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舉便是無崖子先生口中的那位小友,果真一表人才。”
黃裳微微頷首,以蕭業的表字相稱,認可了蕭業是自己人。
“晚輩冒昧前來,一點薄禮還請黃學士收下。”
蕭業遞出一個盒子,裡面是書,有他寫的武論、易筋經、少林七十二絕技……
“你的來意我從無崖子先生那裡已經得知,我很好奇,爲何文舉會認爲我有習武資質。”
黃裳已經從萬壽道藏內悟出了些東西,平時有練一些呼吸吐納的養生之法,確實效果顯著,身強體健,耳聰目明。
但他沒見過蕭業,對方如何得知。
“逍遙子讀南華經,故而得逍遙御風,壽一百五十餘載。”
蕭業看着黃裳,篤定道:“黃學士讀懂萬壽道藏,有的是修道資質,必將超越逍遙子,踏足長生之道。”
黃裳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伸手一引,示意蕭業入座。
“文舉所圖盛大,而且帝王修求仙問道絕非好事。”
自古以來,帝王尋仙問道必然和勞民傷財綁在一起。
秦始皇遣徐福帶着近千人出海訪仙島,結果,徐福帶回了所謂的長生不老藥,但秦始皇已經駕崩了。
徐福將長生不老藥餵給死去的秦始皇,說終有一日始皇帝會歸來,然後自刎而死。
不愧是史書有名的方士,用自己的命留下仙的傳說。
秦皇之後是漢武,傳說百米高的仙人承露臺,就不知耗費多少民力財力。
黃裳年近古稀,擔任龍圖閣學士頤養天年,淡泊權勢,遠離爭鬥,只求一個善終。
自然不想給自己留一個蠱惑帝王修道的千古罵名。
“求仙問道自然不是好事,但修道則未必。”
蕭業也是讀書人,明白黃裳的想法。
“黃學士覺得歷朝歷代的帝王中,誰最聖明?”
“自然是漢文帝。”
黃裳不假思索的回道。
諡號文皇帝,是最高的讚譽,文治武功,文治在前。
漢文帝、隋文帝無一不是真正造福於百姓,開創過盛世的皇帝。
“我與黃學士看法一致,在漢文帝身上我看到一點,那就是皇權不過多幹涉百姓生活,百姓自己就能安居就業。”
蕭業隨即又道:“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二世而亡,究其根本,無不是因爲皇權濫用,破壞百姓生計。”
“龍椅上坐着一位清心寡慾,只求長生的皇帝,有什麼不好嗎?”
黃裳閉目思量,片刻後,陡然睜開雙眼,道:“皇帝不管事,誰來主持朝政,守土安邦。”
“你呀。”
蕭業笑了笑,道:“我會將武林這把劍交給你握着,別小看武林人士,他們能收集情報,開闢財路,暗殺敵國的首腦,上可影響天下局勢,下可扼制地方上的土豪劣紳。”
“將這把劍握在手中,你便是大宋的隱相。”
黃裳臉色複雜,作爲文人,最高的追求就是宰執天下,做朝堂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一時間,黃裳想起了剛剛金榜題名的自己,那個自己意氣風發,胸懷天下,想着上輔君王,下安黎民,外服蠻夷,內平賊寇,爲天下蒼生開萬世太平。
“可我如何握得住武林這把劍?”
黃裳不得不承認,他被擊中了軟肋,成爲宰相是每個讀書人的夢,他也不例外。
“武林中有條公認的規矩,誰的拳頭最大,誰說的話最管用。”
蕭業看着黃裳,很是隨意道:“你好好練武,肯定能成爲天下第一。”
靠自己讀萬壽道藏就能領悟九陰真經,更別說現在有三位武道大宗師在一旁指點,還能遍觀天下武學。
後面的射鵰世界、神鵰世界,以及倚天屠龍世界,九陰真經都堪稱是主角兒、配角兒的外掛。
而黃裳是那個創造外掛的人,金系武俠世界有不少大宗師,逍遙子、掃地僧、獨孤求敗、張三丰、越女劍阿青……
可只有一個黃裳表現得最爲神奇,一個年近古稀之年的讀書人突然闖入武林,還無師自通,開創九陰真經,成爲一代無敵宗師。
順帶一提,黃裳是在一百一十歲左右的年紀天下無敵的。
比從張君寶到張三丰的那段故事更加的匪夷所思。
“想不到我黃裳還有宰執天下的機會,更沒想到會是以練武之人的身份登臨大宋隱相。”
黃裳嘆息道。
什麼淡泊權勢,不喜爭鬥。
不過是無奈之後的釋懷。
“文舉稍作休息,明日與我面見官家。”
黃裳一下好像年輕了幾十歲,找回了那個曾意氣風發的自己。
“光憑你我可沒有說服力,得請上逍遙三老。”
蕭業淡然提醒道。
天山童姥活了九十八歲,放在這個時代就是活神仙,若是文官,只要別謀反,在朝堂指着皇帝罵,皇帝都得老實的聽着。
如今的逍遙三老皆是大宗師,至少還有一甲子壽元,鶴髮童顏,仙風道骨,沒有誰比他們更能證明修道可長生了。
此刻,逍遙三老匯聚於一堂,就在隔壁。
無崖子此刻真的很無助,很想說一句。
快去請段王爺,也就是他的女婿來。
可惜,蕭業要的是武學宗師,不是後宮管理大師。
逍遙三老,黃裳,以及皇宮中那位最是神秘的葵花老祖,幾乎涵蓋了天龍世界所有的大宗師。
只剩個掃地僧了。
但蕭業並不喜歡佛門,作爲一個讀書人,對於那羣不事生產,表面光鮮,內裡全是名利慾望的和尚生不出什麼好感。
更別說那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蕭業想想就火大。
先不說佛祖大,還是皇帝大。
畢竟蕭業對皇帝並不怎麼敬重,而且在宋朝,罵皇帝纔是文人風骨的體現,要是能逮着皇帝的痛腳一番言語攻擊,將皇帝罵得急眼,那可是要出大名的。
比如,包拯。
影視劇裡的包青天擅長斷案,爲百姓主持公道,實際上的包拯是以直諫皇帝名留青史,堪稱是大宋的魏徵。
這裡是說到了關鍵,公道。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這句話最讓蕭業火大的地方就是踐踏公道,視律法於無物,少林寺用這句話爲藉口,不知收留了多少該凌遲處死的惡人。
該做的佈置基本都落實了。
蕭業不介意在離開天龍世界之前,給佛門講講律法,普及下什麼是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