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兵不厭詐

葉振邦沒有資格參加高層會議,就連羅耀武也沒有多少發言權。

二零一三年的第一天,葉振邦在北京過了一個非常平靜的元旦。羅耀武去參加高層會議的時候,他給家裡打了個電話,得知縣裡已經替他父親買了醫療保險,還給他母親在縣政府安排了一個臨時工作。

這些,都與葉振邦在臺島戰場上獲得的“戰鬥英雄”稱號有關。

要知道,臺海戰爭中,獲得這一稱號的軍人不超過一百名,而且葉振邦還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普通士兵。

至於葉振邦提幹,還成了上校,反而沒有引起地方政府重視。

這也很好理解,戰爭期間,軍官一抓一大把,上校就有好幾萬。再說了,軍官的陣亡率非常高,特別是前線作戰部隊,地方政府沒有理由重點照顧軍官家屬。真要照顧,也照顧不過來。

這一天,東南戰場上的戰鬥也有了進展。

雖然陳必時一口氣投入了一個集團軍的龐大兵力,但是反擊行動並沒收到成效,打到一月一日凌晨,反擊部隊就因爲傷亡過於慘重被迫停止進攻。

美軍的空中力量非常強大,還有部署在近海島嶼上的遠程炮兵。

僅靠人力發動反擊,簡直就是讓進攻部隊去送死。

事實上,陳必時投入的只是一支二線集團軍,並沒動用部署在寧波的主力集團軍。按照他的部署,死守寧波將是美軍登陸後的第一場關鍵戰鬥。

守不守得住寧波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須在這裡拖住美軍。

雖然美軍的空運與海運能力非常強大,戰場垂直投送能力也非常驚人,但是僅僅依靠這些手段,最多支持一個陸戰師作戰,而要支持八個師的主力部隊發動全線進攻,就得奪取一座吞吐能力巨大的港口。

杭州灣上,有這種吞吐能力的就只有寧波的鎮海港與北侖港。

美軍上岸後,必然強攻寧波,只有在打下寧波之後,才能繼續進軍。

對陳必時來說,寧波保衛戰之後,就輪到杭州了。要想守住杭州,他就得爲部隊爭取到足夠的部署時間。

當然,還需要其他先決條件。

在當天召開的高層會議上,代替陳必時參會的戰區參謀長田興漢中將明確提出,必須賦予前線司令部全部戰時特權,包括無條件的徵用一切民間物資與設施,不然軍隊沒有辦法守住寧波,連杭州也守不住。

顯然,這不是一個小小的要求。

要知道,如果賦予了前線司令官全部戰時特權,就等於讓陳必時掌握了戰區內的生殺大權,不但有權力征用民間物資,還可以對任何影響到抗戰行動的人進行軍法懲治,是死是活就是陳必時的一句話。

對老百姓來說,這無非是換了個做主的人,沒有多少影響。

可是對地方官員,還有那些平常就凌駕於平民百姓之上的豪強來說,這就等於把他們的身家性命交到了陳必時手上。

陳必時是什麼人?

真要讓他動真格的,不知道多少人要掉腦袋。

遠的不說,就在不久前,陳必時的得力門生羅耀武就在東北砍了幾百個地方豪強與地方官員的腦袋,罪名全是影響抗戰。

羅耀武都有這樣的膽量,更別說陳必時了。

這個問題,也在高層會議上引起了嚴重爭論,分歧非常大。

如果不是狄劭康與劉誠志主張把重點放在抗戰上,恐怕還會成爲高層會議的主要話題。

討論到最後,狄劭康親自拍板,賦予陳必時全部戰時特權,只是涉及到省部官員的事情都由中央決定。

不管怎麼說,這算向前邁了一大步。

會議的重點話題仍然是東北抗戰,即如何利用當前較爲有利的形勢,再發動一兩次決定性戰役,打開局面,扭轉局勢。

按照劉誠志的安排,羅耀武重點說明了物資緊缺與後勤保障上存在的嚴重問題。

會議的重點也就落在了這兩個問題上,即如何保證部隊獲得足夠的作戰物資,以及如何解決後勤保障難題。

顯然,這不是針對狄劭康的難題,而是針對管元山的難題。

原因很簡單,現在負責內政的是管元山,而後方物資供給與運輸工作都屬於內政,由管元山負責。

讓羅耀武有點意外的是,狄劭康並沒藉機發難。

雖然略感意外,但是羅耀武也因此知道,劉誠志的判斷沒有錯,上面在戰略選擇上確實存在嚴重分歧。

萬幸的是,羅耀武最關心的問題得到了解決。

在狄劭康與劉誠志的一再逼迫下,自知理虧的管元山做出讓步,不但保證會按時完成物資籌備與運輸任務,還將責任落實下去,並且由羅耀武派遣軍隊代表監督,總參謀部則在後方協調。

也就是說,在軍事物資的問題上,總參謀部掌握了主動權。

帶着這個還算滿意的結果,羅耀武在當天晚上就帶着葉振邦等人離開北京,乘機返回瀋陽。

還在飛機上,作戰策劃工作就展開了。

“要打的話,還是隻能盯着韓軍d集團軍打。”葉振邦一直認爲該這麼打。

實際上,提出這個想法的,正是葉振邦。

跟着羅耀武回京參加高層會議之前,葉振邦就提出了這個想法,認爲應該利用美韓聯軍戰線拉得太長的大好時機,用兩到三個集團軍拖住丹東方向上的美韓聯軍主力,再出動兩到三個集團軍圍殲韓軍d集團軍。

當時,這只是個想法而已。

“關鍵是怎麼部署作戰部隊。”羅耀武提出了重點問題。

“第十六集團軍還是放在東邊,不用調動。因爲長期沒有得到全面休整,部署又比較分散,所以該集團軍只能充當戰役預備隊。”

羅耀武點了點頭,認同了葉振邦的建議。

“打到這個時候,美軍肯定會想到,我們在東南戰場上作戰不利,會在東北發力,牽制美軍主力,所以美軍肯定盯着那幾個王牌集團軍。”葉振邦稍微停頓了一下,說道,“部隊大範圍調動很難做到保密,至少無法長期保密,所以我覺得,應該把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留在西邊,與第六十五集團軍配合發動佯攻。有這兩個集團軍在,美軍肯定會認爲我們要趁機打回丹東,從而把重點放在西線戰場上。等到西線的戰鬥打響後,再讓第二十六集團軍與第四十集團軍機動到東線,圍攻韓軍d集團軍。”

“這樣就很難做到殲滅了。”羅耀武嘆了口氣。

第二十六集團軍的狀態還不錯,打了幾場惡仗,部隊得到鍛鍊,戰鬥力直線上升,就算比不上第三十九集團軍與第十五集團軍,也不比第十六集團軍與第六十五集團軍差。最大的問題就是第四十集團軍。

該集團軍一直不在狀態,又被抽調大批經驗豐富的官兵去加強後方防禦、甚至還抽調了部分官兵去培訓新兵。一直以來,羅耀武都將第四十集團軍當成戰區預備隊,即便在圍殲韓軍c集團軍的戰役中,第四十集團軍打得也是佯攻。

佯攻戰鬥中最次要方向上的戰鬥。

讓這兩個集團軍去圍殲總兵力超過二十萬,算上朝鮮僞軍就有三十多萬的韓軍d集團軍,確實有點勉爲其難。

“不能這麼打。”羅耀武咬了咬牙,說道,“雖然劉總只要我們擊潰d集團軍,但是最好能夠做到殲滅,我們也得以高標準要求自己。”

葉振邦苦笑了一下,高標準沒錯,可是超出作戰能力,那就不應該了。

“將兩條戰線分開,我們的兵力調動都是個問題。既然如此,還不如揉在一起,攪亂整個戰局,好渾水摸魚。”

“與美韓聯軍混戰?”

羅耀武點了點頭,說道:“現在是寒冬,我們新徵召的官兵多半是東北本地人,不少還是偏遠農村地區的子弟,能夠適應寒冷氣候,而美韓聯軍就沒有這麼幸運了,至少美軍官兵就不太適應朝鮮的氣候。真要摔開膀子幹,美軍的機動優勢不一定發揮得出來。要是能夠利用好這一點,我們就能掌握主動權。”

葉振邦微微點了點頭,表示明白羅耀武的意思。

雖然說東北大城市裡的居民不一定能夠適應嚴寒的氣候,畢竟和平時期,家家戶戶都有暖氣,絕大部分公共場所、甚至是公交車輛上都有暖氣,使得不少東北人的耐寒能力甚至不如長江以南的南方人,但是在偏遠山村,就不是家家戶戶都有暖氣了,出門也坐不了有暖氣的公交車。

“先在東邊打,拉開陣仗,讓美軍知道我們的目的就是殲滅d集團軍。只要美韓聯軍的主力一動,我們就在西邊打,也以決戰的氣勢來打。如果能夠一口氣打回丹東,那就再好不過了。就算打不下丹東,也能找到機會殲滅d集團軍。”

“這樣的話,後勤保障的壓力要增大不少,而且部隊傷亡不會小到哪裡去。”

“所以二線部隊從一開始就要跟上,而且只能勝不能敗。”

葉振邦長出口氣,說道:“兵不厭詐,這次我們反其道而行之,先主攻後佯攻,應該能夠打美韓聯軍一個措手不及。”

“正是如此,只要能打得美韓聯軍措手不及,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見到羅耀武自信滿滿的樣子,葉振邦也沒再多說。

至少打到目前爲止,在戰役層面上,羅耀武的決策還沒有失誤過。

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27章 炒飯惹禍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6章 親密接觸第8章 一席之談第2章 積極準備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60章 鹿死誰手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3章 強行上馬第47章 強力增援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22章 見好就收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82章 恰準時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59章 戰略冒險第56章 開闢戰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87章 鋪開了打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30章 客串演出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63章 全盤部署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48章 只靠自己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8章 自願參加第73章 政治木偶第79章 誰最受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3章 量力而爲第64章 一席之談第4章 飢寒交迫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92章 秘密協議第63章 正面猛攻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5章 大局爲重第40章 扭轉乾坤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3章 機緣巧合
第149章 來去匆匆第114章 游擊戰爭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27章 炒飯惹禍第76章 如狼似虎第160章 游擊戰爭第16章 親密接觸第8章 一席之談第2章 積極準備第177章 唐山反擊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9章 先南後北第11章 入朝作戰第168章 計劃之外第38章 額外獎賞第193章 北上準備第60章 鹿死誰手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96章 全面開花第53章 強行上馬第47章 強力增援第115章 功虧一簣第22章 見好就收第99章 爭分奪秒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82章 恰準時機第75章 攻守易勢第36章 平行推進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59章 戰略冒險第56章 開闢戰線第9章 以進爲退第41章 預備力量第158章 大雪封山第87章 鋪開了打第194章 不忍告別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30章 客串演出第47章 城市遊擊第173章 二次會戰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7章 戰場揚威第175章 吹毛求疵第63章 全盤部署第49章 出奇制勝第151章 來勢洶洶第143章 主動迎戰第143章 偃旗息鼓第48章 只靠自己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86章 幾近絕望第175章 中線失守第125章 縮小差距第68章 自願參加第73章 政治木偶第79章 誰最受傷第62章 蓄勢待發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50章 士氣問題第140章 等到天黑第153章 雖敗猶勝第130章 能力有限第83章 量力而爲第64章 一席之談第4章 飢寒交迫第165章 窮兇極惡第23章 發動羣衆第174章 積極進攻第138章 戰略報復第169章 百團大戰第91章 最後通牒第126章 護身寶貝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34章 以攻對攻第168章 一拍即合第30章 一石千浪第110章 三個要求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67章 代號落霞第92章 秘密協議第63章 正面猛攻第58章 來頭不小第121章 相對幸運第5章 大局爲重第40章 扭轉乾坤第56章 時機未到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21章 搶糧作戰第18章 以少勝多第182章 重新部署第104章 戰地營救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55章 放進來打第111章 官復原職第158章 出其不意第157章 敷衍了事第3章 機緣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