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節 北歸(二)

“嗚......”

隨着長長的汽笛聲,滬客028號郵船降下了全部帆裝。寒冷的海風中,郵船隻用憑藉螺旋槳的推動力,便“順滑”地駛入了港口。

工業革命帶來的變革是翻天覆地的。

如今,大燕國海航系統超過一半的新式貨船,已經安裝了蒸汽動力系統。

儘管只是低壓鍋爐,但由此帶來的航行便利,卻是舊世界19世紀才能達到的高度。

低壓鍋爐設計簡單成本低廉維護簡便,很適合追求平穩行駛的郵船和貨船。

不過懂行人都清楚,這背後隱藏着的,其實是穿越工業體系的薄弱。

好在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八年時間,一切從無到有白手起家。哪怕有着“進口物資”的幫助,能達到現今的工業規模,已經是全體穿越者共同奮鬥的結果了。

028號進港的同時,跟隨在後的船隻,紛紛開始調整帆型和鍋爐氣壓。它們將在未來幾個小時內,陸續進入港口......登州新港只有兩座碼頭,船隊要輪流進出。

吳法正穿着一件厚棉布袍子,站在艙外。此刻的他,微微彎着腰,雙手扶着空心鑄鐵管做的欄杆,望着越來越近的碼頭,表情平靜。

吳法正是初秋時節從上海港登船的。

出發後,船隊沿着海岸線北上,每每在沿途海港駐泊。船隊停靠期間,時而卸貨,時而避風,中途不時有各色船隻加入離去。

就這樣走走停停,一直到了今天:1635年的10月20日。

經過這一個多月的海航,吳法正主僕,終於抵達了十七世紀北中國重要的沿海港口:登州。

登州這個行政區劃,在後世是不存在的,取而代之的是蓬來市。

而現今的登州港,也不在登州府城內。這個區分,吳法正一路行來,現在已經很清楚其中的道道了:傳統意義上的登州港,在登州府城內,要通過水關進出。

而他這會要駐泊的,則是曹氏在大明沿海設置的又一處“私港”。

被稱爲“登州新港”的曹氏私港,坐落在登州府城以東十餘里的濱海地帶。

郵船靠上棧橋後,第一批喊叫着下船放風的,是那些在底艙窩了許久的經濟艙乘客。

像吳法正這種住在上等艙,隨時能出艙望海的,就沒有那麼迫切了。

事實上,吳法正今天的姿態很平澹...某種程度上來說,過於平澹了。原因很簡單:相同的場面,他這一路行來,已經見過多次。

首先,登州新港是一處土牆圍起來的四方形建築羣,規模不大,普通小鎮的格局。

梯型土牆的高度並不高,但是很厚實,平平整整,規規矩矩。

這種北方常見的“土圍子”,和吳法正旅途中在鹽城、海洲(連雲港)、琅琊(青島)等地見到的港口一模一樣。

其次,土牆內的建築格局也是相同的:正中冒着黑煙的鍋爐房、內陸方向的商住區,沿海一面的倉儲區等等等等。

另外,每一處港口,都會有一兩條碼頭用來停靠船隻...這種和上海港就不能比了。

最後,一定會有一條平整堅實的石子路或是煤渣路,通往視線內最近的城池。

登州港也不例外。吳法正今天踏出艙門的第一時間,就望見了十餘里外的登州城,以及那條沿着海邊鋪過去的石子路。

待到旅客大部分都下船後,沉默觀望的吳法正這纔對艙內的老僕說道:“平叔,下船尋些吃食吧。”

名爲平叔的老僕,聞言自無二話,尋了個籃子,隨着自家少爺下船改善伙食去也。

下船後沒過多久,主僕二人就根據“經驗”,在港口的商住區找到了食品一條街。

坐在麪館內,吳法正隔着窗戶,首先看到的,是站在土牆頭巡邏的“保安”。

講真,一開始,吳法正對於這些穿着黑衣,背後用白漆刷着保安兩個字的“私兵”,是很有一些懷疑的。

要知道,這是個盜匪橫行,官賊不分的時代。吳法正生於山西,近居邊鎮,聽多了各種官賊勾結洗劫村寨的故事。

而在他看來,曹氏在長江以北設立的這一串土圍子港口,再適合被人打劫不過了:既無高牆,又無強兵,內裡還聚囤着諸多財富。

這些都是真真的硬通貨,比金銀還實在......譬如倉庫裡的糧米,譬如倉庫裡的雜貨,譬如倉庫裡的罐頭。

然而這點看法,在一次無意間看到保安用後膛槍射殺盜匪後,就煙消雲散了:已經騎馬跑出圍子百五十步的賊人,被土牆上的保安,輕而易舉打死在了當場。

見識到後膛槍的威力沒幾天,吳法正不合又在海面上,看到了掛着曹字認旗,風馳電掣般航行的高速巡洋艦隊。

目瞪口呆之餘,望着前方瞬息變成黑點的艦艇,再結合之前的連珠快槍,吳法正不需要多高的軍事素質就能推斷出,那一串土圍子港口似危實安,根本不像表面上那般孤立無援。

下一刻,被夥計端放在桌上的削麪,將吳法正從回憶中喚醒了。

沉默地看着面前這碗堆積着碎魚塊、墨魚腕足、海帶海菜的“削麪”,再看一眼麪館門前掛着的“正宗山西削麪”的幌子,吳法正無奈之餘,和平叔相視苦笑一聲,拿起快子,大口吃將起來。

飯畢,喝了一壺醇苦的毛尖茶水,吳法正主僕二人剃着牙,還算滿意地離開了削麪館。

接下來還是既定節目:洗澡。

要說吳法正這一趟下江南有什麼最令他滿意,那非洗澡莫屬了。要知道,在缺水的山西,即便他是族中佔據資源最多的那一等人,也不是想洗澡就能洗澡的。

而現如今,吳法正知道,只要衝着有煙囪和鍋爐的地方去,就大概率能找到澡堂。

沒過多久,吳少爺就開始享受國營公共澡堂提供的各種服務了。

就在少爺賴在澡堂的時間,老練的平叔已經提着籃子採購了一圈本地吃食。

主僕二人當天晚間就待在艙裡沒有下船。

第二天,船隊依舊駐泊在登州新港沒有大動作。毫不意外的吳法正,現在已經知道了船隊的流程:每到一處私港,都會有一到兩艘運輸船,在當地卸下所有運載的糧食。

之後,船隊纔會起航。

第二日一大早,川流不息的苦力,不停從船上扛下了一袋袋的糧食。

這些用帆布袋包裝的糧食,上面清楚地用墨字標明瞭其產地:臺南。品種:梗米。品級:三級。糧商:中糧臺南分公司。

坐在艙外,吹着冷風,喝着熱茶,無聊數了大半天糧袋,吳少爺最終等來了船艙的卸空。

接下來,少爺知道,船隊起航前的最後一步要來了。

果不其然。第二日一早,一隊隊早已等候在碼頭的特殊乘客,陸續登船了。

這些乘客無分男女老幼,統一颳着光頭。他們面色紅潤,表情平靜,身穿厚實的麻布工裝,揹着雙肩包,頭戴帆布平頂帽。

排着隊的乘客們很講秩序。他們以家庭爲單位,沉默地踏上了運輸船的船板。

吳法正知道,這些都是“積壓”在登州私港的流民。

之前每到一處曹氏私港,最後總是會出現這樣一道壓軸節目,看來今次也不例外。

一個時辰後,旭日初昇,船隊起航拔錨。

在登州外海,不出吳法正所料,那一艘裝載了流民的貨船,三聲汽笛響後,便和船隊分道揚鑣,南向而去。

與此同時,端坐在上等艙裡的吳法正,伸出手,輕輕用毛筆蘸了蘸墨汁,專心地在面前的白紙上, 寫下了《南域遊記》的最新一篇。

這一次,起航後的船隊再無保留。全體升起鍋爐,不用考慮燃料問題,全程滿負荷,只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就穿過渤海灣,來到了海河口。

在這裡,吳法正感受到了和上海港同樣的氛圍:大批的船隻在海河口進出,不時有鉅艦駛入外洋。

在海河口,同樣出現了帶有蒸汽吊車的大型口岸。

到了這裡,吳法正所在的船隊,等候到掛着彩旗的領航小艇後,再次分道揚鑣了......貨船就地在海河港卸載,而兩艘郵船則一頭扎進了海河,朔流而上。

當其時,天色已然擦黑。然而海河兩岸的燈火,以及河面上的燃油燈光浮標,卻引導着郵船一路不停,徑直奔向了遠方的燈火闌珊之地。

第二日一早,當吳法正從船艙走出後,看到的就是繁華的碼頭。

終點站,天津到了。

————————————————————

儘管平生沒有來過天津,但是吳法正既然出身山西大族,那他在天津肯定是有根腳的。

於是主僕二人到埠後,沒有拿行李,而是先就地僱了一輛馬車,報上一處地名。

沒過多久,車伕熟稔地將馬車停在了吳法正的目的地:泗水街,義鑫隆商號門前。

下一刻,當吳法正從馬車上下來後,還未等他進門,從風格古色古香的義鑫隆裡,便急急迎出來了一位掌櫃模樣的中年人:“哎幼幼,二少爺您終於到了啊,可讓老吳我一場好等!”

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429節 生養第439節 老孫頭第491節 李大嘴第713節 收線(五)第152節 積分第715節 收線(七)第210節 殺王(七)第393節 賊巢穴第721節 逐鹿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713節 收線(五)第338節 開港(四)第713節 收線(五)第128節 新附民第12節 屍體第263節 入住第54節 海軍建設第623節 討逆(一)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163節 新服務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518節 徭役第637節 箭第627節 討逆(五)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419節 展布第729節 歷史(四)第85節 管制第631節 調停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1節 守株待兔第501節 吃貨第531節 吳掌櫃的日常(十)第723節 囚徒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450節 直線第454節 降將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240節 困獸第361節 參觀團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309節 建制(七)第46節 瞧病第660節 救反賊(六)第460節 真理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674節 幻變(二)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163節 新服務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620節 大會(三)第468節 講故事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460節 真理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181節 入役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204節 殺王(一)第440節 三屯營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49節 齊備第314節 種牛第622節 大會(五)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20節 攔路虎第174節 看片第642節 小年第685節 北歸(十)第267節 捕魚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89節 土著貢達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12節 屍體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718節 清場第323節 過期品第92節 村落實景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460節 真理第595節 甲板衆生
第127節 不服王化第39節 蘿蔔開會(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429節 生養第439節 老孫頭第491節 李大嘴第713節 收線(五)第152節 積分第715節 收線(七)第210節 殺王(七)第393節 賊巢穴第721節 逐鹿第184節 外交成果第352節 開港(十八)第713節 收線(五)第338節 開港(四)第713節 收線(五)第128節 新附民第12節 屍體第263節 入住第54節 海軍建設第623節 討逆(一)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417節 落腳和撕逼第553節 明葡戰爭(五)第163節 新服務第389節 報應來了第404節 法師與騎士第256節 樂極生悲第518節 徭役第637節 箭第627節 討逆(五)第381節 特殊使者第419節 展布第729節 歷史(四)第85節 管制第631節 調停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231節 羣賢畢至(四)第285節 龍巖戰記(七)第585節 同舟共濟第1節 守株待兔第501節 吃貨第531節 吳掌櫃的日常(十)第723節 囚徒第570節 海峽治安整飭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450節 直線第454節 降將第438節 戰役背景第240節 困獸第361節 參觀團第656節 救反賊(二)第233節 羣賢畢至(六)第298節 龍巖戰記(二十)第309節 建制(七)第46節 瞧病第660節 救反賊(六)第460節 真理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405節 同心圓第674節 幻變(二)第401節 綁票知府第163節 新服務第347節 開港(十三)第620節 大會(三)第468節 講故事第707節 北方三人組的日常(一十六)第460節 真理第165節 糞土當年第582節 大淩河之戰(一)第181節 入役第392節 碧血丹心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204節 殺王(一)第440節 三屯營第62節 視察摩雲觀(一)第302節 龍巖戰記(二十四)第49節 齊備第314節 種牛第622節 大會(五)第287節 龍巖戰記(九)第20節 攔路虎第174節 看片第642節 小年第685節 北歸(十)第267節 捕魚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89節 土著貢達第636節 甲板話語第288節 龍巖戰記(十)第387節 諸事紛亂第12節 屍體第613節 廣州的清晨第718節 清場第323節 過期品第92節 村落實景第357節 開港(二十三)第460節 真理第595節 甲板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