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以進爲退

中國軍隊沒有做好準備,不等於美日聯軍就會按兵不動。

到了七月中旬,雖然美日聯軍也沒有做好發動大規模地面戰爭的準備工作,甚至連主力部隊都沒有部署到位,但是在七月十三日,帕特里奇仍然按照之前確定的作戰計劃,向美日聯軍下達了戰役動員令。

不同的是,此動員令,只針對空中力量。

也就是說,在該命令正式生效之後,美日聯軍的空中力量就將按照作戰計劃,對京津地區的中國軍隊與軍事設施進行全面轟炸,爲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打下基礎。

帕特里奇此舉,除了留出更充分的戰役準備時間之外,主要就是爲了鞏固空中優勢。

在七月上旬,中國空軍的威脅就大大增強了。

比如在七月四日,也就是美國獨立日的那一天,中國空軍就出動了三百多架次戰機,在北方戰場上對美日聯軍發起全面挑戰。在這一天的空戰中,美軍不但破紀錄的損失了二十多架F-A,還丟掉了更多的F-3,如果不是前線指揮官及時下達了停飛命令,讓那些執行對地打擊任務的第三代戰鬥機留在了後方,恐怕還會損失幾十架戰鬥機。更要命的是,利用大規模空戰的混亂局面,中國空軍再次偷襲了美軍的支援機羣,並且取得了擊落一架E-3、兩架E-、一架E-8與一架EP-3C的戰績。

事實上,當天還發生了另外一場戰鬥,只是交戰雙方均沒有對外公佈相關消息。

在當天傍晚,中國空軍出動J-機羣,對部署在黃海北部海域的美軍航母戰鬥羣發起了突然襲擊。準確的說,是中國空軍用J-機羣,支持陸軍的遠程導彈部隊,對美軍航母戰鬥羣進行了突然打擊。

交戰過程很簡單,主要就是利用J-出色的隱身性能,突破美軍艦隊的防空網,在距離美軍航母戰鬥羣大約一百二十公里的地方,用火控雷達鎖定了“尼米茲”號、“文森”號與“羅斯福”號航母,然後將獲取的戰術信息傳給了陸軍的導彈部隊,讓陸軍用射程高達一千五百公里的戰術彈道導彈發起了攻擊。

看上去,J-只充當了偵察機的角色。

實際上,J-的貢獻不僅如此。

導彈發射之後,J-繼續通過戰術數據鏈,將信息發給了已經在外層空間飛行的彈道導彈,還在導彈下落階段,調整了火控雷達的工作模式,集中照射三艘航母,等於爲導彈照亮了目標,讓彈道導彈能夠順着美軍航母反射的電磁波調整彈道。如此一來,原本不具備末制導能力的彈道導彈變成了半制導武器。

這場戰鬥,差點幹掉三艘美軍航母。

如果不是美軍指揮官反應及時,而且在艦隊附近徘徊的防空戰鬥機距離那幾架J-足夠近,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了攔截,恐怕三艘航母都會被彈道導彈擊中。在最後關頭,美軍進行了電磁干擾,美軍戰鬥機也以自我犧牲的方式,驅逐了那幾架J-。即便如此,衝在最前面的“尼米茲”號仍然被彈道導彈撒下的子彈藥擊中,飛行甲板被炸出了幾十個窟窿,暴露在外的電子設備幾乎全被摧毀,不得不返回橫須賀海軍基地。“文森”號與“羅斯福”號的運氣稍微好一點,及時以全速規避,沒有被導彈灑下的彈雨擊中。

只不過,經此一戰,美軍再也不敢把航母戰鬥羣派往黃海北部海域。

爲了提高航母戰鬥羣的防禦能力,從此之後,美軍艦隊就只能在距離濟州島一百五十公里的範圍內活動。因爲只有這樣,航母戰鬥羣才能得到部署在濟州島上的戰區導彈防禦系統的養護。

同樣的,美軍的運輸船隊也不得不全部改道前往東港,再也不敢進入渤海灣了。

美國當局沒有對外公佈這場戰鬥的消息,主要是擔心引起連鎖反應。要知道,美軍能夠在這場戰爭中取得壓倒性的優勢,美國海軍功不可沒。客觀的講,美國海軍做出的貢獻甚至超過了美國空軍,是美國陸軍所向披靡的基石。如果連美國海軍都受到了致命威脅,恐怕就沒有多少國家看好美國了。別忘了,正是“華盛頓”號與“里根”號遭到致命打擊,才讓衆多美國的盟國徘徊不前。

中國當局沒有公佈相關消息,則主要與襲擊的結果有關。當時,中國陸軍出了使用配備子彈頭的彈道導彈之外,還發射了上百枚配備了穿甲彈頭的彈道導彈,並且對這些導彈給予了很大的希望,認爲能夠擊沉一兩艘美軍航母。結果是,只有“尼米茲”號受了輕傷,另外兩艘航母全都安然無恙。雖然這一結果,主要與不太成熟的戰術有關,與導彈本身的性能沒有多少關係,但是仍然讓陸軍下不了臺,而中國當局自然不會拿一場沒有取得勝利的戰鬥大做文章。

只不過,誰也不能忽視這場戰鬥產生的影響。

美軍也很快認識到,真正構成威脅的不是中國陸軍的導彈部隊,而是那些能夠透過美軍防空網的隱身戰鬥機。

雖然在與J-對抗的時候,F-A的優勢仍然非常明顯。

在很多戰鬥中,F-A都能做到先敵發現,並且先敵攻擊。很多時候,都是F-A在發現了J-之後,打開彈艙,準備發射攔截導彈的時候,被J-發現。因爲雙方使用的中程空對空導彈的性能相差不大,所以晚發射導彈的J-很難在超視距戰鬥中佔據優勢。進入視距內之後,因爲F-A已經在超視距戰鬥中取得了優勢,加上部署在東北戰場上的美軍戰鬥機要比中國空軍的戰鬥機多得多,所以F-A往往能夠憑藉較爲明顯的數量優勢,彌補在格鬥空戰中的機動性差距。

但是對美軍來說,J-帶來的最大問題不是F-A打不過,而是美軍的整套對空作戰體系受到了威脅。

要知道,在美軍的對空作戰系統中,F-A只是一把無堅不摧的利劍,而真正起到關鍵作用的是規模龐大的支援機羣,特別是由E-3與E-組成的預警機羣。說得直接一點,即便沒有F-A,依靠性能先進、數量衆多的預警機,美軍仍然能夠用以F-1爲主的第三代戰鬥機取得空中優勢。

相反,如果預警機發揮不了作用,就算有再多的F-A,美軍也很難掌握制空權。

問題就在這裡。

拿E-3D來說,其脈衝多普勒探測雷達對J-11這類大型戰鬥機的探測距離在四百公里以上,對同類型的大型飛機的探測距離更是高達六百公里,即便在下視情況下,對低空飛行的戰鬥機的探測距離也在三百公里以上。但是在面對J-這類隱身戰鬥機的時候,E-3D的最大探測距離還不到一百公里。如果J-的航向正好對準了E-3D,即將RCS面積最小的頭部對準E-3D,那麼E-3D對J-的最大探測距離只有六十公里。與之相比,J-的相控陣火控雷達即便在邊搜索邊跟蹤的工作模式下,對E-3D這樣的大型飛機的探測距離也在兩百五十公里以上。

如此一來,J-反而能夠提前發現E-3D。

也就是說,預警機已經不能提供預警了。

更重要的是,J-配備的SD-1S中程空對空導彈在攔截迎向目標的時候,最大射程超過了一百二十公里,即便攻擊逃逸目標,最大射程也在六十公里以上。也就是說,J-可以在被E-3D發現之前發射導彈,然後轉向逃逸。

等到E-3D發現逼近的導彈時,已經來不及進行規避了。

正是如此,在此之前的戰鬥中,J-纔多次偷襲美軍預警機得手。

可以說,如果不是中國空軍嚴重欠缺遠程警戒能力,無法準確掌握美軍預警機的部署情況,不然J-還能擊落更多的預警機。

預警機所遭受的損失,肯定會對F-A的作戰使用產生影響。

甚至可以說,在沒有預警機支持的情況下,F-A能夠發揮出一半的性能,那就非常了不起了。

實戰中,F-A在與J-交戰時損失慘重,就與美軍的預警體系受到打擊有直接關係。

再回過頭來看,就不難明白,帕特里奇爲什麼一再認爲,到了第三季度,隨着中國空軍的先進戰鬥機大規模服役,美軍的空中優勢將被抵消掉,而失去空中優勢之後,美軍在地面戰場上必然舉步維艱。

可惜的是,這已經是改變不了的事實。

對帕特里奇來講,解決問題的唯一辦法就是增大投入,在中國空軍獲得足以扭轉局面的力量之前,拖垮中國空軍。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就只能主動發起攻擊,而且得針對中國軍隊的重要目標,迫使中國空軍應戰。

正是如此,帕特里奇才會讓美日聯軍的空中力量重點轟炸軍事目標。

地面戰爭還沒打響,空中決戰就開始了。

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25章 慶祝方式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68章 自願參加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92章 秘密協議第74章 柳暗花明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34章 尋求突破第49章 大兵壓境第99章 爭分奪秒第25章 強行抓人第60章 鹿死誰手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35章 還沒結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9章 秘密進駐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9章 大敵當前第91章 最後通牒第92章 秘密協議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0章 火力打擊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8章 蓄勢待發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70章 全面戰爭第7章 攔路奪命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93章 請客喝酒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60章 鹿死誰手第36章 平行推進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69章 燃眉之急第22章 絕對射殺第9章 兩線作戰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75章 自我犧牲第52章 日本定策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4章 只要結果第25章 慶祝方式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9章 大敵當前第24章 全面撤退第36章 平行推進第98章 危牆欲倒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66章 危機時刻第95章 棟樑之危第52章 日本定策
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32章 嚴防死守第25章 慶祝方式第84章 小鬼壓場第125章 守株待兔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09章 瀋陽被圍第49章 大兵壓境第178章 穩打穩紮第79章 誰最受傷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68章 自願參加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46章 炮火打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92章 秘密協議第74章 柳暗花明第65章 及時彌補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34章 尋求突破第49章 大兵壓境第99章 爭分奪秒第25章 強行抓人第60章 鹿死誰手第62章 圍攻丹東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35章 還沒結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8章 圍點打援第59章 秘密進駐第60章 這是戰場第17章 尋求突破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106章 拿命做陪第139章 戰地談判第53章 關鍵一炮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31章 千鈞一髮第145章 大舉增兵第9章 大敵當前第91章 最後通牒第92章 秘密協議第37章 南守北攻第179章 悲情人物第32章 全旅壓上第122章 改寫紀錄第20章 火力打擊第66章 遍地主力第144章 現實難題第8章 蓄勢待發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70章 全面戰爭第7章 攔路奪命第126章 準備再戰第93章 請客喝酒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183章 向着勝利第110章 戰地搶修第60章 鹿死誰手第36章 平行推進第83章 破例而行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69章 燃眉之急第22章 絕對射殺第9章 兩線作戰第147章 戰火重燃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39章 舉世震驚第75章 自我犧牲第52章 日本定策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56章 知難而退第103章 嚴陣以待第14章 只要結果第25章 慶祝方式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9章 大敵當前第24章 全面撤退第36章 平行推進第98章 危牆欲倒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2章 戰略反擊第182章 特遣小隊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99章 操控未來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66章 危機時刻第95章 棟樑之危第52章 日本定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