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干戈暫息(一)

兄弟新書推出,書名《風魔》,書號:1146900

地震中,蕭寒將最後一個學生推出教室,自己卻被埋入廢墟,醒來的時候已經在一片神奇的大陸上。

蒼茫大陸上強者爲尊,弱肉強食,蕭寒意外的獲得了一種神奇的技能“真實之眼”,能夠看穿魔獸的實力和弱點,並且身體也起了巨大的變化,擁有恐怖的力量和詭異的速度,在風神隕地獲得了風神之心,意外的捲入了大陸風雲變幻之中,萬年前的神魔之戰再一次爆發,蕭寒成爲其中關鍵的棋子,並親手引發了神魔大戰,混戰中,蕭寒會延續風神悲慘的命運嗎?

請看長風新書《風魔》,爲你揭開所有的迷局!

……

“本汗也看出來了,本汗真是想不到朱由檢這個小兒居然如此厲害,難道天不絕他大明嗎?”皇太極頗有些憂心落寞、還有一絲無奈道。

“不錯,信王朱由檢自登基以來,雷厲風行,先是廢除太監監軍制度,緊接着任命孫承宗爲內閣首輔大學士,重用東林黨人,而且一切似乎早有預謀,依臣看,信王早就覬覦帝位甚久了,不然他根本不能在那場宮闈之亂中勝出而佔據帝位,的確不簡單呀!”范文程客觀分析評價道。

“那依先生的意思是本汗是不是要跟明廷妥協,永遠臣服於他,做他的藩臣?”皇太極斟酌的問道。

“大汗志向遠大,豈可做別人的藩臣?”范文程對皇太極瞭解甚深,對他的野心更是心知肚明,微笑道,“雖然這個信王不是一個昏聵之君,也有些手段,但不見得就能將即將傾覆的一座大廈給扶了起來。”

“還望先生教我!”皇太極忙請教道。

“大明實際上是外強中乾,表面上以天朝上國自居,實際上內部早已腐爛不堪,它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外患,而應該是內憂,這內憂有三大,第一大是南京的魏忠賢,這個臣不必多說,大汗比臣看的更清楚,第二大是流賊,流賊一起,這是亡國的徵兆,千百年來,哪一個王朝不是始滅於流賊,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隋朝末年的瓦崗等等,第三大,也是最大的禍害,腐敗,明廷現在就好像一座即將傾覆的大廈,看似外表巍峨雄壯,其實只要這個輕輕的一推,就成了一堆殘埂敗垣了,是什麼導致的呢,腐敗和宗室皇族、貴族對永無止盡的侵吞百姓的土地和國家財產,綜合這三大,每一解決一大都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只要明廷走錯一步,他就再也沒有翻身的餘地。”范文程分析道。

“先生的意思是,只要朱由檢走錯一步,本汗的機會就到了。”皇太極似乎重新看到了希望,血氣陡然上涌,蒼白的臉上頓時顯現出絲絲血色道。

“大汗果然是千古難得一見的奇才,一點就透。”范文程不忘拍了一下皇太極的馬屁道。

“可眼下本汗該怎麼辦?”皇太極馬上恢復冷靜,想起眼前的形勢問道。

“大汗可否將眼前的真實情形說給微臣聽聽?”范文程道。

皇太極低頭想了一下,然後將明軍閃電突襲,可能已經攻陷錦州的事情一一說給范文程聽了。

范文程聽了之後,先是眉頭緊鎖,後又慢慢舒展開來,最後臉上居然露出絲絲微笑,直看得皇太極有些莫名其妙,忍不住出口問道:“先生何故發笑?”

“大汗務須擔心此事,只是大汗要擔心的卻是坐在紫禁城龍椅上的那位了,這個崇禎皇帝不簡單呀。”范文程鄭重的對皇太極道。

皇太極一頭疑惑的看着范文程。

“大汗早已判斷出明廷不願意與我大金交戰,爲何不能堅信自己的判斷呢?”范文程問道。

“先生是說?”皇太極頓時有些領悟道。

“問題還是出在談判的條件上,大汗的談判條件任何一個有點腦子的人都能看出這是一份什麼樣的條約,明廷那麼多顆腦袋又怎麼會答應這份喪失國家尊嚴的條約呢?”范文程指出關鍵所在道。

“先生的意思是,還是要跟明廷和談?”皇太極並沒有計較范文程話中一些不敬之詞道。

“不但要和談,還要做出一些讓步。”范文程重重的道。

“如此豈不是讓天人認爲本汗怕了明廷,況且……”皇太極沒能說下去,如果讓步的話恐怕自己內部的那些兄弟都會起來反他了。

“大汗誤會臣的意思了,臣說的讓步只是在姿態上的,比如皮島駐軍和懲辦袁崇煥這上面,明廷尤重面子,大汗讓他每年多給些金銀,他們到不覺得什麼,就當作是天朝上國對藩國恩賜,反正他們可以換這花樣說,但這撤軍,懲辦有功大臣,明廷是絕對不能接受的,他所帶來的影響太大了,大汗的想法是好的,但這是行不通的,或許換了宋高宗這樣的昏君和秦檜這樣的奸相還可以,就現在的明廷是絕對不可能的。”范文程解說道。

“先生的意思,本汗明白了。”皇太極臉上露出喜色道,“只是明廷希望與我大金講和,爲何突然發兵襲擊並攻陷我錦州呢?”

“這就是臣爲什麼說大明出現一位可能中興的明君的原因。”范文程頓了頓道,“明廷派使者出使蒙古諸部,甚至不惜跟察哈爾林丹汗聯姻,這是爲了什麼?”

“這個本汗早就看出來了,這是朱由檢這個小兒行的驅虎吞狼之計!”皇太極恨聲道。

范文程嘿嘿一笑,搖頭道,“大汗只是說出了一半,還有一半沒有說出來。”

“還有一半?”皇太極故作掩飾道,作爲一個君主,是不能讓手下臣子們猜到他心裡真正的心思的,這就所謂的帝王權術。

“大汗不說,臣也明白,明廷行驅虎吞狼之計不假,真正的是明廷想用蒙古諸部牽制大金的發展壯大,而它則想在這段時間內解決國內的問題,這一計策不可謂不高,但這也暴露了明廷的目的和真正的意圖,所以大汗感到了一絲威脅,在和談的條件上做出讓步,但原則上幾乎是一步沒有退讓,就是因爲大汗篤定明廷不可能與大金開戰,臣分析的可對?”范文程冷靜的道。

皇太極沉默不語,范文程剛纔所說幾乎將他的五臟六腑看得是透透的,心道,漢人有這樣的人才不用,反而被自己所用,豈不是上天昭示我皇太極纔是上天選派的真命之主!

“如今錦州可能落入明廷之後,難道本汗就這麼對明廷低頭嗎?”皇太極十分不甘道。

“大汗,雖然明廷內憂不斷,但我大金就一絲隱患都沒有嗎?”范文程小心翼翼的問道。

皇太極臉色頓時陰沉下來,平抑情緒道:“先生繼續往下說!”

“大汗難道忘記剛纔臣遭受的那一幕嗎?”范文程問道,“臣並非給自己喊冤,大汗可知道我大金國現在人口最多的是哪一族嗎?”

皇太極依然沉默不語,這個問題他在見到范文程被打的那個時候就已經在考慮了。

就在這時,跟誰皇太極一起出來的那個隨身太監蘇圖,從外面就這麼衝了進來,皇太極正待發作,那太監低聲在皇太極耳邊說了幾句,皇太極霎時站了起來,臉色白的就跟白紙一般,轉首對范文程道:“先生跟本汗一起會盛京吧,本汗還須每天聆聽先生的教誨。”

一定是有大事發生了,范文程匆忙收拾了一下,就跟着皇太極往盛京的路趕去。

;

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1章 張嫣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4章 真相(四)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8章 破臉(一)第13章 來信(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8章 日審(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7章 湖廣戰略(一)新書發佈了第6章 圍困南京(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6章 救美(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3章 故人(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8章 日審(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日審(一)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2章 整合(一)第11章 寧遠(二)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4章 迫從(二)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5章 真病(二)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14章 年關(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6章 探監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3章 故人(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二)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
第2章 盛京風雲(六)第11章 張嫣第8章 順帝之璽(四)第1章 皇太極稱帝(二)第5章 血戰長江(五)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二)第9章 美人婉若(一)第4章 以打促和(一)第5章 兩個朝廷(一)第9章 微服南巡(八)第10章 浴火鳳凰(一)第8章 傳國玉璽(三)第9章 兵鋒直指(一)第4章 真相(四)第1章 鐵口斷宋(一)第11章 迷霧一般的局勢(三)第8章 破臉(一)第13章 來信(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四)第6章 時不待我(二)第10章 登陸琉球(四)第8章 日審(一)第2章 驚天之密(三)第11章 軍制改革(三)第7章 湖廣戰略(一)新書發佈了第6章 圍困南京(四)第1章 沅州之爭(一)第6章 救美(二)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一)第7章 生擒卓巴(一)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12章 精兵簡政(二)第9章 滿漢通婚?(四)第1章 草原來客(三)第3章 兩淮鹽商(五)第9章 主動出擊(二)第12章 決戰山海關(二)第10章 梟雄遲暮(七)第9章 滿漢通婚?(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三)第6章 一統天下(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12章 一道聖旨(一)第10章 夜幕下的陰謀(四)第2章 各懷心機(四)第9章 微服南巡(五)第10章 浴火鳳凰(二)第3章 故人(一)第5章 刺客現身(五)第4章 敲詐鹽商(二)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一)第2章 借刀殺人(三)第2章 借刀殺人(二)第6章 引蛇出洞(三)第8章 日審(二)第11章 軍制改革(二)第7章 除夕晚宴(四)第7章 圍困南京(四)第8章 日審(一)第2章 三方備戰(四)第7章 李瑤情動(一)第5章 大清國亡(四)第2章 整合(一)第11章 寧遠(二)第5章 封鎖苗疆(二)第9章 微服南巡(十五)第11章 努爾哈赤之死(一)第7章 絕代雙驕(二)第12章 劃時代的變革(二)第9章 少數民族政策(一)第9章 戰爭的天平(三)第4章 迫從(二)第3章 談判交鋒(一)第4章 大家一齊開打(二)第2章 停戰談判(三)第6章 平定江南(二)第6章 半島危機(一)第12章 匆匆一年(一)第5章 真病(二)第9章 新的一年(三)第7章 血戰寧遠上(二)第4章 菜市口公審(一)第6章 軍區與軍銜(二)第2章 各懷心機(一)第6章 平定江南(四)第12章 這是或許就是緣分(一)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一)第14章 年關(一)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6章 探監第1章 早朝風波(一)第1章 廢除八股(二)第11章 琉球行省(四)第3章 圖賴之死(五)第3章 故人(一)第5章 血戰長江(一)第4章 敲登聞鼓,告御狀(二)第3章 圓桌擴大會議(一)第5章 人算不如天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