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 禪位大典

左良玉終於敗了,受到前後夾擊的他看到己方的軍隊潰敗後,就立即帶着左於青和數千騎兵向鎮江方向敗退而去,而洪承疇由於士卒們已經很是疲憊,加之丁羣率領的西郊大營裡的士卒們在擊潰了左良玉後也早就變成了強弩之末,因此也只是象徵性的追擊了幾裡地就返回了原地。

雙方會師,當洪承疇和曹化淳下船後,首先看到的就是迎上來的丁羣,自然是有着說不出的歡喜,洪承疇握住了丁羣的手欣慰的笑道:“將丁先生留在西郊大營果然是本官做得最正確之事,若非丁先生及時來援,本官今次還真拿那左良玉沒法子,若是再僵持下去,說不定就要吃虧了!”

得到洪承疇的誇獎,丁羣卻只是淡淡一笑,“大人過獎了,此次大捷全賴大人運籌帷幄,學生只是盡了自己的微薄之力而已。”

“哈哈哈........丁先生過謙了,本官再厲害也顧不上西郊大營啊,若非你及時率軍趕來擊退左良玉,本官可就懸了。”面對丁羣的謙虛,洪承疇對他更是欣賞了,洪承疇看到丁羣帶來的士卒們四處抓俘虜,很是滿意的問道:“丁先生,你是怎麼從西郊大營裡突圍出來的,按理說左良玉也是個老行伍了,他在碼頭埋伏本官時不可能不留下人手看着你們的?”

丁羣莞爾一笑道:“左良玉自然不會如此不堪,但他留下的人卻不怎麼樣。”

接下來丁羣就將事情的原委一一倒了出來,原來負責牽制西郊大營的左於亮純粹是個眼高手低的傢伙,左於亮命他率領一萬人馬用佯攻牽制西郊大營,這傢伙竟然將兵力收縮回營,只是遠遠監視西郊大營的動靜,很快就被丁羣發現了異常的他不出所料的悲催了。丁羣率領近兩萬大軍以優勢兵力如同摧枯拉朽般橫掃了過去,左於亮抵擋了一陣後,終於全軍潰敗,最後他只好率領數百家丁向東邊逃走。

擊潰了左於亮兵馬的丁羣並沒有停留。而是趁着敵軍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繼續向碼頭衝去,最後才和洪承疇的大軍兩面夾擊殲滅了左良玉的主力。

聽了丁羣的解釋後,洪承疇等人都笑了起來,曹化淳也嘎嘎尖聲笑道:“如此說來,咱們還要感謝那左於亮啊,若非他如此無能,丁先生也不能如此順利的率軍來援,咱們也不能如此的順利擊潰左良玉這反賊了。”

看到曹化淳都如此說了。周圍立即就有人湊趣道:“呵呵,曹公公所言甚是,看來咱們確實是得好好感謝那左於亮啊!”

“哈哈.......”衆人都笑了起來,此時此刻,一路過來眉頭緊鎖的洪承疇也露出了欣慰笑容,擊敗了左良玉才意味着他佔領了金陵,也總算是纔算是有了一塊落腳之處,在接下來的風暴中不至於像無根的浮萍般被風吹走。

衆人笑過之後,曹化淳卻是面向北方怔怔的流下淚來:“唉。也不知道皇上在京城過得如何,是否被那龐剛欺辱,咱家.......咱家真是牽掛着皇上啊!”

聽了曹化淳的話後。衆人原本喜悅的心情也淡了下來,齊齊嘆了口氣,他們自然沒有忘記,離他們上千裡遠的地方,正準備進行着一場數百年來都未曾有過的禪位大典……崇禎十三年?八月十四午時

乾清宮們口,龐剛率領着一羣侍衛站立在這裡已經快半個時辰了,雖然此時的太陽很大,但他依舊沒有聽從隨從的勸告回去休息,隨從們只好拿來了一頂大傘替他遮住了炎炎烈日。

龐剛難得的有些不安。因爲今天是他那幾位夫人進京的日子,和幾位妻妾分別了好幾個月,龐剛着實很是想念她們,他在這個世界上也沒什麼親人,唯有和他結成連理的幾位妻子算是他最親近的人了。而禪位大典即將開始,他也要等上這個國家至高的權利舞臺,此時的他更加需要親人的陪伴和分享。

這時,親兵隊長陸寬亮興匆匆的跑了過來,向他稟報道:“王爺。來了來了,王妃她們來了!”

“哦?王妃她們都來了嗎?”

陸寬亮恭敬的說道:“都來了,現在娘娘們的鳳駕已到達午門外,再過一刻鐘即可抵達乾清宮!”

又過了十多分鐘,一陣鑼鼓喧天聲響起,一隊在太監宮女和侍衛們陪伴下的長長的隊伍從西面來到了乾清宮外,看到隊伍的到來,龐剛也顧不上什麼威儀,趕緊迎了過去。

看到龐剛迫不及待的模樣,來不及阻止龐剛的陸寬亮也只好苦笑着追了上去。

乾清宮是明代皇帝在紫禁城中居住和處理日常政事的地方。它是後三宮之首,位於乾清門內。“乾”是“天”的意思,“清”是“透徹”的意思,一是象徵透徹的天空,不渾不濁,象徵國家安定;二是象徵皇帝的所作所爲象清澈的天空一樣坦蕩,沒有幹任何見不得人的事。

既然乾清宮是如此的重要,按照明朝的規矩,後宮的嬪妃鳳駕進宮時是沒有資格從乾清宮進來的,就連皇后也只能是在大婚時才能進來一趟,可龐剛身邊沒有這方面的人才,因此也沒有人提醒龐剛,不過估計即便是提醒了,這廝也是不予理會的。

這時,走在鳳駕前面爲首的一名太監看到一名穿着鎧甲的男子正向自己大步行來,嚇得他正要出聲叱喝,突然間纔想起在此刻在這座紫禁城中還有誰敢這麼無禮衝撞娘娘的鳳駕,心思轉念,到嘴的罵聲這才變成了“落轎”兩個字。

隨着這名太監的話音落下,跟在他身後的幾頂轎子立即停了下來,緩慢的被放在了地上。爲首的這頂轎子高五盡許,閣四尺許,深達八尺,看上去可乘坐六人,轎箱兩壁欄檻都雕鏤金花,刻以人物神仙。紫色珠簾從矯頂一瀉流下,耀眼的紅色紋路佈滿整個矯身。淡黃色的窗布隨風擺動,看上去氣派非凡。

龐剛並沒有注意到。他面前的這頂轎子,擡轎的人足有十六人,按照這個時代的規矩,這可是皇后才能享有的規格,而這個轎子也叫鳳輦。

當急匆匆的龐剛走到轎子前,當前面的轎簾也被人捲了起來,首先出現在龐剛面前的是兩張宜喜宜嗔的俏臉,原來這兩人正是孔若蘭和魏蔓葶。看到龐剛親自前來迎接,她們二人趕緊走下了轎子同時柔柔的喊了一聲,“妾身見過王爺!”

看到兩人,龐剛臉上浮現出了一絲溫柔之色,快步上前正要將兩人扶起,卻看見兩個可愛的小腦袋從兩位妻子的身後探了出來,龐剛一看,原來是他那兩個可愛的兒子龐蘇鵬與龐蘇銘。

哈哈大笑的龐剛一把將這兩個小傢伙抱了起來,如今大兒子龐蘇鵬已經兩歲多了。小兒子龐蘇銘也已經一歲多了,正是最討人喜愛的時候。雖然他們已經幾個月沒見到父親,但總算是沒有忘記面前的這個人是誰。被龐剛抱在懷裡的他們並沒有哭,而是笑嘻嘻的伸出小手擰着龐剛的臉龐。

龐剛抱起了兩個兒子親熱個不停,卻將衆人晾在了一旁,直到魏蔓葶嬌嗔的聲音響了起來,這才記起身邊還有人在看着,這才放下了兩個兒子。

這時,身後的幾頂轎子也紛紛掀開了轎簾,露出了幾張如花似玉的俏臉,陳圓圓、李雪珠、靈兒、巧兒等人也紛紛落了轎。過來和龐剛見禮。

這時,眼尖的龐剛一眼就看到了靈兒、巧兒的懷裡分別抱着一個襁褓,這分明是兩個嬰兒。

又驚又喜的龐剛指着靈兒巧兒道:“難道這是……一旁的孔若蘭白了丈夫一眼,嬌嗔道:“你可是又當爹了,還不過去瞧瞧你的兩個女兒?”

“女兒?你是說我有女兒了?”此時的龐剛已經歡喜得說不出話來。原來在自己出徵期間,靈兒和巧兒也各自誕下了兩個麟兒,而且還是都是女兒。

“好好,好啊!”此時的龐剛已經高興得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只顧着在一旁不住的搓着手咧開了嘴。

看到自家夫君已經歡喜得說不出話來。正要不管不顧的向靈兒巧兒走去,但旁邊尚有許多人在等着,魏蔓葶趕緊悄悄的扯了扯他的衣袖,龐剛這纔回過神來,不好意思的揮了揮手,“好了,大夥都別杵在這裡,先進去吧!”

一旁的一名太監看到龐剛發了話,這才暗自鬆了口氣,趕緊請幾位娘娘上轎,等他們做好後,這才扯着尖銳的嗓子喊道:“起轎!”

當晚,龐剛和自己的六位夫人就夜宿在了乾清宮,六位夫人和四個孩子的加入,使得原本略顯冷清乾清宮顯得熱鬧了起來,一時間大人喊,孩子鬧,整個乾清宮都失去了往日的清淨。

消息很快傳到了尚在坤寧宮的崇禎,聽到消息的崇禎和周皇后、袁妃等人不禁愕然。

周皇后不解的問:“皇上,這龐剛到底是怎麼回事?怎麼一家子老老少少的全都擠在一個地方?難道咱們紫禁城裡就沒有能容得下他一家的地方了嗎?”

崇禎不禁苦笑道:“朕也看不明白這個龐剛了,按理說明日就要舉行禪位大典了,他完全可以將他的妻妾都安置到別的宮殿裡去,難道這點都沒人教他嗎?”

袁妃也疑惑道:“或許,咱們的這位駙馬口味與衆不同吧……夜深了,乾清宮裡的龐剛翻來覆去的怎麼也睡不着,在這天晚上,龐剛在宮中太監的說教下根本就沒有睡好覺,各種繁瑣的儀式和注意事項將他攪得頭昏腦脹,饒是他自負還不笨,但一時之間卻也無法記清楚這麼多的東西,好幾次他都想拍案而起將那些太監給趕出去,但是顧及到自己的形象,終於還是忍了下來。

因爲晚上的這些插曲,導致第二天龐剛在小太監的喊叫下才勉強起牀,穿上早已經準備好的龍袍,戴上那沉重的、頭項掛着一串串珍珠簾子的皇冠,此時的龐剛心中油然升起一種奇特的感覺。

辰時剛到,宮中的景陽鍾就開始響了起來,一連響了三十六聲,這也代表着有大事要發生。

景陽鍾一響,整個紫禁城就像是被扔了一個炮仗的雞窩似的,瞬時間由平靜變成了沸騰。

無數的太監宮女以及宮中的侍衛開始彷彿商量好了似的在宮中穿梭起來。數不清的人在各處進進出出忙得不可開交。

時間很快就到了己時,龐剛在上百名侍衛宮女和太監的擁護下,來到了位於正陽門外東側的天壇,今天的禪位大典就在這裡舉行。

此時的天壇周圍已經聚滿了密密麻麻的人,無數頂盔帶甲的軍士將天壇圍得水泄不通。龐剛麾下的上百名文武官員早早就到了那裡,此時的他們望着緩步走來的龐剛,眼裡都露出了狂熱的神色,他們擁護的首領終於當上皇帝了。而他們也爲自己和後代博得了一個輝煌的前程。

不單單是龐剛的兵馬和諸位官員,這難得一見的禪位大典,也吸引了無數前來看熱鬧的百姓,此刻他們就擠在天壇外,伸長了脖子瞪着前面,有膽子大的還指着站在天壇中央的龐剛嘰嘰喳喳的說着什麼。

不一會,前方又傳來了一陣喧譁,不時有百姓說道:“皇上過來了,快瞧啊。皇上過來了!”

這位話剛說完就被身旁的同伴敲了一下腦袋:“你這個笨蛋,過一會他就不是皇上而是太上皇了。”

被打的這位捂着腦袋委屈的說道:“可他現在不還是皇上麼。”

來的人正是崇禎皇帝,今天的崇禎皇帝也穿得甚是隆重。他頭戴紫金龍冠,身穿龍袍,這件龍袍和平日穿的龍袍有不同,它盤領、窄袖、前後及兩肩繡有金盤龍紋樣,玉帶皮靴。龍袍上的各條金龍秀得栩栩如生,它頭如牛頭、身如蛇身、角如鹿角、眼如蝦眼、鼻如獅鼻、嘴如驢嘴、耳如貓耳、爪如鷹爪、尾如魚尾,端的是栩栩如生。

慢慢的,崇禎緩步走上了天壇,來到了龐剛的面前。這時若是有心人一看,就會發現龐剛和崇禎身上的龍袍是如出一轍,一模一樣。

崇禎來到了龐剛面前,神情凝重的看着龐剛不語,隨即轉過身來。面對着天壇下的文武百官和百姓,只見崇禎慢慢的從懷裡掏出了一卷明黃色的聖旨,面對着衆人開始宣讀起來。

“奉天承運,天地在上、朱家列祖列宗在上,自朕奉先帝遺詔登基以來。在位十載有三。朕雖然殫精竭慮、如履薄冰,然國事艱辛,內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霍亂,外有韃子犯關,百姓慘遭屠戮,朕雖然幾經努力,但國勢日下,此非朕所部盡心,實乃天數不在朕身也,朕感念於此,幾經惶恐,深感不能再肩負此重擔,特尋求一賢才繼承此大統……讀到這裡,崇禎開始哽咽起來,淚水再也忍不住流了下來,接着又繼續唸到。

“現有山東人氏龐剛,人品貴重,深肖朕躬,朕決意禪位於他......必能克承大統,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望諸位皇親貴胄大臣盡爾等所能,輔佐新皇管理朝政……當崇禎讀到這裡時,天壇外不少忠於大明的百姓和穿着百姓服飾混進來的原大明官員全都哭成了一團……看着外面哭成了一團的百姓,站在崇禎旁邊的龐剛也感到不是個滋味,這種感覺讓他有些心虛,好像自己變成了一個陰謀篡位的小人。

好在崇禎手中的聖旨也不是很長,宣讀了一會後就結束了。

宣讀了聖旨後,崇禎轉過身來,面對着龐剛竭盡全力的大聲道:“龐剛,接玉璽!”

一名小太監快步來到崇禎身邊,遞給了他一個明黃色的包裹。崇禎接過包裹,雙手慢慢的解開了包裹,露出了一個碩大的,幾近透明的刻畫着九道盤龍的玉璽,崇禎顫抖着雙手,捧着玉璽來到龐剛跟前,雙手遞到了他的面前。

龐剛也伸出雙手接過了玉璽,這一刻,龐剛感到了一種從來沒有體會過的莊重地氣氛,他滿臉嚴肅的站了起來,雙手接過玉璽高高舉過頭頂,一時間,一股威勢從他身上散發而出。

與此同時,一名太監用尖銳的聲音高聲喝道:“禮成!”

天壇上下頓時烏壓壓跑倒一大片,所有人都在高聲的歡呼道:“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成千上萬的聲音猶如脫籠的飛鳥一般直衝雲霄,恍若直衝九霄雲外。

看着臺下跪倒文武百官和士兵,聽着他們口中高呼的萬歲,龐剛頓時有了一種藐視天下的感覺,雖說眼前這一切僅僅是一個儀式而已,但此時此刻,他已經深深地爲之震撼和感動。

龐剛在心中喃喃的說道:“這就是擁有掌控天下權勢的感覺麼?”RQ

,!

第527章 進攻遼東第211章 只能這樣了第344章 左右爲難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133章 暖心閣中議事第203章 奪取西門第556章 早做打算第23章 新來流民第224章 敢跟老子搶媳婦第334章 救人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27章 勞動之餘第32章 出兵討賊第288章 清兵叩關(下)第242章 話不投機第69章 血戰第20章 請命屯田第351章 殺第460章 劉宗敏歸來第330章 杜度的進攻第135章 據實而奏第153章 辯駁第504章 宋興和的爲難事第524章 出兵對峙第283章 普特斯曼來訪第235章 街頭行刺第221章 有人要提親第373章 說客到來第350章 追蹤第415章 崇禎的新想法第201章 危在旦夕第379章 向洛陽進發第91章 青州震動第229章 這裡的碼頭靜悄悄第500章 覲見皇上第514章 狙擊第344章 左右爲難第494章 拼死一搏第338章 血肉磨坊第66章 求援第74章 協商第84章 便宜行事第216章 要什麼好呢第301章 追擊第258章 護送進港第526章 放他們出宮第536章 決戰第449章 我也要當兵第125章 勸降第332章 籌劃第140章 胡兒敢再戰否第169章 進城平叛第113章 初次交鋒第147章 韃子要跑第247章 反他孃的第65章 倭寇來襲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178章 動手第244章 條件談妥第336章 炮擊第191章 攤牌第284章 臺灣是我大明的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189章 他們來了第310章 堅壁清野第506章 錦州城第74章 協商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371章 借兵第79章 聖旨下第81章 幫個忙好嗎第178章 動手第486章 詢問第64章 密謀第45章 借錢第559章 全書完第338章 血肉磨坊第465章 又是龐剛第387章 螳臂當車第191章 攤牌第316章 迎敵第52章 向揚州進發第233章 仗義出手第496章 禪位大典第462章 趁機打鐵(下)第370章 賣火器嗎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517章 憤怒的豪格第20章 請命屯田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336章 炮擊第382章 好奇心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294章 到達第98章 魏蔓葶的擔心第357章 普特斯曼心思第297章 開個玩笑第83章 青州府絕不能亂第100章 練兵方式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
第527章 進攻遼東第211章 只能這樣了第344章 左右爲難一百四十八章 皇帝召見第133章 暖心閣中議事第203章 奪取西門第556章 早做打算第23章 新來流民第224章 敢跟老子搶媳婦第334章 救人第519章 領命出城第27章 勞動之餘第32章 出兵討賊第288章 清兵叩關(下)第242章 話不投機第69章 血戰第20章 請命屯田第351章 殺第460章 劉宗敏歸來第330章 杜度的進攻第135章 據實而奏第153章 辯駁第504章 宋興和的爲難事第524章 出兵對峙第283章 普特斯曼來訪第235章 街頭行刺第221章 有人要提親第373章 說客到來第350章 追蹤第415章 崇禎的新想法第201章 危在旦夕第379章 向洛陽進發第91章 青州震動第229章 這裡的碼頭靜悄悄第500章 覲見皇上第514章 狙擊第344章 左右爲難第494章 拼死一搏第338章 血肉磨坊第66章 求援第74章 協商第84章 便宜行事第216章 要什麼好呢第301章 追擊第258章 護送進港第526章 放他們出宮第536章 決戰第449章 我也要當兵第125章 勸降第332章 籌劃第140章 胡兒敢再戰否第169章 進城平叛第113章 初次交鋒第147章 韃子要跑第247章 反他孃的第65章 倭寇來襲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178章 動手第244章 條件談妥第336章 炮擊第191章 攤牌第284章 臺灣是我大明的第289章 再次勤王第189章 他們來了第310章 堅壁清野第506章 錦州城第74章 協商第539章 孤注一擲第371章 借兵第79章 聖旨下第81章 幫個忙好嗎第178章 動手第486章 詢問第64章 密謀第45章 借錢第559章 全書完第338章 血肉磨坊第465章 又是龐剛第387章 螳臂當車第191章 攤牌第316章 迎敵第52章 向揚州進發第233章 仗義出手第496章 禪位大典第462章 趁機打鐵(下)第370章 賣火器嗎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517章 憤怒的豪格第20章 請命屯田第323章 來糧食了第336章 炮擊第382章 好奇心第363章 龐剛不除大清則永無寧日第294章 到達第98章 魏蔓葶的擔心第357章 普特斯曼心思第297章 開個玩笑第83章 青州府絕不能亂第100章 練兵方式第395章 向東門挺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