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平壤之戰(二)

皇太極急於迎娶海蘭珠之心出乎哲哲的意料之外,搶先命人傳出了自己屬意海蘭珠的消息,緊跟着大張旗鼓的給海蘭珠的父親寨桑貝勒送去了彩禮。

寨桑是有着意思把海蘭珠許配給一個門當戶對的人家,皇太極也在他的考慮之列,只不過他也不是蠢笨之人,自己的一個妹妹還有一個女兒都已經嫁給了皇太極,但人總不能吊死在一顆樹上,如果皇太極地位固若金湯,或許他還會考慮一下,皇太極的突然動作令他措手不及,答應吧,就等於把科爾沁蒙古打上皇太極的烙印,以後就只能一條心的追隨皇太極了,不答應吧,掃了皇太極的臉面,說不定現在日子就不好過了,他怎麼也沒有想到,這裡面居然有他好妹妹的一份子,騎虎難下,寨桑也只能答應將海蘭珠嫁給皇太極了。

而就在皇太極準備迎娶海蘭珠事宜的時候,多爾袞的關於豪格在平壤屠城三日的軍報送到他的手裡,氣得皇太極當場暴跳如雷,豪格出征之前,他可是嚴厲的囑咐過豪格不要濫殺無辜,這一次不同漢人或者蒙古人作戰,將來那些朝鮮人可都是大金國未來的子民,皇太極一心想把朝鮮變成大金的大後方,他這麼一屠城,仇恨算是結下了,即使全部佔領了朝鮮,這段仇恨可難以化解了,民心這東西可是維護統治的基礎,若是什麼小城,豪格就是殺光城裡的百姓也都沒什麼,可平壤是朝鮮的“三京”之一,他這一屠城,不但不能嚇住拿些朝鮮人,說不定還能激起對方的鬥志,朝鮮說小也不小,說大也不大,也有幾百萬人,按照他的算計,一個個月之內不能攻陷漢城,那就有危險了,算起來一個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二,雖然戰果不錯,但按照他的計算,此刻豪格最起碼應該攻陷了開城,正在向漢城挺進。

儘管平壤慘烈的抵抗出乎皇太極的意料,但屠城這樣的錯誤和因爲屠城浪費了三天時間那是不能饒恕的,當即給去了一道命令,免去豪格領兵之權,改由多爾袞統領全軍。

高傲自大的豪格自然不會認爲自己的阿瑪爲爲了殺了幾個朝鮮賤民免去自己的兵權,一切的一切都歸結在多爾袞身上,一定是阿瑪聽信了多爾袞的讒言,這才免去了自己的兵權,本來叔侄兩人關係就不好,豪格是長子,將來整個大金國都可能是他的,但是多爾袞卻是他爺爺努爾哈赤臨終定下的繼承人,而且多爾袞也比他小三歲,將來這大金國的汗位不一定輪到他豪格來做,尤其是金人內部許多人都支持多爾袞,多爾袞又是那麼能力出衆,他想不嫉妒都不難。

多爾袞是暗暗叫苦,皇太極撤去豪格的領兵之權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把這三萬大軍交給自己卻是大大的意料之外,雖然他是正白旗的旗主,但皇太極爲了防備他力量過大,還從來沒有讓他統領過超過五千兵馬,這次領兵一萬真正能聽他指揮的還是正白旗下的幾千人馬,現在要他統領豪格手下的正黃、鑲黃還有豪格親領的正藍旗的兵馬實在是太難了。

按照多爾袞自己的想法,接替豪格最好的人選應該是嶽託,但嶽託遠在數百里外的遼陽,皇太極就算有意讓嶽託接替豪格,時間上也來不及。

這一次皇太極是自己急昏了頭,沒有跟范文程商量一下就發出了這道命令,臨陣換將本來就是兵家大忌,尤其在進攻的途中換到指揮大將產生的後果是絕對不可估量的,爲了彌補自己的錯誤,皇太極決定提前率主力大軍入朝,代善等諸貝勒隨軍出戰,阿敏留守盛京。

平壤十日城破、豪格屠城三日、多爾袞取代豪格、皇太極親率大軍入朝等等一系列的消息如同潮水一般涌到朱影龍案頭。

“以多爾袞的能力,開城堅持不了幾天。”朱影龍擔憂道。

“怕就怕後金兵臨城下之時,開城已經成爲一座空城。”孫承宗低頭沉吟道。

“豪格才能不足,多爾袞短時間內未必能駕馭住三萬大軍,皇太極對他這位親弟弟並不是那麼信任,就看他急急忙忙率大軍入朝就知道了。”爲了研究朝鮮問題,朱影龍下旨將袁崇煥從錦州急召了回京,趁這個機會也讓他與在北京的妻兒團聚一下。

“臨陣換將本是兵家大忌,皇太極急怒之下犯錯,急於補救也很正常,別忘了他身邊還有一個范文程,這個人可是有張良之才。”孫承宗補充道。

“孫閣老說的不錯,范文程此人計謀出衆,有他輔助皇太極,皇太極如魚得水,對我大明是個大大的威脅。”朱影龍道。

“皇上說的是,范文程現在是皇太極最器重的漢臣,皇太極每一步策略都有他的影子存在,可惜他一身所學居然給胡虜做走狗,禍害漢家百姓,實在可恨!”孫承宗不知道是憤恨還是惋惜范文程這個人,就連朱影龍自己對范文程這個人也有着一種說不請到不明的複雜情感。

腐朽的明王朝不能給他施展抱負的舞臺,但皇太極給了他,歷史的侷限性使他根本看不到一個落後的文明領導一個先進文明的害處,他自以爲用武力統一了中國,就能結束所有的紛爭,讓天下至於大一統,百姓就能過上幸福平靜的生活,他錯就錯在這裡,他的眼光太狹隘了,他只看到了自己能看到的,而沒有看到整個世界,因此他成了後世漢人唾罵的漢奸,而金人卻把他看作奴才,這就是范文程的悲哀。

“袁愛卿,那個張仲昌的下落如何?”朱影龍一向愛才,朝鮮也是他必征服的疆土,因此這個憑藉數千兵馬硬生生的擋住豪格兩萬精兵的人才自然是格外的關心。

“啓稟皇上,豪格屠城三日,我們在平壤的情報機構也收到了破壞,目前沒有張仲昌任何消息。”袁崇煥回答道。

“暗影有消息嗎?”朱影龍轉向站立在一側的周淮安問道。

“豪格也在命人四處尋找這個張仲昌,截至兩天前,微臣收到的消息還是一無所獲。”周淮安回答道。

“嗯。”朱影龍點了點頭道,“命人繼續追查,這個人朕很想見見。”

“是,皇上。”周淮安應了一聲,垂首站立在一旁。

此刻在朝鮮公使館內,朝鮮公使韓瑗如坐鍼氈,金兵入侵朝鮮的事情,在朱影龍的示意下,命人悄悄的透露給他了,並且將豪格屠城三日的消息也一併告訴他了,韓瑗很想面前朱影龍,懇請明廷出兵朝鮮,可沒有收到國內的消息,他也不敢輕易作主,急的他快要發瘋了。

漢城朝鮮王宮也亂成一鍋粥,平壤失守、金人屠城三日的消息傳到朝鮮國王李倧的耳朵裡,驚的這位年輕國王當場暈厥過去了,衆文武大臣七手八腳的,掐人中,灌藥湯,這才把李倧救醒過來。

還沒等他和一干朝鮮文武震驚完,三京之一的‘開城’又被金人大軍包圍了,開城離漢城太近了,說是漢城最後一道屏護也不爲過,開城守不住,漢城也就危險了,朝鮮君臣頓時亂成一團,主戰派和主降派的吵的把慶雲宮都快掀翻了。

最後連李倧自己都失去了主見,不得已而搬出仁穆王后,也就是李倧的祖母(李倧是庶出子孫,並非血脈相承,但李倧能繼位爲王,這位祖母的功勞最大,所以仁穆王后在朝在野都有極高的威信),仁穆王后一出來,立刻定下了堅守的原則,李氏朝鮮王朝數百年的歷史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金人突然背信棄義出兵朝鮮,她經歷的風雨可是比李倧多得多,皇太極現在的野心與當年的豐臣秀吉沒有兩樣,投降就只能苟活人世,熟悉中國歷史的仁穆王后很清楚南唐李後主是怎麼死的,投降是死,戰鬥也是死,與其窩囊的死,還不如有尊嚴的戰死。

仁穆王后這麼一番決定,頓時點醒了絕大部分投降派,鼓舞了朝鮮一干君臣的堅守漢城的決心,激起了臣民保家衛國的血性,隨後李倧下召命令漢城之中婦孺可以往朝鮮南部撤出,輕壯留下協助軍隊堅守城池,守城令一出,無數的朝鮮男兒送走了父母妻兒,拿起身邊可以做爲武器的武器留了下來,短短數日整坐漢城已經成爲一座軍事堡壘。

出奇的是,朝鮮這一次居然沒有派人嚮明廷求救,這令朱影龍百思不得其解,知道戰爭結束之後,他才明白,如果那個時候朝鮮嚮明廷求救了,那麼朝鮮的軍隊就不會拼死作戰了,因爲人一旦有了依靠,就可能會產生一種鬆懈,這種鬆懈不僅是精神上的,還是肉體上的,爲了等待援軍而戰與爲了自己生命而戰,這絕對是兩種不同的精神層次,儘管朱影龍還是決定主動派出了軍官團入朝,在祖大壽的指揮下,漢城在只有不到三萬正規軍和十萬只能拿着跟菜刀差不多的武器的青壯的抵抗下,直到皇太極從大本營調出了秘密武器——火炮,堅持了一個多月,漢城這才被攻陷,其悲壯慘烈程度令後世軍事和史學家們唏噓不已。

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1章 孤身入京(一)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4章 原來是你(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6章 救美(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2章 借刀殺人(四)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章 返回(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2章 白蓮教(二)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7章 劫色第12章 創業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2章 出關(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8章 救人第6章 定計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9章 微服南巡(九)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3章 時局第5章 風暴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7章 刺客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11章 寧遠(二)
第1章 廢除八股(三)第3章 圖賴之死(二)第4章 苗疆大智者(一)第7章 二王之爭(一)第10章 扶桑行省(十)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1章 孤身入京(一)第4章 兄弟反目(四)第7章 投桃報李(二)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五)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一)第5章 藏寶圖(一)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8章 整風運動(二)第7章 中秋月圓(一)第3章 揭開謎底(三)第5章 刺客現身(三)第6章 想不到的刺客(一)第9章 苗疆鳳凰(一)第7章 平壤之戰(一)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11章 父女相見(六)第8章 開放武器禁運(二)第9章 苗疆鳳凰(二)第12章 南京城下(四)第8章 夫妻團聚(一)第4章 原來是你(三)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12章 大龍興寺(三)第5章 駐軍琉球(一)第2章 捷報傳來(一)第8章 湘西長城(二)第11章 組建軍機閣(二)第11章 父女相見(三)第8章 傳國玉璽(四)第6章 平倭方略(一)第10章 扶桑行省(一)第6章 沈家秘營(二)第6章 救美(一)第1章 和親聯姻(一)第2章 借刀殺人(四)第7章 二王之爭(二)第11章 寧錦再捷(一)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8章 英雄所見(一)第9章 真假玉璽(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二)第4章 意外收穫(三)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二)第7章 圍困南京(三)第7章 撲朔迷離(一)第8章 一網打盡(一)第1章 返回(一)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3章 情爲何物(一)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2章 白蓮教(二)第4章 形勢逆轉(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一)第7章 劫色第12章 創業第3章 杭州大捷(二)第9章 真假玉璽(四)第2章 出關(一)第11章 明山會晤(一)第6章 引蛇出洞(六)第7章 絕代雙嬌(一)第10章 金屋藏嬌(一)第3章 巾幗英雄(二)第11章 軍制改革(四)第3章 誣陷離間(一)第6章 一統天下(三)第8章 救人第6章 定計第7章 錦州逼和(二)第3章 家庭晚宴(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一)第9章 微服南巡(九)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一)第7章 撲朔迷離(二)第3章 金屋藏嬌(二)第11章 失落的青城(四)第1章 武昌戰役(一)第10章 麻家覆滅(二)第3章 時局第5章 風暴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7章 刺客第3章 談判交鋒(二)第5章 省親之路(二)第1章 苦寂方丈(一)第5章 廷辯交鋒(一)第11章 又是刺客(四)第7章 中秋月圓(二)第11章 寧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