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授官

一聽春兒提醒,周志偉便起身道:“定然是道宗兄來了。”

胡萬里跟着也站起身來,除了魏一恭,這時節還真不會有其他人來登門拜訪,出的門來,便見小廝李風烈陪着魏一恭已經行到院中,見他神情陰沉,步履匆忙,兩人心裡都是一沉,看來吏部銓選的結果已經出來了。

尚離着幾步,魏一恭便微微一拱手,沉聲道:“進屋說吧,一言難盡。”

三人進屋落座,魏一恭也顧不上喝茶,開口便道:“我方纔去了吏部的文選清吏司,使了五兩銀子,一個書吏才實言相告,長青授福建汀州府武平縣,八品縣丞,本中授山西潞安府平順縣,七品知縣。至於我,授山西大同府山陰縣,七品知縣。”

八品縣丞?而且還是天遠地遠的福建,胡萬里不由暗自腹誹,玩的也太出格了點,好歹也是二甲進士出身,就授了個八品的縣丞?他不由瞥了周志偉、魏一恭二人一眼,見兩人皆是默然不語,心知這裡面有貓膩。

呷了口茶,他才含笑道:“怎的,兩位知縣大人似是極爲不滿?”

周志偉苦笑了一下,才道:“長青少拿咱們打趣。”

魏一恭瞥了他一眼,估摸着他可能是真不知道這其中的原委,才緩緩說道:“大同是九邊之一,這些年小王子屢屢南侵,甚至是一年數侵,入侵路線亦是變幻不定,令人防不勝防,赴任山陰縣知縣,完全要看運氣,若是遇上小王子南侵,政績就甭想了,不定還有性命之憂。”

小王子是誰?蒙古的小王子?這問題胡萬里還真不敢問,這個小王子他是多次聽聞,好像從正德年間開始,小王子的大名就已經是人盡皆知,朝野上下,人人皆是聞之色變,因爲這廝動不動就率五、六萬人來大明搶上一票,順帶還要殺幾個當官的,對於如此一個人盡皆知的公衆人物,他若是不知道的話,是很容易令人生疑的。

待的魏一恭說完,胡萬里神情亦跟着嚴峻起來,官場還真個是軟刀子殺人的地方,略一沉吟,他才道:“山西潞安府平順縣又是何情況?”

“長青是真個不知?”周志偉瞥了他一眼,才侃侃說道:“青羊叛亂,長青總該有所而聞吧,前後歷時五年,波及山西、河南兩省數州縣,朝廷去年動用十萬兵力才徹底平息。

這潞安府原爲潞城縣,平息叛亂之後,才升格爲府,平順縣更是新設縣,割黎城五里、潞城十六裡、壺關十里,於青羊裡開闢縣治,爲的是永絕後患。”

說到這裡,他輕嘆了一聲,道:“這個知縣可不是一般的苦缺,大戰之後,民生凋敝,士紳全無,民心盡失,凡事皆須親力親爲,不僅事務繁難艱鉅,更無丁點油水,這且不說,由於殺戮過重,百姓皆心懷怨恨,這日日皆須如履薄冰,否則便是禍不旋踵。”

嘉靖時期還有規模如此大的農民起義?胡萬里聽的不由一愣,這年頭動用十萬兵力平叛,那可不是小事,怎的從來就未聽得提及過?這個新縣令還真不是好做的,想到這裡,他不由訝然,道:“如此說來,福建汀州府武平縣的縣丞豈非算是好的?”

聽的這話,魏一恭忍俊不住,笑道:“看把長青美的。”微微一頓,他才收斂了笑容,道:“我便是福建莆陽魏塘人,福建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不僅人稠地稀,而且民風彪悍,歷來官員皆視爲畏途。武平那地兒我知道,三省交界之地,出了名的亂,長青此去,怕是有的罪受。”

胡萬里微微點了點頭,武平縣丞,雖說亦是苦缺,而且只是八品官秩,但比周志偉、魏一恭兩人的情況卻是好上不少,至少沒什麼危險,卻不知道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微微沉吟,他才道:“蔡克廉、李良他們可有消息?”

“他們至少還得等上幾日,纔會有消息。”魏一恭說完,看了周志偉一眼,略微沉吟,才遲疑着道:“長青,如今尚未開始正式銓選,能否想想法子?”

想法子?如今能有什麼法子?這種情形,明顯是有人刻意爲之,難道還指望找人扳過來?微微沉吟,胡萬里才道:“道宗兄是指找方獻夫,方大人?”

魏一恭點了點頭,道:“方大人如今是吏部尚書,他若肯出面,不過是一句話的事。”

胡萬里微微一笑,道:“話是如此,不過咱們只怕連見方大人的機會都沒有。”

“長青忘了方墨宸?”魏一恭提醒道。

胡萬里微微搖了搖頭,道:“道宗,我早說過,那些個紈絝皆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指望他們,純粹是妄想,再則,即便見的方大人亦是枉然,如今禮儀新貴之流皆是人心惶惶,豈會在這節骨眼上授人以柄?”

聽的這話,魏一恭不由苦笑道:“枉費我花了五兩銀子去打探消息。”

“五兩銀子買幾日心安,亦算值得。”周志偉輕嘆道。

見兩人這情形,胡萬里寬慰道:“如今是人爲刀俎,我爲魚肉,這種情形,早在意料之中,無須懊惱,還是那句話,熬吧,總有云開月明之時。”

三日後,一衆觀政進士開始銓選授官,魏一恭五兩銀子買來的消息沒有絲毫誤差,蔡克廉、李良等五人亦是盡皆外放,無一好缺,幾人細細一打聽,這才得知,高粱橋踏青,進士是什麼東西的笑話已不知如何傳了出去,並廣在京師官場流傳。

弄明白了箇中原委,幾人不由暗歎倒黴,當下也不再顧忌,邀約了胡萬里、周志偉、魏一恭三人去水泡子的‘靜心軒’痛飲了一場。

次日一早,衆人便盡數趕到吏部‘畫字’,所有新任官員都必須經過這一關,所謂‘畫字’便是練習把自己的姓名用草體寫成一個花體字,這種字體千變萬化,已經很難認出原來是什麼字,僅僅是一個符號——花押,主要用於防奸辨僞。

習慣上這種“花押”主體都是上下各有一橫,號稱喻義“地成天平”。三天的練習養成書寫花押的習慣,萬一有必要時就可以吏部存檔的花押練習底稿進行對照,此舉主要是防止官員在赴任途中被掉包。

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1章 赴任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421章 贏家第128章家難當第 431章 聯盟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427章 形勢第477章 求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76章 嫁衣?第122章募捐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77章 求盟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55章 探問第238章 下套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429章 考績第134章大凶之兆第143章火器大家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273章 造船廠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30章 靠身文書第35章 建言第98章 陋規第212章 失控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211章 王廷相第88章 各有盤算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八章 試探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八章 試探第247章 豪賭第 17章 豪賭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5章 色藝雙全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55章拉人第381章 缺錢了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75章紅夷大炮第98章 陋規第370章 淘金潮第269章 哺乳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20章加快進度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21章 冷落第215章 扯皮第312章 投降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56章 科舉革新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27章 不表態第426章 飛剪第207章 被逼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382章 依仗第326章 威懾第308章 夜襲第188章刁難第19章 落寞張璁第57張 被彈劾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68章 上刺刀第296章 收人第202章 嚴嵩意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85章 無奈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232章 有所求第382章 依仗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52章 不安第218章 踢皮球第 168章考驗
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1章 赴任第475章 兵困大同第322章 月港生變第421章 贏家第128章家難當第 431章 聯盟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427章 形勢第477章 求盟第33章 驛傳之弊第324章 萬衆矚目第40章 首輔張璁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376章 嫁衣?第122章募捐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477章 求盟第25章 色藝雙全第255章 探問第238章 下套第453章 偷天換日(十四)第429章 考績第134章大凶之兆第143章火器大家第447章 偷天換日(八)第273章 造船廠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14章 沒意思的海戰第474章 決戰大同第30章 靠身文書第35章 建言第98章 陋規第212章 失控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211章 王廷相第88章 各有盤算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332章 兩手準備第八章 試探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八章 試探第247章 豪賭第 17章 豪賭第253章 兩頭示好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79章 說服嘉靖第25章 色藝雙全第305章 外儒內法第480章 益王野心第155章拉人第381章 缺錢了第13章 書生罵人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175章紅夷大炮第98章 陋規第370章 淘金潮第269章 哺乳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20章加快進度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46章 火燒大阪灣(六)第335章 送上門的機會第21章 冷落第215章 扯皮第312章 投降第377章 三宣六慰第56章 科舉革新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27章 不表態第426章 飛剪第207章 被逼第464章 偷天換日(二十五)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382章 依仗第326章 威懾第308章 夜襲第188章刁難第19章 落寞張璁第57張 被彈劾第56章 科舉革新第368章 上刺刀第296章 收人第202章 嚴嵩意第89章 益藩王世子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243章 忘義叛恩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85章 無奈第220章 京師反應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232章 有所求第382章 依仗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52章 不安第218章 踢皮球第 168章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