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找到了敏妃,允央就打算開門見山地去要人。她轉頭對執壺和扁擔說:“你們就等在這裡,隨時聽我吩咐。”
執壺和扁擔立即停住了腳步,點了點頭。
允央理了一下衣襟,攏了攏鬢邊,擡頭挺胸地向延趣閣走去。
進了了延趣閣,允央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與裡面的人寒暄,而先無聲地向皇后施了一禮,又向辰妃與敏妃福了一福。
禮畢後,她才平靜而清晰地說:“淇奧宮侍女馮春杏在這裡犯了錯,本宮要將她領回責罰。”
敏妃聽了允央的話,並沒應聲。她正拈了一顆腥紅的梅子,指尖意外地用了下力,梅子多汁,汁液瞬間流了出來,染在在她豆蔻色的指甲上,像是從裡面詭異滲出的鮮血,在玉指上劃出蜿蜒的痕跡。
很快,敏妃便拿起帕子擦了擦手,用她一慣甜絲絲的聲音說:“斂妃妹妹難得來一次矜新宮,幹嘛這麼着急走?何不在延趣閣裡多坐一會?這個地方,怕是妹妹這樣的人都很少見過吧?”
允央看了看周圍,老老實實地回答:“確實從未見過。”
敏妃的眼角眉捎掠過一絲得意之色,她含笑望向皇后說:“您看,我猜對了吧!”皇后正舉着瑪瑙杯品着果子酒,脣角挑了挑。
“不怪斂妃妹妹不認得,這個延趣閣普天之下只有這一處,出了矜新宮,怕是再無機會見到它了。這個暖閣是婆利突羅硃國進貢的寶物,每一片隔扇都是由一塊鯨魚的下頜骨磨成的,要組成這樣一間暖閣,少說也用了幾十條大鯨魚。”敏妃用炫耀的口吻向允央介紹着。
“鯨魚生活在北方的冰海之中,很少靠近溫暖的淺海,婆利突羅硃國制好這間延趣閣後,便再也沒有捕到過這麼大的鯨魚。因而,這間由鯨魚下頜骨製成的暖閣,便成了孤品。”
允央挑了下眉,沒有敏妃的話,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她只是把剛纔的話再重複了一次:“請將馮春杏交予本宮。”
敏妃臉上的寒意逐漸集聚起來:“斂妃妹妹可是不懂禮數?今日是本宮的千秋節,你滿面怒氣地闖了進來,不問本宮心情如何,卻總心心念念着一個奴婢,你可將在座的這三位娘娘放在眼裡嗎?”
允央聽罷,並沒有和她針鋒相對,而是用不高不低地聲音說:“本宮正在禁足,不能給敏妃娘娘祝壽,是妹妹不對。但淇奧宮的宮人來此參加花魁大賽,卻要被罰,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請敏妃娘娘快把馮春杏給帶出來吧。”
敏妃冷笑一聲:“交出馮春杏也不難!今天是本宮的好日子,便請斂妃娘娘爲本宮獻上一件插花之作,算做賀禮吧。”
“斂妃妹妹的這插花之作,既要有參天覆地的氣概,又要有如珠似玉的情環。佈局要符合抑景,引景,借景,框景的手法,還要不雕不琢,返樸歸真。”
她見允央的表情並不爲難,甚至有淡淡的從容,心中又升起一股無名業火。於是加了一句:“還請妹妹一刻之後,便要將這件上花之作完成。不過,以妹妹的聰明靈巧,怕是用不了那麼久。”
允央看看四周,一朵鮮花都沒有,一件盛花的器皿都沒有給自己準備。這種情形下,還要自己完成滿足那麼多條件的插花作品,這無疑於癡人說夢。
敏妃算準了自己一定完不成,只怕還準備了其它令自己難堪的事情等着呢。如果和她糾纏起來,只怕馮春杏等不了那麼久。所以允央下定主意,無論如何,一定不能讓敏妃得逞。
“敏妃娘娘還有其它條件嗎?不妨一併說出來。”允央雙目直視着敏妃。
敏妃宛爾一笑:“瞧瞧,倒像是本宮刻意刁難了一般,妹妹你別多想。”
允央見她不說話了,也不客氣,急走了兩步來到敏妃的炕桌邊。她拿起上面放着水果蜜餞的鎏金葵形圓盒,把裡面的水果反手一下全倒在了桌子上。
然後,允央對敏妃說:“失禮了,請娘娘將個圓盒借妹妹一用。”言畢拿着這個圓盒走到了庭院裡。
她把這個鎏金葵形圓盒放在空地上,漫天飛雪中,允央與這支圓盒靜靜地佇立在那裡。
“敏妃娘娘,這就是本宮給您的賀禮——漫天落雪。符合您所提的一切要求,集天地精華,宜濃宜淡,既着豪情又不失婉轉。雪花一出,豔冠羣芳,便有一句詩可以點題‘百花俯首拜芳塵’。”
聽了允央的話,敏妃原本胸有成竹的神情消失殆盡,眼角已不能避免地浮出了一絲氣急敗壞。她想反駁,卻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句,只好求助地看向皇后。
皇后一臉的錯愕,沒想到允央的反應如此敏捷。她也有些忿恨起來,於是看着允央說:“斂妃說的有點道理,不過今天是敏妃的生日,一切便都要由她來決定。你這件插花之作好還是不好,還得她說了算?”
這話說的輕描淡寫,其實卻是提醒敏妃——別楞着,快點反擊!
果然,敏妃很快就反應了過來,她看着允央故作平靜地說:“妹妹的這件插花之作,驚世駭俗,氣魄宏大,只是姐姐我才疏學淺,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況且雪花無法留存,所以還請妹妹再作一件可以保存的插花作品,姐姐也好日夜觀賞。”
允央看她這樣面不改色地出爾反爾,一時臉都給氣白了,說不出話來。
敏妃一見允央的臉色變了,她的心情頓時好了起來,心情一好,話便多了起來:“妹妹可要抓緊時間,否則你的宮人馮春杏是等不了那麼久的。”
允央冷冷地接了一句:“娘娘既然知道馮春杏撐不了多長間,又何必一再拖延?況且人命關天,馮春杏如果有什麼意外,也會累及矜新宮的名聲。”
忽然,允央好像發現了什麼,語氣變得歡快起來:“敏妃娘娘,您這麼不想讓本宮找到馮春杏,那本宮就更要試一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