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節 參觀團

人的思想觀念轉變起來還是很快的。當初在船艙裡晃盪時,左保六可是把村裡那個老帳房狠了個咬牙切齒:糟老頭子實在太壞,有朝一日等爺們回村後怎樣怎樣......

結果當左保六在小區裡分到房子,開始上班後,他又對老東西心中充滿了感激。是的,老頭子除了把赤崁錯記成舟山之外,其餘的真沒騙他。

這不,左保六在農業部下屬的桑繭公司,很快就過上了痛並快樂着的日子。

說快樂是因爲這裡的生活就像天堂一樣:環境優美伙食豐富工資按時發,沒有官吏和地主的欺凌,也沒有生活中的重重壓力,常人只需要老實工作就能過上好日子。

說痛苦是因爲學習。左保六雖說在種桑上是一把好手,但是他那點水平在這裡顯然不夠看,所以在夜校裡他過得很艱難。缺乏基礎理論的人對於各種細菌、土壤成份、微生物、病蟲害這些概念理解起來很吃力。

輕鬆中帶着一點小艱難的生活,很快就改變了左保六的裡裡外外。他不再是那個一臉木納,笨拙,渾身上下散發着愁苦氣息的男人。現在的左保六,樂於和人接觸,說話大聲,走路風風火火,已經被快節奏的工業社會帶偏了風格。

左家的女人也同時在改變。這個連名字都沒有的鄉下農婦左胡氏,在下船登記伊始,先是撈了個好聽又時髦的名字:胡月紅。

這之後胡月紅就被分配到了蠶房。然後隨着她每天下班後回家興奮地直播,左保六也同步得知了將軍府麾下的蠶房是多麼牛逼——他現在好歹經過了培訓,知道給自己發工資的人是誰了。

然後有一天左保六趁着送桑葉的機會,終於來了一趟奇幻之旅:他首先親眼見到了蠶房內部。

工業化的潔淨暖房給他帶來了很大的震撼,暖氣,大幅面窗戶,溫度計,厚白的棉紙......這些神奇東西的功用左保六已經從女人那裡聽了無數遍,現在親眼見到後,不由得他不感嘆。

比起他們夫妻往年在村裡的那種土法養蠶,蠶房這裡可就是天上地下的區別了:一筐筐潔白的成品蠶繭可以證明。

臺南終年溫暖,所以養蠶這項事業可以全年不休地進行。個大絲勻,繭色潔白,富有光澤的成品蠶繭在這裡被稱爲“上車繭”,意思就是可以上機器繅絲的上品桑繭。

左保六送完桑葉後,又高高興興地主動被抓包,推着繭筐去了繅絲車間送繭。在這裡他看到了半手工半機械化的繅絲生產線。半懂不懂地看完機器繅絲後,左保六又一次被抓包,趕着馬車,拉着成品生絲去了碼頭倉庫。

用後世蠶種生產出的生絲,質量是這個位面少有的。現在所有商人都知道,大員這邊自產的生絲織出來的衣物,不但光潔勻整,豐滿柔滑,而且彈性好,牢度大,上色均勻,是最頂級的絲綢製品。

所以被紡織總公司命名爲“雪紡”的自產生絲,現在已經佔據了東亞生絲市場的最頂端,價格已經飆升到了300兩銀子/擔,就這還供不應求。

然後左保六的奇幻之旅到這裡就結束了——他到赤崁倉庫交割完後,又樂呵呵站在門口,伸着脖子看一堆商人拍賣生絲。下一刻,幾個紅毛夷人和黑毛夷人不知怎地打了起來,然後左保六就在四周的鬨笑,口哨和警察趕來的腳步聲中,被一柄拍賣師的小銅錘飛過來莫名砸破了腦袋,之後被送去了醫院。

......

左保六讓飛來奇物砸破頭,然後警察跑來把荷蘭商人和西班牙商人抓走這一幕,被不遠處幾個正在眺望臺江風景的人看了個正着。

“哼,羣魔亂舞,文教全無,真真是斯文掃地!”

說話的是一個白白淨淨,國字臉,穿着湖絲直綴,四十來歲的中年人。眼下已經是氣溫升高的六月,在遍地工裝夾克,亞麻T恤的臺江碼頭上,此人還能戴着軟腳噗頭,着一身正裝直綴,那麼毫無疑問這位老爺是從明國來的。

“些許小事,鬆翁無須在意。”這時,站在中年人身旁的一個三十來歲,穿一身薄袍的清秀男子,一邊搖着摺扇一邊微笑着說到。

“唉,化外之地......”中年人這時搖了搖頭,一臉怒其不爭的樣子:“走吧,先去看看稼穡。農事乃國之根本,不可輕乎。”

說完後,他便一馬當先,帶着幾個人往出租車行走去。

這位老爺姓卜,名叫卜大醒。

卜老爺是福建仙遊縣人,掛銜爲福建按察司僉事,實職爲管轄興化和泉州預備役的興泉兵備道副使。這個官位用後世的理解來說,大概就是省警備司令部副處長兼某市人武部副部長,總之,是個閒差。

那麼卜老爺這個閒差爲何出現在赤崁呢?這個說來就話長了。

話說自從曹川拜崇禎爲老大,披上官皮以後,海峽兩岸各方面的交流就迅速增加了起來。

這是很正常的進程。某個袖珍帝國的臣民其實絕大部分都是閩浙之前的明國臣民,雙方的聯繫非常緊密,每天都有航班出發。所以漸漸的,一些明國高層也開始注意到了孤懸海外的這塊化外之地。

福建的官員是最早將目光投過海峽的。畢竟他們很多人都有認識的商人,鄉族和窮親戚跑去了大員那邊討生活,而兩地的距離又近,所以官員們很容易就能得到對岸的詳細情報。

另外,像潮水一樣涌入福建的工業品,食鹽、建材、日化、五金等等等等,也讓守舊,遲緩的官員們開始對曹氏這個新勢力正視起來。

畢竟穿越衆和歷史上的鄭芝龍不一樣:鄭氏是隻顧自己,還要四下收取高額的過路稅;而穿越衆自冒牌曹川張冬東以下,舉凡是被派到福建的,無一不是傳說中的財神爺。

現在無論是官場還是商場都有一個共識:只要能和曹家人搭上關係,就一定能發財。這一點是有太多例證的,無數代理了某種工業品回老家販賣,或者參與到某個開發項目中的小人物,就因爲抓住了機遇,一夜之間就成了富翁。

所以現在的官員們是樂意和曹氏往來的,公私兩方面都是如此:沒見巡撫衙門的後院已經有了二層小樓,還帶抽水馬桶嗎?誰說做官不修衙的,那是因爲沒有遇到熱心人!

所以,卜大醒老爺前不久就接到了一份公文。

這份公文是卜老爺的頂頭上司,兵備使焦大人轉發給他的。

公文內容:有鑑於興泉地區兵備鬆懈,各地營兵和衛所軍械老舊,壞朽不堪者多有,故興泉兵備道打算派能員去臺灣考察一番——據說臺灣有土著,善能打造上等兵器。如果考察無誤的話,兵備道就打算將今年的政府採購額度用在這上面。

卜老爺起初接到公文時,也是張二金剛摸不着頭腦。要知道他這個副使是從來不管事的,像這種牽扯到政府採購的重要文件就更加輪不到他來簽發了。

於是卜老爺回去後就派人打聽了一番。這一打聽,就被他搞清楚了原委:焦大人的小舅子前不久剛去了對岸一趟,回來就成了什麼勞什子登喜路火鐮的興化府總代理。

想明白其中關節後,卜老爺當即在書房大罵起一干國之蠹蟲來。

話說這卜老爺是萬曆年間的三榜末尾進士。其人雖說公務員考試成績一般,但卜老爺生性方正,酷愛研習經義,對聖賢之道相當有鑽研......換句話說,就是他死板不適合做官。

好在卜家於仙遊縣也算是殷實人家,族中雖說進士不多,但舉人秀才不少,所以也不缺他這位道德君子。於是卜老爺的仕途就比較寫意:他始終在各衙門的副職中遷轉,沒有當過主官。

有點狂狷氣質的卜老爺到了四十歲後,發現自己愈發看不慣這官場的蠅營狗苟,再加上朝堂中黨爭劇烈,於是他就在自己老家附近找了這個閒差,打算一任幹完,就回鄉去教書育人。

不想臨了卻接到這樣一份公文。最讓卜老爺不爽的是,這份公文明擺着是打發他這個閒職去一趟大員應付差事的。在公文上有府衙和撫衙兩大衙門的簽押和批文——人家早已經把關節都打通了,就等着應付完差事好花公帑去結交那姓曹的海寇了!

這就是卜老爺在書房大罵一干贓官和海寇的原因。

就在卜老爺決定上摺子痛罵熊文燦並一干奸黨,然後掛印而去的當口,他被人勸住了。

勸他的是一位遠道而來的後輩。這位後輩的名字在後世有點名氣:他叫方唐鏡。

不過這位明代的方唐鏡可不是清朝末年的那位著名狀師,他只是一個普通的落第秀才而已。

方唐鏡是從杭州遠道而來的,他是卜老爺一位要好同年家的客卿。此次來閩,方唐鏡一是代表自家老爺看望卜老爺,除此之外,他最主要的目的則是去臺灣一遊——杭州站同樣在當地創造了財富神話,所以很多嗅覺靈敏的士大夫紛紛派出人手前往臺灣調研。

於是當方唐鏡得知卜老爺發怒的原因後,正中下懷的他就急忙開始規勸老爺,準備吆喝着老卜一起去臺灣轉一圈:反正是公費,不去白不去。

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30節 杭州第460節 真理第70節 接觸第203節 傳道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439節 老孫頭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427節 病友第423節 校場(二)第544節 家園第465節 溫尚書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651節 落腳第34節 綁票(一)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394節 大手筆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421節 選拔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21節 王國棟第366節 政策第483節 回航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621節 大會(四)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633節 聯軍第134節 砸響窯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62節 接收(五)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380節 落腳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72節 油畫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309節 建制(七)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342節 開港(八)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20節 攔路虎第561節 接收(四)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679節 北歸(四)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501節 吃貨第685節 北歸(十)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643節 年飯第505節 臺北(四)第621節 大會(四)第23節 冷兵器第470節 京觀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635節 鄭和島第175節 前程第7節 狗死了第496節 裂縫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677節 北歸(二)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154節 黃老爺第35節 綁票(二)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42節 反賊們第33節 年夜驚變(二)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640節 立錐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37節 後庭對第372節 黑狀第141節 農場第24節 出山剿匪第148節 海底撈第619節 大會(二)第682節 北歸(七)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131節 大員鷹第441節 悄悄地進村第7節 狗死了第152節 積分第365節 自駕遊第132節 動真格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125節 鎮宅之寶
第236節 羣賢畢至(九)第30節 杭州第460節 真理第70節 接觸第203節 傳道第658節 救反賊(四)第664節 共襄大業(一)第143節 瘧疾和奴隸第375節 公文的由來第439節 老孫頭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427節 病友第423節 校場(二)第544節 家園第465節 溫尚書第668節 共襄大業(五)第651節 落腳第34節 綁票(一)第356節 開港(二十二)第394節 大手筆第329節 劉香的焦慮第556節 明葡戰爭(八)第57節 李逵李鬼(二)第421節 選拔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555節 明葡戰爭(七)第21節 王國棟第366節 政策第483節 回航第493節 堂下何人第115節 兩位秀才第621節 大會(四)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633節 聯軍第134節 砸響窯第120節 大員的歸屬第562節 接收(五)第369節 他鄉逢故知第380節 落腳第325節 孕婦學習班第72節 油畫第299節 龍巖戰記(二十一)第309節 建制(七)第125節 鎮宅之寶第342節 開港(八)第547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一)第20節 攔路虎第561節 接收(四)第377節 古道熱腸第679節 北歸(四)第296節 龍巖戰記(十八)第501節 吃貨第685節 北歸(十)第166節 買方時代第643節 年飯第505節 臺北(四)第621節 大會(四)第23節 冷兵器第470節 京觀第408節 步步緊逼第176節 大敵鄭芝龍第548節 明國軍民的準備(二)第635節 鄭和島第175節 前程第7節 狗死了第496節 裂縫第293節 龍巖戰記(十五)第536節 蓄謀已久第575節 阮春堂和梅西第677節 北歸(二)第444節 人頭武庫和包衣第490節 特區局面(二)第154節 黃老爺第35節 綁票(二)第265節 分配工作第42節 反賊們第33節 年夜驚變(二)第600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第133節 兵臨村口第602節 克勞利的奇幻之旅(三)第640節 立錐第520節 徭役是怎樣發動的第37節 後庭對第372節 黑狀第141節 農場第24節 出山剿匪第148節 海底撈第619節 大會(二)第682節 北歸(七)第260章 抵達臺江第546節葡人的抗戰準備(二)第131節 大員鷹第441節 悄悄地進村第7節 狗死了第152節 積分第365節 自駕遊第132節 動真格第238節 剝洋蔥(二)第194節 警察來了第125節 鎮宅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