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查漏補缺

打到二零一三年,帕特里奇就察覺到戰局不大對勁。

雖然奧康納高調聲明將把戰爭進行到底之後,承諾向前線增兵,不但會爲作戰部隊補充兵力,還將增派作戰部隊,其中東北戰場將新增四個師,但是對帕特里奇來說,這基本上一紙白條。

新增部隊最快也要第二季度才能到達,而且肯定是國民警衛隊。

這樣的部隊,能夠上戰場嗎?在阿富汗剿匪還差不多,在正規戰場上與鬥志昂揚的中**隊作戰,國民警衛隊還差得遠呢。

最重要的是,等到第二季度,戰場局勢早就變樣了。

別說美韓聯軍已經不佔優勢的東北戰場,就算在東南戰場上,局勢也不容樂觀。按照最初制訂的計劃,應該在十二月初發動進攻。這個時候,中國江南地區的氣溫還不是很冷,對進攻一方比較有利。結果拖到十二月底,等到大部隊登上中國大陸的時候,已經是新的一年了。

僅僅是氣溫變化,就給美軍制造了不少麻煩。

雖然江南的冬天不像北方那麼寒冷,但是在沿海地區,溼度較大,又有海風,冷起來那才叫刺骨。

過低的氣溫還對道路交通產生了影響。

中國南方的公路都沒有針對寒冷天氣做特殊處理,到了冬季非常容易結冰,特別是雨雪天氣之後,公路交通癱瘓是經常的事。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不得不把登陸地點選擇在距離寧波非常近的地方。

縮短部隊上岸後的突擊距離,纔能有效降低後勤保障的壓力,也才能讓部隊免於在寒風中受凍。

至於進攻作戰,自然是以佔領寧波爲主。

帕特里奇也沒有更好的選擇,浙江沿海地區,到處都是人口在一百萬左右的大城市,不管向哪進攻,都得投入足夠多的作戰部隊。

以攻佔寧波來說,至少需要兩個陸戰師,而且只能保證佔領鎮海與北侖,要想佔領整個寧波,還得投入一到兩個陸軍師。這麼多的作戰部隊,需要大量的作戰物資,僅靠兩棲艦隊的投送能力,顯然無法滿足要求。

受此影響,帕特里奇必須首先攻佔寧波,特別是鎮海與北侖。

只有佔領了港口,才能解決後勤問題,大部隊的作戰行動才能得到保證。

這一點,與七十年前的諾曼底登陸如出一轍。當時盟軍搶灘成功後,首先攻打的也是加萊港,然後才向內陸推進。

戰略上缺乏靈活性,戰術上就沒有創新可言。

不管帕特里奇是否願意,美軍都得在寧波消耗大量時間。即便能夠如願以償的佔領這座浙江最大的港口城市,也很難順利攻佔杭州。

向上海進軍,那更是非常久遠的事情了。

顯然,這與帕特里奇預料的戰局發展截然相反。按照他的設想,部隊上岸之後,應該在一個月內打下杭州,三個月內攻佔上海。只有這樣,才能讓八個美軍師迅速展開,發起全面進攻。

以目前的形勢,能在一個月內打下寧波就不錯了。

戰役計劃總體延遲一個階段,意味着更大的戰鬥消耗與作戰傷亡。

只不過,這還不是帕特里奇最擔心的地方。

在他看來,東北方向上潛在的危險纔是最大的威脅。不管怎麼說,在東南方向上,美臺聯軍的優勢非常明顯,就算開局不利,也能按部就班的發起進攻,中**隊很難通過一兩次戰役扭轉局面。

東北戰場上,就不是這麼回事了。

隨着美韓聯軍退守鴨綠江口,中**隊已經在東北戰場上扭轉了局面,至少掌握了局部地區的戰爭主動權。從兵力上看,雖然中**隊仍然只有六個主力集團軍,但是新增了十個新編集團軍,還有數以百萬計的民兵。把這些加起來,只要能夠解決物資問題,中**隊就有能力發起反擊。

最讓帕特里奇擔心的,還是東北戰場上拉得太開的戰線。

從遼東半島的莊河到圖們江口,戰線長度超過兩千公里,而在這條戰線上,只有三個美軍師與三個韓軍集團軍。

雖然兵力規模很龐大,超過一百萬,算上部署在朝鮮境內的二線部隊,沒有兩百萬都有一百八十萬,但是真正能打的,也就只有三個美軍師與幾個韓軍主力師,不到二十萬人。要用這麼點人守住兩千多公里的戰線,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防線上漏洞百出,中**隊必然趁機發起反擊。

這一猜測很快就得到證實,進入二零一三年,中國當局就在向東北地區運送物資,羅耀武也在前線動員了六個主力集團軍與十個新編集團軍,甚至還在靠近前線的地區組建了三個民兵縱隊。

三股力量加起來,少說也有一百萬。

動員如此多的兵力,只能說明,羅耀武正在策劃進攻。

帕特里奇立即聯想到了東南方向上的戰鬥,隨即意識到,如果羅耀武在東北方向上發起反擊,肯定是在爲東南方向上的陳必時緩解壓力。

果真這麼簡單嗎?

帕特里奇並不懷疑羅耀武與陳必時的關係,至少情報部門已經證實,沒有陳必時,就沒有現在的羅耀武。

問題是,羅耀武真會爲了個人感情讓上百萬軍人浴血奮戰?

顯然不可能,羅耀武真要是這樣的人,就不會得到陳必時的重用,也不可能成爲力挽狂瀾的軍區大員。

替陳必時解圍只是藉口,羅耀武真正的目的是要扭轉東北戰局。

他肯定會發起進攻,而且是勢不可擋的進攻。

那麼,羅耀武會選擇在哪着手呢?

丹東或者莊河?

帕特里奇首先排除了這種可能。美軍已經修復了丹東、東港與莊河三座港口,物資供給不再是問題。對於火力強大的美軍來說,只要物資保證不成問題,防線就固若金湯。加上朝鮮境內的機場與空軍基地大多已經投入使用,美軍戰鬥機的出動率有了保證,中**隊更別想在西線上取得突破。

不是西線,就只能是東線!

在東線活動的,正是韓軍d集團軍。

在韓軍四個靠前部署的主力集團軍中,d集團軍最後成立,但是規模最大,還擁有幾支主力部隊。因爲一直在朝鮮東北部的兩江道與咸鏡北道活動,對付殘餘的朝鮮人民軍,所以d集團軍的損失並不大,戰鬥力較爲完備。

這個獨當一面的韓軍集團軍至少有三十萬人馬。

當然,這算上了在前線整編的朝鮮僞軍,韓軍只有二十萬。

即便如此,這仍然是一支不可小覷的力量,不然羅耀武不會一直把第十六集團軍留在吉林,即便在圍殲c集團軍的戰鬥中,該集團軍也沒有參戰。

羅耀武盯上了d集團軍,麻煩就大了。

暫且不說d集團軍會不會像c集團軍那樣迅速崩潰,東西兩條戰線間接近一千公里的防禦空隙就足夠致命。

只要羅耀武肯打,就能找到機會。

問題是,如何才能保住d集團軍?

把主力向東移動?帕特里奇根本沒有考慮這個問題。

雖然在東北戰場上,美韓聯軍暫時處於防守階段,但是帕特里奇並沒放棄進攻打算,他也知道,只要東南戰場上打開局面,隨着總統承諾的援軍到達,美韓聯軍肯定會在東北戰場上發起進攻。

到時候,還得依靠鴨綠江口與遼東半島上的港口。

如果此時把主力向東移動,只能使西線防禦空虛。對羅耀武來說,這就是打回丹東與莊河的最佳機會。

帕特里奇已經在之前的戰鬥中吃過這樣的虧,肯定不會再次上當。

主力不能東移,就只能讓d集團軍向西運動。

問題是,這也不大現實。d集團軍負責了約佔朝鮮國土面積三分之一的東北部地區,如果把d集團往西挪動,別說中**隊跨過圖們江,就連盤踞在蓋馬高原上的朝鮮人民軍殘餘部隊也會趁機而東。

東線一亂,西線進攻也會受到影響。

羅耀武自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肯定會大舉進攻,在d集團軍向西運動的時候將其殲滅。

困守一隅,d集團軍還有點希望。

與中**隊打運動戰,d集團軍恐怕會死得很難看。

兩條戰線上的主力部隊都不能隨意調動,就只能抽調二線部隊填補中間的空白區。

一月五日,帕特里奇給黃真尹下達了命令,讓他將部署在平壤的e集團軍與f集團軍派往慈江道,在鴨綠江南岸部署縱深防區。

顯然,這是兩個二線集團軍。

e集團軍只有十一萬人馬,f集團軍稍微好一點,有十三萬人馬,加上來與一個主力集團軍差不多。問題是,這兩個集團軍的官兵素質都不怎麼樣,而且裝備問題比較突出,戰鬥力肯定高不到哪裡去。

帕特里奇也沒有指望韓軍二線部隊能夠擋住中國的虎狼之師,只是希望在中**隊發起進攻的時候,能夠爲美韓聯軍的主力部隊爭取到一點時間。

可惜的是,這個時候已經是一月五日了。

黃真尹在當天就下達了調動命令,可是直到一月六日上午,主力部署在順川的e集團軍才向北運動。又過了幾個小時,到六日下午,駐紮在平壤的f集團軍纔開拔。因爲缺乏交通設備,所以這兩個集團軍的行軍速度都不快。

即便一切順利,e集團軍要只能在一月七日上午到達鴨綠江南岸。

這個時候,恐怕羅耀武已經下達了進攻命令!

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84章 小鬼壓場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75章 攻守易勢第14章 人非聖賢第50章 給點奔頭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78章 關鍵戰役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7章 自投羅網第32章 福大命大第51章 騎虎難下第24章 決戰前夕第5章 烈火將軍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75章 攻守易勢第62章 蓄勢待發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82章 恰準時機第68章 自願參加第60章 一飛沖天第35章 坦克大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98章 破釜沉舟第42章 意外結果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96章 新任司令第82章 戰地少尉第47章 三個小時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49章 大兵壓境第25章 慶祝方式第57章 不得不攻第83章 量力而爲第56章 城市鏖戰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75章 制信息權第24章 全面撤退第40章 扭轉乾坤第39章 戰鬥英雄第3章 秘密任務第53章 強行上馬第21章 強強對抗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38章 關鍵時刻第4章 突然襲擊第76章 峰迴路轉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9章 先南後北第79章 誰最受傷第85章 又是一道第8章 蓄勢待發第29章 權利宣言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2章 積極準備
第131章 歪打正着第74章 穩操勝券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50章 給點奔頭第170章 最後辦法第84章 小鬼壓場第38章 關鍵時刻第140章 戰場降溫第98章 破釜沉舟第127章 落刀之處第113章 前程做賭第75章 攻守易勢第14章 人非聖賢第50章 給點奔頭第69章 生死之外第122章 釜底抽薪第124章 戰力提升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78章 關鍵戰役第24章 全面撤退第148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壞的開始第14章 人非聖賢第169章 突然襲擊第17章 自投羅網第32章 福大命大第51章 騎虎難下第24章 決戰前夕第5章 烈火將軍第25章 強行抓人第134章 不堪一擊第127章 麻煩不斷第75章 攻守易勢第62章 蓄勢待發第21章 不是訣別第153章 親自出手第131章 必爭之地第176章 美國精神第171章 巔峰對決第123章 一石三鳥第101章 多此一舉第82章 恰準時機第68章 自願參加第60章 一飛沖天第35章 坦克大戰第90章 找對領導第180章 坦克大戰第190章 針鋒相對第188章 戰略打擊第146章 左右兩難第98章 破釜沉舟第42章 意外結果第201章 赤裸政客第69章 燃眉之急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161章 穩中求勝第96章 新任司令第82章 戰地少尉第47章 三個小時第151章 提前進攻第147章 各打各的第145章 爭奪主動第152章 戰略撤退第35章 爲戰爭活第106章 帶話回去第49章 大兵壓境第25章 慶祝方式第57章 不得不攻第83章 量力而爲第56章 城市鏖戰第93章 迫在眉睫第117章 廢物利用第111章 越繞越遠第75章 制信息權第24章 全面撤退第40章 扭轉乾坤第39章 戰鬥英雄第3章 秘密任務第53章 強行上馬第21章 強強對抗第96章 老將出馬第105章 雷響雨小第38章 關鍵時刻第4章 突然襲擊第76章 峰迴路轉第81章 壓軸大戲第105章 自我價值第13章 發動羣衆第172章 力所不逮第137章 觸及底線第59章 秘密進駐第159章 另類戰鬥第19章 先南後北第79章 誰最受傷第85章 又是一道第8章 蓄勢待發第29章 權利宣言第177章 戰略謀劃第2章 積極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