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三

李建成離開青州之後,一路前行,李建成在車裡看着齊魯河北各地送來的公文,原本,李建成一路騎馬,可是隨着齊魯河北的公文越來越多,所以李建成就從馬上搬到了馬車上。??w?w?w?.這時,李建成的侍衛在車外向李建成稟報道:

“太子殿下,有一羣人跪在路邊恭迎太子殿下,太子殿下,是否下車接見?”李建成曾經下過命令,遇到跪在路上的百姓,不得驅趕,要好生安撫,問明情況。再做處置。李建成向侍衛問道:

“都是些什麼人?”

“啓稟殿下,爲首的是一名老者,並且穿着的都很富貴。據他們說是齊魯曹氏和夏侯氏的族人。”

“哦!是他們……”李建成從車裡出來。

“齊魯泰安曹氏,曹氏大族長曹安寶率領齊魯泰安曹氏、夏侯氏全體族人。在此恭迎太子殿下。請太子殿下移駕泰安。”李建成將曹氏大族長扶起笑道:

“哎!老人家,你這麼一大把年紀的了,還在這裡迎我,這是如何使得?各位鄉親。都請起來吧!”

“謝太子殿下!”在場的齊魯泰安曹氏、夏侯氏的族人都起來了。

“太子殿下,前面就是泰安,不如就此前去泰安休息一下?”李建成搖搖頭:

“各位鄉紳父老,本宮習慣了風餐露宿。就不入城了了,不過,本宮久聞泰山美景,常言道――不登泰山非好漢,今天就請老族長與諸位,陪同本宮一起登上泰山之巔,一覽泰山風貌。”泰山自古就有“五嶽之首”、“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之稱。泰山被古人視爲“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爲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說法。相傳第一個在泰山登頂,並且祭祀的帝王是遠古時候的大舜。漢代班固《白虎通義》說:“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義也。始受命之時,改制應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禪,以告太平也。”《五經通義》曰:“天命以爲王,使理羣生,告太平於天,報羣神之功。”這似乎純粹出於政治目的,表示帝受王命於天,向天告太平,對佑護之功表示答謝,當然更要報告帝王的政績如何顯赫。封禪的具體儀式富有象徵性。班固說:“故升封者,增高也;下禪樑父之基,廣厚也;刻石紀號者,著己之功績以自效也。天以高爲尊,地以厚爲德,故增泰山之高以報天,附樑父之阯以報地,明天地之所命,功成事遂,有益於天地,若高者加高,厚者加厚矣”。(《白虎通義》《禮記正義》雲:“祭天則燔柴也,天謂日也;祭地,瘞者,祭月也。”原來封禪的種種目的與象徵,都包含着一層更爲深潛的意識:溝通天人之際,協調天、地、神、人之間的關係,使之達到精神意志與外在行爲的和諧統一。看着泰山這山高水遠,草木蔥蔥的樣子,羣峰如黛,林茂泉飛,氣象萬千。李建成突然想到了後世天朝太祖的那句名句——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如果不是有那麼多人在場,恐怕李建成真的要呤頌出來了。曹安寶等人看到李建成出神,一個個都低下頭,不敢說話,這時,一個女子的聲音響起:

“久聞太子殿下文筆超羣,又愛文事,鄙家祖先在《賢士錄》中的生平文就是殿下親手所寫,《石灰呤》和《陋室銘》更是天下聞名,但是,俗話說的好,百聞不如一見,今天不如再次賦詩一首,以壯行色。”一名紅衣少女發出了自己調皮的聲音。

“語嫣,不要放肆。”曹安寶向那名少女呵斥道,又向李建成賠禮道:

“太子殿下,此女是小民的孫女,曹語嫣,今年年方十六歲了,只是生性刁蠻,被小民我慣壞了,請殿下見諒,語嫣,還不快點參見殿下。”

“爺爺!”紅衣少女不管不顧的來到了曹安寶身旁,拉着曹安寶的胳膊說道:

“爺爺,你總在語嫣身邊說,太子殿下才高八斗,語嫣的耳朵都聽出繭子了,不如乘着太子殿下今天在這裡,就在出一首新作,也好證實爺爺你所言非虛。”曹安寶最近總是在曹語嫣的耳朵邊提李建成的名字,曹語嫣本來就是心高氣傲的人,自然左右看李建成不順眼,而李建成也在暗中盯着這名少女——這名少女面若桃花,白裡透紅就像一個成熟的桃子一樣,而那兩片薄薄的嘴脣,如同紅櫻桃一樣惹得李建成多看了兩眼。全身充滿了青春的氣息。曹安寶看着曹語嫣和李建成,其他的曹氏族人和夏侯氏的族人也都看在了眼裡。

“殿下,太子殿下!”

“啊!大族長,本宮一時失態了。”李建成尷尬的笑道。

“哼!大色狼!”曹語嫣一臉鄙視的看着李建成,如果先前李建成是謙虛與推辭的話,那麼,現在李建成可就是受不得激了。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鍾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此詩一呤頌出來後,滿堂皆驚,大氣、恢弘、世上一切能夠用上的讚美詞都回想在衆人的心中。曹安寶上前向李建成問道:

“殿下,不知道此詩是什麼名字?”李建成故意停頓了一下。

“望嶽!”到了晚上,曹語嫣的睡房中,曹語嫣一直都沒有睡,面前放着那首《望嶽》。回想着李建成當時呤頌着這首詩的音容笑貌,笑了笑:

“李建成,你絕對逃不出我的手掌心。”歷代帝王都在泰山封禪,除了大舜之外,還有秦始皇封禪、漢武帝封禪、漢光武帝封禪、唐高宗封禪、唐玄宗封禪、宋真宗封禪。

秦朝統一中國後,始皇帝於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巡行東方,先到鄒嶧山,行祭禮,刻石頌秦功業。同時召集齊、魯的儒生稽考封禪禮儀,衆儒生諸說不一。始皇帝遂自定禮制,整修山道,自泰山之陽登山。在岱頂行登封禮,並立石頌德。自泰山之陰下山,行降禪禮於樑父山。秦始皇封泰山時祭文和祭禮秘而不傳。其實質則爲鞏固皇權,粉飾太平,帶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意味。

漢武帝封禪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三月,漢武帝率羣臣東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頂立石。之後,東巡海上。四月,返至泰山,自定封禪禮儀:至樑父山禮祠“地主”神;其後舉行封祀禮,在山下東方建封壇,高九尺,其下埋藏玉牒書;行封祀禮之後,武帝獨與侍中奉車子侯登泰山,行登封禮;第二天自岱陰下,按祭后土的禮儀,禪泰山東北麓的肅然山。封禪結束後,漢武帝在明堂接受羣臣的朝賀,並改年號元鼎爲元封,割泰山前嬴、博二縣奉祀泰山,名爲奉高縣。此後,漢武帝又曾五次來泰山舉行封禪儀式。

漢光武帝封禪

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十二日,光武帝率羣臣至奉高,遣派役夫1500餘人整修山道,騶騎3000餘人在登封臺上壘方石。十五日開始齋戒,二十二日在泰山下東南方燔柴祭天。禮畢,乘輦登山,至岱頂少憩後更衣行封禮。二十五日禪樑父山,改年號爲建武中元。

唐高宗封禪

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十二月雲集泰山下,派人在山下南方四里處建圓丘祀壇,上面裝飾五色土,號“封祀壇”;在山頂築壇,廣五丈,高九尺,四面出陛,號“登封壇”;在社首山築八角方壇,號“降禪壇”。次年正月高宗首先在山下“封祀壇”祀天;次日登岱頂,封玉策於“登封壇”;第三日到社首山“降禪壇”祭地神,高宗行初獻禮畢,武后升壇亞獻。封禪結束後在朝覲壇接受羣臣朝賀,下詔立“登封”、“降禪”、“朝覲”三碑,稱封祀壇爲“舞鶴臺”、登封壇爲“萬歲臺”、降禪壇爲“景雲臺”,改元乾封,改奉高縣爲乾封縣。

唐玄宗封禪

唐玄宗於開元十三年(726年)十月率百官、貴戚及外邦客使,東至泰山封禪。封禪禮沿襲乾封舊制。封禪後,封泰山神爲“天齊王”,禮秩加三公一等,玄宗親自撰書《紀泰山鉻》,勒於岱頂大觀峰,並令中書令張說撰《封祀壇頌》、侍中源乾曜撰《社首壇頌》、禮部尚書蘇?撰《朝覲壇頌》,均勒石紀德。

宋真宗封禪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十月,宋真宗自汴京出發,千乘萬騎,東封泰山。改乾封縣爲奉符縣;封泰山神爲“天齊仁聖帝”;封泰山女神爲“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在泰山頂唐摩崖東側刻《謝天書述二聖功德銘》。詔王旦撰《封祀壇頌》、王欽若撰《社首壇頌》、陳堯叟撰《朝覲壇頌》,各立碑山下。現唯王旦《封祀壇頌碑》尚存於岱廟院內。宋真宗之後,帝王來泰山只舉行祭祀儀式,不再進行封禪。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長安危機 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戰前之戰 十八第伍佰二十八章 滅蝗蟲戰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兄弟爭戲第六百七十七章 中日海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三百章 劉武周的應對 二第七百零三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第三百五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第二百零五章 東宮刺客 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一)第六百零一章 針對薛延陀(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齊魯之亂 三第四百五十章 楊文幹兵變(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終日海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蕭瑀投唐 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李建成遊河北齊魯 五第七十七章 一徵高句麗 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進軍草原(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定薛仁杲第一百八十四章 賣梨子的許敬宗第二百二十七章 杜伏威之死 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楊文幹兵變(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接連生孩子 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楊文幹兵變(九)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淵薨逝(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進軍草原(二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建成的謀劃(四)第六百零九章 針對薛延陀(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狄仁傑‘首次單飛’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道玄出山 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挑撥(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陰謀與陰謀(七)第八十章 元霸歸來第七百二十九章 遼東傳道(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冊妃大典第六百一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鹽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一百五十章 紛亂局勢 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十)第三百四十七章劉武周與宋金剛之死 八第四十九章 千金公主之死 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劉黑闥登場 二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八十四章 榮陽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洛陽內訌第一百九十一章 楊侗之死第四百零四章 算計 二第八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二第六百零五章 針對薛延陀(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突厥公主(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決戰玄武門(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府秘諜第二十章 紛擾密謀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敬宗使計 二第六章 驚悉秘密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李建成的應對與劉武周的措施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黑闥登場 七第二十一章 虞慶則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密投唐 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陰謀與陰謀(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第二十五章 聯姻鄭氏 四第五百零四章 鑄造新幣(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進軍草原(二十)第五十五章 突厥攻略 二第三百九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八第四十一章 動亂伊始 一第伍佰三十六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一)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密投唐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齊魯之亂 一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決戰玄武門(十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五百二十三章 突厥公主(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陰謀與陰謀(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前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十一章 追擊突厥第四百零一十章 算計 八第三百六十三章 戰前之戰 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突厥內亂 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執信必可之死(二)第二百五十章 蕭瑀投唐 三第八十七章 宇文娥英傳第六百三十九章 向東還是向西(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伏寶與馬哈吐樓
第一百六十四章 長安危機 一第三百七十六章 戰前之戰 十八第伍佰二十八章 滅蝗蟲戰爭第二百一十四章 兄弟爭戲第六百七十七章 中日海戰(七)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三百章 劉武周的應對 二第七百零三章 李陳終成眷屬(十)第三百五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四第六百一十九章 薛延陀的滅亡(十)第二百零五章 東宮刺客 二第五百八十四章 東部突厥徹底滅亡(一)第六百零一章 針對薛延陀(一)第四百一十五章 齊魯之亂 三第四百五十章 楊文幹兵變(一)第六百七十四章 終日海戰(四)第二百四十八章 蕭瑀投唐 一第四百四十二章 李建成遊河北齊魯 五第七十七章 一徵高句麗 二第五百五十七章 進軍草原(二)第一百九十二章 平定薛仁杲第一百八十四章 賣梨子的許敬宗第二百二十七章 杜伏威之死 二第五百七十九章 東部突厥的滅亡(五)第四百五十二章 楊文幹兵變(三)第一百七十八章 接連生孩子 二第四百五十八章 楊文幹兵變(九)第六百六十八章 李淵薨逝(一)第五百七十四章 進軍草原(二十)第五百四十八章 李建成的謀劃(四)第六百零九章 針對薛延陀(九)第二百九十七章 狄仁傑‘首次單飛’第二百九十四章 李道玄出山 二第四百四十九章 挑撥(一)第六百二十八章 陰謀與陰謀(七)第八十章 元霸歸來第七百二十九章 遼東傳道(七)第四百四十三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六第五百二十五章 冊妃大典第六百一十章 薛延陀的滅亡(一)第三百四十一章 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二第二百三十九章 青鹽第四百二十三章 劉黑闥登場 六第一百五十章 紛亂局勢 一第三百三十五章 內外勾結(二)第七百一十一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十)第三百四十七章劉武周與宋金剛之死 八第四十九章 千金公主之死 一第四百一十九章 劉黑闥登場 二第六百零三章 針對薛延陀(三)第八十四章 榮陽戰敗第三百八十六章 洛陽內訌第一百九十一章 楊侗之死第四百零四章 算計 二第八十一章 楊玄感造反 二第六百零五章 針對薛延陀(五)第五百一十九章 突厥公主(三)第五百四十二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七)第四百六十九章 決戰玄武門(一)第二百一十三章 王府秘諜第二十章 紛擾密謀第一百八十六章 許敬宗使計 二第六章 驚悉秘密第二百一十二章 王伯當冤死第二百八十五章 李建成的應對與劉武周的措施第四百二十四章 劉黑闥登場 七第二十一章 虞慶則之死第二百一十六章 李密投唐 三第六百二十九章 陰謀與陰謀(八)第一百八十三章 破局第六百九十五章 李陳終成眷屬(二)第二十五章 聯姻鄭氏 四第五百零四章 鑄造新幣(四)第五百七十四章 進軍草原(二十)第五十五章 突厥攻略 二第三百九十三章劉武周和宋金剛之死 十八第四十一章 動亂伊始 一第伍佰三十六章 薛延陀汗國建立(一)第六百三十章 陰謀與陰謀(九)第二百一十四章 李密投唐 一第四百一十三章 齊魯之亂 一第伍佰一十章 招賢納士(二)第四百七十八章 決戰玄武門(十一)第四百四十一章 李建成遊齊魯河北 四第四百二十五章 李建成再耍手段 一第三百六十四章 戰前之戰 六第五百二十三章 突厥公主(七)第六百二十四章 陰謀與陰謀(三)第七百一十九章 承陸歸來(八)第三百八十三章 戰前之戰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前之戰 十四第十一章 追擊突厥第四百零一十章 算計 八第三百六十三章 戰前之戰 五第二百六十五章 突厥內亂 二第五百八十一章 執信必可之死(二)第二百五十章 蕭瑀投唐 三第八十七章 宇文娥英傳第六百三十九章 向東還是向西(二)第四百三十二章 王伏寶與馬哈吐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