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

侍衛長霍里亞所說的行程,最終埃德爾沒能成行。對外的說辭是他有些不舒服,不過實際情況嘛……

埃德爾坐在辦公室內,看着一份新的情報有些有些感嘆的說道。“沒想到這麼快就退出了。”

沒錯埃德爾拿的是一份來自遠東的情報,剛剛日本宣佈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倫敦海軍條約是華盛頓條約的補充條款。其分爲兩次,第一次主要是針對締約國家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

第一次倫敦海軍條約;條約對締約三國的主力艦數量進一步裁減,繼續凍結各締約國主力艦的建造至1936年,並且約定了艦齡超過20年的主力艦可進行改裝與性能提升的條文。

條約規定了巡洋艦的分級與數量的限制,標準排水量超過1850噸、不大於1萬噸的巡洋艦分類又分爲兩級:主炮口徑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a型)和主炮口徑不超過6.1英寸的巡洋艦(b型)。

(a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8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4.6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8萬噸。(b型)巡洋艦總噸位美國不得超過14.3萬噸;英國不得超過19.2萬噸;日本不得超過10萬噸。條約對驅逐艦、潛艇的噸位總和、排水量與主炮口徑也做出了限制。

第二次倫敦海軍條約主要規定:主力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35000噸,主炮口徑不得超過14英寸。航空母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23000噸,火炮口徑不得超6.1英寸。標準巡洋艦的標準排水量不得超過8000噸,火炮口徑不得超過6.1英寸,但是任何締約國認爲其國家安全受到影響時,可以建造排水量爲1萬噸的巡洋艦。

各簽約國不得獲得或建造標準排水量超過2,000 噸(2,032 公噸)或者裝備口徑超過5.1英寸(130 mm)的艦炮的潛艇。

第二次條約除了繼續縮減主力艦的內容之外,還針對航母、巡洋艦、潛艇等進行規定。

所以這兩次倫敦海軍條約和華盛頓海軍條約,讓各國停止了對海軍艦艇的繼續建造,同時也減緩了各簽約國對海軍新技術的更新換代。

不過這對非簽約國來說就是追趕的好時機,不過受限於國力和技術,真正做到追趕的只有羅馬尼亞一個國家。

而日本自從9.18事變之後,在國際上遭到空前的孤立。而國際社會的孤立更進一步加劇了日本對英美的敵視,原因主要是是遠東的利益爭奪。位於南方的長江和珠江流域經濟地帶一直都被英美所把持,而一心想要獨佔在華利益的日本與其有着不可調和的矛盾,

而在日本海軍在遠東一家獨大,對於英美奪取大把的利益非常不滿。加上少壯派逐漸開始把持軍方勢力,對英美一直以來敵視的態度更是擴大到整個日本階層。

雖然日本軍方內部陸海軍關於北上南下有着分歧,不過其擴大勢力範圍的理想被沒有得到改變。而此時雖然那個臭名昭著的*****圈還沒有被正式提出,但是在日本內部對東南亞卻一直垂涎三尺。

因爲該地區有着日本急需的橡膠、石油等戰略物資。一直以來這些物資都被英美法等國把持。對於日本而言,近在咫尺的東南亞根本是無法拒絕的誘惑。

所以在內外因素的作用下,1934年12月,日本順勢趁機宣佈退出華盛頓條約和倫敦海軍條約。

日本宣佈的這個消息,讓英美等國非常吃驚。其中英國首相麥克唐納,美國總統羅斯福等人紛紛發表講話,對日本退出海軍條約一事表達了遺憾。

此時的英美等國由於受經濟的拖累,而且還抱着將日本重新拉回條約的願望,所以在言語上比較剋制。

只有埃德爾知道,日本人不可能再加入海軍條約中,因爲其與德國的關係正在升溫。

德國在日本的影響力一直以來就很不錯,尤其是師從德國的陸軍更是對德國推崇之至。而在學習英國的海軍中,德國同樣也有着不小影響力,其最爲著名的人物就是加藤寬治。

加藤寬治最爲出格的事是私底下和戰敗的德國公海艦隊軍官接觸,先斬後奏定下了一個密約。那就是德國把潛艇等技術交給日本,並且暗中派遣一定數量的技術人員前往日本。作爲回報,日本會在《凡爾賽和約》廢除後,將德國奉送的技術以及在德國技術基礎上研發的成果交還給德國。

這一密約傳回國內後,差點把海軍大臣加藤友三郎嚇死。加藤友三郎將加藤寬治一頓痛罵,並且把密約原本要回後銷燬。

這是日本海軍內部派系分裂的開始。加藤友三郎被稱爲大加藤,加藤寬治被稱爲小加藤,大小加藤之爭將會貫穿日本海軍內部的政治鬥爭,並且在華盛頓會議和倫敦會議上爆發。

一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日本得到了德國殖民地的委任統治權和中國山東的特殊利益,但是日德關係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因爲在戰俘問題上日本人沒有搞虐俘,被俘虜的德國人甚至有一部分在戰爭結束後留在了日本。

大正時期著名的幽蘿浦咖啡館,尤海姆西式點心店就是曾經被俘虜的德國人開的,德國人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改變了日本人的飲食,肉類和油炸食品的消費量都有所增加。這一現象使得日本民間普遍對德國人有好感,親德之風一度甚囂塵上。

特勒上臺後,大力鼓吹種族主義,推行****,要打倒英法報仇。此時的日本陸軍已經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日本和美英的關係迅速惡化。

德國和日本有了共同的敵人,加上駐德大使武者小路公共和駐德武官大島浩兩個急先鋒,日德關係自然極速升溫。

更煽動日本少壯派的是,1932年希特勒的《我的奮鬥》日譯版出版。這一版本刪去了原書中對黃種人的輕蔑,尤其是希特勒對日本人的觀點,只留下了煽動對美英的仇恨和種族主義內容。

這使那些認爲日本是神國,日本人是天神後裔的日本種族主義者與希特勒的**思想產生了共鳴,於是《我的奮鬥》一度成爲日本軍隊少壯派的必讀經典。

所以日德的關係升溫也就成爲了必然,而埃德爾看着日本退出海軍條約消息後,立刻對侍衛長霍里亞吩咐道。“讓洛莫丹上將來一趟索菲亞,我有事需要對其吩咐。”

接下來埃德爾需要考慮海軍增強的事情。

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222章 1915歲末第509章 裝甲師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703章 騎兵大戰坦克(中)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288章 宣戰第781章 密謀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十五章 問題延後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333章 還鄉(上)第753章 薩拉丁計劃(上)第608章 1933年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678章 意外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647章 空軍(中)第八十六章 奧匈公主 (爲天落W有情加更)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464章 新首相第620章 風起保加利亞(下)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20章 反攻(上)第十六章 飛行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755章 薩拉丁計劃(下)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512章 新年演講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481章 魯爾危機第424章 收尾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十章 軍隊紛爭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349章 資金的爭奪(上)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713章 短暫休息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333章 還鄉(上)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
第292章 特蘭西瓦尼亞戰役(一)第233章 新式坦克(下)第222章 1915歲末第509章 裝甲師第301章 德瓦保衛戰(二)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274章 德皇退位第214章 巴庫石油(上)第416章 羅蘇衝突(七)第685章 歐洲三軸心(一)第344章 喀山黃金(七)第703章 騎兵大戰坦克(中)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388章 羅匈≠合併第六十章 危機結束第六十二章 黑手會第288章 宣戰第781章 密謀第480章 1913年的財政安排第十五章 問題延後第116章 庫馬諾沃戰役(5500字二合一大章)第317章 德軍的攻勢(下)第614章 希特勒總理上臺第799章 被迫提前的法國戰役第461章 里加條約第456章 騎兵大戰坦克(終)第411章 羅蘇衝突(二)第333章 還鄉(上)第753章 薩拉丁計劃(上)第608章 1933年第278章 英法的應對第159章 戰爭花銷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678章 意外第471章 新總參謀長的計劃第九十章 奧匈行 上(二合一大章)第323章 保加利亞戰役(二)第664章 元首的羅馬尼亞行(一)第567章 克虜伯(下)第635章 海軍假日結束第229章 教育改革方案(上)第九十三章 新的執政方案第647章 空軍(中)第八十六章 奧匈公主 (爲天落W有情加更)第522章 貝凱什喬包暴動(上)第139章 奧赫裡德戰役第464章 新首相第620章 風起保加利亞(下)第228章 國名教育(下)第243章 安第齊·丹東(中)二合一第420章 反攻(上)第十六章 飛行第三十五章金融戰 下第722章 港口的空戰第191章 石油爭奪戰(上)第746章 克里特戰役(二)第800章 準備提前的中東戰役第755章 薩拉丁計劃(下)第513章 利比亞石油(上)第758章 北非軍團(求票)第351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六十七章 橡膠危機 二第531章 大蕭條來了第一章 不一樣的霍亨索倫家族第492章 羅德互助合約第375章 德國戰敗第108章工業化合成氨第512章 新年演講第195章 預備役改進方案(第三章求月票)第481章 魯爾危機第424章 收尾第312章 佔領克盧日第337章 喀山黃金(一)第785章 貝魯特失守第十章 軍隊紛爭第221章 軍隊大巡查第八章 軍隊整編 中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184章 薩拉熱窩事件的影響(中)第268章 俄國退出一戰第551章 羅蘇局部戰爭(四)第657章 訪問(下)(爲小興盟主加更)第349章 資金的爭奪(上)第546章 赫爾梅克衝突(完)第401章 新編第24師第398章 特里亞農條約第713章 短暫休息第326章 動盪的保加利亞(上)第778章 霍夫曼上將第437章 東加利西亞重工業區(中)第302章 德瓦保衛戰(三)第670章 希臘危機第333章 還鄉(上)第699章 波蘭戰役(二)第414章 羅蘇衝突(六)第607章 羅斯福上臺第208章 難民(上)二合一大章第552章 羅蘇局部衝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