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一章 喪權辱國的盟約

聽到李嘯的三項條件,陳子龍與姜曰廣皆不覺呆了一呆,二人一時皆有些反應不過來。

原來他們以爲,李嘯會趁機要求豪格大獻物貨財產,甚至趁機要求豪格強行劃定唐清兩地邊界,卻沒有想到,這李嘯的胃口是如此之大,這何止只是從清朝身上生生撕扯下一大塊肥肉下來,這幾乎是要把清朝給近乎生生肢解了一般!

這位平遼王,真真好大的胃口啊。

這既要獨佔幾乎整個外滿地區,又要讓唐軍去征服蒙古諸部以代替清朝成爲蒙古的宗主國,還要強行割佔錦州、金州、復州三州之地,這等於是把整個清朝給豆剖瓜分一般巨大的野望,實非他人可以想見。

見陳子龍與姜曰廣二人,皆是一副面帶猶豫若有所思的模樣,李嘯心下,不由得一聲暗笑。

這二位最貼心的贊畫,看來在心中,還是認爲自已所提的條件太過苟刻,從而不敢附議啊。

李嘯微微一笑,繼續說道:“二位,你們可是認爲本王要價太高了麼?非也。以本王看來,現在那豪格身處窘境,乃是即將溺水之人,哪怕是一根稻草,他也是定要想盡辦法抓住,這三項條件,豪格那廝,就算想不答應也不成。”

陳子龍拱手回道:“李大人,在下在想,您的三項條件,雖然那豪格可能會畏於多爾袞的強大攻勢,爲了保命,只能暫時虛假答應。但其最終無法兌現的話,簽下這項協定,卻亦是難於執行呢。”

李嘯呵呵一笑,便道:“臥子,你太多慮了。這三項條件,乃是本王深思熟慮之結果,只要那豪格願意以此條件來與我軍結盟,那麼,他最終也只有完全遵循這些條款一條路可走。而且,這些條款看起來對清朝的利益損害十分嚴重,但如果仔細分析,你們會發現,這些條款,完全皆在清虜的承受範圍之內。”

李嘯頓了下,便對二人繼續解釋道:“這樣吧,下面本王來對你們詳細解釋一番,讓你們看看本王所提的三項條件,清朝爲何最終會不得不答應。”

“首先,來看第一條,本王打算,把黑龍江以北、阿速江以東的廣大外滿地區,讓清朝承認是我軍統治範圍,兩國疆界以黑龍江與阿速江爲界河。對於這一條,其實現在,我軍因爲修建了廟街堡與海參崴堡,實際上已在這外滿地區打下了兩顆牢不可破的釘子,當地的土著業已服從我軍的管理與宣化,清朝對這些地區的影響力可謂已是微乎其微。這樣的外滿地區,實際已處於清朝再無力管控的狀態,那麼再進一步,讓這些地區以白紙黑字的形勢固定下來,讓它們成爲我唐軍治下的新拓領土,對於清朝來說,不過僅是一個面子問題,又有何妨呢?”

李嘯說到這裡,姜曰廣連連點頭,插話道:“李大人說得是,想來現在的外滿當地土著,在我軍的獵頭令政策下,不斷襲擾小股的清軍與滿州韃虜,以此來換取我軍的獎賞,這些當地土著,對於清朝來說,有如一隻只不停吸血的牛虻一般,讓他們防不勝防又厭倦不堪。如果能通過和約的方式,讓他們停止這樣進乎無休止的襲擾,對於清朝來說,應該是求之不得的事情呢。”

姜曰廣說完,陳子龍也接過話說道:“學生也想明白了,想來這些韃虜,在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了數萬兵馬,就連皇帝都被炸成重傷不能理事的情況下,都未能攻克海參崴堡,那麼他們再想控制整個外滿地區,只怕亦是有心無力罷了。在清朝內戰將起的環境下,李大人提這樣的條件,他們除了面子上過不去外,也確是最終只能順水推舟地加以同意。”

李嘯笑道:“臥子說的是啊,哪怕皇太極不受傷,清廷在遭此重創後,亦難再對外滿進行征伐,更不用說現在清廷內戰將起,即將互相狗咬狗廝殺不休了。可以說,無論是豪格還是多爾袞,現在的他們,全部心思都在如何消滅對方,搶佔清朝的最高權力之上,如何還有空來管這蠻荒一片的外滿歸屬。故而,這整個黑龍江以北,阿速江以東的廣大地區,本王卻是當仁不讓地佔定了!”

聽了李嘯這堅定的回答,姜曰廣又點頭讚道:“李大人目光如炬,看得透徹,那麼,學生來分析下,是不是可以同樣認爲,那清朝既然對外滿地區失去了控制,那西邊僅是名義上服從的蒙古諸部,只怕亦是統管乏力了。雖然清廷名義上是蒙古諸部的宗主國,但畢竟缺乏實際的管控與治理,只不過是據一個虛名罷了。那些內心懷有不滿想脫離其管控的蒙古部落,細算起來,又何只一兩家?這清廷內亂一起,那些蒙古諸部,只怕是會立刻異心大起,再不馴服於清朝了。”

陳子龍亦嘆道:“曰廣說得是啊,清廷內亂一起,以學生看來,那內藩蒙古,尚可在表面上服從清朝,也可能會聽從多爾袞的調兵之令,從其部徵集兵力,補充到蒙古八旗之中。但對於原本就面服心不服,堪稱清朝鞭長莫及的外藩蒙古,只怕會就此脫離清朝的管控,各自爲政或另立可汗,卻是極有可能發生之事呢。”

李嘯點了點頭,十分認可二人的說法,他長長地感嘆一聲,便繼續說道:“所以說,在清朝收縮兵力,準備開始大規模內戰之際,那蒙古諸部,一定會有如斷了線的風箏一般失去管控。在這樣的情況下,哪怕有蒙古部落叛清自立,或者聯合起來推舉可汗,清朝也只能眼睜睜地看着而毫無辦法。因爲蒙古人都知道,清朝在內戰結束之前,想重新徵服叛變的蒙古部落是不可能的。而這樣一來,一盤散沙又心懷異志的蒙古部落,完全可以被分而化之各個擊破,實是我軍最好不過的征伐與拉攏對象。我軍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把定北營的兵力,全面推進到漠北一帶,從而把整個蒙古諸部,從清朝手中完全奪過來,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

李嘯頓了下,又冷笑道:“由此可見,清朝內戰一起,這蒙古諸部,也與外滿一樣,最終只會一步步脫離清朝的統治,而且,退一萬步來說,就算我軍不插手蒙古,將來清朝內戰決出勝負,那麼,無論是多爾袞還是豪格,皆無法在國力大損兵員大傷的前提下,再對蒙古進行征伐,這蒙古諸部,尤其是外喀爾喀蒙古,藉機脫離清朝,那幾乎是板上釘釘的定局。所以,本王這第二條,要清朝承認我軍對蒙古諸部的統轄權,讓他們從清朝的名義統治下,轉而成爲了我軍手下恭順而聽話的附屬部落。而這一條款,對於清朝來說,雖然極傷面子,卻是最終還會無奈答應的,畢竟,他們也知道,與其將來要面對一個基本脫離管控再難收服的蒙古,還不如與外滿地區一樣,順水推舟的將這宗主國虛名扔掉,讓自已再不必去管那蒙古草原上亂糟糟的各個蒙古部落,卻是最爲省心,也最爲可取之事。”

李嘯的這番說法,得到了陳子龍與姜曰廣兩人的一致贊同。

陳子龍感慨地說道;“聽了李大人這番分析,學生可謂茅塞頓開,心緒霍然清明瞭啊。只不過,學生在想,雖然那外滿地區與蒙古諸部,將來必定要被我軍牢牢佔據的話,但是,那錦州、金州、復州三地,卻是清朝的核心土地,若要豪格同意將這些土地割給我們,怕是對他在清朝的統治權威造成重大打擊,只怕他萬難接受平遼王的這項條件。”

陳子龍說完,姜曰廣亦插話道:“陳贊畫說得是,這三州之地,乃是清朝的核心本土,若豪格敢把這三州之地作爲酬勞割讓我軍,只怕清廷的滿朝文武,都會對他大有意見,讓他的臉面大損。所以,學生我認爲,那豪格對平遼王的這一條,極可能只會在迫於多爾袞大兵壓境的壓力,而違心地同意,但在與我軍交割時,只怕此人必會反悔,從而讓我軍所籤的協定,最終無法實行。“

聽完姜曰廣的話,李嘯卻是大笑起來,朗聲道:“姜贊畫,你之所慮,未免太過老實。他豪格想不給,就沒想過本王可以自已去取嗎?而且,本王奪取這三州之地,乃是名正言順,豪格斷然無話可說。“

姜曰廣聞言一驚,忙問道:“學生智計淺薄,卻不知道,平遼王何以這般自信?”

李嘯冷笑道:“你們想想,如果豪格與我軍達成了盟約的話,那麼,我軍接下來,必然要開始對多爾袞部展開進攻,以緩解那據佔瀋陽的豪格那巨大的壓力。而我軍要對清朝展開攻勢的話,自然也會與先前進攻清朝一樣,首攻金州、再攻復州、然後在以這二州爲據點,派水師搭載軍兵前去進攻錦州,在拿下錦州後,再兵分兩路,一路從遼南向北進攻,直攻海城,一路從遼西向北進攻,徑取廣寧。從而實現對多爾袞部的兩面包夾之勢。這樣一樣,這三州之地,皆已爲我軍所牢牢據佔,那豪格縱然想反悔不給,又豈能由得了他麼?就算他成功後想翻臉,但他在好不容易抗住了多爾袞的攻勢後,定會勢力大損,兵力衰微,自保亦是艱難,如何還有能力再重奪我軍據佔的三州之地呢?相形之下,被滿朝文武背地裡看不起,暗中嘲笑諷刺,又能算得了什麼呢?”

李嘯的這番話,說得陳子龍與姜曰廣大笑起來,二人皆是連聲感嘆,對李嘯的說法十分贊同。

陳子龍昂然道:“李大人說得是,現在豪格的命運,可謂基本全捏在我軍手中,他若想調皮翻臉,那我軍絕對有能力要他好看。更何況,豪格這般屈辱繼位,就算奪得了清朝的統治大權,其下面亦是人心渙散,各懷異志,整個清朝都會變成一盤散沙。這樣的話,就算我軍尚難一口吞下整個清國,但這樣的飽受戰爭創傷,又暗流涌動內亂不息的清朝,又有還有多大作爲,還能給我軍造成多大的麻煩呢?“

姜曰廣亦笑道:“李大人,這樣看來,這三項條件,卻是豪格皆無法違抗而必段同意之事呢。那我們當可告訴郝澤仁,讓他在接下來與豪格的談判中,一定要牢牢咬緊,斷不可鬆口,讓豪格最終只能無奈地同意我軍的全部條件方好。“

李嘯一臉笑容地連連點頭,朗聲道:“正是此意。那本王接下來,就立刻修書回信,把我軍同意與豪格部結盟的條件告訴郝澤仁,讓他作爲我軍的全權代表,去與豪格進行談判,同樣讓他務必緊守這三項條件,不可鬆口更改,一定要讓豪格乖乖就範,方可同意與其結盟共抗多爾袞的請求。“

李嘯說完,即刻修書,同樣以飛鴿傳信的方式,在次日下午,便將此信送到了郝澤仁的手中。

郝澤仁看完來信,頓是眉開眼笑,他復將李嘯的回信給帳房先生陳舉義觀看,陳舉義看完,亦是大笑不止。

“哎,我就說嘛,主公李大人是何其精明厲害之人,一定能從清朝身上狠狠撕下一大塊肉來,這下可好,這三項條件,卻是足以把清朝七解八剖,從一個幅員萬里的大國,重新變回成一個孱弱無爲的小國了。“陳舉義一臉喜孜孜地說道。

郝澤仁亦是一臉笑容:“是啊,李大人真是太厲害了。只不過這三項條件,那豪格現在爲了保命與奪權,只怕是心中再不願意,也只能捏着鼻子同意。畢竟,世間沒有白吃的午餐,豪格想得到我軍的援助,這些對於清朝來說喪權辱國的條款,他卻是必須同意,而再無其他選擇了。而且,我敢打包票,就算這廝有異心,那李大人將來也一定有本事,讓豪格乖乖遵守協定,斷不敢生出二心,甚至與我軍翻臉爲敵。“

陳舉義一臉興奮之色,他急急地衝着郝澤仁說道:“好,既然李大人的意見與要求也傳給我們了,又指派了郝掌櫃你擔任談判代表,那我們現在就派夥計去告訴那豪格吧。我在想,也許現在的豪格,正有如熱鍋上的螞蟻一般,在家中急得團團轉呢。”

郝澤仁大笑道:“舉義說得對,事不宜遲,那本掌櫃現在就派夥計去告訴他,讓他親自再來我鹹旺鐵器鋪,與我等商議簽定盟約之事。”

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
第九百一十五章 勸降失敗,重炮佯攻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七百九十七章 直逼升龍城第五百八十八章 鎩羽而歸第五百六十一章 全殲圍敵第五百三十六章 杜度的遺囑第七百章 揚州獻降第八百四十四章 米尼彈第六百九十八章 唐王勸降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一百六十三章 阿山之死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二百一十六章 挖心狂魔第二百四十五章 海洋島陰雲第八百二十九章 御駕親征,以援孤軍第二百四十一章 明荷鹿港協議第八百一十一章 轟降黃骨島,迎敵孔廷訓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五百九十二章 唐軍的條件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九百三十二章 勸降不成,天雷轟門第九百二十六章 合謀共反第八百五十四章 阿瓦城下的對決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二百七十五章 楊嗣昌來訪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七百二十一章 生擒艾能奇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七百四十章 迫降黃陂,進逼武昌第四百二十二章 攻陷和樂城第三百一十四章 致命的誘餌第三百一十六章 城下殲敵第八百四十八章 巨象衝陣,何人可敵第五百九十八章 引爲前部第八百零三章 左部歸降,圍攻大順第七百三十六章 前後皆潰第五百二十三章 驚天一炸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八百一十六章 岫巖城破,正面對決第六百六十四章 此仇不報非君子第四百二十五章 神機弩第四百一十三章 馬尼拉灣海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南北交困第六百六十章 復縣之困第九百二十一章 俄軍覆滅,全力攻城第六百六十五章 三國運命之戰第三百八十二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六百六十六章 意想不到的夜襲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三十七章 臣,救駕來遲第九百二十三章 北攻俄國,南收烏思藏第五百七十九章 兵進營囗第七百二十章 隔江遠射第四百二十三章 馬京達努之挫第四百六十九章 二打金州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三百零一章 老子賣自已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五百零四章 全面攻堡第四百三十八章 李自成尋仇第六百七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曠野決戰第八百一十五章 兵臨岫巖,騎兵初戰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八百八十一章 大清亡矣第五百零二章 沉着應對第二百八十五章 進京陳情第七章 攢典第三百六十七章 攻克旅順第六十二章 赤鳳堡第四百六十章 魯密銃三段擊第六百二十二章 和談爲假,謀利爲真第三百六十一章 中華銀行第八百二十章 速攻偃城第二百三十二章 鋼材與制炮第二十三章 診治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贓助餉第四百五十八章 合兵一處第八百四十九章 炸碎象陣,進逼木邦第二百八十一章 艱難談判第一百七十一章 後金之亂(一)第三百九十一章 漸佔上風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三百四十三章 入城擄民第五百六十二章 貝勒全家自我了斷第七百七十三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第六百四十七章 喋血雄關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四百零三章 酒醉人亦醉第八百三十六章 橫掃西南,進逼成都第一百八十三章 九皋山之戰(一)第三百九十七章 削爵罰銀第八百零九章 炸藥包上的城池第八百五十一章 木邦城破,拼死一搏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一十二章 危局突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