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二章 唐軍突至,準軍大潰

僧格這聲令下,車臣立即率領那四萬餘名,作爲最後的後備力量的準軍後部軍兵,從本陣呼嘯出動。

他們迅速分成兩部,向着兩邊的側翼迂進,準備憑着擊其不意的衝擊力,把正全力鏖戰的唐軍的橫行總全部沖垮擊殺。

準軍後備兵員一動,那邊的唐軍鎮長劉國能看得真切,立刻手中令旗一招,同樣在兩邊待命的唐軍騎兵,立即呼嘯着對衝上去。

相比裝備清一色的準軍步兵,衝在最前頭的是唐軍的重甲騎兵玄虎重騎,這些人馬俱着重甲的精銳唐軍騎兵,雖然因爲距離太短沒能成功集團衝鋒,但在這樣的短兵相接戰鬥中,其作戰能力與防禦能力皆是比準軍強出太多,堪稱爲碾壓式的優勢。

而就在這時,唐軍本陣中,隊形迅速變化,原本在槍盾戰陣後面,作爲預備隊等待的一千餘名槍兵,快速分成兩隊,他們快步奔行出陣,準備兜到準軍軍兵後面,去將他們徹底包圍消滅。

準軍的數千名入援兵員,迅速地陷入了將被前後包夾的危險境地。只不過,唐軍騎兵楔入極深,又廝殺兇猛,準軍根本就無法整隊脫離。

至此,雙方皆盡全力,徹底用盡了手中兵力互相搏殺,這場搏命般的慘烈戰鬥,殺聲震天,血流成河。

不過,相比一臉凝重的劉國能,遠遠觀佔的僧格臉上,卻是泛起莫名的喜色。

因爲,總兵力多達十三萬多的準軍,對於僅有三萬餘人的唐軍,兵力優勢實在是強太多。雖然唐軍奮力相戰,殺傷人數與效率皆遠超對面,但畢竟兵力有限,竟開始漸漸地被準軍包夾,開始陷入劣勢之中。

僧格眼見唐軍開始被自家軍兵漸漸蠶食,不由得一臉興奮,竟跳下坐騎,親自擂鼓助威,以期自家軍兵能更快消滅殘敵,爲已然覆滅的前部兵馬,報此大仇。

唐軍統帥劉國能及其手下第六鎮兵馬,最爲危險的時刻,終於到來了。

劉國能表面平靜,內心卻亦是十分焦灼。

唉,皇上的大軍,怎麼還不來!

當初,劉國能與李嘯約好,他作唐軍先鋒,挺前探路,卻沒想到,會在這裡突然與僧格的部衆遭遇,立即就來了一番生死大戰,這般異變之局面,倒也確是完全出乎了劉國能的想象。

也不知道,自已急急派出的使者,現在有沒有見到皇上,要不皇上沒得到消息的話……

劉國能臉過閃過陰鬱之色,卻愈發大喝道:“全軍聽令!全力死戰,一定要堅持到皇上到來!”

“得令!”

鼓聲隆隆,刀劍相砍,殺聲震天,唐軍將士全軍吶喊,愈發奮力死戰,每個人臉上都滿是決然之色,與對面的準軍愈發膠着地對戰在一起。

就在這時,遠處的地平線上,終於有了異動。

遠處的地平線上,彷彿突出涌出一道細細的黑線,而隨着時間推移,那條黑線越來越粗,漸漸地幻化成了無數整整齊齊的兵馬與旗幟,鋪天蓋地,不知道有多少數量。

這些兵馬,密密麻麻,氣勢極盛,正與準軍行進相對的方向,開始快速朝戰場疾奔而來。

“劉鎮長,我們的援兵到了!”

劉國能身邊,一名護衛遙指遠處的唐軍兵馬,激動得幾乎語不成聲。劉國能亦是一臉欣喜,他那剛毅的臉上,洋溢着發自內心的喜悅,他朝自家軍兵大聲吼道:“兄弟們!加把勁!皇上已帶大軍到此,一定要把敵軍徹底消滅!把這羣王八蛋徹底宰殺,一個也不留!”

全軍將士發出齊聲歡呼,人人臉上滿是激動與歡喜之情,彷彿突然打了雞血一般,迸發出了無窮的動力與勇氣,戰意昂揚至極。

而在這時,見到這些從遙遠地平線上,突出其來出現的浩大唐軍陣勢,僧格那原本激動不已的內心,瞬間就沉入了冰湖之底。

一時間,更有莫名的恐慌。

不是吧,唐軍的主力兵馬,竟然也趕了過來,還來得這般湊巧,正趕上戰局最爲關鍵與重要的時刻。

是的,僧格看的沒錯,唐帝李嘯的本部援軍,終於在這關鍵時刻,趕到了。

本來,李嘯的兵馬路程,可以比準軍的後部兵馬還早到些,但因爲風沙自北而來,李嘯全軍逆風西行,又有大批火炮需要攜帶,這才導致本部軍兵延遲到現在纔到。

大軍一至,戰鬥的形勢,頓是立爲改觀。

原本憑藉兵力優勢,而在戰局中稍稍佔優的準軍,立即喪失了最爲重要的本錢,每個與唐軍苦苦對戰的準軍臉上,都寫了莫名的恐懼。

全軍盡上,對戰唐軍一鎮兵馬,都是如此不易,現在唐軍大至,這接下戰鬥,還能有多少勝算。

這樣簡單而現實的念頭在心中泛裡,頓是有如一瓢冰寒至極的冷水,徹底澆滅了。

而在這時,隨着唐軍中的令旗又高高揮起,以及一種怪異的天鵝號聲,尖銳刺耳地響起。

僧格驚訝地看到,從遠處地平線處,竟如變魔術一般,又有一隻約有五千餘人的騎兵隊伍,疾速地兜轉奔行,他們有如一股卷地而起的狂飆,正向着自已的方向,吶喊着衝殺而來。

僧格臉色煞白,他半張着嘴,雙眼之中滿是不可置信的表情,腦袋在此時竟是一片空白。

萬萬沒想到啊,唐軍援兵方來,竟然就給自已來了一招黑虎掏心……

在戰局這般困難的情況下,唐軍竟然還這般沉得住氣,一直悄悄藏着這個殺招,直到自已將手中的牌全部打出後,才施手放出。

可恨啊,老子玩了一輩子鷹,今天去在這裡,被老鷹啄瞎了眼!

僧格現在,面臨着最痛苦的抉擇。

從現實意義上說,在所有的牌都打出去了的情況下,自已仍是不敵,那最好的應對辦法,便是迅速脫逃離去,如此當可保性命無虞。

但是,如果他作爲主帥現在這戰局關鍵時節掉頭逃跑,那可以想見,準軍的戰陣,因爲主將逃跑,必定會士氣大沮,甚至就此全陣崩潰。

而這些唐軍騎兵,縱然追不上他,卻可立即背衝正陷入苦戰的準軍軍陣。被這五千名騎兵凌厲一衝,那些主將逃跑軍心大亂的部衆,只怕將會更快地徹底崩潰吧。

而且,自已身爲統軍大將,就算能從戰場逃得性命,但折損了這十多萬人的準噶爾兵馬,那回去之後,又要如何向父王交待!

更可怕的是,這十餘萬人,乃是準噶爾帝國最爲精銳的戰力,他們若是全部折損於此,那準噶爾帝兵力空虛,唐軍當可在滅掉葉爾羌汗國後,再一鼓作氣,全軍北上,徑攻兵力虛弱的準噶爾汗國,那準噶爾汗國極可能會唐軍一擊至潰!

這將是一個噩夢般的結局。

只不過,若是不跑,這五千騎兵一來,自已現在身邊僅有五百餘名護衛騎兵,兵力僅爲敵軍的十分之一,又如何抵擋得住唐軍的衝擊,這樣的堅持抵抗,又豈非與送死無異。

幾乎可以料定的是,若就兩軍就此交戰,那連同自已在內的這五百餘名護衛騎兵,定會被這五千唐軍騎兵牢牢圍住,全部消滅,再無孑遺。

這一刻,僧格悔之無及,又焦躁無比。

他孃的,難道老子現在橫豎是個死麼?!

僧格彷徨無計,左右爲難,那五千唐軍騎兵,已然快速兜過了正在激烈交戰的主陣,離僧格等人越來越近了。

這一刻僧格臉色大變,他眼中滿是恐怖神色,迭聲喊道:“快,快傳本將軍令,立即鳴金,召回正與唐軍鏖戰的兒郎們,令他們全力撤回,然後全軍就地結陣,一起迎戰這些該死的唐軍!”

“得令!”

旗幟翻飛,怪異急促的的鳴金聲,立即尖銳連綿響起。

聽到後陣傳來鳴金之聲,所有正聚精會神全力交戰的準軍,頓時都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

不是吧,怎麼會這樣!

在這戰況這般膠着之際,主將僧格,竟然下令全軍後撤,莫不是瘋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只是,清晰尖銳的鳴金聲不到斷來,有如一柄柄重錘,不停地敲打在剩餘的十餘萬名準軍軍兵心中,讓每個人原本就不高的士氣,有如泄氣的皮球一般,徹底消沮。

而正統軍撲殺唐軍兩翼的準軍鄂托克宰桑車臣,這位僧格的堂兄,聞得鳴金之聲,心下更是怒火中燒。

他孃的!打個甚個鳥仗!

這樣膠着之態勝負未分之際,便要倉皇后撤,簡直就是自殺之舉!

況且,現在兩軍這般膠着纏鬥,自已這一方,就算是想立刻後撤,又如何能輕易辦到。

只是,軍令無情,自已又如何可以違背。

“撤!快撤!儘速退回本陣!”車臣大聲喊完,率先掉頭而撤。

一時間,準軍後隊變前隊,紛紛掉頭後撤,陣型爲之大變,秩序一片混亂。

他們有如一羣顧頭不顧腚的野豬,全無戰心,瘋狂逃竄,不顧唐軍騎兵的兇狠追擊,與後面唐軍槍兵的不斷捅刺,大批的準軍潰兵慘叫着倒地,或死或傷,被追殺得十分狼狽。

準軍軍兵潰走,那些與他們交戰的唐軍的騎兵,立即分成兩部,一部皆是飛鷂子輕騎,一路兜轉繞行,想把全部潰兵的退路給徹底堵住。

另一部皆是玄虎重騎,這些人馬俱着重甲,重達500多公斤的鋼鐵怪物,掉轉頭來,向正接連後撤潰逃的準軍步兵,橫衝而來。

這樣的事態瞬變,其實只發生在極短的時間裡。

見到局勢瞬變,準軍倉皇后撤,唐軍主帥劉國能當機立斷,立達下達了全軍進擊的命令。

這般良機,豈可錯過!

原本刻意保持的槍盾戰陣瞬間散開,大批的唐軍槍兵,有如出山猛虎,向着後撤而去的準軍拼力追擊。

一杆杆鋒利長槍,向着正亡命撤走的準軍狠狠捅刺而去,一名又一名撤逃的準軍,哀嚎着倒地斃命。

唐軍槍兵殺得性起之際,那一千餘名玄虎重騎,有如鋼鐵坦克一般,從兩邊無情地夾擊衝入,那正在掉頭紛亂撤退的準軍陣中。

人馬俱着重甲,合重多達半噸的玄虎重騎,有如可怕的鋼鐵巨獸,以凌厲高速的態度,衝入毫無防備正在潰逃的準軍之中,其衝擊力達到了近乎恐怖的地步。

無數準軍潰兵,被鐵馬衝擊得有如紙片一般漫天飛舞,在空中劃過或長或短的弧線後,再啪啪地掉下地來,不死即殘。

而更多的準軍,則徑直被這鐵甲重騎撞翻於地,然後被那紛沓而來的粗大鐵蹄,活活踩爆了頭顱或肚子,地面上響起了一片可怕的爆裂聲。

強悍無匹的唐軍玄虎重騎,在準軍的慘叫連連中,從潰逃的準軍陣中,用暴力與死亡,犁出一條血肉模糊,佈滿碎肢殘骸的血路。

從戰場退回本陣的距離,並不算長,但剩餘的近十萬人的準軍步兵,在這般強力而恐怖的衝擊下,登時全部崩潰了。

原本還勉強算是有點秩序的後撤,瞬間變成了毫無目標四下潰散的逃亡。他們紛紛棄了武器,哀嚎着大聲逃亡,更有甚者,邊跑邊脫去盔甲,以求能在這場逃生大賽中,儘可能地死道友不死貧道,讓自已得以逃出生天。

而唐軍的玄虎重騎,與那數千唐軍槍兵,則有如不停追逐獵物的野獸,對他們繼續毫不留情的撕咬獵殺。

見到自家十萬餘人的兵員,果然還是在撤退中,走向了徹底的潰敗,僧格心痛如刀絞,卻已然迴天無力。

自已下意識地想退兵結陣,以求自保,最終,卻是這般輸了個徹底。

他再無辦法,只能眼睜睜地望着漫坡遍野的準軍軍兵,被唐軍如屠豬宰羊一般盡情屠殺。

這一刻,僧格忽然有種幻滅之感,此時的他,只覺得自已是具只剩呼吸的行屍走肉,不知道自已的存在還有何意義。

戰至此時,敗局已定,僧格知道,自已再抵抗下去,亦是無能爲力亦無濟於事了。

可嘆啊,自已本想賭一把,想重想結陣自保,現在看來,再似一個極具諷刺意味的笑話罷了。

可憐手下這十餘萬餘的準軍軍兵,卻在今天,以這樣一個窩囊的結局,走向命運的終點。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
第六百一十一章 不打怎麼談第一百一十章 無助第五百八十五章 不惜代價第六百五十八章 清廷驚變第五百五十六章 首鼠兩端第七百八十一章 殺夫求降第二百零八章 拓殖臺灣第二百五十三章 敗逃摩尼山第四百八十四章 兵圍興京第六百九十一章 劉良佐的選擇第七百五十章 悔之無及第二百五十九章 朝清停戰協議第五百七十三章 自任攝政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一百三十六章 付子之託第六十六章 獨特優惠第九百一十六章 堯勒瓦斯的抉擇第五十九章 尾隨第七百七十六章 脅迫歸降第三百零三章 夜刺李嘯第六百五十六章 此人竟敢自稱監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人口販賣第四十八章 戰陣第八百八十六章 受九錫,滅大順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六百二十七章 加封唐王第二百五十二章 登島攻擊第五百七十二章 弒帝栽贓第五百一十三章 突如其來的崩潰第二百三十七章 彰化城 馬鈴薯第八百五十八章 征服緬甸 移民桂王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五百九十七章 地獄之騎第二百七十二章 軍階考覈第九十二章 聚殲第四百一十九章 征伐蘇祿國第七百九十九章 逼迫和談第九十五章 徵調第二十七章 暗算第五百零三章 毒弩之威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六百九十九章 罵暈史可法第五百七十四章 盛京報喪第七百四十九章 午夜決戰第三百六十六章 狂暴之力第一百四十三章 兵進廬州第四百二十九章,馬京達努的滅亡第八百七十八章 求和還是作戰第七百一十五章 大順結盟,再謀大西第二百零七章 協議達成第四百六十二章 開封解圍第七百零六章 平定江南如卷席第二百二十九章 一生之敵第七百二十四章 三十萬兩開拔銀子第一百二十五章 勁敵第四百四十八章 與熊共舞第七百四十五章 上中下三條應對之策第一百九十四章 俘虜安置第二百七十三章 勳章制度第九百零二章 四面齊突,全力攻城第四百一十八章 新下南洋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八十九章 機會第三百二十四章 臺灣大開發第六百三十六章 合宮自盡第八百零九章 北援金湯城第五百零八章 退守內城第八百一十八章 搏命阻敵第五百六十章 李嘯的三項條件第五百五十九章 雨夜訪客第三百零七章 平南營第一百三十一章 土地改良第一百八十五章 九皋山之戰(三)第二百六十三章 接收濟州島第四百四十九章 血腥的契機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二百八十九章 求親巧遇第六百四十六章 兵圍山海關第三百三十七章 李嘯的四條大罪第三百五十章 清軍報復第二百一十二章 入援京師第八百七十四章 多鐸敗死,雨攻遼陽第六百三十一章 板蕩識忠臣第四百三十五章 從夔州去南洋第七百六十六章 再不生於帝王家第一百九十五章 捲菸生產第三百六十九章 李嘯不死,大清難安第五百五十七章 一條繩上的螞蚱第八十七章 馬車第四十五章 步兵第五百三十七章 生離死別第二十六章 拉攏第二十五章 升賞第八百九十四章 鄭芝龍戰死,鄭成功投誠第四百八十一章 毀滅者李嘯第二百六十八章 登州規劃第三百三十六章 舌戰幕府第一百九十六章 兩種人生第五百三十一章 局勢大轉第六百三十九章 負屍脫城