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全旅壓上

二二旅壓到最後。..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六※※

因爲到了十月份,朝鮮半島的降雨少了許多,清”江的流量大大減少,所以發動反擊的時候,各師旅是在不同地點渡河的。

退守的時候,情況就沒有這麼簡單了。韓軍奪回制空權之後,加大了轟炸力度。

能過河的地點就兩咋”一是介”二是安州。

不是這兩處地點的橋樑沒有被炸燬,而是這兩處地點的水流比較平緩,適合密集架設浮橋,特別是能夠讓坦克與重型卡車通行的大型浮橋。

機械橋?

清川江是朝鮮半島上數得上號的大江,就算在降雨比較少的旱季,下游的江面寬度也在一公里之上。

這世界上,長度超過一公里的機械橋還沒誕生呢。

安州本來就是一三三旅的防區,而退守的時候需要從安州通過的還有同師的一三四旅與一三五旅,以及四十四師的一三零旅與一三一旅,另外幾個旅去了介川。

按照軍隊的規矩,作爲“東道主”一三三旅得負責殿後。

眼看着三營被韓軍趕了過來,一三三旅旅長霍弘光上校有點坐不住了。

與十五軍的其他高級軍官一樣,作爲一名深受羅耀武薰陶的鐵血軍人,霍弘光不但脾氣大,還非常果斷。

軍長的命令不但下達給了三營,還下達給了一三三旅。

擋不住也要擋,必須守到全部部隊退守江北爲止。

當時,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還沒有完成!

事實上,如果一切順利的話,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應該提前完成。因爲從介川撤退的只有四個旅,而且沒有受到韓軍攻擊。

問題是,並非一切順利。

介”沒有在清川江河畔上,而是在清”江的一條支流的北岸,要往北大約十公里纔到清”江。

也就是說。部隊撤退的時候,需要渡過兩條河流!

毫無疑問,這很要命。渡過一條河流都很困難,別說渡過兩條河流了。

雖然屁股後面的韓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是渡河總得花時間。第九機械化步兵師攻入安州的時候,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只完成了一半。

更要命的是,如果安州失守,韓軍就能沿着鐵路線向向推進。

也就是說,韓軍能從安州出發,迅速殺到介川。

以機械化部隊的推進速度,也就是一兩個小時的事情,而介川那邊的撤退工作至少需要二十個小時。

讓韓軍殺到介川,丟掉的就不是一三三旅,而是四豐三師。

因爲在介川那邊,殿後的也是四十三師。

霍弘光非常清楚,羅耀武正在考慮對第十五集團軍進行深度改編,將現在的集團軍一師一旅的編制體系改編成集團軍一旅,即取消師級編制單位,減少指揮環節上的麻煩。

雖然改編工作還沒有開始,但是按照正常情況,肯定得“試點”

先拿一兩個旅出來,成立獨立旅,通過實戰來檢驗獨立旅的戰鬥力,再決定是否按照新的方式進行編制。

按理說,這這麼美差,基本上與霍弘光無關。

不管怎麼說,現在的軍長是黎衛東,而他又是四十四師的前師長。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這樣的好事,自然是留給四十四師了。

有趣的是,黎衛東這人比較要面子,在羅耀武徵求意見的時候,他客氣了一句,結果被羅耀武當真,直接把四十四師排除在外。

也就是說,從四十三師與四十五師中抽取一個旅作爲獨立旅。

在這兩個師中,最有資格的就是四十三師的一二九旅與四十五師的一三三旅。

不用多說,一三三旅的勝算要高那麼一點。原因是,羅耀武就是從四十五師出來的,而且與一三三團有着密切關係。

再說了,四十五師纔是十五軍的嫡系部隊,而四十三師之前是空軍待戰師。

只要打好這一仗,一三三旅鐵定會獨立出去,成爲第十五集團軍的第一個獨立旅,甚至有可能升級爲獨立裝甲旅,成爲名副其實的王牌部隊。

更重要的是,到時候霍弘光就將成爲大校旅長,而且獨立旅指揮官最高可以件到少將!

不管爲了什麼,這仗都得打好。

三營頂不住,那就再派一個營上,再頂不住,再多派幾個營上。

霍弘光的決定,救了正準備發動最後反擊的葉振邦等人。

二營衝上去的時候,葉振邦沒有立即撤下來,而是帶着一幫老兵跟在二營後面,除了幫助二營打掃戰場之外,主要就是尋找那些受傷無法行動的弟兄。

沒過多久,霍弘光又把一營派了上去,還讓警衛連與偵察營做好了上陣準備。

這個時候,葉振邦已經帶着三營官兵達上了卡車,

安州的戰鬥還沒結束,三營的戰鬥結束了。

上去的時候,三營總共有四百三十七名官兵,後來陸續的補充了四百多名兵員,撤下來的時候,一個連都不到,只有七十四人,這還包括了從戰場上找回來的十一名傷員、以及提前撤退到河對岸的三十七名傷員與四名醫護人員。

到底陣亡了多少兄弟,葉振邦也說不清楚。

在他提交的戰報中,總共提到了五百六十七個名字,可是還有很多陣亡官兵的名字沒有寫上去。不是這些人沒有名字,而是沒有找到他們的屍首、或者身份牌,也就無法確認到底有哪些人陣亡。

雖然這算不上是葉振邦等老兵經歷的最慘烈的一場戰鬥,但是對三營的很多官兵,特別是那些有幸跟着葉振邦一同撤退的新兵來說,這絕

對韓軍來說,恐怕也是如此。

“安州戰役”成爲了中小城市防禦戰的典型戰例,被世界各國研究了幾十年,並且成爲了很多國家軍事教科書的必備教材。

爲了重塑這場戰役,美軍甚至在莫哈維沙漠裡面搭建了一座與安州同等規模的城鎮,讓第八十二空降師充當假想敵,即當時守衛安州的第十五集團軍四十五師一三三旅三營,然後讓其他部隊去攻打這座城市。

可惜的是,第八十二空降師不是第十五集團軍。

幾十樂後,那些有幸參加朝鮮戰爭的美軍將領都想不明白,當時中隊用什麼辦法守住了安州?

別說用一個營對付一個師,就算是對付一個獨立裝甲旅都很吃力。

當然,美軍並沒有研究中人的戰鬥意志。

雖然存大方向上,中隊敗了,但是在一個擁有十四億人口的國家。絕對不會缺少鐵血軍人。

在某些時候,一名鐵血戰士就足夠了。

因爲這個戰士的抗爭行爲能夠激勵與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將他所在的軍隊變成一支鐵血軍團。

葉振邦就是這樣的戰士,他領導的三營就是這樣的軍團。

只不過,必須承認,葉振邦也是人,一個更加頑強的普通人而已,所以他也有極限,人類無法突破的極限。

同樣的道理,中隊在朝鮮戰場上打得再出色,也是一支由普通人組成的軍隊,而不是一支由超人組成的軍隊,所以存在很多限制。

比如,是人就得吃喝拉撒,就需要糧食物資。

作戰的話,還需要武器彈藥。

這些問題,不需要身在前線的葉振邦去擔憂,而且就算擔憂,也這需要考慮三營,不用考慮整支軍團。

問題是,羅耀武必須考慮這個冉題。

事實上,當時困擾着羅耀武的問題中,後勤補給跟不上最爲嚴重。

稍微細心一點的話就能發現。反擊的時候,第三十九集團軍的最佳契入點應該是在韓軍攻入咸興之後,而且應該由第三十九集團軍圍攻咸興,讓第四十集團軍包抄元山。第十六集團軍負責外圍支援,第十五集團軍則強力攻打順川。

擺出這個架勢,不但能夠一口氣吃下東線戰場上的全部韓軍。還有可能打下元山,甚至有機會反攻平壤。可惜的是,羅耀武辦不到,或者說是中隊辦不到。

原因只有一個:後勤保障跟不上!

別說按照這一宏偉目標。哪怕是圍殲集團軍與集團軍,也差點小因爲後勤保障不濟而錯失機會。

美軍反擊之前,羅耀武就下達了撤退命令。

雖然當時羅耀武已經料到,美軍很快就會參戰,而且會在東線戰場上發難,但是他沒有可能知道,美軍會火速趕赴戰場,協助韓軍發起突襲。

也就是說,第三十九集團軍提前撤退。與美軍即將到達幾乎沒有關係。

撤退的原因是:物資用光了!

責任不全在第三十九集團軍身上,與第四十集團軍也有很大關係。因爲沒有堅決果斷的追擊潰逃的集團軍,導致攻打高原鎮變成一場苦戰,所以額外消耗了大量物資,使得第三十九集團軍投入戰鬥的時候物資就所剩無幾了。

沒有彈藥物資,還打個屁啊!

不難想像,羅耀武爲什麼要在佔優的情況下下達全線撤退命令。

問題是,守得住“紅線嗎?

別說羅耀武本人憂心仲仲,就連軍區司令部的後勤參謀都有同樣的想法。出問題的絕對不是入朝作戰部隊,而是整條後勤補給線。

更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當時前線缺乏的不是彈藥,而是物資。

最普通的,也是最基本的物資。

第6章 兌現承諾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8章 水到渠成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21章 強強對抗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39章 戰鬥英雄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48章 國境防線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79章 再接再厲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3章 野外決戰第65章 及時彌補第78章 關鍵戰役第20章 火力打擊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64章 一席之談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88章 強勢干預第47章 城市遊擊第36章 巨大漏洞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86章 全數投入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93章 迫在眉睫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4章 好話在前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90章 兵力緊缺第36章 進攻受阻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7章 漏網之魚第45章 步步爲營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5章 以退爲進第53章 強行上馬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5章 烈火將軍第9章 以進爲退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69章 燃眉之急第38章 額外獎賞第37章 全面撤退第84章 小鬼壓場第78章 六雷轟頂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67章 代號落霞
第6章 兌現承諾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176章 天賜良機第58章 水到渠成第64章 服從命令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46章 二輪交手第21章 強強對抗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39章 戰鬥英雄第135章 走上正道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48章 國境防線第72章 特種戰法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79章 再接再厲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28章 美軍上島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3章 野外決戰第65章 及時彌補第78章 關鍵戰役第20章 火力打擊第60章 鹿死誰手第132章 全面開打第64章 一席之談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64章 遷都決議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88章 強勢干預第47章 城市遊擊第36章 巨大漏洞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15章 先打再談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86章 全數投入第128章 作戰策劃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50章 意外收穫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93章 迫在眉睫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4章 好話在前第35章 還沒結束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90章 兵力緊缺第36章 進攻受阻第74章 最後選擇第109章 鋼鐵雄獅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1章 內憂外患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54章 當局者迷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7章 漏網之魚第45章 步步爲營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79章 出其不意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42章 時不待人第107章 轉移重點第15章 以退爲進第53章 強行上馬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5章 烈火將軍第9章 以進爲退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69章 燃眉之急第38章 額外獎賞第37章 全面撤退第84章 小鬼壓場第78章 六雷轟頂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167章 代號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