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節 珍珠,又見珍珠

林氏兄弟對於運貨去臺灣這種差事,並不是很牴觸——無論是去臺北的弗朗機人那裡,還是去大員的荷蘭人那裡。

閩商自古就有行船去臺灣的貿易行爲:和土著交易鹿皮硫磺。

林家所在的福寧州,緯度要高於臺北,所以只要冬季北風颳起,就可以發船。這中間雖說橫渡海峽風險大,但主要是風向問題,就怕半途風向改變,其餘的風險因素反倒很小。

林保全年輕時不止一次去過臺北和土人貿易,大員也去過一次,現如今坐鎮臺北的是弗郎機人,林家的船雖說再沒去過臺北,但是閩商對弗朗機人的境況還是很清楚的。

弗朗機人在臺北,可以說窮得只剩下錢了。

由於在當地腳跟未穩,並且和土著關係不好,弗朗機人並沒有多少貨物能用來貿易:拉一船貨物出門,然後帶一些銀子和對方的特產回航,這纔是海貿最划算的交易方式。

弗朗機人在臺北的城堡裡只有銀子,沒有貨——菲律賓自己每天都在等着明船運貨過去。所以這兩年閩商很少去臺北,哪怕弗朗機人免稅,黃絲也按白絲的價錢算,大夥一樣不願去。

至於盤踞在大員的荷蘭人,林保安雖說信息不暢,但是如果自家運一船貨過去,荷蘭人必定是歡迎的,這一點他很清楚。

......

林保全聽完方纔熊道之言後,略略點頭:5分銀子一斤生鐵,這個買賣做得——閩地最好的生鐵也不過1分多銀子一斤。

又是他再一次開始沉吟,主要是在估算這其中風險:過海是一道,洋麪不靖是一道,鐵料總價不足又是一道。

前兩者能規避——從福建最北端的福寧州乘北風出航,斜斜往東南方越過海峽,然後沿臺灣海岸線南下,順利的話可以避過福建南端洋麪上的亂局,直達大員。

而後者就有些棘手:鐵料,不論生熟鐵都屬於粗貨,林家的興安平號是600料(按每料載重72KG)福船,滿打滿算能裝8萬餘斤生鐵,這一船貨,總貨值不過4000餘兩銀子,即便是5分銀1斤鐵的高利,依舊不划算出海一趟——興安平號往日出海運銷雜貨,貨值最低也在一萬兩白銀,大部分時候都超過萬五千兩。

考慮清楚後,林保全這時沉聲說道:“總價不足,要夾一批貴重貨纔夠。”

一直在旁邊默不出聲的劉合劉管事,這時卻突然開口說道,“侯潮門劉家庫房,我家老爺尚有百擔生絲存於彼處,林老兄若要配貨,生絲最是合適不過。”

......

林保全驚訝地看了劉合一眼,映入眼簾的,是一張咧着滿口黃牙,嘿嘿直笑的奸臣面孔:“我家老爺吩咐過,熊老爺的買賣就是劉家的買賣,林老兄該不會連我家老爺都信不過吧?”

“哈哈哈......”屋內的幾個人就像約好一樣,同時開始仰天尬笑,只是林家兄弟的笑聲此刻有些發乾。

林保全知道,這叫做騎虎難下......劉合既然把話說到這份上,那是斷不容自家再推脫,推脫的話,兄弟二人今天就算是把劉家給得罪了。

“既如此,這買賣做得!”林保全此刻也知道再拖無益,他將笑聲猛地收住後,一錘定音。

“好好好,如此就算幫了兄弟大忙,賢昆仲爲人仗義,這份情熊某記下了!”說到這裡,熊道話聲一停,舉起手連拍三下:“出來吧......”

兩個明眸皓齒,穿金戴翠的俏麗丫鬟從裡屋走了出來。當前一個手裡端着一面青白釉大瓷盤,瓷盤被輕輕放在桌面上後,後面的丫鬟嬌笑着捧出一個晶瑩剔透的水晶碗,下一刻,素手輕搖,碗裡的珍珠便如雨簾一般,輕輕滑入盤內。

看着這幾十顆毫無瑕疵,一般兒大小,在瓷盤不住裡遊動的走盤珠,饒是林氏兄弟見多識廣,此刻也被這場面鎮住了。

“這是......?”林保全畢竟老成,從珠光寶氣中清醒過來後,不解地問到。

“定金。”熊道淡淡說出兩個字來。

“熊老爺好手筆!”林保全這一刻念頭通達,對躉售這一船鐵料再無顧慮——這種預付大筆定金的手段,只有西洋人才做得出來,他現在把熊道完全看成了紅毛的忠實買辦。

當然,熊老爺的定金也不是那麼好拿的,林保全心裡清楚,莫說吞了定金,哪怕是這一船鐵料沉海,林家都得再補發一船到大員。

除非是林家船今後再不來江南,否則還就得這麼幹——劉耀祖的買賣能做到京城,背後不知有多少後臺,不是林家這種小土霸能晃點的。

另外,熊老爺明顯也不是善茬。林保全今天來到塘莊,見到那些海船和水手,接觸到這位舉止莫名有股怪異味道的紅毛買辦,現在那種隱隱的預感愈發清晰:這位毫不介意給初次見面的朋友交出大筆財物的熊老爺,自家就有能力找回場子,劉家看似熱心幫朋友,實則是在攀附!

......

不明白箇中內情不要緊,林氏現在只需要明白熊道很屌就足夠,接下來雙方很快就談妥具體事項:林氏兄弟回到福建後,會於年後發一船鐵料和生絲去大員,熊道給出的定金,折算成銀價到時在大員一併結算,多退少補。

談妥後,丫鬟奉上筆墨,林保全和熊道當場立契爲證,一樁買賣就算是完成啦!

談完生意後時間剛好是正午,熊老爺於是下令擺家宴待客,這期間早已把眼珠子都扔到珍珠盤裡的劉合劉管家,終於開始和林家兄弟二次談判——珍珠,林家人是帶不走的。

這一碗渾圓的走盤珠品相上佳,最難得是個頭一般大小,若是由名匠好好打製一番,那就是能戴在宮裡貴人胸前的寶貨!

劉耀祖是有能力運作這種政治投資的。這之前穿越勢力陸陸續續拿出來的珍珠,大部分都落到了劉耀祖手中,然後這種私底下被劉耀祖稱作“海珠”的好東西,大多都被他送去了兩京的關係那裡,有力支持了幾位中級官員在官場的事業發展。

最終這些珠串會出現在某閣老家,某侍郎家,抑或是出現在後宮某位嬪妃的胸前,暈光流轉,粉彩宜人。

......至於閩北來的土鱉兄弟,這種好玩意,層次相當低的他們拿珠串回去能幹什麼,送給縣太爺?這不是糟蹋寶貝嗎?

好在土鱉兄弟也是懂這個道理的,一邊吃午宴,一邊就和劉管事談妥了生絲換珍珠的買賣,這期間熊老爺笑呵呵不住勸酒。

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31節 塘莊第729節 歷史(四)第484節 到埠第644節 年話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709節 收線(一)第416節 天津衛第129節 城市化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202節 授業第312節 打野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308節 建制(六)第445節 三角第501節 吃貨第326節 會議(一)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98節 播種機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304節 建制(二)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207節 殺王(四)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621節 大會(四)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80章 執照第465節 溫尚書第447節 打援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676節 北歸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492節 祠堂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500節 自己人第118節 公開信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310節 建制(八)第368節 反應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7節 狗死了第328節 會議(三)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466節 解惑第263節 入住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246節 升級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710節 收線(二)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709節 收線(一)第258節 前路第723節 囚徒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156節 卡位第486節 黑導遊第337節 開港(三)第683節 北歸(八)第188節 焦姐第499節 山精第724節 雞肋第9節 有錢啦第591節 突至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
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31節 塘莊第729節 歷史(四)第484節 到埠第644節 年話第58節 李逵李鬼(三)第696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五)第245節 建設和展望第433節 檢驗成果第709節 收線(一)第416節 天津衛第129節 城市化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476節 金殿撒潑(二)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349節 開港(十五)第515節 奇門兵器第589節 攤牌一刻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691節 北歸(一十六)第114節 同船不同命第202節 授業第312節 打野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308節 建制(六)第445節 三角第501節 吃貨第326節 會議(一)第608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九)第198節 播種機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第382節 走投無路第304節 建制(二)第123節 珠光寶氣的協約第692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第207節 殺王(四)第103節 鬥爭開始激烈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648節 赴任之路(二)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621節 大會(四)第214節 殺王(十一)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40節 蘿蔔開會(二)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708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七)第80章 執照第465節 溫尚書第447節 打援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124節 歷史在改變第676節 北歸第161節 你也來了第492節 祠堂第399節 地契聯盟第500節 自己人第118節 公開信第294節 龍巖戰記(十六)第310節 建制(八)第368節 反應第63節 視察摩雲觀(二)第475節 金殿撒潑(一)第295節 龍巖戰記(十七)第569節 路邊的人第7節 狗死了第328節 會議(三)第178節 備戰工作第466節 解惑第263節 入住第350節 開港(十六)第573節 來自北方的團隊第280節 龍巖戰記(二)第246節 升級第215節 殺王(十二)第710節 收線(二)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292節 龍巖戰記(十四)第709節 收線(一)第258節 前路第723節 囚徒第201節 公平交易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495節 一碗菜粥第156節 卡位第486節 黑導遊第337節 開港(三)第683節 北歸(八)第188節 焦姐第499節 山精第724節 雞肋第9節 有錢啦第591節 突至第661節 救反賊(七)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