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第120章 尋合作

當今用的歷法是《大衍曆》,還很準。天寶六載的四季也分明,四到六月是夏季,七到九月是秋季。

六月中,大暑,正是溼熱交蒸,萬物狂長的節氣。

清晨,薛白還未醒,已在涼蓆上睡得汗津津。

隱約中感到有人在脫自己的衣服,迷糊中以爲是媗娘,拉過她那隻柔荑,睜眼一看,卻是青嵐。

“郎君很熱嗎?”

青嵐被握住一隻手,也不慌張,她如今已很習慣與他牽牽手,另一手拿起團扇,輕輕給他扇着風。

“還好,能受得了。”

“郎君爲何每日睡這麼久?”

“長身體的時候。”

薛白嘟囔着,醒神了一會,轉頭看去,只見小婢女一雙亮晶晶的眼睛又在盯着他的晨勃之處。

她看得認真,過了一會才發現他發現她了,當即羞澀地低下頭。

“郎君,我就是想到在缸裡的時候,沒……沒別的意思……”

薛白才發現自己還在搓着她的小嫩手,心念一動。只是再一看小姑娘已滿臉通紅,毫無經驗。

“你知道,如何避……孕嗎?”

“郎君?什麼?”

“哦,沒事。”

杜家姐妹、楊玉瑤往日都是不肯要他操心這些的,小姑娘卻是什麼都不懂,能惹出大麻煩來。

何況眼下連她的賤籍之事都還未擺平,萬一有了孩子是要落賤籍的。

薛白遂翻了個身,心想孤男寡女住一起總是太考驗人,不如將她趕出主屋罷了。

再一想,自己久經考驗,不怕。

……

如今王忠嗣已回了西北兩個月,還未開始攻打石堡城,只知朝廷這邊一直在遣官員催促。

雖不知還有多久,等攻下石堡城報功,給青嵐贖籍入良,到時想必會有人利用三庶人案挑事,薛白欲早做準備。

另外,再有不到兩個月便是國子監歲試,緊接着是中秋節,天子要在勤政樓設御宴,到時安祿山也要到長安獻寶。

薛白思來想去,爲穩妥起見,該懟着當今這個皇帝的興趣也獻點東西。

他打算依着《西廂記》的梗概寫出一個戲曲來,找些文人潤色,找些歌姬排演,讓李隆基這位梨園祖師開開眼界。

起來換衣服時,他遂問道:“若要買歌姬,到東市尋奴牙郎嗎?”

“郎君要買歌姬?”青嵐對此很是警惕,“可是……想看跳舞的話,我也可以給郎君跳的。”

“你還會跳舞,我看看。”

青嵐有些不好意思,退開兩步,扭捏了一會,攤開雙臂,舞了一圈。

清晨在屋裡她穿得單薄,裙襬飄揚,展出頗動人的樣子,有些笨拙,看着是可愛的……但根本算不上是舞。

“郎君,不好嗎?”

薛白笑了笑。

青嵐扁扁嘴,小聲嘟囔道:“彩雲說我跳得漂亮呢,你想看跳舞,漂亮不就好了。”

“說的什麼話。”薛白道:“我是要找專業的正經音律舞蹈,薰陶一下。”

青嵐不信他,暗罵郎君花花腸子,家裡有漂亮的婢女跳舞不看,還想花錢買外面的歌姬。

“郎君馬上要歲考了,奴婢覺得還是安心攻讀比較好。”

~~

薛白確有安心攻讀。

他時常會到顏宅學習如何應試……

“進士科考三場,帖經、詩賦、策問,此外書法亦影響名次。”

顏嫣手裡拿着一根戒尺,雖不敢真打薛白,時而在自己的小手掌上輕拍。

“帖經無非填寫儒經、道經,死記硬背即可;策問對答時政,言之有物即可;書法,阿兄得顏家真傳,日益精進,這些阿兄都勉強能過關,可知自己薄弱之處爲何?”

她年歲不大,氣場卻不小,一幅老師的口吻,自問自答道:“詩賦。主司褒貶,實在詩賦,詩賦纔是最關鍵的。結果呢?詩才名噪長安的薛郎,應試賦詩文,格律押韻一塌糊塗,傳出去,丟不丟人哦?”

說到興起,顏嫣模仿着小時候顏真卿教訓她的樣子,瞪着薛白的臉。

可惜,最後那個“哦”字有些沒壓住,稚嫩之氣冒了出來。

薛白才轉頭看她,她卻自己先氣勢一泄,有些嬌憨地躲開來了。

“咳咳,阿爺反正是被伱氣慘了,眼下只好我來教你。嗯,我看看啊,就從歷年的科舉試賦爲例,來教你吧。”

“好。”

顏嫣早有準備,從擱子裡拿出一個卷軸,展開來,道:“開元二年甲寅春闈,題爲旗賦,以‘風日雲野,軍國清肅’爲韻,阿兄來寫一篇吧。”

“……”

過了一會之後,顏嫣眉頭微蹙,有些糾結。

但她對薛白確實有着旁人沒有的耐心,很快眉頭又舒展開,把卷軸在薛白麪前鋪開。

“沒關係,我們來看當年的狀元賦,‘遐國華之容衛,諒茲旗之多工。文成日朋,影滅霜空。乍逶迤而掛霧,忽搖曳以張風。’此處,工、空、風,用的是何韻呢?”

薛白沉吟着。

杜媗曾送了他一本《切韻》,他很努力背了,只是這比背字典還難得多。

“東韻。”顏嫣提醒道,“是東韻啊。”

薛白又讀了幾遍,問道:“爲何‘空’與‘風’是同一個韻?”

“古韻就是這麼讀的嘛,你看我的舌頭……隆……像不像風聲?阿兄這般記就好了……”

~~

韋芸一直坐在邊上繡花,直到薛白起身告辭。

“師孃,學生走了。”

“三娘不懂事,言語沒大沒小的,你莫與她見怪。”

“不會,三娘教了我很多。無長無少,道之所在,師之所在。”

薛白既得了顏家恩惠,有些事還是上心的,道:“前陣子啓玄真人閉關修煉,我打算近幾日到終南山拜會,請他爲三娘看診。”

“你這孩子,費心了。”韋芸笑着打量了薛白幾眼,道:“看着又長高了些,入秋了多裁兩件衣裳。”

她招過家中繡娘給薛白量尺寸,閒聊着家事,從顏嫣的病說起。

“三娘從小體弱,有人說是與我們夫婦有衝,加上我們沒養過女兒,遂過繼給兄嫂養了九年,故她雖是我們唯一的女兒,卻也是兄嫂家的三娘……”

這“兄嫂”指的便是顏真卿的兄長顏杲卿,與其妻崔氏。

薛白對此人頗感興趣,特意詢問,得知顏杲卿門蔭入仕,初任范陽戶曹參軍,如今正在安祿山的部下,且安祿山對他頗爲信任,舉薦他爲營田判官。

就在昨日,顏家已得了書信,顏杲卿下個月會隨安祿山一道來長安。

“這麼說,三娘有兩個阿爺阿孃。”

“嗯,都是我阿爺阿孃。”

薛白自然而然道:“那等入秋,顏公到了長安,我亦該當面拜會。”

顏嫣眼珠子轉了轉,馬上就知道這個阿兄又是打着結交官員的主意,她無奈地吁了一口氣,拿他沒辦法的表情。

“……”

稍稍寒暄了兩句,薛白告辭出來。

回到薛宅,杜五郎竟是又在。

“馬上要歲考,之後要春闈?”薛白問道:“你不讀書嗎?”

“我是明經科。”杜五郎理所當然道,“在哪裡背誦經籍都是一樣的,我過來還能帶九郎、十一郎一起讀書。”

“是嗎?卻沒見你背誦。”

“不急,等用過午膳。”

“到時你又困了。”

薛白懶得再理會杜五郎,自轉回西后院,與青嵐一道用了午膳,鋪開卷軸,提筆,準備寫一齣戲曲。

然而,毛筆懸在那紙上,卻是許久都未落下。

直到東院那邊又有人來“咚咚咚”地敲門。

薛白竟真的在內院門上安了門環,也不肯把院牆打通以更加融入薛家。

“六哥,又有人來找。”薛十一郎道,“六哥是名士吧?好多人來拜會,我都要成門童了。”

薛白摸了摸這孩子的頭,道:“你好好用功讀書,往後也會是名士。”

“好,我要像六哥一樣。”

這次是玉真公主下帖,邀他次日赴宴。

薛白正因顏嫣之事,想要拜會玉真公主,欣然應下,再回到西后院提筆,苦思良久,終於是寫出了一點東西。

~~

次日,在太平坊玉真公主府邸前見到了王維。

王維是才下衙便過來,身披着紅色官袍。

“摩詰先生有禮了。”薛白含笑打量了他一眼,道:“還是這身新官袍更襯先生氣質。”

“託了你的福。”王維臉上未見太多喜意,淡淡擺了擺手,道:“遷爲庫部郎中了。”

“恭喜。”

哪怕是詩佛,此番得了薛白好處,也得有所表態。

“歲考、春闈將至,你用功些,莫讓人拿了話柄。”

這話裡的意思,王維願助薛白及第,才勸他真添些學識,免得又來個拽白的鬧劇,場面不好看。

薛白莞爾道:“春闈我自有辦法,摩詰先生若覺欠我人情,且先欠着,往後總有償的時候。”

王維微微皺眉,似乎不願虧欠人情。

兩人走進了偌大的公主府,薛白拿出一個卷軸遞過去。

“請先生過目。”

“這是?”

“戲文。”薛白道,“我想寫一齣戲曲,奈何纔能有限,想請摩詰先生一同執筆。”

說是一同執筆,其實他想的是請王維來執筆,自己則只做指導。

畢竟,猴子的故事用大白話便可以講,戲曲卻是看真功夫的。

此事他沒有請顏真卿出手,因顏真卿重實務,不喜歡以這些華章麗句取悅天子。而這方面,王維的才情顯然更出色,畢竟曾擔任過太樂丞,專教習音律、舞蹈。

王維停下了腳步,凝目看着卷軸上的內容,眼神有些異樣。

許久,他收起卷軸,遞迴到薛白懷裡。

“此事我做不了。”

“先生才華無雙,又精通音律。”

“太豔了。”王維淡淡道,“與我文風相沖。若爲你執筆,影響我詩文境界。”

雖明知這是個得聖眷的好機會,他終究是不那麼上進。

但想到與薛白的交情,他還是道:“此事我爲你尋一人執筆。”

“多謝摩詰先生。”

王維平淡地點了點頭,前方有婢女迎過來,分別帶他們二人去更衣、稍歇。

有些奇怪的是,薛白被單獨帶到了後院,繞過重重院牆,直登上了一間閣樓。

婢女停下了腳步,萬福道:“薛郎請進。”

周圍很安靜,長廊那邊是一個虛掩着的門。

薛白意識到了不對勁,但無非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他邁步過去,推門而入。

帷幕後站着一人。

掀簾看去,此人四十餘歲,身形豐偉,臉上有着幾道隆起的傷疤,正是皇長子慶王李琮。

……

“薛郎不必多禮。”

李琮不等薛白行禮,先搶上前一步,扶住了他的雙臂,深深看了他一眼。

那滿是傷痕的臉湊近了雖有些可怖,但李琮的眼神卻非常親切。

“像,真像啊。”

“慶王是說?”

“神宇輝傑,高標朗秀,如此風采相貌,不愧是薛家之後。”李琮自顧自地喃喃道:“此前在禁苑見你,我便在想,你長得真像駙馬薛鏽。”

這種話也就是聽聽,十年過去,鬼能認出像不像。說的是交情,談的全是利益。

薛白不答。

他雖早預感到會有這麼一出,卻還遠沒有做好要當薛平昭的準備。

此時結交李琮、牽扯皇位之爭,於他是非常不利。

因爲李隆基最忌憚的就是十王宅裡這些不安分的東西們,爲人臣子,誰招他們誰就是引火上身。

李琮看似貴爲慶王,實則沒有任何勢力,一個囚徒罷了。

但這種事避不了的,當右相府、東宮都將薛白視爲慶王一系,真假就不再重要;而薛白還很年輕,李隆基卻早晚要死,到時,這有百害而無一利的關係又會至關重要。

其中的分寸極難把握,已經有非常多的人就是因爲沒把握好這個分寸而被杖殺於大理寺,全家發配嶺南。

“我聽不懂慶王在說什麼。”薛白道。

“十八娘已經揭破此事了,還說你我有所交構。”李琮道:“可見武惠妃的兒女們不會放過你。”

巧的是,李娘在公主中排行十八,李琩在皇子中排行十八,都是武惠妃生的。

薛白道:“她是誣告的,聖人不信。”

“他們早晚會證明此事。”李琮嘆道,“當年武惠妃設計三庶人案,我與太子情意深厚,盡力保住了他的幾個兒子,可惜無力救出薛家,至今猶深恨於此。如今你終於長大成人,然而才華太甚,定會成爲武惠妃一系的眼中釘,到時,你會很危險。”

這話中隱藏的意思很多。比如,說廢太子李瑛是太子,又將李亨至於何地?武惠妃一系如今對皇位的威脅雖小,卻是他們的共同敵人。

薛白知道自己有危險,見到李琮之前他本就是在準備應付,見了李琮卻是更危險。

他遂保持着平淡溫和的態度,矢口否認,道:“我並不是駙馬薛繡之子,他們要如何證明此事?”

這讓李琮有些失望,他本以爲大家能一拍即合的。但這是大事,他也不可能因此氣餒,依舊保持着親近的態度。

“你確實是。”

談及此事,李琮的語氣比旁人都篤定,道:“此事你一問四娘便知。”

“四娘?”

“唐昌公主,她被幽禁在安業坊唐昌觀爲女冠。”

薛白反問道:“若是真的,只怕我死期將至,慶王可能保我?”

“我一定盡力。”李琮毫不猶豫道。

說罷,他上前輕輕拍了拍薛白的大臂,又道:“你們既能做到這個地步,相信一定有辦法。”

“慶王只怕有所誤會。”

“無妨,往後你會相信我的。”

李琮根本就沒有任何權力,因此不是來幫忙的,是來表態的。

楊黨勢力漸大,必須與東宮對立,早晚該要找個皇子扶持,他自認爲是最好的人選,且認爲薛白天然就會親近他。

但,薛白卻不認爲要先確定扶持誰,就好比李林甫難道不知壽王早就毫無前途了嗎?

恰恰是李林甫太明白了,聖人只關心自己,相比而言,就沒那麼在乎大唐的未來。宰相能否壓制儲君纔是關鍵,之後誰當儲君?聖人有二十餘子、百餘孫子,只要有權力,扶持誰不是扶?

~~

薛白走下閣樓,庭院內並無旁人,只有一個婢女領着薛白往前堂赴宴。

他腦中回想着方纔之事,判斷李琮根本不能確定他就是薛平昭,之所以那麼說,無非是騙他去找唐昌公主。而他一旦去了且被人發現,不論真假,他就會成爲薛平昭,大家的利益也就完全綁定在一起了。

此事風險太大,收益太小,但早晚會面臨。

應對的辦法也許需要更快地跟上了。

……

進了前堂,坐下,玉真公主與王維還未到。

卻是兩個女冠並肩而行,飄然入內,一似蓮花,氣質高潔,一似桃花,灼灼其華,正是李騰空與李季蘭。

李騰空手持拂塵,還在矜持,李季蘭見到薛白,卻已眼睛一亮,上前,雙手將一疊彩箋遞到他面前。

“薛郎能爲我評點詞作嗎?”

薛白目光看去,從她那雙漂亮的眼睛裡看到的其實是對詩文的熱愛。

他愣了愣,接過那彩箋,當先入目是一首小詩。

“至近至遠東西,至深至淺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親至疏夫妻。”

薛白看了,有些默然,心知自己根本評點不了這個女詩人。

他的一隻手卻是放在了他那個卷軸上,回想着王維所言,已明白何人適合執筆寫他想要的戲文了。

第二章我再過一下,二十來分鐘~~

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425章 土門關第432章 選擇280.第276章 跋扈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504章 牛刀小試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第355章 兵臨城下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157.第154章 餿主意143.第140章 水調曲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570章 融洽229.第226章 縣尉第491章 過香積寺49.第49章 私藏第10章 人脈37.第37章 節外生枝54.第54章 白膏油44.第44章 信任176.第173章 世故第455章 速去速回22.第22章 置身事外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625章 軟弱182.第179章 實言143.第140章 水調曲190.第187章 曲江宴175.第172章 引見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225.第222章 別長安298.第292章 一片冰心第364章 積怨第499章 黃臺瓜辭332.第324章 今時寵第368章 真功勞221.第218章 心結第513章 一舉三得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533章 獻俘闕下第494章 放下屠刀第473章 嬌貴第470章 立威129.第126章 自由第635章 滿唐華彩第1章 長安雪第462章 忠與逆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490章 好兄弟30.第30章 勢力網第535章 提學官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73章 嬌貴41.第41章 劫囚134.第131章 新朋友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357章 入城第573章 舊部第459章 劫持33.第33章 出價第388章 交朋友186.第183章 手段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第550章 除奸宦第612章 陽奉陰違338.第330章 疑惑91.第91章 野無遺賢330.第322章 舊時事83.第83章 策論第593章 決心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603章 書僮第489章 將晴第617章 重新造反第349章 大樹寨第544章 服衆第370章 移棺159.第156章 高高掛起第614章 稅第506章 過猶不及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129.第126章 自由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第572章 繭房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38.第235章 誰負責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第394章 北風行第551章 監國太子322.第314章 設套196.第193章 初奏第360章 捷報36.第36章 兩頭通吃107.第107章 怪圈
第582章 斬草除根第425章 土門關第432章 選擇280.第276章 跋扈第468章 玩火自焚第504章 牛刀小試312.第306章 潔身自好第355章 兵臨城下292.第286章 授人以柄第575章 兵權與名義157.第154章 餿主意143.第140章 水調曲259.第257章 假道伐虢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429章 背後的陰謀119.第119章 結交邊將第570章 融洽229.第226章 縣尉第491章 過香積寺49.第49章 私藏第10章 人脈37.第37章 節外生枝54.第54章 白膏油44.第44章 信任176.第173章 世故第455章 速去速回22.第22章 置身事外245.第242章 驚醒主人第389章 一條船上的人第625章 軟弱182.第179章 實言143.第140章 水調曲190.第187章 曲江宴175.第172章 引見133.第130章 伸手不打笑臉人225.第222章 別長安298.第292章 一片冰心第364章 積怨第499章 黃臺瓜辭332.第324章 今時寵第368章 真功勞221.第218章 心結第513章 一舉三得287.第282章 華錦之下第533章 獻俘闕下第494章 放下屠刀第473章 嬌貴第470章 立威129.第126章 自由第635章 滿唐華彩第1章 長安雪第462章 忠與逆274.第270章 歸不歸第490章 好兄弟30.第30章 勢力網第535章 提學官第478章 渺茫的戰略構想第473章 嬌貴41.第41章 劫囚134.第131章 新朋友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357章 入城第573章 舊部第459章 劫持33.第33章 出價第388章 交朋友186.第183章 手段226.第223章 潼關懷舊第550章 除奸宦第612章 陽奉陰違338.第330章 疑惑91.第91章 野無遺賢330.第322章 舊時事83.第83章 策論第593章 決心246.第243章 欲令其亡,必令其狂第603章 書僮第489章 將晴第617章 重新造反第349章 大樹寨第544章 服衆第370章 移棺159.第156章 高高掛起第614章 稅第506章 過猶不及第376章 報仇的決心第363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129.第126章 自由131.第128章 皆大歡喜第572章 繭房206.第203章 不矜細行238.第235章 誰負責205.第202章 早做準備第394章 北風行第551章 監國太子322.第314章 設套196.第193章 初奏第360章 捷報36.第36章 兩頭通吃107.第107章 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