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節 新年會議

穿越位面的1628年,註定不會是一個平靜的年份,響徹大員周邊的火炮爆炸聲,提醒着人們,戰爭隨時都會來臨。

無視窗外的噪音,大辦公室裡此刻座無虛席,正在召開1628年度,穿越勢力的第一次擴大會議。

會議由夏先澤主持。

會議的第一個議題,是審覈即將在大員島中心動工的皇城圖紙。圖紙由設計師馮冠傑提供,事前在論壇上有幾輪初稿,今天是最後定稿日。

看着馮冠傑在展示板上貼出來的最後效果圖,屋裡大部分人臉上露出的,還是那種見到土包子的嫌棄表情。

“這不還是個二層半的居民樓嗎?”有人當即不爽。

“不就是想要新天鵝堡嗎?握草,材料呢?人手呢?”這幾天被人噴來噴去,早已經肝火旺盛的馮冠傑,用指頭戳着鼻樑上的眼鏡,兇狠得條件反射式地懟了回去:“就這點資源,別說登基,等到遷都那一天,你們心愛的新天鵝堡還沒蓋好呢;到時候大爺們全去對岸蓋新地標了,這個就是爛尾樓一座!”

......這下都閉嘴了。

出現在效果圖上的,是一座穿越衆最熟悉不過的長方形二層居民樓,樓頂是小兩圈的全通式超市大廳,整個建築是“呂”字型結構,方頭方腦,毫無個性......

“大員土質不好,所以地下室只有一層。”馮冠傑氣順了點,手裡拿着根竹鞭,開始在圖紙上點來點去:“地下室挑高三米二,今後曹總那些進口箱子,包括所有的重要進口物資,就在地下室整理和存放。”

“地表一二層是磚混結構辦公樓,公用辦公室,公用廁所。窗戶是雙層,外層木板,內層的平板玻璃,要等咱們自己的玻璃窯上馬。”說到這裡,馮冠傑看了夏先澤一眼,然後繼續介紹:“三層是無立柱全通商務大廳,今後開全體大會,還有登基大典就在這裡。”

好多人聽到這裡,下意識看看坐在夏先澤身邊,正在笑嘻嘻聽講的曹董事長。

哪怕論壇上關於今後的路線問題還在辯論階段,但是在這之前,君憲制是各派已經達成的共識;所以當初規劃中的政務大樓,已經被更名爲皇城......“這就要當皇帝了啊!”屋裡這些生在紅旗下的中年男人們,最近一段時間每當看到董事長,心裡總是五味雜陳。

“大廳的科技含量比較高。”馮冠傑沒功夫注意這幫建築盲的表情,自顧自往下說:“鋼筋混凝土全通式大廳,外帶玻璃幕牆。既然不用立柱和隔牆,那麼庫裡儲備的那點盤圓鋼筋,就要配合土水泥用來澆屋頂。另外落地式的鋼化玻璃牆和一些鋁製配件沒有存貨,需要一箱配額,這個......”

說到這裡,馮冠傑停嘴看向夏先澤和曹川。

“一箱夠嗎?別幹到一半又要加預算!”夏總看來當年做地產的時候,沒少被這幫搞建築的坑害,此刻心有餘悸。

“絕對夠!”馮冠傑習慣性的露出低沉語氣來加重誠實感:“ 2釐米厚的鋼化玻璃,50塊摞起來,高度也不過1米,就這連今後的損耗都算進去了。玻璃大小就比照傳送空間的規格來定做,邊長2.8米的平方塊,剩餘空間放備件,還能空餘出一點位置弄些射燈過來,到時候晚上燈光一打,效果剛剛地!”

夏先澤扭頭和曹川耳語幾句,大概曹某人已經意識到,未來要在裡面登基,看來這間超市就是自己在白金漢宮的典禮廳啦,於是輕輕點頭,這邊夏先澤目光一掃,看沒有人反對,於是也點點頭,一箱配額就這麼定出去了。

......

“皇城”圖紙敲定,下一個項目是臺江造船廠。

造船廠本身並沒有出現反對的聲音,主要是關於配套設施的爭論比較多:木料不缺,可穿越衆的工業體系現在遇到了第一個難點:鐵。

資源是有限的,到底是把手頭的資源,投入到臺北的鐵砂礦挖掘中,還是投入到閩浙粵的生鐵收購中,眼下這兩種方案都有支持者,就像後世關於“造不如買”的爭論一樣,這事也處於討論中。

17世紀的臺北,是有天然鐵砂礦的,雖說總量不多,但足夠穿越勢力挺過初期。然而眼下就跑去臺北開分基地,穿越衆的運輸線要面臨巨大的軍事風險:包括盤踞在臺北的西班牙人,包括盤踞在臺灣中部笨港一帶的福建移民,這些人是鄭芝龍的屬民。

要想安安穩穩開發臺北的鐵礦和硫磺,就要首先趕走西班牙人和佔領笨港——穿越衆眼下所有的精力都傾斜在基礎工業上,根本沒有多餘的資源和老鄭還有大餅臉們幹仗。

所以暫時先從閩浙粵三省購買明人的生鐵,就成爲今天大會上決定的第二個議題。這個方案還派生了另外兩個決定:窯區進口小電爐,窯區和赤崁新區之間挖電纜溝。

小電爐不用說,那是必須的。但是要進口將近3公里的電纜和電力配件,只爲了赤崁人民用上電燈和船廠用上電鋸,這個非必要項目,今天在大會上遭到了強力阻擊:想想非洲人民還吃草呢,你們就要樓上樓下電燈電話了?——最後這個方案遭到閹割:先挖溝,等啥時候本子的銅湊夠了,咱們能自產電線再說......

兩個議題吵吵完早已經過了飯點,老爺們草草吃完工作餐,又開始替土著們操心了。

說是替土著操心,其實是要乾土著一把。

和其他遇到的問題一樣,每當人們想幹點什麼,總會發現有很多前置條件先要滿足......

鹽場。

嘉南平原是中國最適合曬鹽的地區之一:地勢平坦,陽光充足,全年雨量集中在夏季,海水鹹度高。

歷史上這裡曬鹽300餘年,布袋,七股這些金牌鹽場,每年的產量都在10萬噸以上。

穿越衆自然也是要曬鹽的,那句話怎麼說?穿越不曬鹽,菊花要撒鹽。

鹽是重要的商品,尤其是在大明某些缺鹽的省份,比如海對面的福建;鹽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窯區基地下一步就要針對鹽來上馬設備。

穿越衆用不着跑到北面10幾公里外的七股地區去曬鹽,整個臺南沿海都可以。然而考慮到已經成爲工業基地污水排放渠的新港溪,那麼,未來的鹽場最好還是稍稍往北一點,越過新港溪,在曾文溪和新港溪中間選址爲妙。

然而這樣一來,鹽場就面臨着一個現實威脅:新港溪以北,是麻豆社和蕭壠社的地盤,而這兩個土著村落聯盟,迄今爲止並沒有向穿越勢力臣服。

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516節 紮根第429節 生養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192節 勘探隊第558節 接收(一)第424節 校場(三)第624節 討逆(二)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679節 北歸(四)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539節 談話(二)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149節 臺江防禦方案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212節 殺王(九)第682節 北歸(七)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206節 殺王(三)第312節 打野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85節 管制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186節 福州第74節 忙碌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431節 罐頭第335節 開港(一)第130節 暫一營第494節 賀扁擔第559節 接收(二)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二)第22節 買槍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63節 接收(六)第83節 柴系統第335節 開港(一)第60節 姜十三第11節 接着忽悠第67節 出航前(二)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338節 開港(四)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718節 清場第301節 龍巖戰記(二十三)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448節 連戰第42節 反賊們第511節 教頭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415節 北上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725節 接力第83節 柴系統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37節 開港(三)第572節 鴻基堡第651節 落腳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46節 瞧病第681節 北歸(六)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46節 站長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259節 一波未平
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516節 紮根第429節 生養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226節 善後雜談第192節 勘探隊第558節 接收(一)第424節 校場(三)第624節 討逆(二)第173節 買櫝還珠第414節 私人恩怨第679節 北歸(四)第655節 救反賊(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539節 談話(二)第663節 救反賊(九)第149節 臺江防禦方案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193節 蚊子叮大象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212節 殺王(九)第682節 北歸(七)第69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六)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527節 吳掌櫃的日常(六)第206節 殺王(三)第312節 打野第142節 種點什麼好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85節 管制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273節 城堡價格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590節 上賊船下不來第186節 福州第74節 忙碌第526節 吳掌櫃的日常(五)第358節 開港(二十四)第300節 龍巖戰記(二十二)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634節 歷史慣性的體現以及火線提幹第611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十二)第431節 罐頭第335節 開港(一)第130節 暫一營第494節 賀扁擔第559節 接收(二)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703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二)第22節 買槍第101章 參政議政第563節 接收(六)第83節 柴系統第335節 開港(一)第60節 姜十三第11節 接着忽悠第67節 出航前(二)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478節 轉移話題第524節 吳掌櫃的日常(三)第283節 龍巖戰記(五)第338節 開港(四)第94節 別了,甘第丟斯第545節 葡人的抗戰準備(一)第376節 王尊德服軟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718節 清場第301節 龍巖戰記(二十三)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583節 大淩河之戰(二)第488節 獅子洋上第167節 木料和水泥第448節 連戰第42節 反賊們第511節 教頭第56節 李逵李鬼(一)第415節 北上第567節 人頭談判第725節 接力第83節 柴系統第523節 吳掌櫃的日常(二)第337節 開港(三)第572節 鴻基堡第651節 落腳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第529節 吳掌櫃的日常(八)第46節 瞧病第681節 北歸(六)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540節 商號清盤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46節 站長第232節 羣賢畢至(五)第259節 一波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