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兵力緊缺

韓軍D集團軍覆滅。對美韓聯軍來說,絕對是一次慘痛打擊。

在這場耗時六天的會戰中,雙方總共打了五場戰役,即第三次熙川戰役、第二次江界戰役、惠山戰役、第二次丹東戰役與第二次莊河戰役。中國軍隊總共出動一百一十萬,殲滅韓軍近三十萬,斃傷俘美軍兩千餘人。美韓聯軍動用兵力近百萬,斃傷俘中國軍人六萬餘,還殲滅了三萬多朝鮮人民軍與游擊隊。

不管是按參戰兵力、還是交戰區域計算、或者是同時打響的戰役數量,這都是朝鮮戰爭打響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隨着戰役結束,交戰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竭。

韓軍損失的近三十萬官兵主要集中在D集團軍,二十二萬韓軍與朝鮮僞軍覆滅。新參戰的E集團軍與F集團軍也有不小的傷亡,總計損失了近六萬人,其餘就是協助美軍解圍的A集團軍與B集團軍,大約一萬多人。

美軍傷亡集中在第二機步師,正面防禦的第二騎兵師與第七步兵師沒有多大損失。

與之相比,中國軍隊的傷亡主要集中在第十五集團軍、與之配合的新編集團軍、以及民兵縱隊上,僅民兵縱隊的傷亡就超過三萬人,大多是在從後方往前線運送物資的途中被美軍炸死炸傷。

雖然會戰結束的時候,中國軍隊因爲後勤保障過於艱難,主動撤退到了鴨綠江與圖們江北岸。沒有留在朝鮮境內,但是中國軍隊仍然取得了這場會戰的最終勝利,而且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勝利。

可以說,這是進入本土保衛戰之後,中國軍隊取得的最重大的勝利。

打完這一仗,戰場形式已經悄然改變。

對另外一方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

再次損失二十多萬官兵,而且陣亡人數又高達十多萬,韓國的樸太玄政權已經是風雨飄搖了。

雖然受拜倫剛剛訪問首爾影響,樸太玄並沒下達撤軍命令,在高壓政策的作用下,韓國也沒有爆發大規模反戰示威遊行,但是會戰結束後,樸太玄密電黃真尹,讓韓軍停止一切在中國境內、以及針對中國的進攻行動。

即便是補充到朝鮮東北部地區的韓軍二線部隊,也以剿匪爲主。

也就是說,韓軍將不再參加又美軍主導的進攻作戰行動。

當然,樸太玄並沒公開發表聲明。

換個角度看,韓軍沒法繼續打下去,也是不折不扣的事實。

D集團軍覆滅之後,在前線作戰的韓軍只剩下A集團軍與B集團軍,而且這兩個集團軍也有不小損失,戰鬥力大打折扣。爲了補充A集團軍與B集團軍的損失,E集團軍與F集團軍被拆散了編入這兩個集團軍。如此一來,跟在後面的就只有G集團軍了,而這個集團軍又被派往朝鮮東北部,彌補D集團軍留下的空缺。

這下。韓軍已經無兵可派。

更嚴重的是,在一線部隊後方,有着近五百公里的防禦空白區。駐紮在這一區域內的韓軍不到十萬人,還都是戰鬥力奇差的二線部隊。

要命的是,在這一區域內,有近百萬朝鮮僞軍!

朝鮮僞軍,實際上就是韓軍扶持的地方治安部隊,大多是投降後改編的朝鮮人民軍。這樣的軍隊,不但不能上前線作戰,在後方也不穩固。

說得簡單點,朝鮮僞軍今天可以投靠韓軍,就能投靠中國軍隊。

要不是中國軍隊也精疲力盡,沒法立即發動新一輪進攻,只要再次渡過鴨綠江,就能光復大半個朝鮮,不但能夠逼迫盤踞在鴨綠江口與遼東半島的美韓聯軍主力撤,說不定還能像六十多年前那樣,一口氣打過三八線,佔領首爾。

面對這一情況,帕特里奇不急纔是怪事。

隨着韓軍喪失戰鬥力,美韓聯軍不但進攻乏力。連防守都成問題。

打到這個時候,帕特里奇首先要考慮的就是繼續守在丹東與莊河,保住進攻的希望,還是乾脆撤回朝鮮半島?

如果由他來選擇的話,肯定會選後者。

撤,韓軍的A集團軍與B集團軍還能鞏固後方防線,三個美軍師也能在戰線上站穩腳跟。等到補充兵力到達,再設法在中國軍隊發起進攻的時候消耗其有生力量,說不定還能再次渡過鴨綠江。

問題是,中國軍隊會再次入朝作戰嗎?

東南方向上的戰爭已經打響,只要美韓聯軍撤走,中國軍隊入朝的可能性並不大,最有可能沿着鴨綠江部署防線,守好國門。

與纔開戰的時候相比,此時的中國軍隊已經不缺乏兵力,有幾百萬大軍。

這樣一支軍隊,只要有足夠多的,就能構築起一道足夠堅固的防線。

只要退回朝鮮,美韓聯軍要想再次打,就沒有那麼容易了。

更重要的是,從戰略上講,美韓聯軍絕對不能撤退。

主動退回朝鮮,等於承認進攻中國本土的作戰行動失敗。到時候,別說反攻,能不能在中國東南戰場上站穩腳跟都是個問題。

要,這種戰略方向上的重大勝利,肯定會對中國軍隊的士氣產生巨大影響。

說得簡單點,能在條件惡劣的東北戰場上取勝,爲不能在更加有利的東南戰場上取勝呢?

從政治上看。也不會允許帕特里奇從東北撤軍。

奧康納剛剛宣佈要將這場戰爭進行到底,大話已經說了,美軍就從中國撤軍,這讓美國總統如何下臺?

再說了,世界各國都看着美國呢。

別說像俄羅斯這種希望看到美國出醜的大國,就連衆多歐洲國家都沒表態,如果美國此時承認在中國東北地區的作戰行動失敗,這場仗就沒辦法打了。

不能撤軍,就只能增兵。

立即增派地面部隊顯然不大可能,就算奧康納承諾的國民警衛隊已經完成動員,第四步兵師的重建工作也在加緊進行,幾個之前撤編的陸軍師團也已開始組建,可是要將這些部隊送往前線,特別是配套的重型武器裝備,確實是個嚴重問題。

當然,國民警衛隊能否在一線戰場上擔當重任也是個問題。

等到第四步兵師完成重建,其他正規師團形成戰鬥力,也得是一季度末、二季度初的事情了。

在此期間,帕特里奇能夠得到的地面援助非常有限。

如此一來,就只能在空軍與海軍身上做文章。

加大空中投入勢在必行,萬幸的是,空軍的動員工作進行得更早。

到二零一三年初,除了F-A的生產線早已開始全速運轉。以每月數十架的速度產出世界上最先進的戰鬥機之外,美國還重啓了B-A的生產線,以二十四億美元的單價從諾思羅普公司採購了數十架,將B-A機羣的規模擴大了三倍。F-A的多用途改進型,也就是與F-1E類似的FB-的設計工作也已完成,即將投產。F-3系列戰鬥機的量產工作已經安排下去,空軍的F-3A最先量產,然後是海軍的F-3C與陸戰隊的F-3B,第一批F-3A將在第二季度服役。

不說其他的,大批F-A服役,美國空軍的實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除了負責制空作戰任務之外。在中國空軍無力發起全面反擊的情況下,F-A還擔負起了對地打擊任務,憑藉其優異的隱身能力,執行一些高難度的轟炸任務,比如對付中國空軍的遠程防空系統。

相對而言,美國海軍的動作就沒有這麼大了。

除了等待F-3C服役取代F/A-18C/D之外,美國海軍沒有其他軍機採購計劃。只是在戰爭期間,爲了提高海軍航空兵的出動效率,美國海軍與空軍合用岸上基地,將部分艦載航空兵部署在陸地上。

在東北方向上,因爲黃海過於狹窄,絕大部分海域都的中國陸軍遠程炮兵與彈道導彈的覆蓋範圍之內,所以美國海軍很少派遣艦隊進入黃海北部海域,也就無法爲地面作戰部隊提供多少支援,最多隻能在上千公里之外,用巡航導彈打擊地面目標。

針對東北戰場上的局勢,帕特里奇能做的就是將部分部署在東南方向上的空中力量調,加強空中打擊與空中封鎖,用轟炸來削弱中國軍隊的戰鬥力。

顯然,這也很不靠譜。

雖然轟炸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對中國軍隊造成的損失也不小,中國的軍火工廠全速運轉,也只能保證主力集團軍達到基本配製,絕大部分新編集團軍與所有民兵縱隊都沒有重裝備,是純粹的步兵,但是在這場戰爭中,中國軍隊的最大資源就是人力,充足的人力讓中國軍隊始終保持着較爲旺盛的戰鬥力。

事實證明,美軍的轟炸行動對人員造成的傷亡並不是很大。

特別是在戰線後方,轟炸能夠癱瘓公路與鐵路,卻擋不住人的腳步。在羅耀武動員了數百萬軍民,用肩挑背扛的原始方法把物資送上前線的情況下,美軍的轟炸就沒有多少實際意義了。

歸根結底,轟炸起不了作用,還是得增兵。

美軍的增援部隊無法及時到達,韓國又沒辦法繼續擴大動員規模,甚至連已有的部隊也不願意渡過鴨綠江。就只能在別的地方想辦法。

可是,能向東北出兵的還有誰呢?

第33章 野外決戰第42章 意外結果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8章 破釜沉舟第95章 日軍上臺第64章 空中突擊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54章 重裝上陣第39章 戰鬥英雄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2章 戰略反擊第58章 水到渠成第55章 穩重踏實第96章 新任司令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1章 內憂外患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55章 大動筋骨第41章 背靠本土第38章 關鍵時刻第79章 出其不意第38章 額外獎賞第53章 關鍵一炮第5章 大局爲重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60章 鹿死誰手第57章 人情關係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64章 服從命令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69章 一地得失第59章 秘密進駐第5章 烈火將軍第82章 恰準時機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58章 來頭不小第5章 烈火將軍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2章 士氣鬥志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2章 根源問題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7章 攔路奪命第99章 爭分奪秒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2章 戰場小兵第12章 戰略反擊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76章 如狼似虎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56章 開闢戰線第77章 推心置腹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38章 加大投入第59章 戰略冒險第41章 背靠本土第51章 重於泰山第7章 攔路奪命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4章 扭轉乾坤
第33章 野外決戰第42章 意外結果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80章 爲將之道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46章 舉步維艱第98章 破釜沉舟第95章 日軍上臺第64章 空中突擊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54章 重裝上陣第39章 戰鬥英雄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32章 中央突破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2章 戰略反擊第58章 水到渠成第55章 穩重踏實第96章 新任司令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12章 最優選擇第17章 自投羅網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85章 又是一道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178章 別無選擇第11章 內憂外患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55章 大動筋骨第41章 背靠本土第38章 關鍵時刻第79章 出其不意第38章 額外獎賞第53章 關鍵一炮第5章 大局爲重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60章 鹿死誰手第57章 人情關係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64章 服從命令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95章 空降兵系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51章 回國述職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16章 主動退卻第69章 一地得失第59章 秘密進駐第5章 烈火將軍第82章 恰準時機第170章 此消彼漲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58章 來頭不小第5章 烈火將軍第57章 經典突擊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2章 士氣鬥志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2章 根源問題第97章 前後反差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7章 攔路奪命第99章 爭分奪秒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0章 將功補過第117章 有主有次第142章 面子問題第2章 戰場小兵第12章 戰略反擊第49章 精確火力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76章 如狼似虎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56章 開闢戰線第77章 推心置腹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38章 加大投入第59章 戰略冒險第41章 背靠本土第51章 重於泰山第7章 攔路奪命第43章 不得不打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3章 陰差陽錯第14章 扭轉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