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南京(一)

府治所在地?胡萬里眉頭不由微微一揚,此即是附廓府城,龍溪縣衙與漳州府衙同在府城,若論繁華,那是遠甚於一般縣城,但事務亦不是一般的多,而且一城住着個知府,還有府同知、通判等一衆品級高於知縣的官員,論及威風可就遠遜於一般的縣城了。

當下,他便笑道:“華國兄別盡揀着好聽的說,你難道沒聽說過,前生作惡,今生附廓,惡貫滿盈,附廓省城。”

“呵呵,那是對一般官員而言。”孫光輝輕笑着道:“長青乃當朝首輔的得意門生,附廓府城有何可懼,便是附廓省城亦有何妨?”

“甭矯情了,請客!”楊獻可興奮的道:“咱們去秦淮河!”

“說的是,去秦淮河好好樂一樂。”孫光輝亦附和着道。

去秦淮河?那可是個無底洞,手頭這千餘兩銀子可不夠往裡填的,胡萬里不由笑道:“南京咱們可沒熟人,秦淮河又是聞名天下的銷金窟,二位年兄該不會是準備將年弟押在秦淮河抵債吧?”

“呵呵,長青文采斐然,何須爲哪些阿堵之物煩惱?”孫光輝笑吟吟的道:“我有一知交好友在南京,此人名吳亦有,字夢然,年少敏狂,疏財仗義,移居南京已五載,有他相陪,咱們大可在京城盡興一樂。”

“既是如此,咱們明日就去好好領略一番秦淮河的風情。”胡萬里暢笑道,對於秦淮河,他實則亦是聞名已久,心實嚮往之,到了南京,豈能不逛秦淮河?微微一頓,他才接着道:“這吏部公函上何以要特別註明這日期——嘉靖八年十二月初八?”

楊獻可輕笑道:“這任的漳州府龍溪縣知縣嘉靖八年十二月初八才滿任期,這是提醒長青要在十二月初八之後才能去接任,長青這個職位,吏部和恩師是花了點心思的。”

“這豈不是還有兩個多月?”胡萬里微微笑道。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閩道更比蜀道難,福建號稱八山一水一分田,這驛道之艱難亦是可想而知。”孫光輝緩緩說道:“雖則有兩個月時間,但進入福建,山道難行,這時間並不寬綽,況且,正月、五月、九月這三個月上任,乃是官場一大禁忌,長青若想在縣衙過年,就須得趕在朝廷封印之前上任,時間可並不寬裕。”

聽的這話,胡萬里心知二人是欲趕在年前上任,當下便道:“既是如此,咱們在京城也別耽擱太久,逛秦淮河是在夜間,白日裡便聘請幕賓和親隨,如何?”

“如此甚好。”孫光輝點頭道:“京城官員多閒職,幕賓親隨不少,只須放出風聲,推薦和自薦者定然不少,另則亦可讓吳亦有幫着尋訪。”

三人議定之後,便各自回房,胡萬里回房沉吟一陣,便提筆寫了一封家書,如今新的授官任職已經定了下來,不寫封家書回去告知,不合情理,雖然心中有些忐忑,但醜媳婦遲早要見公婆的,這一關,他必須邁過去。

老家的情況,他實是知之不多,都是平日裡跟王小寶閒聊,零零碎碎套來的,王小寶雖與他是同鄉,但跟他的時間不長,對他家裡的情況不是很瞭解,所幸對他家裡的主要成員還算清楚,這讓他慶幸不已。

胡萬里老家乃是陝西西安咸寧縣人,家境一般,不過一小地主,家中雙親俱在,他在家中是老大,下有兩個弟弟,兩個妹妹,除了二弟小他二歲,是個秀才,大妹已嫁與長安一秀才,其他兩個弟妹俱未成年,據說這個二弟的相貌與他極爲相似,跟孿生的一樣。

而他最令他關心的婚姻問題卻讓他輕鬆不已,他在老家僅只一位正妻,而且在他中舉之前便難產而死,因忙於進京赴考,亦未及再娶。

在信中,他詳細的敘說了京師的情以及授職的波折,並順帶提了一筆納妾之事,然後無非是問安,叮囑弟弟學業等瑣碎之事,寫完之後,他又細細的檢查了一遍,他如今的字跡已經模仿的惟妙惟肖,即便細心覈對亦無須擔心,見無甚紕漏,他才仔細的封好。

封好信,他才猛的想到郵局,大明不是沒有郵局,但卻是民間私營的,侷限很大,往往只是在一定範圍內,若能開通全國的郵局業務,可謂是利民利己,只不知朝廷對此是否會大加限制。

次日一早,胡萬里在龍江驛附近尋了一處客棧,包下一處獨院,將秋蝶及一衆丫鬟小廝安頓好,這才放心的進了南京城。

三人並未從金川門走陸路入城,而是走水路乘船沿外秦淮河逆流而上至西水關碼頭,經水西門進城,一路繞城而行,但見城牆巍峨雄偉,綿延不絕,胡萬里不僅長嘆道:“南京城牆怕是更甚於京師吧。”

“那是當然。”孫光輝含笑道:“京城(南京)城牆號稱九十里,開設十三門,就規模而言,實甚於京師,南北二京,論及富庶繁華,南京遠甚於北京。”

“要能留在南京爲官就好了。”楊獻可輕嘆道。

胡萬里輕笑道:“南京雖然富庶繁華,但南京的官員卻多是虛銜,空有其名而無其實,日後年紀大了來南京養老吧。”

“來南京養老多沒意思。”楊獻可笑道:“長青不是說人不風流枉少年嘛,十里秦淮,花月春風十四樓,臨老纔來豈非是力不從心?”

“十里秦淮,花月春風十四樓,那都是銷金窟,便是萬貫家財亦經不起折騰。”孫光輝笑着打趣道:“我倒是有個好主意,子襄這官別做了,在秦淮河開間大酒樓吧,咱們一衆同年日後來京城都照顧你生意。”

楊獻可當即便反脣相譏道:“華國這如意算盤打的才叫一個精,不如。”

胡萬里聽的心裡卻是一動,南京與北京遙相呼應,真要賺錢的話,南京可謂是一塊寶地,這裡不僅交通便利,而且作坊手工業相當興盛,工匠羣體亦是整個大明最爲集中的地方,確實可以考慮在南京建個據點。

第412章 轟動第210章 借勢第147章開戰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70章 特區第83章 挑釁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7章 出題買僕第44章 新授官職第118章矛盾第33章 驛傳之弊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05章 籠絡第412章 轟動第135章霸道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53章 南京(九)第221章 東廠第98章 陋規第433章 找死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31章燒錢第163章彩票圈錢第110章 離衙第15章 風波起第192章另有意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00章 殺威棒第1章 被點撥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18章矛盾第102章 臺東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247章 豪賭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82章 吉日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45章 南京(一)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124章 分功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85章 無奈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83章 挑釁第410章 城破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240章 規矩第9章 女兒節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222章 聯手第267章 回家第370章 淘金潮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77章 求盟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50章 南京(六)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95章 計劃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55章拉人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89章不歡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55章 師爺第3章 吃大戶第218章 踢皮球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5章 明朝銀錠第428章 部署第484章 鋪開第313章 佈局第5章 明朝銀錠第37章 會票第95章 計劃第232章 有所求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279章 杭州第32章 驛站
第412章 轟動第210章 借勢第147章開戰第461章 偷天換日(二十二)第216章 化害爲利第70章 特區第83章 挑釁第303章 投其所好第7章 出題買僕第44章 新授官職第118章矛盾第33章 驛傳之弊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205章 籠絡第412章 轟動第135章霸道第350章 拒絕招安第458章 偷天換日(十九)第323章 軍事演習第53章 南京(九)第221章 東廠第98章 陋規第433章 找死第419章 緩和關係第131章燒錢第163章彩票圈錢第110章 離衙第15章 風波起第192章另有意第144章引狼入室第100章 殺威棒第1章 被點撥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118章矛盾第102章 臺東第68章 抵達月港第443章 偷天換日(四)第404章 呂宋橫財第315章 滿載而歸第24章 穩定人心第478章 四面圍攻第247章 豪賭第88章 各有盤算第482章 吉日第355章 立足於打第45章 南京(一)第342章 第341章 火燒大阪灣(二)第124章 分功第163章彩票圈錢第485章 無奈第200章 揣摩聖意第83章 挑釁第410章 城破第405章 兵臨廣州第179章入主月港(一)第251章 復召張璁第240章 規矩第9章 女兒節第449章 偷天換日(十)第109章 上官巡察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452章 偷天換日(十三)第222章 聯手第267章 回家第370章 淘金潮第117章如意算盤第477章 求盟第235章 薑是老的辣第466章 偷天換日(二十七)第446章 偷天換日(七)第304章 管理的困惑第50章 南京(六)第250章 投石問路第95章 計劃第191章府尹之位第280章 辭官之道第121章開海之爭第155章拉人第438章 滿城白幡第407章 步騎對決第189章不歡第415章 舉國震驚第328章 都指揮使第55章 師爺第3章 吃大戶第218章 踢皮球第161章 利弊得失第160章入夥東興港第317章 再回南京第5章 明朝銀錠第428章 部署第484章 鋪開第313章 佈局第5章 明朝銀錠第37章 會票第95章 計劃第232章 有所求第295章 杭州掛牌第279章 杭州第32章 驛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