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制信息權

在總結北京會戰的時候,很多人都將美日聯軍失敗的原因歸結於帕特里奇,即過於激進的戰術,讓美日聯軍分散在了一千多公里場的戰線上,在沒有打下天津的時候就開始攻打北京,兵力嚴重分散,無法在某一方向上形成突破,最終讓東北軍抓住了反擊機會,一舉扭轉乾坤。

這一指責不是沒有道理,只不過並不全面。

看得深入一點的話,就能現,真正影響到美日聯軍的還是制空權。

在北京會戰之前,雖然美日聯軍在北方戰場上打得非常艱辛,但是一直在挺進,而且每一步都很踏實,沒有給東北軍多少翻本機會。也就是說,在北京會戰之前,美日聯軍掌握着戰爭主動權。

從根本上講,美日聯軍能夠壓着東北軍打,主要就是掌握了制信息權,即做到了知己知彼,對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了如指掌。雖然在某些方面,美日聯軍做得並不理想,比如在戰前偵察中,美日聯軍很少能夠準確掌握東北軍的部署情況,往往要到戰鬥打響之後,才能從東北軍的作戰行動中判斷出東北軍的部署情況,但是這些問題並沒改變總體局面,即美日聯軍在掌握戰場信息方面,遠遠過了東北軍。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天津會戰初期的坦克大戰。在這場戰鬥中,美日聯軍的兵力優勢並不明顯,甚至在北面戰線上處於劣勢,一直被東北軍壓着打。到最後,美日聯軍能夠擊潰東北軍,甚至重創了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一舉打開了天津的大門,就是因爲美日聯軍準確的掌握了戰場情況,現第六十五集團軍是東北軍的軟肋,從而在南面集中與投入了主要的支援力量,打開了突破口,最終擊潰了東北軍。

在軍事衛星系統癱瘓之後,制信息權在很大的程度是就是制空權。

美日聯軍中,除了數量衆多的偵察機之外,還有大批電子戰機,以及戰場監視飛機。拿美軍的e-8來說,只需要一架e-8就能監視三百五十公里範圍內的所有地面部隊,並且同時跟蹤上千個目標。如果能將這種飛機部署到戰線後方一百公里初,就能對東北軍的防區進行全面監視。

事實上,在之前的戰鬥中,e-8就是美日聯軍地面部隊的眼睛。

在很多時候,美日聯軍的地面部隊都得依靠e-8提供的戰場情報來調整部署。

除了e-8之外,美軍還有大批無人偵察機,特別是那些飛行高度在兩萬米左右,巡航時間過七十二時的大型無人偵察機。

將這些空中信息戰平臺整合到一起,就成了美軍的信息戰系統。

毫無疑問,美軍的信息戰系統就是建立在制空權的基礎之上的,沒有制空權,美軍就沒有制信息權。

在天津會戰中,美軍在制空權上的問題就暴露了出來。

比如在坦克大戰結束前,美軍沒能及時掌握東北軍在後方的調動與部署,讓第十六集團軍及時到達玉田,守住了第三十九集團軍的側翼,結果第一裝甲師差點全軍覆沒,到最後還不得不放走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沒能在野外戰場上殲滅東北軍的主力,爲後面的慘敗埋下了伏筆。

打到北京會戰的時候,美軍在制空權上的問題變得更嚴重了。

當時,美軍根本無法派遣大型無人偵察機去戰場上空執行偵察任務,因爲這些無人偵察機肯定會被擊落。即便損失無人偵察機,不會損失飛行員,但是美軍也沒有多少這種單價過一億美元的大型無人偵察機。結果就是,美軍只能讓無人偵察機在己方戰線後方巡邏,監視範圍縮到了原來的十分之基本上失去了使用價值,最多隻能爲戰線上的美軍提供有限的戰術情報,而不是全面的戰場信息。

相對而言,美軍在大型空中監視平臺方面的損失,產生了更加嚴重的影響。

在天津會戰與北京會戰中,美軍總共損失了七十四架支援飛機,其3與e-8各有十八架與十六架,另外還損失了二十多架大型電子戰機。如此巨大的損失,既對美軍的空中作戰產生了嚴重影響,根據美軍的統計,在這兩場會戰中,美日聯軍在空戰中損失的戰鬥機有將近一半是在沒有得到預警機支持的時候與中國空軍交戰的結果,更要命的是,美軍不得不調整支援飛機的部署方式,將e-3與e-8的部署空域嚴格控制在己方戰線後方三百到三百五十公里的範圍之內。只有這樣,才能留出足夠的空間,在支援飛機前方部署巡邏戰鬥機,攔截中國空軍的戰鬥機。

對空戰來說,預警機靠前部署與靠後部署的影響還不是很明顯。

不管怎麼說,e-3對J與J這些不具備隱身能力的戰鬥機的最大探測距離過了六百公里,跟蹤距離也在四百五十公里以上,能夠爲己方戰鬥機提供足夠的預警時間。而在對付J-2o這樣的戰鬥機時,e-3的探測距離不會過一百公里,跟蹤距離更是隻有六十公里左右,必須依靠F-22a提供的直接掩護,因此靠前與靠後,基本上沒有區別。

可是對地面部隊來說,e-8的部署方式就有很大的影響了。

即便在己方戰線後方三百公里處活動,e-8對東北軍的探測範圍縮到了五十公里,能爲地面部隊提供的支持非常有限。如果將部署距離再往後挪五十公里,e-8就只能監視美日聯軍的陣地,也就只能在東北軍起反擊之後才能提供戰術信息。這樣一來,e-8幾乎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這種信息上的滯後性,產生的影響是無法估量的。

拿廊坊反擊戰來說,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殺出來的時候,美軍的e-8還在四百多公里之外,根本無法爲空降部隊提供情報支援,而當時先現東北軍反擊部隊的還是美軍的偵察機。第二十七集團軍殺出來的時候,美軍的e-8仍然在三百多公里外,仍然沒有能夠及時現東北軍的反擊部隊,而且美軍也沒有向該地區派遣偵察機,所以a集團軍在沒有接到任何警告的情況遭到了突然襲擊。即便到了十日中午,當第二十七集團軍向一零三國到機動的時候,美軍也沒能及時現,因此並不知道東北軍已經轉移了反擊部隊,把矛頭對準了武清的日軍。

從這些實戰戰例就看得出來,如果美軍仍然掌握着絕對制空權,仍然藉此擁有明顯的信息與情報優勢,東北軍的反擊就打不起來,也就不可能一舉打掉廊坊機場,更不可能殲滅美日聯軍的a集團軍。

這些影響,都與中國空軍的J-2o有直接關係。

雖然在空中戰場上,中國空軍仍然處於劣勢,而且較爲明顯,特別是在北京戰役的前兩天過後,中國空軍的制空作戰能力明顯降低,但是隻要中國空軍的J-2o還在起飛作戰,美軍就別想獲得絕對制空權,也就別想肆無忌憚的將各種空中信息平臺放到前線上來,自然難以掌握制信息權。

事實上,早在一年多前,帕特里奇等美軍高級將領就預見到了這一局面。

美軍也針對這一情況,着手開新一代預警機。可惜的是,研製新預警機的難度絕對不比開一種第四代戰鬥機多少。當時,美國還設法從以色列獲取了大型相控陣雷達的相關技術。只不過,美國此舉的目的是要了解中國空軍的大型預警機,因爲中國空軍大型預警機上採用的相控陣雷達與以色列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而在自行開的預警機上,美國沒有采用以色列的技術。

可以說,在擁有了能夠探測到J-2o的大型預警機之前,美軍很難扭轉戰場局面。

從時間上看,美國的新一代大型預警機能在二零一五年底飛,在二零一七年完成研製工作,在二零一八年底或者二零一九年初投入使用就非常不錯了。

顯然,美軍在戰場上肯定堅持不到二零一八年底。

不管怎麼說,在中國空軍的支持下,東北軍迎來了自開戰以來最好的局面,而且也是兩年多來,第一次有可能逆轉戰局的戰略契機。

只不過,要想在戰略上取勝,東北軍還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在二月十日,東北軍的要任務就是完成戰役迂迴,做好圍殲武清外圍十萬日軍的戰鬥準備。

對此,美日聯軍還一無所知。

美軍把精力全都放到了廊坊,正在想方設法的組織起一支足夠強大的救援部隊,把被圍的部隊救出來。

日軍則在爲打一場翻身仗,佔領武清做準備。

不管怎麼說,當時美日聯軍的兵力優勢仍然非常明顯,戰場上有一百五十萬大軍,而東北軍的作戰部隊還不到一百萬,由羅耀武親自指揮的反擊部隊則只有十多萬。萬幸的是,在殲滅了a集團軍之後,東北軍士氣大振、鬥志昂揚,官兵更是求戰心切。再說了,下一場打日軍,而這正是東北軍的拿手好戲。

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39章 火速增兵第78章 再接再厲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60章 這是戰場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39章 迂迴得逞第59章 戰略冒險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4章 人非聖賢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75章 攻守易勢第6章 鬆弛有度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78章 六雷轟頂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6章 瘋狂計劃第43章 何爲希望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2章 生死瞬間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8章 一席之談第12章 生死瞬間第31章 萬事俱備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81章 最壞打算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42章 意外結果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81章 兵不厭詐第35章 爲戰爭活第69章 生死之外第55章 穩重踏實第36章 巨大漏洞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78章 六雷轟頂第6章 兌現承諾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6章 重大發現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3章 機緣巧合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7章 漏網之魚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25章 強行抓人
第141章 拼死突圍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39章 火速增兵第78章 再接再厲第74章 最後選擇第70章 地面救援第189章 反擊方法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82章 空中救援第166章 主輔相承第166章 彈盡糧絕第60章 這是戰場第66章 危機時刻第16章 瘋狂計劃第119章 關鍵一環第52章 致命伏擊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19章 當機立斷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67章 撤離戰場第192章 努力爭取第124章 自相殘殺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39章 迂迴得逞第59章 戰略冒險第148章 勾心鬥角第14章 人非聖賢第77章 打得解氣第116章 前沿挑釁第48章 防守反擊第185章 疑雲重重第50章 再遇貴人第28章 集體造反第34章 尋求突破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203章 有舍有取第75章 攻守易勢第6章 鬆弛有度第31章 萬事俱備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78章 六雷轟頂第18章 圍點打援第160章 有所準備第16章 瘋狂計劃第43章 何爲希望第44章 機票作廢第12章 生死瞬間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61章 絕不退縮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8章 一席之談第12章 生死瞬間第31章 萬事俱備第77章 推心置腹第130章 吃啞巴虧第81章 最壞打算第94章 未雨綢繆第103章 共同赴難第42章 意外結果第114章 重振雄風第81章 兵不厭詐第35章 爲戰爭活第69章 生死之外第55章 穩重踏實第36章 巨大漏洞第83章 查漏補缺第198章 利益關係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00章 別無所求第68章 虎嘯山林第13章 捷足先登第108章 心繫戰場第78章 六雷轟頂第6章 兌現承諾第184章 信仰危機第6章 重大發現第155章 進軍華南第3章 機緣巧合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01章 擒賊擒王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44章 保衛天津第157章 左右挨刀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102章 勤儉節約第14章 只要結果第171章 全線撤退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00章 非常戰術第63章 全盤部署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59章 度外之慮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7章 漏網之魚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25章 強行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