公里寬的三個灘頭登陸,即後來的奧馬哈、金和朱諾灘頭,同時空降不少於三個旅的兵力,第二梯隊爲十二個師的兵力,將在兩週內佔領瑟堡。整個計劃中最大的難題是港口問題,也就是在佔領瑟堡前,如何解決部隊的後勤補給,要知道諾曼底在五六月間,多爲大風大浪,光靠登陸灘頭無法保證後勤供應,這似乎成爲無法克服的困難,美國方面決定利用大型浮橋裝置搭設漂浮碼頭解決這個問題,

歷史上盟國方面1944年2月,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批准了“霸王”計劃大綱和修改後的作戰計劃,但是隨之對登陸艦艇的需求也增加了,爲了確保擁有足夠的登陸艦艇,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決定將登陸日期推遲,並且將原定同時在法國南部的登陸推遲到準備完畢。

但是由於德國人在東線似乎正在秘密籌劃新的進攻,所以霸王計劃有些倉促上陣的意味,盟軍統帥部開始確定具體的日期和時刻,這是一個複雜的協同問題,各軍兵種根據自己的需要提出不同要求,陸軍要求在高潮上陸,以減少部隊暴露在海灘上的時間,海軍要求在低潮時上陸,以便儘量減少登陸艇遭到障礙物的破壞,空軍要求有月光,便於空降部隊識別地面目標,最後經認真考慮,科學擬定符合各軍種的方案,在高潮與低潮間登陸,由於五個灘頭的潮汐不盡相同,所以規定五個不同的登陸時刻,五月五日成爲了唯一的選擇。

龐大的作戰計劃的戰役目的是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法國北部奪取一個戰略性登陸場,爲開闢歐洲第二戰場最終擊敗德國創造條件,戰役企圖是在諾曼底登陸,奪取登陸場,在登陸之後的二週之內,把登陸場擴展到寬一百公里,縱深一百公里。

同盟國方面將計劃做到了最全,但是對於瞬息萬變複雜多端的戰場情況來說,僅僅有計劃還不足夠,宋希濂所部中國遠征軍歐洲軍加入進攻的部隊一共只有三個師,其餘部隊均編入第二與第五梯隊。

第513章 長沙戰雲(中)第564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寨坦克誕生記(上)第641章 血戰叢林(上)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361節 第一百六十章 生死十二小時(四)第916章 海參崴事件第369節 第一百六十五章 生死十二小時(八)第208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1)第531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千(上)第115節 第五十章 二十四小時(2)第794章 復土故都(十一)第707節 第三百九十五章 城垣血戰(六)第827章 第四百八十章 日產的前生(1)第696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七)第913章 血染的旗幟(八)第679節 第三百七十三章 血戰三晝夜(九)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593章 遠征軍開拔(中)第786章 復土故都(三)第160節 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炮聲(下)第123節 第五十三章 一百五十公尺(2)第587節 第三百一十一章 疾風驟雨(中)第479節 第二百三十三章 騙來的參謀長(1)第586章 軍備大換裝第745章 塵埃落定(下)第463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2)第662節 第三百六十一章 銅牆鐵壁(2)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81節 第三十五章 秦婉儀勞軍(1)第217節 第九十一章 無事獻殷勤(2)第621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敲敲邊鼓(1)第750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最後一顆子彈(1)第462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1)第615節 第三百三十章 命不該絕(下)第957章 風捲 殘雲(八)第48章 有機可乘(2)第825章 迎頭痛擊(中)第234節 第九十八章 四大敗家(2)第686節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略變動(2)第697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15節 第六章 狗咬狗一嘴毛(上)第802章 流在太平洋上的血(上)第443節 第二百一十章 圈套圈套(一)第214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2)第440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582章 異域軍威(下)第639章 意志的較量(四)第958章 風捲 殘雲(九)第177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2)第675節 第三百七十章 血戰三晝夜(六)第785章 復土故都(二)第734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擊前四小時(1)第621章 同古保衛戰(三)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一)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205節 第八十七章 參加自己的葬禮(1)第184節 第七十九章 不要臉的境界(下)第592節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怕豬一樣的隊友(上)第796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飛壕”(1)第778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色膽包天(2)第562章 血染崑崙關(上)第232節 第九十七章 養精蓄銳(2)第540章 風雲突變(下)第511節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749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與城共生死(四)第939章 鋒芒所向(二十)第737章 三十年河東之後第750章 重慶迷霧(上)第103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1)第857章 奇襲七三一(中)第810章 第四百六十六章 酒後言計策(1)第543章 北進與南進(中)第865章 東北基地計劃第352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495節 第二百四十四章 蘭封危局(二)第496章 驚天大案(中)第169節 第七十二章 最後的抵抗(上)第120節 第五十二章 重炮製敵(1)第938章 鋒芒所向(十九)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158節 第六十八章 最後的炮聲(上)第733章 復土揚威(三)第924章 鋒芒所向(五)第841章 戰略大轉折(十五)第51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2)第130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3)第813章 躍馬滄州(中)第750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最後一顆子彈(1)第455節 第二百一十八章 雷霆掃穴(二)第946章 鋒芒所向(二十七)第659章 誰是誘餌(下)第75節 第三十三章 成軍典禮(上)第186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1)第915章 東北大發展(二)第85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五)第293節 第一百二十七章 撿來的麻煩(1)第552章 美國設計的味道第297節 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乎意料之外(1)第324節 第一百四十二章 漢奸告密(上)第307節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國空軍(2)
第513章 長沙戰雲(中)第564節 第二百九十五章 山寨坦克誕生記(上)第641章 血戰叢林(上)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361節 第一百六十章 生死十二小時(四)第916章 海參崴事件第369節 第一百六十五章 生死十二小時(八)第208節 第八十八章 內部矛盾(1)第531節 第二百七十三章 武漢會戰之千(上)第115節 第五十章 二十四小時(2)第794章 復土故都(十一)第707節 第三百九十五章 城垣血戰(六)第827章 第四百八十章 日產的前生(1)第696章 決戰緬甸之突襲(二十七)第913章 血染的旗幟(八)第679節 第三百七十三章 血戰三晝夜(九)第254節 第一百零八章 兵鋒徐州(1)第593章 遠征軍開拔(中)第786章 復土故都(三)第160節 第六十九章 最後的炮聲(下)第123節 第五十三章 一百五十公尺(2)第587節 第三百一十一章 疾風驟雨(中)第479節 第二百三十三章 騙來的參謀長(1)第586章 軍備大換裝第745章 塵埃落定(下)第463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2)第662節 第三百六十一章 銅牆鐵壁(2)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81節 第三十五章 秦婉儀勞軍(1)第217節 第九十一章 無事獻殷勤(2)第621節 第三百三十四章 敲敲邊鼓(1)第750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最後一顆子彈(1)第462節 第二百二十二章 寺內壽一的震怒(1)第615節 第三百三十章 命不該絕(下)第957章 風捲 殘雲(八)第48章 有機可乘(2)第825章 迎頭痛擊(中)第234節 第九十八章 四大敗家(2)第686節 第三百七十八章 戰略變動(2)第697節 第三百八十七章 電驚天下(上)第15節 第六章 狗咬狗一嘴毛(上)第802章 流在太平洋上的血(上)第443節 第二百一十章 圈套圈套(一)第214節 第九十章 國際政治的真諦(2)第440節 第二百零八章 日本第一兵家(上)第582章 異域軍威(下)第639章 意志的較量(四)第958章 風捲 殘雲(九)第177節 第七十六章 孤獨的中國(2)第675節 第三百七十章 血戰三晝夜(六)第785章 復土故都(二)第734章 第四百一十五章 反擊前四小時(1)第621章 同古保衛戰(三)第636章 意志的較量(一)第646節 第三百五十二章 急轉直下(1)第205節 第八十七章 參加自己的葬禮(1)第184節 第七十九章 不要臉的境界(下)第592節 第三百一十四章 最怕豬一樣的隊友(上)第796章 第四百五十八章 “高飛壕”(1)第778章 第四百四十七章 色膽包天(2)第562章 血染崑崙關(上)第232節 第九十七章 養精蓄銳(2)第540章 風雲突變(下)第511節 第二百五十七章 決戰武漢之制(1)第749章 第四百二十五章 與城共生死(四)第939章 鋒芒所向(二十)第737章 三十年河東之後第750章 重慶迷霧(上)第103節 第四十五章 衆志成城(1)第857章 奇襲七三一(中)第810章 第四百六十六章 酒後言計策(1)第543章 北進與南進(中)第865章 東北基地計劃第352節 第一百五十五章 歷史驚變(六)第495節 第二百四十四章 蘭封危局(二)第496章 驚天大案(中)第169節 第七十二章 最後的抵抗(上)第120節 第五十二章 重炮製敵(1)第938章 鋒芒所向(十九)第598節 第三百一十九章 歸航之途(1)第158節 第六十八章 最後的炮聲(上)第733章 復土揚威(三)第924章 鋒芒所向(五)第841章 戰略大轉折(十五)第51節 第二十三章 誰人守國都(2)第130節 第五十五章 戰車絕唱(3)第813章 躍馬滄州(中)第750章 第四百二十六章 最後一顆子彈(1)第455節 第二百一十八章 雷霆掃穴(二)第946章 鋒芒所向(二十七)第659章 誰是誘餌(下)第75節 第三十三章 成軍典禮(上)第186節 第八十章 誤入匪穴(1)第915章 東北大發展(二)第855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五)第293節 第一百二十七章 撿來的麻煩(1)第552章 美國設計的味道第297節 第一百二十九章 出乎意料之外(1)第324節 第一百四十二章 漢奸告密(上)第307節 第一百三十三章 中國空軍(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