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

見薛良輔目光如炬死死的盯着自己,而且語氣篤定,劉思武情知也瞞不過去,瞟了一眼四周,不見有人,他才微微一笑,上前一步,低聲道:“少爺說瞞得了天下人,也瞞不過薛先生,果不其然。”說着他看了李健一眼,低語道:“少爺給薛先生留有一封書信,本準備喪事完了再交給您。”

胡萬里真的沒死!這突如其來的喜訊讓薛良輔有些把持不住,身子不由微微晃了晃,李健趕忙伸出手扶着他,低聲道:“這是在總兵府,薛先生萬萬不能失態。”

薛良輔一臉的驚喜,卻是愣愣的半晌說不出一句話來,胡萬里詐死,這背後必然牽扯到一個極大的計劃,什麼計劃,他猜不出來,但值得胡萬里付出如此大的代價,必然是所謀甚大,不用問,他也能隱隱猜到一點端倪。

聽的薛良輔三人要見她,徐清曼緩步出了靈堂,在西廂房見了三人,看過金陵報,她略微沉吟,便開口道:“難得皇上大度一回,事關你們少爺以及胡家的聲譽,必須接受追封,這事你們無須擔憂,防着下面人被朝廷巧言矇騙便是。”

“是,夫人。”三人忙起身行禮退出。

待的三人退出,徐清曼便起身走到門外,吩咐道:“將四姨太叫來。”

春兒一身孝服,雙眼紅腫,容顏憔悴的走了進來,蹲身道:“夫人——。”

“不必多禮,坐下吧。”徐清曼說着將金陵報遞給她道:“朝廷追封老爺爲靖海侯,指明要麟兒襲侯爵。”

聽的這話,春兒心裡一驚。自古以來都是立嫡立長,胡萬里遺囑立長,她確實有些受寵若驚,卻不料這才幾日,便橫生波折。快速看完嘉靖的那道諭旨,她馬上就意識到這事棘手,擡頭看了徐清曼一眼,她才輕聲道:“悉聽夫人安排?”

“事關老爺以及胡家的聲譽,必須接受追封。”徐清曼緩緩說道:“你也別多心,老爺既然立有遺囑。華兒便是小琉球之主,這一點,任何人都不敢改變,我們在乎的是老爺和胡家的名聲,倒不是稀罕朝廷的爵位,華兒以後再不濟也是個郡王的爵位。”

大明的藩屬國國王都是郡王的爵位。這一點,春兒是清楚的,聽的這話,她登時大爲放心,忙蹲身道:“謝夫人。”

“去吧。”徐清曼輕嘆了一聲,道:“華兒還小,你的愛惜身子。別哭傷了身子。”

“謝夫人體貼。”春兒蹲身一禮,這才緩步離開,看着春兒背影,徐清曼長嘆了一聲,心裡又擔心起胡萬里來,不知道他如今身在何處?

嘉靖二十一年,春二月。

一行六十餘騎的馬隊緩緩行走於崎嶇的山道上,馬隊前方,飄着一面大旗,旗上寫着“泰盛昌”三字。這是近三四年才新冒出的馬隊,主要往返於福建和江西,一路崇山峻嶺,並不太平,但卻從來沒人招惹“泰盛昌”的馬幫。

胡萬里騎着一匹棗色的滇馬。無精打采的行在馬隊中間,要說兩旁的景色是真心不錯,不過,看多了也就乏味了,而且長時間騎馬也不是輕鬆事,他雖然騎術尚可,但平日裡極少長時間騎馬,這一段時間天天在馬背上顛簸,大腿內側的油皮都磨破了,一晃一晃,火辣辣的痛。

正自乏味,伍子順催馬跟了上來,跳下馬來從親衛手中接過繮繩,邊走邊道:“少東家,已經進入江西建昌府地界了,前面不遠就是馬嘴嶺,那裡有一處關隘——頭嶺隘,歸屬極高巡檢司,過了頭嶺隘,便可乘船順水而下,直達南城。”

胡萬里點了點頭,道:“都說蜀道難,不想這閩道更難,不乘船了,直接走陸路去南城,我要實地勘察路線。”他不從浙江進江西,選擇路更難走的福建進江西,也不走福建至建昌府的主要驛道,爲的就是沿途勘察行軍路線,他知道黎水、飛猿水都是小河,而且從南城返回又是逆流,根本不適宜於大部隊行軍,自然不會貪圖這點享受。

聽的這話,伍子順在心裡默算了下,才道:“少東家,若是都走陸路,足有三百里,少說也還要七八日光景。”

“無妨。”胡萬里隨口說道,這條路雖說不好走,但勝在安全,沿途衛所巡檢司少,不利於大軍行動,而小股部隊,根本阻攔不了他們,早在幾年前,籌建馬隊時他就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略微沉吟,他才道:“這條道上的山賊控制在黑道手中終究是讓人放心不下,一旦有事,沿途不僅要有人接應,還的補給糧草彈藥,還是控制在自己手裡更爲放心,想法子清理整頓一下,不過,不要打東興港的名號。”

“是,少東家。”伍子順沉聲應道。

南城——建昌府府城,益王府所在地,是江西最早設立十八縣之一,素來有着“控五嶺封疆之要,捍七州冠微之虞,地氣殊異,山川炳靈,林奇谷秀,水繞山環,抗禦七閩,牽制百粵”之美譽,加上是京師通往福建、廣東的主要驛道之一,商貿興盛,歷來就甚爲繁華。

十日後,胡萬里一行終於抵達南城,由東門而入徑直進了一家宅院,這是‘廣聚源’銀號掌櫃新近盤下的一處宅子,不僅幽靜,而且裝飾一新,進的二門,伍子順才低聲道:“少爺,這是經過特意改建的,有地道通往外宅。”

胡萬里聽的一笑,道:“何須用上地道?又不是咱們造反,是益王造反。”

益王造反?伍子順不由微微一愣,益王朱厚燁安分守己,可不象有造反的意思,而且如今的藩王也不似開國之初那般,既無實權又無兵力,自寧王造反之後。朝廷對地方藩王的監視力度也是大爲增加,藩王造反可說是幾無可能。

他反應快,轉念便明白過來,胡萬里這是要逼迫益王造反,纔有機會取而代之。而且也不令世人起疑,只是要逼迫益王造反這難度可不小,這既要益王有野心,又要讓他覺的有十足的把握,否則這些個藩王豈會冒險?

次日一早,春雨便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伍子順撐傘進的後院正廳,見一個親衛爲胡萬里梳頭,一個則在佈置早點,他不由含笑道:“少爺,在南城怕是的有段時間,買幾個丫鬟吧。昨日晚上,‘廣聚源’的趙掌櫃還硬要送幾個丫鬟過來,偌大的院子沒有丫鬟小廝,難免令人起疑。”

“慮的是。”胡萬里頜首道:“一會兒你親去挑幾個,不要本地的。”

洗漱畢,用過早點,兩個親衛奉上茶水便知趣的退下。伍子順這纔開口道:“少爺,南城益王建藩南城,這纔是第二代,益端王朱祐檳生性儉約,每日裡吃素唸佛,好讀書史,愛民重士,無所侵擾,深的好評,現益王朱厚燁有乃父之風。更爲重要的是,這朱厚燁沒有子嗣逼迫他造反,怕是難度不小。”

沒有子嗣?胡萬里之前還真是沒留意到這個問題,沒有子嗣,朱厚燁造反就沒有理由。造反也是給他人做嫁衣,這無疑是增加了逼迫朱厚燁造反的難度,略微沉吟,他才笑了笑,道:“沒有子嗣,難度還沒有兄弟姐妹?不爲他自身着想,難度還能不爲益王這一脈着想?他的幾個兄弟是什麼情況?”

這倒是實情,益王不可能不爲他這一脈着想,略微沉吟,伍子順才道:“老益王有四子,朱厚燁襲益親王,二子朱厚炫封崇仁郡王,三子朱厚煌封金谿王,四子朱厚熠封玉山王,都在南城附近。”

“哼,這纔是第二代,就多瞭如此多的郡王,再過兩代,窮盡建昌一府之力怕是也養不起益王一脈。”胡萬里搖了搖頭,這才道:“去年叫你派人在建昌府幾個縣收購稻米,建糧倉,這事辦的如何?”

“回少爺。”伍子順連忙道:“去歲冬季纔開始收購,收的數額並不大,糧倉倒是建的快,在南城建了兩個,其他四縣各建了一個,遵照少爺吩咐,都極不顯眼。”

胡萬里思忖了片刻,才道:“如今正是春耕之時,加大稻米的收購力度,力爭在青黃不接之時,將米價炒上來,另外,想法子將新建的糧倉送給益王府和其他三個王府管事或者是幾位王爺身邊的人,必須送的不着痕跡,同時,調集一批兵丁過來在附近地勢險要的地方落草爲寇,人數不要多,兩個營就足夠,分批分道,從不同的方向來。”

這是要將益王朱厚燁往死裡逼了,伍子順暗忖,稻米漲價,必然會引起地方官員注意,順藤摸瓜,就會注意到新修建的糧倉,由糧倉牽扯出益王府和其他三個王府,到時候,假扮山賊的兵丁再折騰出點動靜來,儲糧,蓄兵,到時候,益王朱厚燁滿身是嘴也無法自辯。

他忙點頭,道:“屬下這就交代下去。”

略微沉吟,胡萬里才道:“另外,打探一下,益王朱厚燁和其他三位王爺有什麼愛好,各自的性格,咱們的對症下藥,這事不能讓人察覺,有無把握?”

“這事容易。”伍子順語氣輕鬆的道,這些年經他之手在建昌府陸陸續續安插了不少人手,建昌府幾家名氣頗大的商號掌櫃都是東興港的人,東興港既不缺錢,又從海外源源不斷的輸入海外的奇珍異寶和新奇的物事,更有小琉球的各類特色商品,商號要做大,自然是輕而易舉,而那些個海外的奇珍異寶和新奇特色物事都是奢侈品,針對的顧客自然是各個王府,打探這些基本情況,根本就毫不費勁。

微微頜首,胡萬里才道:“金溪、崇仁、玉山的米價也都擡起來,三地都建一個糧倉。”

這是準備將益王一脈全部都兜進來?伍子順也沒多想,連忙道:“是。”

待的伍子順告退,胡萬里起身踱到窗邊,望着仍然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春雨,掃興的往書房踱去。嘉靖是個猜疑和刻薄無情之主,以有心算無心,逼迫益王一脈造反不是什麼難事,之所以要先逼益王造反,就是要攪亂這個局面。越亂越好!

如此,他纔能有機可乘,若是循規蹈矩的先混進益王府移花接木,再造反,那難度就不是一般的大,不僅露陷的可能極大。益王一脈也不好處理,畢竟熟悉益王朱厚燁的人多,逼迫益王朱厚燁造反,不僅可以渾水摸魚,而且還可以借刀殺人。

當然,僅僅是逼迫是不夠的。在益王一脈走投無路之時,還的派人亮出東興港的旗號主動的聯絡他們,讓他們義無反顧的踏上這條不歸路。

明朝藩王叛亂的情況不少見,朱棣是唯一一個成功的,但這個成功的例子卻是極大的刺激了大明一衆藩王,自永樂之後,躍躍欲試的藩王並不少。有心無膽的且不說,有實際行動的,朱棣之後就有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寧夏安化王朱寘鐇,南昌寧王朱宸濠。

明朝藩王之所以膽敢頻頻造反,不僅是有朱棣這個成功的光輝的前輩,還因爲有朱元璋的祖訓,“朝無正臣,內有奸逆,諸王得以舉衛兵而入京。清君側而勤王。”

朱棣當年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就是打着‘清君側’的旗號,指齊泰、黃子澄爲奸佞,率勤王之師攻佔南京,火燒皇宮。燒死建文帝,而成功篡位。

如今嘉靖本就是以藩王嗣大統,嚴嵩更是明朝有名的奸臣,益王一脈被逼到絕路,在獲得東興港的支持下,在祖宗的感召下,又有祖訓爲藉口,不拼個魚死網破纔怪!

轉眼就是四月,正是青苗茁壯成長時,也正是農民一年到頭最爲難熬的青黃不接時,建昌府以及下面各縣的米價一路上揚,從不足五錢一石一路漲到七錢一石,原本青黃不接之時,米價會上漲,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只要不遇災荒,尋常年間,這季節的米價最多也就是六錢一石,如今漲到了七錢一石,百姓當然是怨聲載道,自然也引起了地方官員的警惕。

大米是最重要的交易商品和生活消費品,長期以來,大米的價格都是貿易市場物價的基礎,這年頭,沒有什麼物價指數,米價就是物價指數的標準,米價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地方的安穩和經濟的衰榮。

米價如此上漲,一衆地方官員自然不敢怠慢,這不僅是關係到地方官的政績,更直接關係到他們的仕途前程甚至是性命,如果米價持續上漲,引起對方動盪或者是發生暴動,後果就不堪設想。

建昌府衙,簽押房,知府趙士清盯着面前戰戰兢兢的南縣知縣韋明遠,疾聲厲色的呵斥道:“米價都漲到七錢一石了你纔來稟報,早做什麼去了?”

“大人。”韋明遠慢臉委屈的解釋道:“青黃不接之時,糧價上揚乃是正常之事,下官起初也未在意,漲到六錢一石,下官本以爲會就此打住,不想這幾日卻是一日一個價,下官不僅派一衆衙役四處打探,亦微服私訪,這幾日之所以漲的快,實是因爲一衆商賈囤積居奇,縉紳富戶惜售所至。”

“如此簡單?”趙士清眯起眼睛斜了他一眼,沉聲道:“你微服私訪就得出如此一個結果?縉紳富戶爲何惜售?商賈又爲何囤積居奇?才入四月,糧價便一路漲到六錢,是何原因?”說到這裡,他一拍桌子,喝道:“是不是要等糧價漲到一兩一石,等到饑民進城搶糧,你才着急?”

“下官馬上就深入調查。”韋明遠連忙躬身道:“下官告退。”

“來人。”趙士清對外喝道。

“大人有何吩咐。”

趙士清沉聲道:“馬上派人快馬前往瀘溪、新城、南豐、廣昌調查米價。”

“是,大人。”

見親隨轉身要走,趙士清亦叫道:“回來,附近的撫州、金溪、崇仁、寧黃也派去看看。”

短短不過幾日,各地的米價便紛紛反饋回來,除了建昌府五縣,撫州府的金溪、崇仁兩縣米價也漲的厲害,不過,還未突破七錢大關,、崇仁、寧黃的影響倒不是很大,只在六錢五左右。

這讓趙士清有些疑惑不解,建昌府今年風調雨順也沒蟲災,爲何米價如此上揚?正沒理出頭緒,江西布政司的公函,撫州知府的私信幾乎同時抵達,詢問建昌府米價異常上揚的原委,這令他更爲煩躁,因爲這短短几日,米價又上漲了兩分,照這趨勢,到的五月,非的突破一兩大關不可。

“大人。”親隨進來稟報道:“南豐知縣陸順波在外求見。”

“讓他進來。”趙士清煩悶的道,見的不到而立之年的陸順波進來還要行跪拜禮,他不耐的擺了擺手,道:“南豐的米價如今多少了?”

“回大人。”陸順波說着瞟了一眼房門。

見這情形,趙士清對外和道:“上茶。”

聽的腳步聲遠去,陸順波才道:“大人,下官今日前來,就是爲米價上漲之事而來。”說着,他壓低聲音道:“下官打探的,大量收購稻米的是王府的人。”

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56章 科舉革新第91章 雙管齊下第91章 雙管齊下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14章 鬧大了第178章時局第83章 挑釁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156章 誘惑第273章 造船廠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2章 驛站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16章 狂知縣第129章完敗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35章 建言第236章 被逼第46章 南京(二)第八章 試探第29章 親隨第477章 求盟第116章 狂知縣第9章 女兒節第470章 雄辯第387章 要俘虜第383章 翻臉第 168章考驗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171章擢升第236章 被逼第257章 出行第257章 出行第189章不歡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21章 贏家第140章 二爺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214章 鬧大了第61章 出海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9章 胡謅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266章 招攬第218章 踢皮球第246章 機會第34章 再見張璁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340章 瘋了第203章 嚴世藩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308章 夜襲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4章 惹麻煩了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12章 失控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12章 轟動第395章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122章募捐第388章 布袋陣第178章時局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128章家難當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25章 色藝雙全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85章 暗助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300章 不樂觀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237章 沒白來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29章 親隨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77章 邸報第101章 錢弊
第157章緩兵之計第130章 東興匠人第56章 科舉革新第91章 雙管齊下第91章 雙管齊下第181章入主月港(三)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74章 初次接觸第214章 鬧大了第178章時局第83章 挑釁第196章 彩票發行第156章 誘惑第273章 造船廠第127章無聊嘉靖第337章 混亂的倭國第32章 驛站第233章 紅顏薄命第198章 張璁自救第116章 狂知縣第129章完敗第457章 偷天換日(十八)第35章 建言第236章 被逼第46章 南京(二)第八章 試探第29章 親隨第477章 求盟第116章 狂知縣第9章 女兒節第470章 雄辯第387章 要俘虜第383章 翻臉第 168章考驗第462章 偷天換日(二十三)第171章擢升第236章 被逼第257章 出行第257章 出行第189章不歡第465章 偷天換日(二十六)第421章 贏家第140章 二爺第487章 盛世之兆第214章 鬧大了第61章 出海第297章 開張不順第39章 胡謅第351章 軟硬兼施第266章 招攬第218章 踢皮球第246章 機會第34章 再見張璁第455章 偷天換日(十六)第340章 瘋了第203章 嚴世藩第454章 偷天換日(十五)第244章 嘉靖反應第308章 夜襲第225章 劍走偏鋒第260章 萬民請願書第320章 南鎮撫司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14章 惹麻煩了第242章 月犯進賢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12章 失控第372章 新式火槍第412章 轟動第395章第103章 南北郊議第122章募捐第388章 布袋陣第178章時局第165章橫插一腳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463 偷天換日(二十四)第128章家難當第353章 仇人相見第344章 火燒大阪灣(四)第25章 色藝雙全第183章再提開海第385章 暗助第163章彩票圈錢第336章 壟斷計劃第300章 不樂觀第299章 廠衛陰影第237章 沒白來第442章 偷天換日(三)第316章 故人重逢第29章 親隨第467章 偷天換日(二十八)第289章 五百里加急第430章 出兵理由第338章 招安條件第64章 聊勝於無第440章 偷天換日(一)第77章 邸報第101章 錢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