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早朝風波(一)

好不容易,在藥力的作用下,麻姑疲累的閉上了雙眼繼續熟睡,朱影龍一夜沒閤眼,也有些累了,閉上眼睛假寐的一會兒,就聽到輕微的敲門聲出來,朱影龍驀然驚醒,站了起來,輕手輕腳的走出去拉開了房門。

“皇上,該上早朝了!”徐應元站在門口道。

“行了,朕知道了。”朱影龍回頭朝裡屋麻姑的房間看了一眼道,“留下四個人,暗中保護。”

“奴才這就去安排。”徐應元應聲道。

朱影龍再會屋裡看了看熟睡的麻姑,然後到書房寫下一張紙條,放到麻姑的牀頭,他不知道自己今天下朝之後還能不能走的開,離開之前也要交代一下的。

鑽進車廂,徐應元早已將龍袍和金冠給帶來了,省的他還需要回養心殿,再去文華殿繞這麼一圈子太費事費時了,換上龍袍,朱影龍閉上眼睛,想一想今天早朝該說些什麼,有什麼事情需要大臣們全體商議決定的。

到了皇宮,朱影龍改乘龍攆,一路直望文華殿而去。

ωwш☢ ttкan☢ CO

當…當…當,三聲鐘聲響過之後,百官入朝,兩百多名官員魚貫而入進入文華殿內,文武分列兩排,按照官階高低次序站立,個個垂首站立,神情肅穆,等候皇上駕臨。

“皇上駕到!”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文武百官跪下齊聲道。

“諸位愛卿,平身!”朱影龍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雙手虛擡,含笑道。

“謝皇上!”百官道謝後紛紛站起。

該行的禮儀算是過去了,朱影龍開口道:“朕觀諸位愛卿都是容光煥發,這上元節過的都還舒心吧?”

“回稟皇上,老臣過的舒心。”韓爌這麼一帶頭,絕大多數官員都跟着附和起來。

“好,好,好。”朱影龍連說三個‘好’字道,“這個先不說了,今天大朝,朕想於諸位愛卿議一議今年這個運河航道清淤,還有黃河堤壩加固問題,大家有什麼想法,都說一說。”

工部管水利,這事自然是由工部尚書周順昌,第一個出列道:“啓稟皇上,運河清淤揚州到淮安段去年洪承疇大人已經完成,今年的清淤重點河段從淮安到山東的濟寧,預計需要花費白銀百萬兩以上,民夫約十萬人,分爲春秋兩個時段進行,至於黃河堤壩工程,微臣建議,在修築堤壩的同時加寬和加深黃河的河道,以增強汛期時的抗洪和泄洪能力。”

“周愛卿的意思是,朝廷要增加更多額外的投入了?”朱影龍聽出來了,周順昌的是想好好的整治一下黃河,好讓它安靜個十幾年,免得它給兩岸百姓帶來滅頂之災。

“微臣是怎麼想的。”周順昌老實回答道。

“那麼依你的估計,要完成這個大的工程,需要多少投入?”朱影龍對這種改善國計民生,降低自然災害帶來損失的工程一向都是不遺餘力的支持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百姓纔是國家的根本。

“微臣與工部的幾位大人仔細覈算過,五百萬兩應該足夠了。”

“五百萬兩!”大殿之中頓時傳來十幾聲冒着涼氣驚歎之聲。

“啓稟皇上,周大人的一片心的好的,治黃是個大工程,非一年兩年都能完成的,眼下朝廷雖然寬裕,但百姓家過日子尚且需要細水流長,微臣並不是反對周大人這個計劃,只是希望一步一步慢慢來,這樣也不會給朝廷的財政帶來大的壓力。”孫慎行急了,他這個戶部尚書最難當了,所有人都管他伸手要錢,可明知道有些錢是不能省的,可他也沒有辦法,朝廷雖有些底子,但是現在是入不敷出,不精打細算怎麼行呢?現在他就等着朝廷收回江南四省賦稅重地,或許到那個時候他才能喘一口氣。

“孫愛卿說的也有些道理,五百萬兩一下子投入進去,恐怕效果不一定會達到最好。”朱影龍也同意了孫慎行的觀點,現在省錢打仗纔是他唯一的目的。

“回稟皇上,其實孫大人誤會了,微臣所說這五百萬兩是分三到五年的時間逐步使用的,其實全面啓動這個工程,只需一百五十萬兩就足夠了。”周順昌道。

“原來是這樣,孫愛卿,你們戶部能拿出這一百五十萬兩來嗎?”朱影龍轉而朝孫慎行問道。

孫慎行有心說沒有,但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他似乎沒有理由反對,可國庫裡面的銀子不是個數字,沒有實實在在的銀子,他拿什麼給呀,當下無奈道:“回稟皇上,戶部一下子拿不出這麼一大筆銀子,不過,戶部可以每個月撥出一部分來,但是不能保證一定達到周大人一百五十萬兩最終要求。”

“這樣也行,孫大人只要能按月給我撥下銀兩,工程開工絕對沒有問題。”周順昌大喜道,六部之中,工部的地位越來越高,可他這個工部尚書卻覺得自己一點功業都沒有,好像每每都是沾了下面的光似的,於是他下決心研究水利,親自千萬黃河沿岸考察,這才決定要做下這一個大的造福與後人的大工程。

“好,諸位愛卿還有什麼好的建議一併提出來,大家集思廣益一下。”朱影龍很高興,他想起了後世的九江大堤豆腐渣工程,因此希望能有人提出來‘工程監督’這樣一個建議來。

可惜等了許久,沒有人能提到這一點,最後還是由他自己提了出來,讓都察院派出一名御史,全程監督錢款的調撥和使用以及工程質量監督,並且工部下掛設一個工程質量小組,隨時隨地的抽檢工程質量,這麼一大筆投入,這麼大的工程,如果出現豆腐渣工程,後果不堪設想,因爲朱影龍所知道的歷史,十二年後,黃河一場大水,千里沃野良田還有兩岸許多城市都被大水衝的乾乾淨淨,死傷無數。

這一提議一出來,頓時大殿之中一片讚歎溢美之詞,什麼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防患於未然、千古一帝、堯舜之纔等等,只要能靠邊的都用上了,真得佩服這燦爛的漢字文明,同樣含義的馬屁都能找到各不相同的詞眼表達出來。

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3章 聖姑(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9章 微服南巡(九)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9章 血戰(二)第14章 年關(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9章 突病(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7章 刺客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9章 兵鋒直指(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9章 海蘭珠(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7章 夜審(四)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3章 圖賴之死(四)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4章 脫身(二)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4章 真相(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3章 時局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2章 東林黨(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9章 主動權(一)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9章 主動權(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
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五)第3章 聖姑(一)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五)第6章 沈溪入獄(二)第9章 微服南巡(九)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2章 新科狀元(二)第5章 官場地震(二)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10章 順水推舟(二)第11章 姐妹團圓(一)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6章 再起波瀾(二)第2章 後金求和(二)第9章 血戰(二)第14章 年關(一)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三)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8章 遭遇一戰(四)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8章 兵從何來(二)第9章 突病(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五)第10章 角逐沅州(二)第12章 深夜閱折(一)第7章 刺客第2章 幕後操控(二)第12章 意外之喜(一)第4章 兄弟反目(三)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10章 金屋藏嬌(五)第1章 風雨飄搖(二)第9章 兵鋒直指(二)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6章 平倭方略(三)第12章 黃紅之爭(二)第9章 海蘭珠(二)第2章 北伐伊始(四)第2章 驚天之密(二)第2章 盛京風雲(二)第7章 夜審(四)第9章 步步緊逼(一)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4章 苗疆大智者(二)第1章 鐵口斷宋(二)第2章 堅壁清野(一)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6章 伏屍千里(四)第3章 圖賴之死(四)第7章 開源節流(一)第4章 脫身(二)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3章 情爲何物(二)第9章 滿漢通婚?(三)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二)第11章 游擊戰爭?(一)第4章 真相(一)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3章 時局第6章 重陽賞菊(二)第12章 東林黨(二)第5章 大清國亡(三)第9章 主動權(一)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2章 黃紅之爭(四)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0章 麻家覆滅(一)第6章 夜戰錦州(一)第1章 苦寂方丈(二)第5章 官場地震(一)第5章 悲城南京(二)第8章 整風運動(三)第9章 主動權(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六)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11章 失落的青城(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2章 新科狀元(一)第5章 高麗棒子完了(二)第3章 揭開謎底(一)第11章 西南戰局(二)第6章 喪家之犬(一)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2章 教育改革(三)第10章 鄭芝龍的野心(二)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2章 捷報傳來(二)第8章 血戰寧遠中(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