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生死之刻

這時,祖寬亦站了出來,向顏繼祖請令道:“軍情緊急,祖某願與曹總兵同往。”

顏繼祖看着曹變蛟與祖寬二人爭相請命,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在沒有統一調度的情況下,這縱這二人立刻率部出征,又真能起到良好的救援效果嗎?

顏繼祖心中沒底。

只不過,他也知道,在這危急時候,這軍心鬥志可鼓不可泄,縱此去援救,有莫測之風險,卻也只能答應他們了。

“二位將軍一心報國,忠義可嘉,那本憲準了,那就請二位將軍集齊兵馬,一同前去吧。”顏繼祖苦笑道。

“得令!”

曹變蛟與祖寬二人,快步離去,隨後合兵一處,急急出城,徑往東面而去。

曹變蛟與祖寬商議,皆認定清軍此去,定是走山東與北直隸相連的最主要官道,即走平原、過禹城,從而直撲濟南而去。

故二人決定,爲避免在路上與清軍相遇交戰,兩部兵馬,從德州出城後,繞到北邊,走陵縣、臨邑,濟陽,最終去到濟南。

二人商議既定,一路急行,以期早日到達濟南。

只不過,在四天後,全軍剛剛走過臨邑縣城,還未來得及渡過商河之時,意外發生了。

原來,嶽託生性謹慎,爲免進攻濟南出現差錯,故他在南北兩處,分派了阿巴泰與杜度兩人,各領一萬兵馬,成左右兩翼,與中軍成互爲拱衛之勢,一道東行。

並且,在這四天時間裡,清軍亦是一路急趕,爲儘快趕至濟南,攻克省城,象平原,禹城等小縣城,皆未派兵馬攻打,而是徑行繞過,全力攻打省城濟南。

故而,在曹祖二部兵馬,過了臨邑之際,安平貝勒杜度,率領一萬兵馬,剛剛來到商河對面。

“不好了!前面韃子來了!”

當看到那有如一條銀帶的商河對岸,那更遠的地平線處,忽地冒出望不到頭的清軍兵馬之時,曹變蛟與祖寬都驚呆了。

怎麼回事?!

清軍不是走官道直趨濟南麼,怎麼還會分兵到這北邊的臨邑縣來?!

而見到這股多達近五千兵馬的明軍,亦急急往東急趕時,安平貝勒杜度,亦是吃驚不小。

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這股明軍,定是從德州緊急出援,想去救助濟南,卻不料,陰差陽錯,撞到了自已。

杜度臉上,劃過一絲得意的冷笑。

“全軍聽令,急急渡過商河,嚮明軍對攻過去,他們兵力不足,我軍當可一舉破之!”

“嗻!”

寬曠無垠的魯中平原上,一萬名清軍,有如出匣的猛獸,向着猝不及防的明軍猛撲而去。

“曹總兵,清軍這般勢大,我軍如何能敵?!”

與曹變蛟並轡而行的祖寬,臉上滿是慌亂的神色,此時心神皆亂的他,以一種無助的眼神,望向一旁的曹變蛟。

祖寬是名猛將,但是個缺乏主見內心猶豫的人,故在這緊要關頭,他下意識地把曹變蛟當成了心理支柱。

曹變蛟心下,亦是極爲震驚,好在他久經戰陣,迅速地判斷了現在的情況,對祖寬大聲道:“祖總兵,定是清軍分兵北來,纔在此處與我軍遭遇。只是現在敵衆我寡,清軍又擅長野戰,我軍若要與其強硬對抗,只怕難逃一敗。“

”哦,那該怎麼辦?要不,抓緊時間破壞商河上的橋樑,阻止清軍過河?“祖寬一臉急色。

曹變蛟嘆息着,緩緩搖了搖頭:”來不及了,只怕我軍還未來得及拆橋,大隊的清軍騎兵定已驟然趕至。以我之見,我軍現在唯一可行之計,便是利用清軍渡河會遲滯一段時間的寶貴機會,立即向臨邑縣城退去。若能趕到清軍追上我軍之前,退入臨邑縣城中,便是勝利。“

”對對對,現在清軍阻路,我軍再去濟南救援已不可得,確當速速後撤,退入臨邑縣城中,與那臨邑縣令宋希堯的民兵一起,憑城固守,方可能一絲生機。”聽了曹變蛟的話,祖寬忙不疊地點頭地應道。

“那好,既然祖總兵無有異議,那我軍就前軍變後隊,緊急撤退,休要再作耽擱!“

見祖寬同意,曹變蛟大聲下令,全軍急急後撤,徑往臨邑縣城退去。

這邊明軍在倉皇而退,急急追擊而來的清軍,在狹窄的橋樑上,擠成了一鍋粥。

“明狗子要逃了!兒郎們,休辭勞苦,快快渡過橋去,務必要這該死的明狗一舉消滅!”

見得明軍前部轉後隊,掉頭後撤,杜度深恐跑了這隻肥羊,急急大喝,督促全軍向前進攻。

全體清軍發出有如狼嘯般的吼叫,愈發加快了前攻的速度,全體軍兵你擠我推,爭吵怒罵,奮力衝過橋去。

好不容易,全軍渡過橋後,杜度略一整隊,急令全軍繼續追擊。

魯中平原上,頓時上演着一場敵追我逃的生死時速。

半個時辰後,逃得氣喘吁吁的明軍,終於看到臨邑縣城的那模糊的輪廓。

見得城池在望,一路逃亡的明軍頓時士氣大振,他們高聲喝喊着,有如一窩蜂一般,向臨邑縣城的東門急衝而去。

讓他們沒想到的是,全軍衝到臨邑東門外時,東門處卻是大門緊閉,吊橋高高提起。

祖寬大怒,他衝着城頭厲聲大喊道:“宋縣令,速速開城門,清軍正在追擊我等,請速放我軍入城!”

他連喊了三遍,城頭纔出現了縣令宋希堯那猶豫不決的臉孔。

“宋縣令,速速打開城門,放我軍入城,不然清軍一來,我軍難抵,這臨邑縣城亦是難於守衛啊!”曹變蛟亦衝着城頭大聲喊道。

宋希堯依然一臉猶豫,他顫聲問道:“兩位將軍,你們不是去救援濟南麼,怎麼現在突然折回?”

“咳,現在清軍在商河對岸攔截我軍,我軍前往濟南入援已不可能,且敵衆我寡,如何可戰?你哪來那麼多廢話,速開城門要緊!”

見到這般緊急時候,這宋希堯還這般磨蹭,祖寬焦躁得不行。

不料,饒得祖寬急得火燒眉毛,那宋希堯卻還是輕咳一聲,大聲道:“二位將軍,非是本縣有意爲難你們,只是現在非常時刻,本縣未接到上頭指令,爲恐有變,實不敢輕放你等入城啊。”

“入你娘!入你祖宗!莫非你這廝,當我等投降了清軍,前來詐開你這城門不成?!你他孃的若再這般磨蹭,老子就興兵取了這臨邑縣城,砍了你這廝的狗頭!”祖寬揚鞭大罵,粗話連連,一臉氣得通紅。

旁邊的曹變蛟亦是一臉怒色,他大聲道:“宋縣令,清軍即刻將至,你若再不開城門,非但我軍失利,這臨邑縣城,亦會被清軍佔領啊。就算清軍不來攻城,將來朝廷追究下來,宋縣令你亦是難逃罪愆。若宋縣令實在信不過我等,我把這隨身將印,抵放於你處,這下你該不會再懷疑了吧?”

宋希堯猶是一臉難色,正在他捋須不語之際,遠遠的地平線處,彷彿漫無邊際的清軍部隊,開始大批地涌現。

見到清軍從地平線上陡地顯現,宋希堯不覺臉色大變。

這時,旁邊一名師爺狀的人,附過頭來,對他低聲說道:“宋縣令,清軍已經迫來,城外的官軍兵力不足,確實難是清軍之對手。若真因我等不開城門,而致他們全部潰滅的話,且不說極可能清軍會趁機繼續攻打臨邑縣城,將來朝廷追究下來,大人你還得吃不了兜着走啊。就請縣令打開城門,快快放他們入城吧。“

宋希堯輕嘆一聲,最終點頭道:“好吧,那就放他們入城吧。“

他既下令,吊橋立刻被吱吱地放下,接着城門大開。

隨後大批的明軍步兵,有如潮水一般涌入城去。

之所以先讓步兵入城,是曹變蛟的命令。

因爲他知道,在這大軍入城之際,清軍絕不會失去這最後的進攻機會,極可能派騎兵突前追擊。

故而,自已只能將兩軍的五百多名騎兵,合在一處,作爲押陣斷後之兵,以抵禦猖狂來襲的清軍騎兵,爲步兵撤退爭取時間。

果然,在明軍步兵,纔剛剛進得一半不到的人馬時,約有一千餘名騎兵,吶喊着向臨邑縣城東門策馬衝來。

“步兵加緊時間入城,全體騎兵聽令,速隨本兵衝陣殺敵,務必要擊退這股入犯的清軍騎兵!”望着猖狂而來的清軍騎兵,曹變蛟目光如刀,大聲下令。

“操他娘!這般清虜,真他孃的追命鬼一般!曹總兵,俺與你一道前去殺敵!“祖寬咬牙大喝,隨意對自已的家丁隊候尚德大聲吼道。“還愣着幹什麼,速速組織家丁,跟着老子一道上陣殺敵!入他娘,一死吊朝天,不死萬萬年,現在咱們只能跟這幫韃子拼了!”

“得令!”

平坦坻蕩的魯中平原上,芳草茵茵,阡陌縱橫,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在這美好的仲夏季節裡,明清雙方騎兵,有如兩隻多腳的黑色巨獸,筆直高速對衝。

“殺韃虜啊!”

“殺漢狗啊!”

轟的一聲爆響,吶喊對衝兩軍騎兵,瞬間絞殺在一起。

刀劍相砍的叮噹聲,刀槍刺入人體的噗噗聲,砍斷骨頭的卟卟聲,士兵受傷哀嚎聲,瀕死的慘叫聲,馬匹倒地的悲鳴聲,頓時響起一團,綿綿疊疊,有如死神的歡歌。

明清雙方,不停地有騎兵倒地,或死或傷,每個人都在抵死廝殺,用盡力氣要致對面的敵軍於死地。

這塊原本充滿生機的平原,迅速被瀰漫涌出的鮮血所染紅,變成了一塊觸目驚心的人類屠宰場。

趁着騎兵們拼卻性命換來的逃生機會,入城的步兵們加緊撤入城中。

只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原本就只有清軍騎兵一半數量的明軍騎兵,無論是從鬥志體力還是格殺技巧上,都不如對方這些久經戰陣的清軍騎兵,故很快就落了下風,倒地死亡的明軍騎兵愈來愈多。

此時,率着大批後備部隊從東邊趕過來的主將杜度,見得自已的騎兵已佔上風,正壓得明軍騎兵不斷後退,心下頓覺歡喜非常。

“快,快,兒郎們,加快速度前進,把這些尚未入城的明軍,統統消滅!”杜度揚鞭前指,大聲喝喊。

一衆清軍步兵發出如狼般的吼叫,人人臉上滿是貪婪兇殘之色,愈發加快了前行的腳步。

有道是,人一過萬,無邊無涯,這些奮力前行的清軍,有如一股無比巨大洶涌襲來的狂潮,向着正在苦苦拼殺的明軍騎兵,席捲而來。

已經殺得滿臉滿身都是鮮血的曹變蛟,見得已方越來越難支撐,而清軍卻越來越佔有上風,不由得心急如焚。

因爲此時,他看到,入城的步兵,還有約四分之一的數量,尚堵在城門外頭,而自家的騎兵,現在明顯可以看出,已基本到了崩潰的這緣。

更讓曹變蛟無比憂心的是,後面的清軍大部隊,業已在加緊趕來。而只要他們一旦趕到,這些城外來不及進入城中的步兵,以及全體的明軍騎兵,怕是皆於死於此地了。

“曹總兵,清軍勢大難敵,我軍氣力已竭,不可再戰了啊!”

同樣殺得滿臉是血的祖寬,一臉驚慌之色地衝着曹變蛟大聲喊道。

聽了祖寬求無奈的喊叫,曹變蛟心如刀割,卻一籌莫展。

一個念頭,在他心頭油然而起。

莫非,這臨邑城外,便是自已的盡忠之處?

罷罷罷,若這裡真是曹某的葬身之所,就讓曹某在這裡多殺幾個韃子作墊背吧!

曹變蛟一咬牙,更不答話,又是一聲暴喝,手中的雪花長槍,又快又準地朝着一名清軍步甲騎兵,狠狠扎刺而去。

在臨邑東門城頭,臨邑縣令宋希堯與旁邊的師爺,見到明軍此時的慘狀,兩人皆是一臉發白。

“宋縣令,看來官軍抵擋不住了。我軍形勢危矣!“師爺的聲音發顫,兩條腿都在忍不住地打哆嗦。

宋希堯亦是一臉不忍之色,他喃喃道:“可憐我大明官軍,爲國奮戰至此,卻終難逃清虜之手,惜哉,痛哉!“

在明軍騎兵已然陣形散亂,幾乎在下一刻就要崩盤,所有的人都僅僅是憑着活命的本能在拼死作戰之際,交戰的明清雙方,忽聽到從北面的方向。傳來綿密如爆豆,卻越來越響的隆隆馬蹄聲。

曹變蛟下意識地眺望北面,卻驚訝地見到,一羣數量多達一千餘人,身着滿州正黃旗騎兵盔甲,卻打着一面極其巨大的唐字軍旗的騎兵隊伍,有如平地突起的一股凌厲旋風一般,向自已的方向,高速衝來。

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二章 伏擊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十五章 反目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
第五百二十六章 冰牆之堡第五十六章 大賺(二更)第六百零五章 和談初議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七十三章 回堡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八十三章 模式第六百一十九章 如不和談,大清危矣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六百三十五章 帝王末路第六百五十五章 治世之能,無過李嘯第六十三章 火器論談第四百五十二章 血腥奪城第八百零七章 突襲與誘敵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七百一十章 雖千萬人,吾往矣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三百四十六章 蝦夷島開發第七百二十八章 九江城破 東南崩缺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九十六章 大開眼界第四章 歸途第一百三十三章 利益博弈第三十三章 求人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五百三十四章 曾經敵人,將來盟友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八百八十三章 喪權辱國的苟活協議第六百三十三章 皇上有難 我當親救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四百三十四章 一手交貨,一手交人第八百七十六章 末日遼陽第五百一十章 清帝誘降第七百七十四章 西南爲重,北面爲輔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零九章 初到彰化第六百八十六章 迫旨發兵第四百四十章 局勢大惡第五百一十六章 下輩子做你的女人第三百六十四章 涿州之變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第四十三章 殺機第三百三十一章 島津之計第五百九十三章 殺俘迫降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八百四十一章 夢破緬甸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七百零七章 江南改革之憂思第六百二十六章 賊將東攻,奈何?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八十二章 出乎意料的反攻第九百零四章 外城陷落,死守內城第三百四十九章 用韃虜換獎賞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六百二十一章 和談背後的博弈第八百九十八章 衆臣勸進 黃袍加身第二百一十三章 意外之遇第二章 伏擊第六百八十四章 天坑地陷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二百九十章 卑劣的偷襲第四百一十二章 驚險奪城第七百八十六章 桂王西逃,兵迫永昌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八百六十五章 圍殲耿仲明第一百九十三章 凱旋北歸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二十二章 總兵第四百七十六章 相士方中吉第六百零一章 集束震天雷第二百二十六章 御花園召對(下)第十五章 反目第九百一十九章 俄軍入援準噶爾第三百三十章 傀儡肝付氏第四百三十章 文官選拔第二百六十五章 鐵模鑄炮第六百七十六章 南阻北攻第九百一十七章 弒父歸降第八百七十一章 攻破遼陽 援兵突至第四十九章 千戶第二百五十章 目標,江華島第五百一十四章 奇襲成功第三百二十八章 天兵壓島第六百四十四章 孤城之困第九百一十一章 準軍齊至,膠着大戰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四百六十七章 公主的秘事第七百四十八章 夜襲出城,集束燒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