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七十六章 銅活字

天下大城數長安,而長安之下就是洛陽,這兩座大城都是出自建築大師宇文愷之手,可以說是姐妹城市,兩座城市的規模甚至是佈局上都十分的相似,唯一不同的是長安做爲隋唐兩朝的都城,受到太多政治因素的影響,使得長安的常住人口一直超過洛陽,商業等經濟活動也比洛陽要強一些。

不過自從滅掉了突厥之後,大唐外無強敵,國內政治清明,工商業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特別是靠近中原腹地的洛陽,更是發展的速度極快,這裡不但是去往長安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工商業的聚集地,很多商人都在這裡開設作坊,比如李休家的罐頭作坊、製茶作坊等等,在洛陽的規模甚至已經超過了長安。

藉助工商業的發展,洛陽的人口也經濟與在穩步的提升中,雖然暫時還比不上長安,但卻是大唐國內公認的,唯一一個有可能威脅到長安第一大城地位的城市。

洛陽東側就是中原的腹心之地,那裡人口衆多、土地肥沃,一向都是大唐的膏腴之地,另外這裡交通發達,洛陽就是中原地區最重要的一座交通樞紐,也正是因爲這個原因,所以大唐朝廷也在洛陽設立了許多的機構,比如鑄錢局。

鑄錢局現在劃爲理財監的下屬機構,與銀行差不多,之前因爲各地的鑄錢局管理不一,鑄造出來的銅錢質量也無法保證,最後經過劉仁軌的整頓之後,裁撤合併了相當一部分鑄錢局,只留下一些規模比較大,出產質量也有保證的大鑄錢局。

洛陽靠近中原腹心,而且又是交通要道,本身的工商業也十分的繁華,這也導致了當地對銅錢的需求自然也很大,所以這裡的鑄錢局自然也保留了下來,而且規模也十分龐大,甚至連長安和太原的鑄錢局都不如洛陽鑄錢局,可以稱得上是大唐最大的鑄錢局。

洛陽鑄錢局並不在洛陽城中,而是位於洛陽城南的一片山谷之中,據說這裡以前是個古銅礦,從漢朝時就開始開採,所以這裡也順勢建造了一座鑄錢局,開採出來的銅直接就被鑄成銅錢,後來銅礦雖然被開採完了,但是鑄錢局卻被保留下來,當然使用的銅也只能從外地運來了。

“啓稟駙馬,您要的東西已經鑄好了!”鑄錢局的一座公事房裡,劉仁軌親手將一個沉甸甸的托盤放在李休的面前稟報道,不過在說這些話時,他臉上也滿是疑惑之色,因爲他到現在都不知道李休要自己鑄造這些奇怪的東西是做什麼用的?

“好了嗎?”李休聽到劉仁軌的稟報也是精神一振,當下站起來將托盤上面的紅布掀開,結果只見托盤上放着一個個黃銅製成的長方體,大小規格幾乎完全一樣,每個黃銅體頂上還刻着一個反寫的漢字,看起來就像是印章一樣。

“駙馬,這裡僅僅是一些比較常用的字,另外還有大批鑄好的其它字都存放在庫房裡,而且一些常用字也按照您的要求,每個鑄造了多個,不過我還是想不明白,您讓下官鑄造這些印章到底是爲了什麼?”劉仁軌最後終於還是忍不住將自己心中的疑問說了出來。

前段時間李休從南方回來,當時劉仁軌並不在洛陽,結果李休來到洛陽鑄錢局後,找到負責的官員立刻讓他們鑄造了這批奇怪的“印章”,鑄錢局的官員不敢拒絕,只能一邊鑄造一邊派人通知劉仁軌,畢竟劉仁軌纔是他們的頂頭上司,結果當劉仁軌直到洛陽時,這些印章就已經鑄造了一半了,他想勸李休停下來也晚了,再加上李休的態度也十分強硬,最後他也只能無奈的讓人繼續造下去。

“呵呵,這可不是什麼印章,而是銅活字,它的作用解釋起來倒也有些複雜,不過我想問一下,正則你年輕時讀的書都是怎麼來的?”李休並沒有急着解釋,反而笑着開口問道。

“讀書?”劉仁軌聽到李休的問題卻是一皺眉,隨後就不解的再次問道,“駙馬您爲何問這個問題?”

“你先別管我爲什麼問這個,你先回答我你當初是怎麼讀書的?”李休依然堅持的問道。

看到李休的態度堅持,劉仁軌也只能無奈的想了想,隨後這纔回答道:“我年少時家境貧寒,想要讀書也並不容易,幸好我們劉家以前也算是個大家族,族中有一些藏書,所以我經常去翻閱族中的藏書,但是這些書卻不外借,所以遇到一些好書時,我也只能用紙筆將書中的內容抄寫下來,後來隋末戰亂,我們劉家也遭了大難,族中的藏書也都毀於戰火,那時我再也找不到書看,只能憑着回憶默寫書中的內容,以此來鞏固自己學到的知識。”

說到這裡時,劉仁軌似乎觸到了一些傷心事,當下長嘆一聲繼續道:“可惜我的天賦不太好,腦子中記得書上的內容很多都出現了錯誤,學問也比不過人家,走科舉肯定沒有希望,直到遇到了河南道安撫大使任瑰,得到他的推薦才做了縣尉一職,後來又遇到駙馬,這纔有了現在的官職!”

劉仁軌說到最後時,也十分恭敬的向李休行了一禮,他這輩子遇到兩個貴人,第一個就是推薦他進入官場的任瑰,第二個就是提攜他上位的李休。不過他這時的臉上依然露出幾分遺憾之色,因爲他是被舉薦的官員,而不是走正途經科舉的官員,這讓他在面對那些科舉出身的官員時,也有些底氣不足。

“如果當初有足夠的書籍讓你去讀,以你的性格,我相信你肯定會走科舉那條路吧?”李休也聽出了劉仁軌話中的遺憾,當下也是嘆了口氣道,人生中有太多的遺憾,錯過了也就永遠錯過了,日後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再彌補。

“是啊,只要是讀書人,如果有可能的話都更願意走科舉,可惜當初族中的藏書毀於戰亂,不過我們家族的藏書有限,就算是沒有被毀,恐怕也不足以支撐我考科舉。”劉仁軌這時再次嘆了口氣道,他們劉家雖然也是個大家族,但早已經敗落,族中能留下一些藏書也十分難得了,所以他也不能苛求。

“讀書嗎,什麼時候都不遲,現在你應該收藏了不少好書吧?”李休這時忽然話鋒一轉,然後笑呵呵的開口問道。

不過聽到李休的話,劉仁軌卻是露出一個苦笑道:“駙馬別說笑了,我現在雖然有了官職,薪俸也算是豐厚,但也不是隨便就能買的起書的,畢竟市面上的書實在是太貴了,特別是一些抄寫的工整無錯字的書,更是價值不菲,我現在有老母幼子要養活,平時也實在買不起太多的書,現在家中的藏書甚至連一個書架都沒有放滿。”

劉仁軌可不是在哭窮,而且也不是他的薪俸低,事實上他已經是大唐的中層官員,薪俸也十分的豐厚,可就算是這樣,想要買書也是一件十分奢侈的事,畢竟一部書動輒數十貫,那可是好幾千斤糧食啊。

“書籍的確是貴了點,不過你有沒有想過,如果將書籍的價格降下來會如何?”李休再次笑吟吟的引導道,他讓劉仁軌造的可不是什麼印章,而是真正的銅活字,活字印刷正是他一直想要搞出來的東西,目的就是降低現在書籍的價格,畢竟現在的書籍基本只能靠人力抄寫,不但速度慢價格高,而且還容易出錯。

“將書籍的價格降下來?這怎麼可能?”劉仁軌聽到李休的話卻是一臉驚愕的反問道,也不怪他不明白,事實上在初唐時期,別說活字印刷了,連雕板印刷也只限於印刷一些粗糙的佛像、佛經等等,卻沒有人想到將這種印刷技術用於書籍的印刷。

“當然有可能,你來看這個托盤上的銅活字!”李休說到這裡時,只見他伸手將托盤裡的銅活字調整了一下,因爲都是一些常用字,所以他很容易就調整出一句“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你看,這是論語中的第一句,若是有足夠的銅活字,我可以將整部論語都排出來,然後用紙張將論語拓印下來,到時想印多少印多少,豈不是比抄寫的速度要快的多?”李休這時再次笑呵呵的道。

聽到李休的話,劉仁軌這時只感覺腦子中“轟”的一聲響,整個人就像是被人用醍醐灌頂一般,一下子就明白了這些銅活字的作用,這讓他也不由得狂喜的叫道:“是了是了,這麼簡單的辦法,爲何我沒有想到?”

劉仁軌邊說邊激動的撕扯着自己的頭髮,畢竟這個活字印刷對他的衝擊實在是太大了,甚至他已經想到,若是能夠大規模的印刷書籍,到時天下人都能買得起書,如此一來,豈不是可以實現聖人“教化萬民”的目標?要知道這可是天下間無論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啊!

看到劉仁軌激動的模樣,李休卻是淡定的一笑,連劉仁軌如此沉穩的人都能因活字印刷而如此失態,不知道李世民若是知道了這件事會有什麼樣的表現?

第四百零八章 拜訪裴寂第三百七十章 沼氣第六百八十二章 土豆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喝就多喝點第八百二十八章 被告變原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激將法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三章 面見蕭皇后第四百七十五章 苦命的素娘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賴、人渣第六百七十八章 內遷 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禁忌第四十五章 李淵來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拜訪裴寂第七百一十三章 翻船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孕婦的鼻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教訓李承乾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李治的一天 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別離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傲慢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百濟王與新羅王 上第七十七章 被嫌棄的人第七百四十章 瘧疾第六百四十二章 有人反對第六百一十八章 抵達軍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天子之怒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理論與實踐第六百六十七章 光化郡主的決定第九百四十四章 武順入宮第六百八十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市見聞第二百二十四章 真下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幫理還是幫親?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隋軍將士的家眷第七百四十五章 波斯帝國的危機第八百一十三章 送葬第七百五十八章 即是姐姐又是王后第七百五十一章 遠離長安第四十二章 李淵與裴寂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高昌城變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身在局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花生與紅薯第四百五十二章 話中有話第八百零七章 頭七第一千三百章 最後一步 下第五百二十章 光化郡主的異常第四百零二章 尷尬第一百四十七章 吐蕃與火焰山第七百二十章 兄妹相見第三十二章 妄議軍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婉孃的婚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又添一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趕往遼東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拉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收學生第七百零九章 拖延的辦法第九百三十四章 裴行儉的選擇第二百零八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器晚成第八百四十五章 落魄書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洞房之夜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目標高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丸都城 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丸都城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難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所謂神通 上第一百零三章 難逃名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休與衣孃的初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裴家有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淵的老花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見馬爺第四百九十三章 苦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李治的一天 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添一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時機第一千零十章 殿前之爭第四十六章 相親大會第九章 自稱家奴的大將軍第九百八十九章 東宮中的怒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糊塗賬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被罵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八百零一章 薛仁貴的上元節第八百二十二章 佛門不清淨第四百二十一章 七天七夜第七百九十三章 李淵的病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洲大唐 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士彠第四百五十四章 承道在美洲 上
第四百零八章 拜訪裴寂第三百七十章 沼氣第六百八十二章 土豆第三百五十二章 好喝就多喝點第八百二十八章 被告變原告第一千二百七十四章 李治回來了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激將法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周遊各地第一千一百四十八章 同意第六百一十三章 面見蕭皇后第四百七十五章 苦命的素娘第一百八十八章 無賴、人渣第六百七十八章 內遷 上第一千二百四十四章 禁忌第四十五章 李淵來了第七百七十五章 拜訪裴寂第七百一十三章 翻船了第二百九十三章 孕婦的鼻子第一百六十六章 教訓李承乾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李治的一天 中第七百四十二章 別離第一千零八十一章 傲慢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百濟王與新羅王 上第七十七章 被嫌棄的人第七百四十章 瘧疾第六百四十二章 有人反對第六百一十八章 抵達軍營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 李休的提醒第七百九十二章 天子之怒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理論與實踐第六百六十七章 光化郡主的決定第九百四十四章 武順入宮第六百八十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人市見聞第二百二十四章 真下毒了第一百八十七章 幫理還是幫親?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隋軍將士的家眷第七百四十五章 波斯帝國的危機第八百一十三章 送葬第七百五十八章 即是姐姐又是王后第七百五十一章 遠離長安第四十二章 李淵與裴寂第一千二百二十三章 高昌城變 上第一百五十五章 身在局中第二百六十一章 花生與紅薯第四百五十二章 話中有話第八百零七章 頭七第一千三百章 最後一步 下第五百二十章 光化郡主的異常第四百零二章 尷尬第一百四十七章 吐蕃與火焰山第七百二十章 兄妹相見第三十二章 妄議軍事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是冤家不聚頭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婉孃的婚事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忙碌第二百三十一章 營嘯的故事第七百四十六章 又添一女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趕往遼東第一千二百一十八章 拉攏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收學生第七百零九章 拖延的辦法第九百三十四章 裴行儉的選擇第二百零八章 塵埃落定第四百四十七章 大器晚成第八百四十五章 落魄書生第二百一十九章 洞房之夜 下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目標高昌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丸都城 中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丸都城 上第三百七十五章 難產第一千三百一十八章 所謂神通 上第一百零三章 難逃名利第四百五十一章 一碗水端平第一百七十六章 李休與衣孃的初見第一百五十一章 裴家有女第一百三十五章 李淵的老花眼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見馬爺第四百九十三章 苦命人第三百一十九章 終於還是來了第一千零八章 女人的優勢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李治的一天 上第四百三十一章 又添一子第八百七十九章 陰謀第一千二百二十二章 改革的時機第一千零十章 殿前之爭第四十六章 相親大會第九章 自稱家奴的大將軍第九百八十九章 東宮中的怒火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糊塗賬 上第八百七十六章 被罵了第三百八十一章 總算死了第八百零一章 薛仁貴的上元節第八百二十二章 佛門不清淨第四百二十一章 七天七夜第七百九十三章 李淵的病第五百八十三章 美洲大唐 下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士彠第四百五十四章 承道在美洲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